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又称什么节,七夕节有什么典故
七夕节又称什么节,七夕节有什么典故?
七夕节,是我国最浪漫的一个传统节日。由于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节日活动以乞巧为主,故又称为“乞巧节”。
它源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牛郎织女苦苦相恋,却被王母娘娘隔在了天河的两端。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纵然常年相隔,牛郎织女却情深如旧。
人们被牛郎织女的爱情深深感动。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世间所有的喜鹊如约而来,为他们搭起一座深情的桥。
月影光如昼,银霜茫茫;七夕会鹊桥,情意绵绵。重逢,终如愿。
《说文解字》中解释到:七,阳之正也。
在古人的观念中,“七”是阳数、天数,是吉祥的数字,农历七月七日又被称为“重七”,是吉上加吉,吉之又吉。
七月七,正值夏秋之交,天气温暖,草木飘香。在晴朗的夜晚,看天上繁星闪耀,听老人说牛郎织女,也别有一番诗意。
七夕,是节日,也是祝福。在古时,人们为了庆祝这个盛大的节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习俗。
1.穿针乞巧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趁着月光,身着新衣的妙龄女子围坐在一起,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穿针引线。据说,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这是我国最早关于乞巧的记载。女子乞巧,求一颗七窍玲珑的慧心。
2.喜蛛应巧
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对于少女来说,乞巧节亦是一个嬉戏玩耍的节日。
七月七日,女子们在小盒内放入小蜘蛛,次日再看,谁的蛛网结的最密、最圆满,就是“得巧”。
3.种生求子
七夕前几日,在小木板上负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待到数日,便可生出绿芽。摆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将绿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4.吃巧果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
《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5.拜织女
参拜前,姑娘们要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后,准时去往主办人家中,于案前焚香礼拜。“拜织女”时,需在月光下摆一张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等祭品。
另外,还要寻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芙蓉面,罗素衣,祭拜后,一行人围坐着,边吃美食,边默念心愿,直到夜半散去。
为什么日历上又有七夕节?
七夕节和情人节不是一个节日。七夕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古人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
二者其实同为情人节,不过时间是不同的,二月十四日情人节为西方的节日,因此是按照公历时期来过的。而七夕情人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按照农历来过的,为农历的七月初七。西方的情人节自然是按照西方的习俗来过的,红酒、玫瑰花、巧克力,具有西方的浪漫七夕。而中国的情人节是按照中国的传统来过的,穿针引线、拜织女、吃巧果等。
七夕节和情人节的区别
直白和隐讳的区别
西方的“情人节”坦率、热情,有情人的情人节,明明白白告诉你,真真切切“Iloveyou”;反观中国的“七夕节”,虽然也是表达情人相聚意味,七月初七,表示两情相悦,但很内涵,不露骨,又使用了古人惯用的隐喻表达方式,因而难以被年青人理解,也难以被现在动的一代所亲睐。
物质与精神的区别
“情人节”突出了“情人”二字,表现的是自然的流露。尤其在现代,“情人”二字不仅仅是指恋人、伴侣、夫妻,内容充实而广泛,直接而露骨,非常顺应受到传统文化压抑很长一段时间的自然情感和欲望的流露和表达。反观中国的“七夕节”,形式上完全封闭在传统家庭的院墙里,笑,半遮面,闹,半掩嘴。
反映的是别离后相聚和初开情窦人的相思、想念、相惜、相怜,内容无非是对诗作画、赠帕送丝、望天感叹、祭拜求神等,女孩儿乞求女红巧手,感应王母娘娘给自己发配个好“牛郎”。
情物与信物的区别
“情人节”注重赠送情物,每到“情人节”,玫瑰花、巧克力、蛋糕、衣物、贵重首饰等,成为情人们相互赠与的“情物”。这里的“情物”是指有价之物,表明情是有价的,这无疑推动了市场经济了发展,于是乎,每到“情人节”来临,铺天盖地的广告,满街飘动的打折标语,把“情人节”炒得火热,让你想不过都不行,想不送礼都不成。
反观中国的“七夕节”,则相对暗淡的多,传统的情人也赠送礼物,但那是一种表达情意的信物,不过是一丝一帕、一扇一画,讲究的自己亲手缝制、绣描、撰写、制作,其中的情意绵长而深远,且同样不乏浪漫。
七夕节为什么叫七夕?
七夕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而七夕原本为七七,七(乞)巧,随着一代代流传下来,就逐渐变为七夕了。代表的就是七七这天牛郎织女在喜鹊帮助下一家可以团圆,后来就寓意男女之间的爱情,成为男女约会的一个节日。
七夕节是小三节吗?
七夕节不是小三节,是夫妻节。七夕节的来源是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织女是一对夫妻,他们因为身份悬殊不能在一起,被分隔两地,只有在七夕这一天才能见上一面,所以七夕是情侣和夫妻的节日,也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小三是道德败坏的人,所以他们是不配过七夕的,七夕也不是小三节
这一天牛郎织女要在鹊桥相会?
七夕是传统文化中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传说中,牛郎织女在七夕那天,通过由喜鹊搭成的鹊桥,越过隔离彼此的天河而相会的美好传说在民间广泛传颂了上千年,如今,更是成了青年男女渴望爱情、向往爱情和憧憬爱情的中国式“情人节”。
在目前新的形势下,由于人们工作条件的多样化,以及人们就业、择业可供选择的地域比原来更为广泛,尤其是进城打工者群体的大量出现,所以也造成了不少为了工作、谋生而离开家乡乃至家庭,独自在外生活和工作的“单身”群体。他们是一种新的、被“工作银河”所隔离的另一种“牛郎织女”。他们是在传统意义之外、另一类渴望夫妻团聚、渴望早日结束亲人分离状况的另一类“爱情追求者”。所以,这些现象的存在,丰富了传统意义上七夕节的含意和内容,成了每年“七夕热”或者是“中国式情人节”大热的缘由。
从上面这个特殊群体的现况看,七夕已经不单纯是男女互相表达爱慕之心、渴望喜结良缘、传递幸福的日子,也是另外一些群体“每逢佳节倍思亲”痛苦情绪集中积聚的日子。他们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内心有着难以言讲的苦闷和痛苦,有着骨肉分离的无奈和委屈,他们也是七夕节中最值得大家关注和同情的另一类人。
鉴于这个与七夕喜庆情绪正相反痛苦情绪的存在,我特地填了一首《鹊桥仙 七夕》词,以表达对他们的同情和关怀,全词如下:
《鹊桥仙.七夕》
荷香莲静,幽林蝉歇,蛙鼓跫鸣谐戏。
万家灯火接天庭,重帘闭,情浓心醉。
人生苦短,孤身孑影,怎奈痴魂难寄!
鹊桥寂寞架银河,钿镜里,芳颜顿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