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较早使用活字是什么

2023-04-11 13:30:04 97阅读

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较早使用活字是什么?

陶活字是较早使用的活字。

据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毕升发明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为烧硬后,便成活字。

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较早使用活字是什么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陶活字

释义

较早使用的活字

发明者

毕升

活字简介

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掺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稍溶化,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即因着在铁板上,可以象雕板一样印刷。

毕升的胶泥活字传到朝鲜后被称之为“陶活字”。

在“陶活字”出现之前,只有摹印、拓印和雕板印刷,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有错字又不易更正。

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简单灵活,又方便轻巧。其制作程序为: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统一的单字,用火烧硬,使其成为胶泥活字,然后把它们分类放在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备用几个至几十个,以备排版之需。排版时,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一个个从备用的木格里拣出来,排进框内,排满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烤。等药剂稍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待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

印刷时,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纸,加上一定压力,就行了。

印完后,再用火把药剂烤化,轻轻一抖,胶泥活字便从铁板上脱落下来,下次又可再用。

印刷是谁发明的人?

毕昇是发明印刷术的人,准确说是活字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活字印刷术是怎么发明的?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北宋发明家毕升。最初,毕升先用木头做字模,木材遇油墨会膨胀,字迹模糊不清。毕升又改用胶泥做字模,印出来的字迹非常清晰,于是,胶泥活字开始进入到印刷业当中。印刷时,工人们先准备好一块铁板,上面放松香和蜡,四周用铁框围起。根据书稿要求在框内排满活字后,把铁板放在火上烘烤,待松香和蜡熔化,再用另一块平板在上面压平。等到松香和蜡冷却凝固,块活字版就完成了。工人在上 面涂上油墨,就可以进行印刷。印过以后,把铁板放到火上烧热,松香和蜡熔化,活字就可以拆下来。

印刷当中,工人们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板用来印刷,另一块板用来排字。第一块板印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铁板交替使用,印刷速度非常快。根据用字的情况,一些常用的单字往往会刻好几个,出现频率很高的“之”“也”等则会准备20多个,如果碰到冷僻生字,就随用随刻,灵活方便。 后来,人们不断对活字印刷术加以改进。

最早记载活字印刷术的书?

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内发现的刊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鉴定为北宋元符至崇宁1100~1103年活字本。这是毕升活字印刷技术的最早历史见证。关于活字印刷的记载首见于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升用胶泥制字。

一个字为一个印,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印的字印,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进行印刷。

新四大发明的创始人是谁?

【造纸术】在东汉的时候就已由蔡伦发明,蔡伦发明以来只就可以替代笨重的竹简。造纸术是东汉时期,传言是蔡伦发明,其实蔡伦只是改造了纸。【指南针】是谁发明的,又发明于何时,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是传统的说法,也是权威性的说法是由熊国(今河南新郑市)的轩辕黄帝发明,宋代沈括经过整理、总结、命名。【火药】的发明者是孙思邈。【印刷术】毕生中国发明家,发明活字版印刷术.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