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的皇后,周宣帝的五位皇后下场如何
杨坚的皇后,周宣帝的五位皇后下场如何?
末世皇帝会作妖,如南汉的刘鋹,北齐的高纬,汉赵的刘聪。一提到刘聪,周宣帝宇文赟两眼放光:前辈您太有才了!
是什么让宇文赟如此兴奋呢?原来五彩大花猫刘聪为了爱妾们雨露均沾,他突破中国流传了一千多年的“一夫一妻制”,搞了个三皇后并立。而此时的宇文赟把皇后玺印摸得发烫,为颁发给谁愁得把老爸骂了一千遍。
为什么骂老爸呢?还不是因为他给自己娶了个杨丽华嘛。这个杨丽华是随国公杨坚的嫡女,总是一副高冷的姿态,一点不讨喜。可人家是太子妃,不让她当皇后杨老头怕是要翻脸。
不给杨丽华给谁呢?给小阿姨吗?宇文赟自己都不好意思地笑了。他的脑海里又接连闪过几个美艳的脸庞,哪一个都让他心旌摇曳,割舍不下。
刘聪无愧于一个“聪”字,人家三后并立,轻松就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个世纪难题。古人不是说“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嘛,你看看,法理这东西就是橡皮泥,只要你会捏,总能找到一个模子,阿聪你太伟大了。
再说了,我们宇文家族本来就不是汉人,凭什么死守汉人“一夫一妻”的死规矩?宇文赟为自己找到“革命依据”而兴奋不已:阿聪啊,朕要超越你。
于是他一声令下,五枚温润剔透的皇后玺印制作完毕,他隆重地对外宣布,俺天元皇帝从此有五位皇后。
这五位幸运儿都是谁呢?她们都有哪些故事呢?最后还要问一句,宇文赟要立五位皇后,仅仅是好色吗?宇文赟真的就是个一无是处的混蛋吗?
宇文赟的五位皇后天元皇后杨丽华杨丽华是杨坚和独孤伽罗的嫡长女,比宇文邕小两岁,12岁那年嫁给太子宇文赟,生有一女宇文娥英。
史书说杨丽华“性柔婉,不妒忌”,不妒忌是真的,柔婉之说怕是靠不住。宇文赟出于对杨坚的嫉恨,把无名火发在杨丽华身上,常常找个借口就把她提溜过来骂一顿。如果是柔婉的女子,一定低眉不语,甚至委屈自己认错,但杨丽华不是这样,她“辞色不挠”,跟宇文赟顶嘴,就是不服。
终于有一次宇文赟被她顶得火冒三丈,赐杨丽华自裁!即便这样,杨丽华也不低头认错,死倔死倔的。她这么做苦了老妈独孤伽罗,独孤赤脚散发,跪在大殿之下替女儿磕头求饶,磕得满脸鲜血。
靠老妈的求情,杨丽华才躲过了杀身之祸,这哪是柔婉的人?
后来,杨坚准备篡位,杨丽华“意颇不平,形于言色。”就差跟老爸打一架。隋文帝杨坚登上皇位后,杨丽华表现出来了愤懑更加激烈,搞得杨坚见到这个女儿心里直突突。
所以,这是个棱角分明的泼辣女子,绝不是一个温婉的乖乖女。
杨丽华不争宠吃醋倒是真的,宇文赟爱花,假如杨丽华在这方面也够泼辣,估计后宫天天可以看相扑表演。可事实上,杨丽华跟这些花朵们相安无事:“四皇后及嫔御等咸爱而仰之。”
杨坚后来封杨丽华为隋朝乐平公主,还准备让她改嫁。杨丽华坚决不嫁,而把余生的爱都给了女儿宇文娥英。
等到宇文娥英成年,杨丽华为女儿举行了隆重的“择婿大赛”,京城贵族子弟云集弘圣宫,每天上百人接受杨丽华和宇文娥英的挑挑拣拣,折腾好几天选中了陇西李氏出身的李敏。
为了这个女婿,杨丽华绞尽脑汁压榨老爸,她告诉女婿:待会儿皇帝授你官职,别忙着谢恩答应,看我怎么给你讨来上柱国职位。
杨坚一看外孙女婿:好乖乖,你现在当什么官啊?杨丽华插话:白丁一个。杨坚说:朕授你仪同三司。三司官居四品,相当于郡太守一级,应该说杨坚够大方了。李敏跪在那里如同泥雕,杨坚:不满意啊,那就加开府吧,三品可以了吧?
李敏一定不动,杨坚一咬牙:授你上柱国,二品大员吧。于是杨丽华一个眼神,李敏磕头如捣蒜。
大业五年,杨丽华跟随弟弟杨广巡幸张掖途中病倒,她要求隋炀帝不能收了她的封邑,而是将它并给女婿。隋炀帝答应了,杨丽华这才放心地闭上眼,终年48岁。
天元帝后朱满月朱满月就是宇文赟的“小阿姨”,因为她比宇文赟足足大了12岁。朱满月是苏州人,因家属犯罪被罚入宫中为奴。
朱满月的工作是替太子爷宇文赟掌管衣服,没想到自己的衣服却被宇文赟脱光了。于是朱满月给宇文赟生下长子宇文阐,那一年杨丽华才进宫。
宇文赟临幸朱满月只是一时兴起,从她的身份和年龄看,她根本不具备挑战杨丽华的可能性,能祈祷自己的儿子顺利接班,那就是最大的福分。朱满月的自知之明,让她和杨丽华相安无事。
好玩的是,宇文赟才当了8个月的皇帝,就迫不及待地把皇位传给了6岁的宇文阐。不过,他没有当太上皇,而是自称“天元皇帝”,以后圣旨不叫圣旨,而叫做“天诏”、“天敕”。
宇文赟篡位“天”,老天生气了,第二年就一巴掌把他扇到地府去了。扒扒手指头,宇文赟连皇帝带天元皇帝,加起来一共在位不到两年,终年21岁。
宇文赟死后7个月,隋朝代周,朱满月被杨坚送进寺庙出家,法号“法净”。又过了三个月(开皇元年5月),朱满月得知儿子“病逝”的消息。没人知道朱满月丧子的心情,也没人去在意她的感受。五年后,39岁的朱满月圆寂,以尼姑身份安葬。
天中皇后陈月仪陈月仪听着像汉人,其实人家本姓“侯莫陈”,标准的鲜卑人。其父陈山提,原本是尔朱兆的家奴,后来傍上了高欢,靠拍马溜须的本事,获封射阳郡王。
只可惜高家人守不住江山,北齐以火箭般的速度亡国了,射阳郡王的支票作废。可陈山提脑子机灵,立刻载着宝贝女儿到长安,将她献给护花使者宇文赟,换了个“鄅国公”的爵位。
陈月仪比宇文赟小6岁,宇文赟死的时候她才15岁,未成年少女,所以没有生育,但她却是宇文赟最宠爱的一位妃嫔。
可是这份宠爱一点不值钱,宇文赟在临死前跟杨丽华和好,于是留下一份遗诏:自己死后陈月仪和其她两位皇后一起出家。
唉,真想暴揍宇文赟一顿。于是,15岁的陈月仪出家为尼,法号“华光”。好在陈月仪有个好友——元乐尚,二人结伴佛堂,相依为命。陈月仪一直活到唐高宗永徽年间,终年85岁。
天左皇后尉迟炽繁尉迟炽繁比陈月仪还要小一岁,却比她更早得到临幸,入宫时间又比陈月仪晚一年。别看迷糊,你没看错,我也没写错,因为她与宇文赟之间就是一笔孽债!
尉迟炽繁原本是西阳公宇文温的妻子,杞公宇文亮的儿媳。宇文赟即位那年,尉迟炽繁按规矩进宫朝见新皇,结果宇文赟把人家糟蹋了。
消息传来,气得正在淮南作战的宇文亮勃然大怒,是可忍,叔叔不可忍,于是他举兵反了。可惜宇文亮行事不密,被人提前举报兵败身死,宇文温也一起受害。尉迟炽繁像待宰的羔羊,被宇文赟牵入宫中。
后来,她与陈月仪、元乐尚一起出家,法号“华道”,终于开皇十五年,年29。
天右皇后元乐尚元乐尚出身鲜卑拓拔族,与陈月仪一起进宫,一起受宠,一起受封,也一起出家,法号“华胜”,去世于贞观年间,享年约70岁。
现在我们回答第二个问题:宇文赟设立五位皇后,难道仅仅是好色使然?我不这样认为。
五皇后背后有一颗焦躁的心有一个现象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宇文赟至少还有两位妃嫔,分别给他生有一子(均被杨坚杀害了),按照母以子贵的说法,她们为何不被封后?
这五位皇后,除了朱满月情况特殊,其余的四位,杨氏、侯莫陈氏、尉迟氏、元氏,都是当时的门阀世家,这难道是巧合?显然不是,这应该是宇文赟的刻意而为之。
北周承继西魏,是个门阀政治的时代,皇权能不能坐得稳,完全取决于门阀士族的拥护程度。北周代替西魏,隋代替北周,其实都是门阀士族“集体选举”的结果。
作为皇帝怎么摆脱门阀士族的威胁呢?只能拉一帮打一帮,挑最冒尖的打击。宇文赟在位时,谁的威胁最大?两个宇文宗室和杨坚。其实这个现象从宇文邕时期就显露出来,宇文邕生前也权衡了很久,也对杨坚边打边拉,最后还是觉得杨坚比宇文宗室势力更可靠。
同样,宇文赟即位后也秉承了这个思想,他一边将宇文氏宗室五王贬出朝廷,一边使劲打压杨坚。他与杨丽华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他与杨坚关系的映射。
这就不难理解,宇文赟立皇后为何放着给他生了儿子嫔妃不用,非要提拔侯莫陈、尉迟和元氏,政治联姻呗,希望通过这几个家族跟他一起对付宇文氏和杨氏,而那俩嫔妃出身不高贵,没这个价值。
因此宇文赟绝不昏庸,只是他的心很焦躁,做法很粗暴。妄图靠立皇后改变时局,显然过于幼稚,直到临终前他才意识到行不通,于是又把期望寄托在杨坚身上。这就是为何他与杨丽华和好,同时托孤杨坚的原因。
宇文邕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三条:理想高,能力低,自控差。
宇文赟虽然在位不到两年,但还是做了一些努力,尤其是在平衡政治势力放面,他下手比较狠。由此可见,宇文赟做事目的性其实很强,不能否认他为理想而作出的努力。
但宇文赟的能力显然不是太够,客观讲,他把宇文宗室和杨坚作为威胁并没有错,但自己跳出来同时对两派开火,显然就犯了大错。正因为如此,当他把大权交给杨坚的时候才发现,原本可以掣肘杨坚的宇文宗室势力,已经被他搞垮了。因此可以这么说,是宇文赟帮杨坚,给自己挖了个大坑。
至于禅位、改称天元皇帝、立五皇后,这些举动其实都欠深思熟虑,有点乱出招,让自己都迷失了方向。
另外宇文赟太过年轻,自控力很差,做事缺少持之以恒的劲头,又被酒色这些东西消磨意志,陷于不能自拔,把自己搞得21岁就早早驾崩。
不过,我要提一个自己的猜想:宇文赟应该不是正常死亡,他十有八九死于刘昉、郑译的加害,而这两个人都是杨坚的奸细!
隋文帝为什么只有一个老婆?
隋文帝其实严格来说并未只有独孤皇后一个女人,晚年他后宫还是有几位嫔妃,但是在孤独皇后在世时,隋文帝从未有过其他女人,这是在中国帝王史上很少见的事情。
在独孤皇后在世时,隋文帝只爱她一人,这其实主要是夫妻双方的原因,一方面是独孤皇后本是鲜卑族后裔,鲜卑族向来主妇地位较高,比较轻贱妾侍,所以独孤皇后继承了鲜卑女子的观念,要求杨坚一心一意爱她。另一方面杨坚也确实是非常喜爱独孤皇后,否则也不能与她生下十个子女。
两人自幼相爱其实隋文帝与独孤皇后的婚姻算是政治联姻,但是联姻的结果却让他俩真心相爱,独孤皇后的父亲独孤信是西魏的功臣,曾经辅佐宇文泰开创霸业,而隋文帝的父亲杨忠也是西魏功臣,与独孤信是多年的战友,关系非常密切。
所以独孤信在女儿独孤皇后十四岁的时候便将她许配给了十七岁的隋文帝,可以说独孤皇后与隋文帝的婚姻算是门当户对。
婚后更是恩爱无比,未称帝之前的隋文帝与独孤皇后结婚后从未纳妾,所生子女皆和独孤皇后所生。
这就充分说明了隋文帝是非常喜爱妻子独孤皇后的。
夫妻共患难,感情更深厚隋文帝与独孤皇后感情深厚还有一点是因为他们是患难夫妻。
隋文帝杨坚未称帝前出于西魏与北周交替的乱世,北周实际建立者宇文泰去世后,其侄子宇文护辅政,而宇文护急于着手建立北周。
这时期独孤皇后的父亲独孤信政治态度比较倾向于西魏,所以成为了宇文护打击对象,北周建立后,独孤信在与宇文护的政治斗争中失败,被宇文护逼迫自尽。
这时距离杨坚与独孤皇后成亲还不到一年,独孤信被宇文护逼死之后,独孤家族彻底被击溃,独孤信的妻儿家族都被流放外地,而独孤皇后由于已经嫁给了杨坚,免于遭受牵连。
但是杨坚家族因为不肯依附权臣宇文护,而且又与宇文护的政敌独孤信有姻亲关系,所以备受宇文护打击,杨坚在当时随时有性命之忧。
所以在这种残酷的政治斗争下,杨坚与独孤皇后并没有被击垮,反而让他们俩的感情更加深厚,毕竟是共患难的夫妻。
年轻的杨坚夫妻两人在那种高压环境下互相扶持,互相鼓励,互相商议对策,外加上杨坚的父亲杨忠是骁勇善战的大将,虽然政治立场比较中立,但是宇文护不得不倚重于杨忠,因此杨坚夫妻在这种状态下避过了宇文护的政治迫害。
杨忠去世后,宇文泰之子宇文邕强势崛起,他收回皇权,诛杀了权臣宇文护,这时杨坚夫妻才算松了一口气。
因为杨坚家族没有依附宇文护,而且杨坚还比较才能,他父亲又是北周功勋之臣,所以宇文邕掌权后为了拉拢杨坚,为自己的儿子宇文赟聘娶了杨坚的长女杨丽华。
至此杨坚才算是松了口气,过上了好日子。但是好日子没多久阴云又过来了,宇文邕的心腹都认为杨坚为人器宇不凡,有帝王之相,所以劝宇文邕趁早除掉杨坚。
幸好宇文邕对于面相之说还是完全不信,杨坚才又避过一劫,独孤皇后也劝杨坚更加低调,自此杨坚夫妻行事越发低调。
不过很快英明神武的宇文邕却去世了,其子宇文赟登基,宇文赟可不像其父那么心胸开阔,宇文赟登基后为了掌权,先是引岳父杨坚入朝执政,借助杨坚大杀功臣,杀完功臣以后,宇文赟又把目标定回在了杨坚身上。
宇文赟一直打算赐死杨坚,为此他还想先赐死妻子杨丽华,再诛杀岳父杨坚全家,幸亏独孤皇后冒死向女婿宇文赟跪求,宇文赟才心软放了杨坚一马,结果宇文赟很快就去世了。
患难夫妻,相扶到老宇文赟去世后,杨坚才真正迎来了好日子,本来杨坚没有想取代北周建立隋朝,他一直在做开国之君和权臣之间犹犹豫豫,这时正是妻子独孤伽罗坚定了他称帝的决心,独孤伽罗提醒杨坚别忘了宇文护的下场。
北周权臣宇文护的悲惨下场可是杨坚亲身经历,所以妻子的一番话让他幡然醒悟,于是杨坚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成为了隋文帝。
隋文帝即使称帝后也依旧对独孤皇后宠爱不衰,一直非常深爱着独孤皇后,只有在晚年的时候独孤皇后年老色衰,隋文帝才有了其他想法。
隋文帝曾经宠幸了对手尉迟迥的孙女尉迟氏,结果独孤皇后知道后醋意大发,打死了尉迟氏,这一点让隋文帝很是难堪。
但是也不能因此质疑隋文帝对独孤皇后的爱情,夫妻日子过久了,其实在爱情之中更融合成了亲情,在那个时代隋文帝拥有至高权力对美色难免有些需求也是正常,但是不代表他不爱独孤皇后。
而且独孤皇后的嫉妒之心也正说明了她深爱着隋文帝,她不想让别的女人来分享她的男人。
尤其是在独孤皇后去世后,隋文帝选的几位嫔妃,基本都是按照独孤皇后的身影去选的,他无非就是想在别人身上找到心爱的妻子身影,能聊以慰藉。
可惜隋文帝始终没有找到,所以在独孤皇后去世不久,隋文帝也思恋成狂抑郁去世,临死前隋文帝还对妻子念念不忘,他拉着为独孤皇后修建陵寝的总设计师何稠的手说:你曾经替我安葬了皇后,如今我要去世,你也要好好把我和皇后安葬一起,让我们好能地下相会,始终忘怀不了皇后啊!如果灵魂真的有知觉,一定要让我们夫妻在黄泉之下团聚。
写在最后从这些史书记载都能看出隋文帝即使在临死前也是对独孤皇后念念不忘,可以说风云变幻越千年,世事几度变迁,隋文帝对独孤皇后的爱却始终是真挚和热烈,纵使千年之后青史成灰,此情此爱永不灭。
历史上唯一能和隋文帝相比痴情的皇帝,当属明孝宗朱祐樘,明孝宗对张皇后那也是宠爱备至,以九五至尊独爱一人,历史上只有隋文帝和独孤皇后、明孝宗和张皇后这两对皇帝夫妻是恩爱相依,同寝同食。
其实帝王如果爱的痴了,更能让人感动至今。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他在历史上是真的只爱独孤伽罗一人吗?
这要看这个爱字是怎么定性的了,无疑,以帝王来说,杨坚已经算极为痴情的了。当然,杨坚的女人绝不止独孤伽罗一个,即便在他当皇帝前,也很难说杨坚只有独孤伽罗一个女人。
一、独孤伽罗与杨坚的约定是“此生无异生之子”,而非“此生只我一人”
当然,独孤伽罗希望能做到此生只我一人,但这在那个时代是不现实的。杨坚是北周大将军杨忠的长子,以他的地位,家中绝不可能只让他有一个女人。而且,新婚时的独孤伽罗还真得感谢杨坚及杨家,因为杨坚及其杨家为独孤伽罗担当了巨大的政治风险。独孤伽罗之父独孤信因为反对北周最大的权臣宇文护被赐死,接纳独孤伽罗就相当于是与宇文护作对,但杨坚还是坚持这样做了。
二、杨坚和独孤伽罗故事的开始是杨坚冒着得罪屠龙手的风险,他们故事的结局是两个人都成了菩萨,他们的供奉大庙相对而立
屠龙手自然是宇文护,这家伙杀过三个皇帝,据说也想杀杨坚,杨坚能活下来是不是个奇迹?居然安安全全的在宇文护掌权下过了十多年,居然毫发无损,还平稳晋升。他和独孤伽罗共同建立了隋朝,独孤伽罗在五十岁时死去,杨坚悲痛不已,难以入眠。有大臣劝道:独孤已经成了菩萨。杨坚这才稍感安慰,为独孤修建供奉大庙,就在隋唐长安城的西南角上。隋炀帝继位后,也说他爹成了菩萨,再修一座大庙,和他母亲的相对而立。这两座寺庙极为宏伟,几乎是当时最大的庙宇。
三、关于杨坚和独孤伽罗的爱该如何定义,以如今的观点已经很难找个确定的说法
关键是现代人的观念太多样,爱是唯一的,还是不是唯一的,爱能否允许偶尔的出轨,还是绝不能出轨,亲情算爱吗?等等的,这些好像都没有个确定的答案,每个人看法不同。可以负责任的说,在杨坚当皇帝后的第二年,杨坚的后宫已经初具规模,虽然人数不多,但也还是有十来号人,这可是经过皇后独孤伽罗允许的。独孤伽罗后来杀了尉迟夫人,大多数人认为是嫉妒,其实这未必没有尉迟是仇人尉迟迥孙女的原因。
不管怎么说,杨坚和独孤相互扶助了一生,直到最后。这在帝王夫妻中,可谓凤毛麟角。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独孤皇后中尉迟文姬和杨坚是父女吗?
电视剧里演的确是父女,但不是亲生父女那种,是养父。
实际上这个尉迟文姬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只不过真实尉迟文姬并没有像电视里那样称呼杨坚为父亲。
尉迟家其实是和杨坚有仇的。尉迟文姬的爷爷尉迟迥曾和杨坚干了一仗。当年杨坚在北周权倾朝野,独揽大权,尉迟迥看不下去,带兵讨伐杨坚,谁知最后没打赢,自己还自杀了。而杨坚建立了隋朝。尉迟文姬的亲爹尉迟宽因为喝醉酒就耍酒疯,自己作死了。比她爷爷死的还早。
所以,尉迟文姬对应的历史人物应该是杨坚的宫人尉迟氏,尉迟氏是尉迟迥的孙女尉迟文姬。在她爷爷兵败后,沦落为隋朝后宫的奴婢,一次偶然机会,杨坚被尉迟氏吸引,并宠幸了她,独孤伽罗知道后,便将尉迟氏乱棍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