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的海底捞月啥意思,麻将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2023-04-09 11:55:04 102阅读

技师的海底捞月啥意思,麻将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2000年5月,以野口恭一郎为团长的日本麻雀博物馆代表团一行访问宁波,在天一阁博物馆与宁波文化界同仁进行交流和探讨,确定宁波就是麻将的诞生地,麻将是宁波话“麻雀”的读音,所以从严格意义讲,它应当是写成“麻雀”。

技师的海底捞月啥意思,麻将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那么,那么不管是麻将还是麻雀,它到底是什么呢?

《辞海》中对它的解释是这样的“博戏,始于清代,由马吊演变而成。牌分为万、饼、条三门,每门有一至九各四张;另有中、发、白、东、南、西、北各四张;共一百三十六张;后又增加花牌和白搭,每人13张;以先组成4组一对牌者为胜”。

那么麻将是由谁,什么时候发明的呢?

其实,关于麻将的起源,流传着许多个版本,既有民间的各种神奇传说,也有学者经过严谨的考证从不同角度的阐述!

这几种观点主要包括,麻将起源于马吊,麻将起源于水浒108将,麻将为郑和出海时所创、麻将为明人万秉迢所创、麻将为宁波人陈鱼门所创等等,甚至还有孔子造麻将、僧人一行造麻将等说法!这些说法各有各的依据,但是每一种说法中都隐藏了一些中华传统文明!

郑和下西洋创造麻将

相传,明代宣德年间,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时,长时间的海上漂泊,让船上的将士们,生活枯燥乏味,百无聊赖!为了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郑和根据叶子戏,牌九等游戏,设计出了一种竹牌。这种竹牌后来就慢慢地演变成了今天的“麻将”。

众所周知,当时的船只主要以风为动力。所以,航行时对于风向的辨别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就有了“东、南、西、北”风4 张竹牌;而在船上撑风帆则需要绳索,所以竹牌中就有了“索”(条)。

在海上航行时,淡水是不可或缺的,而当时用来盛水的容器则是筒,所以竹牌中就有了“筒”。而刻着“万”字的竹牌,代表着朝廷给将士们发的酒钱,几万表示几万串铜钱。因为他们一年四季都要生活在海上,郑和又加上了“春、夏、秋、冬”这4张“花”牌。而“中”代表中国大地,“发”代表发财,“白”代表茫茫大海……

麻将源于江苏太仓的“护粮牌”

古时,江苏太仓是皇家的大粮仓,常年囤积稻谷,但每年因麻雀侵扰而损失了不少粮食,而守仓兵丁则常以捕雀为乐。官府为奖励这些兵丁捕雀,管粮仓的官吏便以竹制的筹牌记捕雀的数目,以此来发放酬金,于是就有了太仓的“护粮牌”。

牌上刻有各种字样和符号,除了可供观赏外,也形成了一种游戏。最后经过不断演变,形成了流传至今至今的“麻将”。而麻将的玩法、符号和称谓术语,都与捕雀有关,不信你看!

“筒”的图案是火药枪的横截面,“筒”即枪筒,几筒表示几支火药枪,“索”(条)即“束”、是用细束串起来的雀鸟,所以一索的图案以鸟为代表(俗称幺鸡),几索(条)就是几只鸟;“万”是赏钱的单位,几万是赏金的数目,赏金按鸟的多少而定;

“东、南、西、北”为风向,故称“风”(火药枪射鸟需要考虑风向);“中”即射中,射中是喜事,故为红色;“发”就是领赏发财;光板叫“白板”,指放空炮;玩法中的“碰”即火药枪的发射声-“嘭”……

万秉迢依照水浒传创造麻将

相传,明代有一个叫万秉迢的人,在阅读了《水浒传》之后,十分崇拜书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于是他为这108位好汉,精心设计出了对应的108张麻将牌。

万秉迢设计的108张牌,完全是根据《水浒传》之中的108位好汉量身定做的,牌中的九索指“九纹龙”史进。二条指的是为“双鞭”呼延灼,之所以分为万、饼、条三类,是取其本人万秉迢的谐音……

因为水浒中的一百零八个好汉来自四面八方,便有了东、南、西、北各四张牌。而在梁山聚义的英雄好汉有贫有富,因此又设中、发、白。发,代表发财之家,中指的是中产之家,白则指的是白丁、平民。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的学者戴名世在《忧庵集》中,曾经提到过万秉迢依水浒创麻将之说。

陈鱼门发明了现代麻将

相比于上面三种说法,我更愿意相信现代麻将兴起于浙江宁波,而它的发明人则是清代的陈鱼门!

宁波大学的周海雄、王雁玲在《麻将的起源和演变 》一文中就曾经明确指出, 麻将是宁波人根据叶子戏和马吊的基本花式,又融合了牌九的形式进行了一次创新,形成了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骨牌-麻将

宁波人陈政钥(1817-1878),字鱼门,自幼才智过人,还学过英文。他深感纸牌有诸多不便,用不了多久就会磨损残破,在船上风大时更容易被吹走,便于同治三年(1864年)革新为竹骨。他继承了碰和牌中的万、索、筒,共108张,同时改红花为绿发、白花为白板、老千为红中,各4张,共12张,增加东、南、西、北四风,各4张,共16张,形成了136张一副的麻将牌,其打法也由繁到简。

麻将,一经问世,便盛行于大江南北。而陈鱼门与英国驻宁波领事夏复礼相交甚笃,经常与英国外交官们打麻将。所以,时至今日,宁波天一阁麻将博物馆门口,塑有欧洲人、日本人与陈鱼门“三缺一”,等待有人与他们打麻将的经典铜像。

麻将追根溯源是古代的博戏,然后经过不断变化衍生,最后形成了麻将

不管有多少种起源说法,如果追根溯源,麻将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博戏”,而叶子戏、骰子、诗牌则是博戏的主要构成。

《史记》中记载,博戏至少在殷纣王之前就已经产生了。最早的博戏叫“六博”,有六支箸和12个棋子,箸是一种长形的竹制品,类似于于今天打麻将牌时所用的骰(tóu)子(俗称“色(shǎi)子)。到了唐宋时期,由此基础上衍生出了“叶子戏”

而明朝时期,比较流行的是打纸牌,又叫“斗叶子”!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妇孺百姓,几乎没有不喜欢玩纸牌的。这种纸牌最初起源于江苏昆山,又称马吊、叶子”。而绝大多数的叶子上,画的是《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一共有四十张,一般四个人一起玩,每个人八张牌,其余的放在中央,玩的时候以大管小,变化多端,趣味十足。

潘之垣《叶子谱》称:“叶子始于昆山,用《水浒传》中人名为角觚戏耳。”也有人说:“斗叶子之戏,吾昆城上自士大夫,下至僮竖皆能之……阅其形制,一钱至九钱各一叶,一百至九百各一叶,自万贯以上,皆图人形。万万贯呼保义宋江,千万贯行者武松,百万贯阮小五,九十万贯活阎罗阮小七……一万贯浪子燕青。

到了清代晚期,宁波人陈鱼门(我个人觉得这个说法非常可信)根据叶子戏和马吊的基本花式,又融合了牌九的特点,进行了一次革新,创造出流传至今的麻将!

徐珂的《清稗类钞》说:“麻雀,马吊之音转也。吴人呼禽类如刁,去音读。”

从中也不难看出麻将与叶子、马吊有着紧密的联系和渊源!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我们无法说出麻将的准确形成时间,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任何一种游戏,它都是在不断发展和革新的,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某一个静止的点!即便是现代麻将,经过几十年的演化,又形成了四川麻将,北京麻将,台湾麻将等不同的打法!

但是,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史料和各种文献得出一种结论:麻将,是从古代的博戏开始演变,从箸、琼、骰子,到叶子戏,再到纸牌马吊牌,最终在清代中晚期才成为今天的盛行麻将。从最终形成的规则上讲,清代宁波人陈鱼门算是它的发明人!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