对联上下联怎么贴,对联先贴什么

2023-04-17 23:55:03 116阅读

对联上下联怎么贴,对联先贴什么?

须先从横批开始贴。贴完之后分开上下联的顺序,然后贴上联,最后贴下联。但是上下联的位置千万别贴反了,贴反了容易招来笑话

对联怎么区分上下联?

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对联上下联怎么贴,对联先贴什么

说起对联,可能人们很容易想起王安石的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诗中描绘了春风融融,春日瞳瞳,家家户户焕然一新、喜迎新春佳节的热闹景象。同时也道出了对联的起源,“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桃旧符”中“桃符”,就是对联的源头。

据《后汉书》中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写降鬼伏魔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悬挂于门首,以祈福迎祥、躲灾避祸。“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后来,在桃符上面写上一些吉祥祝福的话语,到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命大学士辛寅逊在桃符上题字,大学士题写完毕,“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称这就是中国第一副对联(春联)。而在桃符以前据《庄子》云:“插桃枝于户,连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

这是说,一开始是插桃枝,后来演变成了悬挂桃木板,雕刻上“神荼”、“郁垒”两位大神的图像,再后来为了省事就只书写“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再到写喜庆吉祥的话语,宋朝初年(公元964年),由后蜀主孟昶在桃符上书写联语,就有了春联。最初也叫“春牌”,《梦粱录》中说除夕夜“钉桃符,贴春牌”,到明代桃木春牌由纸制品替代,又更名为“春贴”。

春联普及到民间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明代文人陈云瞻在《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微服出行,观赏寻乐,还亲自题写春联。朱元璋为近臣陶安题写“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为阉猪匠题写“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了断是非根”。从此,春联就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开始流行于世。

贴对联的习俗起源于桃符,撰写创作对联却起源于骈文律诗。在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词曲散文等的特点,有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古体诗句式、仿词曲句式、散文句式等等。不同的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是不管哪一种句式,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对偶,即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词性相同、平仄相对、节奏相应、内容相关,分上下、出对两个句子。

对联的另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撰写对联的最宽要求,就是要注意上下两个联句中不能有重字,和不能“乱脚”。“乱脚”即指上联和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要遵守上联以仄音字收尾,下联以平音字收尾的规矩。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用现代汉语发三四声的字,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一二声的字,否则就叫“乱脚”,违背了对联的写作规矩,这也是最简单的区分上下联的办法。

当然,对联的创作虽然简单,也有许多禁忌和规律要求必须要遵守,就不在这里多啰嗦了。

春联怎么分左右?

步骤/方式1

春联的竖联有上下左右之分,这主要看竖联的最后一个字,春联的竖联分上下联的则是:上仄下平。也就是说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即三声或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即一声或二声。

步骤/方式2

春联竖联知道怎么分上下联后,贴对联分左右时,要看横批的内容读的方向,若是横批从右向左读,上联则贴右边,下联贴左边。若是横批从左向右读,上联则贴左边,下联贴右边。

有副对联如何贴?

上联:结良缘百年好合下联:成伉俪天长地久上联贴左边,下联贴右边,横批从左往右书写。如果横批从右往左书写,那么上下联贴的位置就相反。左右方向是站门口看的。

对联怎么分上下联?

贴春联时,上下联该如何判断?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一般为仄音(国字注音第三、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国字注音第一、二声)。比如这幅对联:上联:喜迎春风拂绿柳(三声),下联:笑迎玉犬送金鸡(一声)。其它不明白的可以私信我。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