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皇太后,康熙的妈妈叫什么

2023-02-20 03:20:04 86阅读

圣母皇太后,康熙的妈妈叫什么?

康熙的母亲是佟妃,即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孝康章皇后(1640年—1663年),佟佳氏,少保、固山额真佟图赖之女,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的妃子,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的生母,初入宫时为庶妃,及顺治帝崩,其子玄烨继位后与孝惠章皇后并尊为皇太后,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曰慈和皇太后,康熙二年崩,享年24岁。及崩,葬孝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谥曰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文育圣章皇后。后家佟氏,本汉军,上命改佟佳氏,入满洲。

清世祖顺治帝妃,佟佳氏,都统佟图赖之女。本姓佟,后改姓佟佳氏。顺治初年入宫,为庶妃。1660年,清世祖福临驾崩,孝庄文皇后册立佟佳氏所生玄烨为皇帝,即康熙皇帝。佟佳氏被尊为慈和皇太后。2年后,体弱多病的皇太后驾崩于慈宁宫。

圣母皇太后,康熙的妈妈叫什么

佟佳氏先于董鄂氏进宫,顺治十年生皇三子玄烨,后董鄂妃入宫,佟佳氏在宫中像当时所有嫔妃一样,受到皇帝的冷落。按照宫廷的规矩,皇子不能由生母抚养,因此佟佳氏可谓既得不到爱,又无从把爱付出。顺治死后2年,身心备受折磨的皇太后因为重病撒手人寰,时年二十四岁。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佟佳氏与孝献皇后董鄂氏和世祖福临合葬清孝陵,雍正、乾隆朝累加谥,谥号为: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文育圣章皇后。

正宫皇后和下一任皇帝的生母?

按古代礼法,皇帝的嫡母肯定要比生母的地位高,但出于血缘之亲,哪个皇帝甘心自己的生母给嫡母下跪?由此一场亲情与法理的旷世之争拉开帷幕。

从西周开始,中国的婚姻制度进入一夫一妻多妾制。这个制度很精妙,“多妾”保证了家族人口的繁衍和壮大;“一妻”保证了家族的政治利益不被分割。

比如龙椅,这东西总不能有几个儿子就劈成几份吧?这个最大的政治利益该由谁继承才能保证家族利益不受损呢?于是周公创造了宗法制,认为规定了嫡妻无可撼动的至尊地位,只有她的儿子们才有资格称为继承人,且按叙齿排定顺位。

可是制度是死的,生活却是精彩的,比如作为嫡妻的皇后没生儿子怎么办?皇帝花心了,想换老婆怎么办?再比如继承人看着生母给嫡母下跪心里不爽又该怎么办?

我们按时间线讲述几则故事,给您展现“两宫之争”的旷世恩怨。

曾经有人问:平定诸吕后,汉文帝为何不废了吕雉,立自己的老妈薄太后为皇太后呢?

后人一直称汉文帝的老妈为太后,其实她这个太后只是汉文帝当代王时的“王太后”,而不是当皇帝后的“皇太后”,因为当时的皇太后是已经去世的吕雉。

吕家人虽然被赶尽杀绝了,但作为高祖刘邦的嫡妻,没人敢动吕雉,因为她代表了汉家治国的“纲”——以孝治天下。

按宗法制,薄太后只是老刘家的“二等公民”,甚至只是财产,只有吕雉才是老刘家的女主人,这个地位是刘邦赋予的。假如汉文帝废掉吕雉,那就等于否认了刘邦,请问他的皇位合法性何在?

所以,包括汉文帝在内的后世之君,无不高呼“孝道”,绝不敢动废掉嫡母皇太后的歪心思。

历史上更立皇后的皇帝是汉景帝,其嫡妻薄皇后因为无子被废黜,数年后王娡被立为皇后,其子刘彻(汉武帝)被立为太子。

对汉武帝来说,薄皇后曾经是他的嫡母,但在他登基时嫡母就已经换成了生母,避免了“两套班子”的尴尬。

汉武帝去世前曾经留下一份遗嘱,希望立李夫人为皇后。后来霍光遵照他的意愿,将李夫人追封为孝武皇后,并入祭太庙。

你可能很奇怪,巫蛊之祸发生后卫子夫事实上已经被废了,汉武帝为何不在生前亲自追封李夫人呢?

原因只有一个:他心目中的皇位继承人是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而不是李夫人的儿子刘髆,假如生前追封了李夫人,就意味着刘髆成了唯一的嫡子,刘弗陵的继承人身份就不合法了。

所以,汉武帝的这个愿望只能通过后人帮他实现。

汉武帝的这个心思其实跟唐玄宗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人曾经问: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千古传唱,可是贵妃娘娘为何终其一生都不能当皇后呢?

自从唐玄宗废了王皇后,他这辈子都没再立过第二位皇后。对此有人解释说,杨玉环之所以没当上皇后是因为她没生过儿子。

其实这个说法大错特错,恰恰相反,假如唐玄宗能确认杨玉环肯定不会生儿子,他真的有可能立她为皇后。也就是说,唐玄宗是因为担心杨玉环给他生儿子,才不敢立她为皇后。

理由不复杂,因为一旦杨玉环当了皇后,又生了皇子,那么李亨的太子之位就不合法了。在政治经验丰富的李亨,和有可能的那位娃娃之间如何选择?这个答案一点都不难作出。

由此可见,嫡母与继承人如果不是“原版的母子”就很麻烦,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朝政动荡,皇帝们为此不得不压制个人的欲望,尽量避免让嗣君面临“两个妈妈互撕”的局面。

直到西汉的第十位皇帝,即倒数第二位皇帝汉哀帝登基,历史上才第一次出现了皇帝的嫡母和生母都在世的情况发生。

汉哀帝的嫡母就是大名鼎鼎的赵飞燕,汉成帝的第二任皇后,而他的生母则是定陶王后丁姬。

有意思的是,汉哀帝在位时,“两宫之争”的主角却不是两位太后,而是两位太皇太后。由于汉哀帝是汉成帝的侄子,所以汉成帝的母亲王政君是汉哀帝的嫡祖母,而亲生奶奶傅太后则是他的亲生祖母。

这位傅太后是汉元帝的昭仪,当年就费尽心机想取代王政君,好容易熬到孙子即位了,就一心想把老情敌王政君踩在脚下。于是她勾结朝中势力,不断给自己抬高地位。

在傅氏之前,皇帝只有一位太后、一位太皇太后,这位老妖婆子上蹿下跳,先给自己加了一个“帝太太后”的尊号,后来又觉得“帝”不如“皇”,所以又改称“皇太太后”。当然,丁姬也跟着沾光,升级为“帝太后”。

虽然她们的称谓还不是“皇太后”,但创下了两太后并列的“两宫”先例。

傅老妖奋斗了一辈子,依然没能突破“两位太后并列”的藩篱,由此可见,嫡母的法统地位还是很强大的,东汉最能体现她们的至尊地位。

我们知道,东汉只有一头一尾两位皇后有子,其余的皇帝都面临着两个妈妈的困扰。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一般情况下,他们会延续西汉末年的做法,死去的生母会被追封为太后,而活着的生母只能老老实实给嫡母磕头。

做得最极端的就是汉章帝。汉章帝的嫡母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女儿、汉明帝的明德皇后马氏,而其生母则是贾复的孙女贾贵人。

汉章帝出生后就被汉明帝交给马皇后抚养,所以汉章帝从小就只认马皇后为母。登基后,汉章帝甚至都没有提高生母的等级,也不去探望生母。其实也不能理解,一是他们母子从来就没在一起生活过,没有感情,二是他如果去探视生母,生母还得给他下跪磕头。

直到马皇后去世,汉章帝才给生母提高了待遇,但品级始终没有提高。

由此可见,汉哀帝的行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认为是非法的、可耻的、不能接受的,法理始终置于亲情之上。

不过,亲情总是无法泯灭的,法理虽大但也不能隔断血脉亲情,于是后继的皇帝们总惦记着挖“宗法制”的墙角,为生母争取“合法权益”。于是到了南北时期又一个新名词诞生了——皇太妃。

北魏孝明帝元诩封生母胡充华为皇太妃,宋废帝刘昱封生母陈妙登为皇太妃。虽然“妃”与“后”确实没法比,但“皇”字远比傅老妖不伦不类的“帝”显得更“上档次”。

经过上千年皇帝的“刨根”,宗法制的墙基越来越松,到了明朝,一个意外事件催生了真正的“两太后并列”。

这件事就是土木堡事变,明英宗当了蒙古人的俘虏,于谦等人拥立明英宗的弟弟明代宗朱祁钰登基。明英宗虽然被“太上皇”了,但他的老妈孙太后的地位没人敢动。不过朱祁钰不甘心呐,自己当了皇帝,太子是侄子,太后不是生母,这皇帝当得太窝囊。

于是朱祁钰决定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作斗争,他要通过抬高老妈的地位给自己长脸。于谦等人考虑到当时的特殊情况同意了他的提案,尊其生母吴氏为皇太后。

但为了突出嫡母的地位,还是给两位太后留了不同的“标识”——嫡母皇太后加徽号,生母皇太后不能加徽号。比如孙太后被尊为“圣烈慈寿皇太后”,而吴太后的称谓则是光溜溜的。

万历帝即位后又继续挖墙脚,他即位后尊嫡母陈氏为仁圣皇太后,尊生母李氏为慈圣皇太后,从法理上几乎拉平了嫡母与生母的地位。

整个清王朝都延续了万历皇帝的传统,新皇登基第一件事就是册封嫡母和生母为皇太后,除了排位上嫡母依然在生母之上,在实际待遇上已经没有任何差别,论影响力,生母甚至超过了嫡母。

“两宫之争”就像一场数千年的马拉松比赛,因为规则的原因,注定了皇帝的生母地位远不如嫡母。但冰冷的法统最终被亲情粉碎,在历史的终点线上,两位太后几乎手拉手撞线了。

雍正的妈妈?

雍正,即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

康熙帝的第四位皇后,包衣护军参领、后追封一等承恩公魏武之女,膳房总管额森之孙女。

康熙十四年(1675年)入宫。

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皇四子胤禛。

康熙十八年(1679年)晋封为德嫔。

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皇六子胤祚。

康熙二十年(1681年)晋封为德妃。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生皇七女。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皇九女。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皇十二女。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皇十四子胤禵。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帝即位后,尊为圣母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723年6月25日)崩逝于永和宫,享年64岁,九月附葬景陵。全谥曰: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孝庄太后下一个太后是谁?

孝庄太后下一个太后是清世祖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清世祖孝康章皇后佟佳氏(1640年12月31日-1663年3月20日),原姓佟,汉军正蓝旗人(康熙帝登基后先改隶汉军镶黄旗,后改隶满洲镶黄旗),生于崇德五年十一月十九日,佟图赖之女,顺治帝妃嫔,康熙帝生母。

顺治十年(1653年)入宫为庶妃,顺治十一年(1654年)生皇三子玄烨(康熙帝)。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帝驾崩,康熙帝即位后,与孝惠章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曰慈和皇太后。

康熙二年(1663年)崩逝,年仅23岁,葬孝陵。康熙、雍正、乾隆屡加谥,全谥为: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圣章皇后。

慈禧是不是孝圣宪皇后?

不是,她是贵妃,后来慈禧是圣母皇太后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