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为马的意思,指什么为什么四字成语

2023-04-17 11:40:04 124阅读

指鹿为马的意思,指什么为什么四字成语?

指鹿为马:原义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最早出自于《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皁为白:意思是指混淆黑白,颠倒是非。出自《玉壶春》。

指鹿为马的意思,指什么为什么四字成语

历史上还有没有相似的现象?

我一直觉得赵高是古往今来一等一的阴谋家,整人手段的高超那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不服都不行!

在整个秦朝的末年,可以说整个朝政都围绕着赵高的意志运转,他是整个天下的实际主宰者,而赵高能实现这一切,凭借的就是他无与伦比的独门绝技,高超的整人技巧!你会发现秦朝政府中那些自诩聪明无敌的风云人物一个个都被赵高牵着鼻子走,就算他们不愿就犯,但赵高总能顽强地让他们顺从自己的意愿,这些人中就包括秦始皇。当初赵高犯了事,差点被蒙毅,就是镇守长城的蒙恬的弟弟,给杀了。但是赵高凭借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秦始皇,不仅没有被杀,而且还官复原职。你看小人的手段有多厉害!

在赵高整的所有人当中,李斯是最位高权重的一个,不过用的手段也最滑稽,最搞笑。

赵高对李斯说,你看现在天下大乱,皇上还整天不务正业,您身为丞相应该劝谏。李斯说,我也想劝,可是皇上现在不见大臣,我没机会。赵高说,没事,我给你找机会!结果每次秦二世与美女们玩的正嗨,赵高便派人叫李斯来。二世只好放下美女,悻悻不快地来见李斯!一连三次都是这样,二世心里这个气呀,又不好发作,于是在心里憋出一股邪火!

于是赵高就给上面再添了一把油,赵高说,李斯的大儿子做三川郡太守,故意放陈胜吴广的军队东进,因为他们都是楚国人。二世便派人把李斯抓了起来,而且派赵高来审理他的谋反案。扛不住大刑,李斯只好认罪了!李斯也有自己的打算,等二世来复查的时候,他就立马推翻自己的供词。于是赵高显示自己能耐的时候到了,赵高派人假装二世的使者来复查,李斯便立马翻供,那些假使者便把李斯毒打一顿!如此再三,等二世的使者真地来复查的时候,李斯却不敢翻供了!于是李斯就这样栽在了赵高手上!

作为始皇帝一手提拔与信任的大臣,赵高成功地骗过了始皇帝尖刻的双眼,曲意逢迎,这是小人最大的优点,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底限可坚守的。相比之下,正人君子们就好像有点刻板,过于认死理,结果底限是没坚守住,连自个也搭了进去,所以就有了后来指鹿为马的一幕!

历史上的指鹿为马是什么寓意?

我们首先说说指鹿为马的意思和出处。

【成语】指鹿为马【zhǐ lù wéi mǎ】

【释义】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接下来我们就来大概说一说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吧。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

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了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是在搞什么鬼?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

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鹿而不是马。

事后,赵高暗中对不承认是马的大臣加以迫害,将他们投入监狱。此后,大臣们对他更畏惧了。

《史记》说得明白,赵高这样做是考验群臣对他言听计从的程度。那么,当着皇帝和大臣,赵高为什么敢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呢?难道他不怕弄巧成拙,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可见赵高对人性的、对心理学还是颇有研究的,赵高这一招“指鹿为马”以考验群臣的这出戏就是用了心理学上的顺从现象。

顺从性是与独立性相对的一种意志品质,顺从性强的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别人意见。缺乏主见、易受暗示或慑于权势、权威的情况下,常会表现出这种顺从现象。

这种“随大溜”的情况,心理学上称为“从众现象”,即服从多数人的意见。如此,一些人慑于权势而不表态,一些人阿谀奉承讲假话,又带动了一些顺从者及从众的人也跟着颠倒黑白。

这样,赵高“指鹿为马”的谎言就占了上风。在当时的气氛下,顶着压力讲真话的人是要有点勇气的,而且事后都被“暗中治之以法”,吃了苦头。

但人在清醒状态下还是需要多一些独立思考精神,少一些顺从心态,方为健康心理。

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给了我们今天的现代人什么启示呢?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

三人成虎和指鹿为马区别?

两个词的区别在于,三人成虎的意思多用来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成事实。指鹿为马的意思是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比如说,我们在生活中不能指鹿为马,一定要讲事实,讲诚信,这也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否则会被人们所看不起。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的?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赵高。

指鹿为马的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典故:

秦始皇死后,奸宦赵高做了宰相仍不满足,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有多少,都有谁。

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便对赵高说:“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仍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不信你问问大臣。”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住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

结果,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说真话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从此,留下“指鹿为马”成语。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