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的性质,新的革命斗争指的是什么

2023-04-17 05:55:02 90阅读

五四运动的性质,新的革命斗争指的是什么?

新的革命斗争,指的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领导阶级不同、革命性质不同、革命任务不同、革命目标不同。

“真正做到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来宣传马列主义,用马列主义教育人民,提高全国人民的阶级觉悟和思想水平,为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打下思想基础”的深入思考、积极探索。

五四运动的性质,新的革命斗争指的是什么

1919年后是封建社会吗?

1919年后中国已经不是封建社会。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还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那时还属于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不断丧失领土和主权,逐渐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自此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质没有改变。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这段时间,虽然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但还是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中国才真正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新阶段。

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变化?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1940年到1919年的社会性质?

1840年到1919年中国社会性质,是从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个: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前者为最主要矛盾。

1919年五四运动,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战胜了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反动阶级,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迠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五四宪法的性质和原则是什么?

1、五四宪法的性质:五四宪法以宪法应当规定的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两大基本内容为起点,并利用社会学的观点对五四宪法进行了现实的反思。在此基础上指出宪政是我国的必然选择,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2、五四宪法的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