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发之年,束发之年是指多少岁
束发之年,束发之年是指多少岁?
束发之年是指15岁,在古代,男孩到了束发之年,就可以上大学读书了。
束发之年15岁:
古人束发之年是指15岁,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在古代,男孩到了束发之年,就可以上...
15岁成童:
古时15岁乃成童,称为束发之年,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也就是说不再是孩童,即束发入学。
先秦十五岁是什么?
古代男子15岁称为束发。束发一般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扩展资料: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代指成童之年。 汉 贾谊《新书·容经》:“古者年九岁入就小学,蹍小节焉,业小道焉;束发就大学,蹍大节焉,业大道焉。” 唐 鲍溶 《苦哉远行人》诗:“去时始束发,今来发已霜。” 宋 陆游《上执政书》:“某小人,生无他长,不幸束发有文字之愚,自上世遗文, 先秦 古书,昼读夜思,以求圣贤致意处。”明 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碑》:“(袁可立)束发从仕若干季,剖剧无艰,锄奸不懦。”清 钱谦益 《南京通政司通政使林学曾授正议大夫继妻吴氏仍前封制》:“人臣束发励行,老而弥固,则必有贤明之助焉。” 程善之 春日杂诗:“我生始束发,便思万里行。”
笄之年的意思是什么?
应该是及笄之年
指女子满了15岁。
1.读音[ jí jī zhī nián ]
2.释义:15岁女孩的代称。及笄(jī)之年 出自《礼记·内则》。 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束发之年是几岁?
古代,到了一定年龄就得把头发梳起来,插上笈,也叫及笄之年。意思是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了。成年了。这个又叫束发。一般是男孩子十八岁,女孩子十五岁!
刚出生叫什么年华?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岁称韶年。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100岁乐期颐。答案补充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
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100岁乐期颐。答案补充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标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