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k斯,只想一辈子在工厂打工

2023-04-01 01:00:05 108阅读

小k斯,只想一辈子在工厂打工?

感谢邀请💐

有错!当然错!大错特错!人生没有梦想岂能叫人生?要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工厂打一辈子工不现实、首先、国企都会倒闭、别说私企了、所以要抓住青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才是我们该有的选择!

小k斯,只想一辈子在工厂打工

看看有多少人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格瓦斯,布拉吉,秋林里道斯。这些哈尔滨方言,外地人很难听懂。

哈尔滨二战前有二十多万俄罗斯人、二万多犹太人。因此,语言中有许多外来语,外地人根本听不懂。

以色列前总理奥尔默特出生在哈尔滨。2004年,他来哈尔滨为祖父扫墓。他说,我虽然是外国人,但有一颗中国心。

格瓦斯,一种含乙醇的泡沫饮料。

格瓦斯是俄语乙醇泡沫饮料的译音。哈尔滨人不分性别,都喜欢喝啤酒。格瓦斯虽然是饮料,但也有一些度数,比啤酒度数低。

哈尔滨的夏天很迷人,松花江岸边沙滩上到处是撑起的阳伞,一家人泳后围坐着喝格瓦斯、啤酒,吃香肠。笔者一位远亲,七十多岁了还常到松花江游泳。

布拉吉,短袖圆领连衣裙。

布拉吉是俄语连衣裙的译音。它是苏联女英雄卓拉穿的一款女式夏装,哈尔滨女性常穿这种裙子。上个世纪中叶,布拉吉、高跟鞋、卷发头、手提包,是女性标配,也是一道美丽风景线。

秋林里道斯,主陶宛风味红肠。

1900年,哈尔滨的欧州人已经很多。为了迊合他们口味,俄国人秋林在哈尔滨开办第一家制作灌肠的作坊。第二年,波兰人特洛莫伊.西耶尼科夫又开办一家欧式风味的灌肠、肉制品厂,生产纯正的立陶宛风味的烤肠。这就是哈尔滨红肠的前身。

老哈尔滨习惯叫红肠为秋林里道斯。哈尔滨以秋林冠名的百货大楼、商店等名字由此而来。

列巴,最早手工制作的面包。

列巴是俄语面包的译音。列巴、格瓦斯、里道斯是套餐标配。

手工制作,木炭烤制,布袋包装的列巴制作过程,中央电视台曾经专题介绍过。

手工列巴稀少,很早去排队也未必买得到,每天只制作几百个。

哈尔滨被称为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她是万国建筑博物馆,巴洛克、拜占庭、哥特式风格的建筑比比皆是。

傍晚的中央大街,两傍楼房阳台上不时飘过手风琴、小提琴、钢琴、萨克斯优扬的乐曲。这就是哈尔滨的习俗,阳台音乐会。

哈尔滨有著名的教堂五十四座,马迭尔、秋林,伏尔加庄园、果戈里大街等外来语名子随处可见。哈尔滨著名的中央大街,原本叫中国大街,那是外国人起的名子。可以看出,当时的外国人之多,几乎喧宾夺主。哈尔滨,美丽的家乡。

中兴的正确读音?

中兴-拼音

[zhōng xīng]

释义

(动)由衰微而复兴(多指国家)。

例句

天意眷我~,吾皇神武,踵曾孙周发。

近义

复兴

反义

中落 破落 中衰

详细释义

中兴 [zhōng xīng]

1.中途振兴;转衰为盛。

《诗·大雅·烝民序》:“任贤使能, 周 室中兴焉。”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 太原 中,三 张 二 陆 、两 潘 一 左 ,勃尔復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 宋 王观国 《学林·中兴》:“中兴者,在一世之间,因王道衰而有能復兴者,斯谓之中兴。”特指恢复并非由本人失去的帝位。

2.特指恢复并非由本人失去的帝位。

宋 陆游 《南唐书·萧俨传》:“ 儼 独建言:帝王,己失之,己得之,谓之反正;非己失之,自己復之,谓之中兴。”

3.偏安的讳称。

《宋书·谢灵运传论》:“在 晋 中兴,玄风独善。”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 江南 朝士,因 晋 中兴,南渡 江 ,卒为覊旅。”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嘉定宝玺》:“中兴以来冠盖云集,英俊日盛。”《宣和遗事》前集:“在后 高宗 中兴,定都 杭州 ,盖将前定之数,亦非偶然也。”

造句

1. 天意眷我中兴,吾皇神武,踵曾孙周发。

2.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3. 爱此中兴地,重来扩汉疆。

4. 但没想到,竖子不足与谋,于是这个枭雄,意识到汉室凌迟,朝廷衰落,日暮途穷,无力中兴。

5. 朝廷中兴无柱石,薄物细故昭帝力。

6. 先帝中兴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大乱,叛逆四起,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如何评价俄罗斯的最新改进型图?

“逆火”重装归来:俄罗斯将与美国实现力量平衡?

图-22M3“逆火”战略轰炸机

2018年12月28日,由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UAC)进行了符合21世纪作战要求升级改造的图-22M3M“逆火”战略轰炸机完成试飞。去年8月17日,最新一代图-22M3M在俄国伏尔加河中游左岸的历史文化名城喀山首次亮相。

UAC总裁尤里.斯柳萨里在试飞仪式上说:“老款飞机将从明年起交给工厂深改,并于2021年交付。”而俄国军方似乎更显急迫,有高级将领承诺,“一年后军队将装备大批新机。”

不过考虑到俄国军工业现有的制造实力,俄联邦安全会议科学委员会委员、莫斯科大学教授安德烈.马诺伊洛对现役的大批图-22M3轰炸机能否迅速完成改造表示怀疑。他说:“1年恐怕改造不了30架。但2019年肯定可以改造10架或更多。问题主要取决于产能,而不是钱。”挂载KH-32巡航导弹的图-22M3

升级后的图-22M3M能搭载X-32重型空射反舰巡航导弹。这种超音速反舰导弹重6000公斤,最大速度可达4.5马赫,射程超过1000公里;它可配备500公斤以上的常规弹头,也可以搭载1枚核弹头。而全新改造后的图-22M3M就能够携带3枚X-32型导弹,打击力量相当强大。

图-22M3M最耀目之处,在于其还将可携带多达4枚新型“匕首”(Kinzhal)高超音速导弹。这款莫斯科引以为傲的导弹目前挂载在米格-31BM战斗机上,俄空天军现有10架配备“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米格-31M在担负实验性战斗执勤,但每架战机只能搭载一枚导弹,且航程相比战略轰炸机要短一些。携带“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米格-31

2018年7月2日,俄国防工业综合体的军事专家维克多.穆拉霍夫斯基透露,为使图-22M3远程轰炸机可搭载4枚“匕首”高超音速导弹,飞机必须实施大规模的升级改造。而“携带「匕首」导弹的图-22M3远程轰炸机将可有效打击潜在敌人的航母战斗群。”

外界对“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了解不多,据西方军事专家分析,“匕首”导弹是在“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基础上制造的。“伊斯坎德尔”的独特性能是能够“机动飞行并可沿着预先未设定的轨迹飞行”,因而让敌方反导系统难以拦截。

俄军方称,“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极速度为10马赫,射程可达2000公里。俄国防部副部长尤里.鲍里索夫在去年5月表示,“「匕首」射程增大,事实上能够突破所有防空和反坦克防御系统。它无懈可击,战斗力非常强且潜力巨大。”美国情报部门认为,如果俄军所宣称“匕首”导弹射程为真实数据,仅以远程的米格-31BM战斗机搭载,就意味着理论上“匕首”几乎拥有洲际打击的能力。

而在去年3月12日接受俄军报《红星报》采访时,鲍里索夫则有意强调“匕首”对敌人水面舰队大型目标的威胁。他说:“这是一种高精度武器,它拥有多功能战斗部,可以对固定及移动目标攻击。航母和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级舰艇都是该武器的潜在目标。”图-22M3轰炸机群

事实上,从问世之初,图-22M3战略轰炸机就是冲着美国的航母战斗群而来。

图-22M3,(北约代号:Backfire“逆火”),是前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研制的一款超音速可变后掠翼远程战略轰炸机。于1972年开始量产,目前俄罗斯仍有162架图-22M3在服役中。其最大升限13,300米、最大航程7,000公里、最大速度2.3马赫、作战半径2,410公里。

图-22M3装备了1门GSh-23L型23毫米机尾遥控机炮,能搭载Kh-15短程攻击导弹、KH-22/32空射巡航导弹及各式自由落体炸弹。

苏联第一架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名为Tu-22(北约代号“眼罩”,苏联人自称“Shilo”或“锥子”),但在服役后,因许多操作上的严重问题和高昂维护成本,导致军中评价不高。1959年,苏联空军科学研究所提出下一代战略轰炸机的设计方案,主要指标有:作战半径2000公里,可携带两枚重达1500公斤的Kh-45核弹头导弹,高空最大速率可达3马赫,巡航速率是2.8马赫。

图波列夫设计局在苏联的轰炸机设计领域有着较高成就和声望声望,可是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并不满意设计局创始人安德烈.图波列夫以及该局过于保守的设计风格。于是,新型轰炸机设计案在赫鲁晓夫主导下,被交给另外三家设计局:米亚西舍夫设计局(OKB-23/482,Myasishchev)、苏霍伊设计局(OKB-51)和雅克夫列夫设计局(OKB-115)。其中,苏霍伊设计局的T-4侦察机获准研发。有近卫徽章及战绩标识的图-22M3

1965年,图波列夫在克里姆林宫新主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同意下,提出一款取代Tu-22的新设计方案,这个设计案亦获得苏联空军高层支持。设计案要求:航程至少5000公里,高空速率最少2马赫,低空穿透速率至少1马赫,载弹量20公吨,并且能够在刚刚整备完成的野战前进机场实现操作。

同时,由于苏霍伊的T-4在设计上,特别是制造成本部分持续上升,暴露出较大风险;而图波列夫的提案采用现有的Kh-22(北约代号AS-4“厨房”)反舰导弹与K-22作战系统来降低成本,这使得图波列夫的设计得到了军方更多认可。1967年11月,T-4计划正式终止,改由图波列夫设计局的方案上阵。

虽然图-22M宣称只是Tu-22的改良型,实际上却是全新的机型设计。(图-22M“逆火”只有前起落架和弹舱门与Tu-22“眼罩”相同)第一款出厂的是图-22M0,于1969年8月30日首飞,试飞时被北约发现。好几年里它被北约误认为“Tu-26”轰炸机,但苏联在第一轮美苏战略武器限制谈判中坚持它是Tu-22“M”型轰炸机。

有一种说法称,图波列夫倾向误导全世界,将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称为图-22M。而这是他为保护整个设计方案及经费不被苏联政府删除,苦心积虑后想到的一种策略。他说:“这其实是Tu-22的第二代改良,不是全新的机型!”战斗巡航的图-22M3

图-22M0先行生产一共9架,1971年到1972年间又生产9架图-22M1,克宫决定把这些战略轰炸机交给苏联海军航空兵使用,北约称之为“逆火”A型轰炸机。

1972年,第一个进入量产的版本是图-22M2型(北约代号“逆火”B型)。M2型的主翼略加长,并且依照面积法则对机身实行大量修改,将乘员增加到4个;采用两具NK-22发动机且使用方型气口设计,还将起落架迁移到翼套的位置,不再使用收纳荚的方式。

在武装上,图-22M2型大量采用远程巡航导弹/反舰导弹,通常是携带1~2枚AS-4“厨房”反舰导弹;后期型的M2型轰炸机改用更有力的NK-23发动机,并将型号称为图-22M2Ye轰炸机。

在服役期间,苏联飞行员半带抱怨的把图-22M叫作“吆吆”(俄文“Dvoika”,英文“Deuce”,有纸牌或骰子“两点”、“厄运”的意思)。相较前一代的Tu-22,图-22M虽整体性能与座舱设计都有大幅改善,但舒适度和可靠度仍然令飞行员们渴望不可求。

后来生产的图-22M3型(北约代号“逆火”C型)于1976年试飞,并在1983年服役。图-22M3型采用新式NK-25发动机,整体上来说推力又大了不少,其进气口修改成楔形有如米格-25战斗机一般,主翼内收的角度也增加了不少。

图-22M3重新设计的机鼻可容纳一具新型“列尼涅兹”(Leninets)PN-AD雷达和NK-45导航/攻击系统。西方军事专家称,这使其“在低空飞行能力上有如虎添翼的效果,但是还达不到美国空军B-1B「枪骑兵」战略轰炸机低空飞行的能力。”

图-22M3还拥有一个重新修正过的单座机尾炮塔,弹舱内增加了一座滚转式发射架,用来携带Kh-15短程巡航导弹(北约代号AS-16“回马枪”)。此型导弹类似于美国空军AGM-69 SRAM导弹。

而且,图-22M3型的综合性能总算让忍受M2型已久的苏军飞行员们大出一口鸟气,所以他们将飞机昵称也改为较悦耳的“三重奏”(俄文“Troika”,英文“Trio”)。图-22M3参加2017年莫斯科胜利日阅兵式

冷战期间,图-22M3在苏联空军担任战略轰炸机功能(但是在无空中加油前提下,其无法往返美苏两国之间执行作战任务);在苏联海军则用于远程反舰。

当年,美国海军和空军十分担心图-22M3的威胁,五角大楼曾编制大量经费研发对策。图-22M3的第一次实战是在1987年到1989年投入阿富汗战场,苏军战术近似美军派出B-52战略轰炸机轰炸北越,投下大量传统弹药,尽管威力惊人但是战略效果有限。

苏联解体时,图-22M3尚存370架,苏联空军保有210架,海军则有160架。之后,因为维修困难,加上俄国经济困难,该机型于1993年停产。当前,大概有162架仍在俄国军队武库中。

在2015年9月俄罗斯出兵叙利亚后,图-22M3协同另外两种战略轰炸机图-160“海盗旗”、图-95M“熊”,多次对叙境内“伊斯兰国”(ISIS)极端组织及其它军事目标展开打击。图-22M3参加对叙利亚军事行动

2015年11月17日,图-22M3轰炸机对叙利亚境内拉卡省和代尔祖尔省的ISIS设施发起攻击。当天,俄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在莫斯科国防控制中心向普京总统报告说:“莫斯科时间今天早晨5时至5时30分,12架图-22M3远程轰炸机对拉卡省和代尔祖尔省境内「伊斯兰国」设施进行打击。” 据他称,从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至9时40分,图-160和图-22MS战略轰炸机对武装分子目标共发射34枚空基巡航导弹。

接下来,在2015年11月19日;2016年7月12日、14日和21日;2016年8月8日、11日、14日、16日和18日;2017年1月21日、23日、25日和30日;2017年2月4日、7日;2017年11月1日、4日、15日、17日、18日、23日、25日和26日;2017年12月2日、3日,图-22M3战略轰炸机多次从俄本土或伊朗基地大机群出动,参加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8月16日,俄军部署在伊朗的图-22M3和苏-34“鸭嘴兽”战斗轰炸机,从该国哈马丹机场起飞,对叙利亚境内的ISIS阵地实施猛烈打击。当时俄国防部称,“8月16日俄罗斯图-22M3远程轰炸机和苏-34前线轰炸机满载弹药从伊朗哈马丹机场起飞,对位于叙利亚阿勒颇、代尔祖尔、伊德利卜的「伊斯兰国」和「努斯拉阵线」恐怖组织阵地进行了空中打击。”据说,这次空袭摧毁了5座武器弹药和油料库,阿勒颇、代尔祖尔等数个居民点区域的极端组织培训营地,3个指挥所,还消灭了大量武装分子。图-22M3轰炸机群返回常驻基地

2017年12月13日,参与空袭叙利亚境内极端组织的图-22M3轰炸机群全部从前进部署的北奥塞梯机场撤回,抵达摩尔曼斯克州的长期驻防地。

经过现代化升级改装后的图-22M3M,最高飞行速度可达2300千米/小时,无线电雷达系统更新替换了80%,从而大幅提高导航精度。图-22M3M将安装新版的投弹瞄准器和搭载NV-45型雷达、NK-32-02型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原本设计给图-160M2“海盗旗”战略轰炸机使用;此外,还将配备全新的航电系统,规格将比肩图-160M2,包含导航及瞄准两大系统。

或许,改造后的图-22M3M,更恢复了1993年1月3日美俄签署《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时,莫斯科在华盛顿压力下从图-22M战略轰炸机上拿掉的空中加油装置。首次亮相的图-22M3M

这回俄国军界和专家对图-22M3M评价很高,认为它帮助“恢复了俄罗斯与美国的力量平衡。”

参加过实战的俄军功勋飞行员弗拉基米尔.波波夫说:“这是一种全新武器。飞机符合21世纪的要求。它改进了发动机,燃料效率随之提升,飞行时间加长,这对战略轰炸机来说意味着很多。”

俄国战略技术分析中心专家瓦西里.卡申说:“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飞机,它可以根据局势需要飞到中东,追击敌舰或摧毁任何战场的战略目标。有了图-22M3M和新杀伤武器,全世界再次变得触手可及。”

俄空天军远程航空兵司令谢尔盖.科贝拉什说:“新机拥有人工智能,战斗力令人印象深刻,优于目前所有的外国同类产品。”准备试飞的图-22M3M

对图-22M3M的航电系统,2018年5月有家俄国军事媒体—“军队信使”网站发文猜测,“除了已经提到的发动机改造之外,首先引人注目的是机体上新出现的大量天线罩。毫无疑问,天线罩下绝大多数是新机载防御系统的天线,新系统取代了原先旋转式机关炮及其无线电瞄准具的位置—后者已经没有用处。而且,天线罩还不小,里面装着某种厉害的东西。”

俄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则指出,“深度改造后,飞机将安装国产新型数字化机载无线电侦察系统,以及新的导航、通信、瞄准设备、发动机和燃料自动控制装置、电子战设备。”

喀秋莎火箭炮到底有多厉害?

喀秋莎的厉害,德国人,美国人,日本人都尝过,酸辣爆爽,比老坑酸菜还来劲儿,这多是一件美事儿。

战争年代,随着炮火密度的增加,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弹震症”(shell shock)。

弹震症概念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中,如今被列为PTSD(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

顾名思义,这是一种人被炮火袭击后产生的综合病症,多表现为精神崩溃、极度恐慌、瘫软无力和无法自控、双目远视等等。

即俗话说的“炸傻了”,巨大的火力袭击既造成了人类身体的震荡损伤,也造成了心理的崩溃,二者结合便形成了弹震症。

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最容易出现弹震症的地方,就是被喀秋莎火箭炮犁过的阵地。

弹震症的美军,被空袭炸傻了

每次苏军大规模使用喀秋莎火箭炮(其实还有安德柳沙多管火箭炮)轰击德军阵地时,都会出现一些严重弹震症患者。他们有的心理崩溃在战地上又跳又跑,有的瘫软如泥仿佛魂飞魄散,只知道窝在掩体中哭叫个不停;还有的就此呆若木鸡,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恢复。

这是因为,多管火箭炮被集中使用时,火力实在是太密集和恐怖了,超出了人类的精神极限。

火箭炮的袭击不同于任何一种炮击,单门喀秋莎还好,袭击的强度有限,偏偏苏军喜欢大规模集结火箭炮,发动超强的火力急袭。

苏制БМ-13多管火箭炮,俗称“喀秋莎”,有“XXX的大嗓门”之称。采用卡车负运,多见16管联装的БМ-13-16,它能在10秒不到的时间内,将16枚45.5公斤,132mm高爆火箭弹全部打出去,一炸就是一片火海。

一个团的喀秋莎炮兵,拥有24辆多管火箭炮车,等于一次10秒齐射,顷刻间就能将384颗相当于105mm榴弹威力的火箭弹砸到对手头上。

在这种火力面前,说实话躲进战壕不是没有用,但意义不大,最好还是依靠坚固的掩体保命。

就连德军的坦克部队都屡屡在喀秋莎面前铩羽而归。德军喜欢将坦克装甲车辆集中起来使用,形成闪击战的矛头,在斯图卡的掩护下发动冲击。打急眼的苏军,会将大批喀秋莎事先隐藏起来,然后在关键时刻集火发射,常常能取得将德军坦克成堆炸碎的战果。

实际上,尽管喀秋莎的射程高达8.8公里,但因为战事紧张,再加上德军的空中优势以及它那可悲的精度,苏军的喀秋莎士兵屡屡在目视的距离上与德军交战。

当年有的喀秋莎部队距敌军已经不足1000米,他们在准备发射时会经常性地遭遇德军的弹药和炮击,但只要火箭炮成批发射出去,对面几乎马上偃旗息鼓——它们都在眼前被撕碎了,剩下的溃不成军地逃跑。

如果用在进攻中,那么喀秋莎会表现得比防御战好得多,特别是在进攻那些坚固的工事群时,没有什么东西比一群火箭炮按覆盖面刨过去更令人安心了。一路上的地堡、路障、铁丝网、堑壕、地雷和散兵坑都会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在最后的柏林之战中,朱可夫调动了1531门火箭炮上场,这些火箭炮几乎连场都在喷吐,后方运输火箭弹的运输车排成来去的长龙。依靠这些丧心病狂的火力,苏军将城内挡在前面的,132mm火箭弹能炸的东西都炸了。

苏军甚至开着火箭炮进城,与德军拼起了火箭炮刺刀,甭管你啥玩意儿在对面,毛子开车上去就几连发火箭弹,顿时对面尘埃弥漫房倒屋塌,全都作鸟兽散。

喀秋莎平射的方法很简单,搬俩木头把轮子抵住即可,简单,粗暴,但很有效。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