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顿假说,高中生物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常考例子有哪些
萨顿假说,高中生物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常考例子有哪些?
假说演绎法: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2,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3、 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以及整个中心法则的提出与证实,都是“假说一演绎法”的案例。
4、遗传密码的破译是继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后,现代遗传学发展中的又一个重大事件。(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这个很少考,基本可以忽略,知道就好)
类比推理法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施旺就运用了类比方法。(知道就好少考)
2、DNA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沃森和克里克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认识到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呈螺旋型,于是他们推想: DNA结构或许也是螺旋型的。
3、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典型)
延伸资料:
类比推理亦称“类推”。推理的一种形式。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通过比较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推理过程。它是从观察个别现象开始的,因而近似归纳推理。但它又不是由特殊到一般,而是由特殊到特殊,因而又不同于归纳推理。分完全类推和不完全类推两种形式。完全类推是两个或两类事物在进行比较的方面完全相同时的类推;不完全类推是两个或两类事物在进行比较的方面不完全相同时的类推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论证过程包括哪几步?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由萨顿提出的假说,由摩尔根验证了这一假说。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实验论证过程包括4步:
1,提出问题: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后代F1均为红眼,F1相互交配后代F2白眼只出现雄果蝇,红眼雌雄果蝇都有。所以判定,红眼与白眼为一对相对性状,且红眼为显性。表现型与性别有关。
2,做出假设并解释假设:假设控制红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不含有等位基因。
3,实验验证:通过测交实验,F1代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交配,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4,得出结论:控制果蝇红眼与白眼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该实验过程主要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蝗虫的减数分裂实验运用了什么方法?
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科学发现过程运用的科学方法是假说--演绎法。
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吗?
A、摩尔根等通过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基础是孟德尔的分离定律,A错误;
B、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设计精巧实验是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B错误;
C、萨顿提出的遗传的染色体假说是摩尔根实验的基础,C错误;
D、双螺旋结构模型与摩尔根等人得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一结论没有关系,D正确.
故选:D.
A、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A错误;
B、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个基因,且基因在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
C、萨顿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正确;
D、摩尔根等人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A.
关于萨顿的假说?
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依据:萨顿观察蝗虫配子减数分裂时发现基因的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有明显的平行关系,即缓冲的染色体随分裂而分配,这与之前孟德尔的假说有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