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有几个孩子,曾被丈夫家暴的著名女星于小慧

2023-03-22 20:00:05 101阅读

卫子夫有几个孩子,曾被丈夫家暴的著名女星于小慧?

娱乐圈有位女演员叫于小慧,还有另一位女演员叫于慧,这两位女演员因为名字相似导致我经常弄混。她们两位不仅长得都很漂亮,更巧合的是,她们还是同年同月生人,你们就说巧不巧吧!

1965年出生的于小慧18岁的时候考入沈阳话剧团,早年的代表作有《和平年代》《情有千千劫》等,现在因多次扮演“宋美龄”而为人熟知。于小慧天生就拥有得天独厚的美丽资本,也是一位成功跨足商界的“奇女子”。

卫子夫有几个孩子,曾被丈夫家暴的著名女星于小慧

于小慧事业上成就非凡,但爱情之路却异常艰难坎坷。1985年,20岁的于小慧与某市市长的儿子结了婚。生下儿子坐月子的时候,由于缺乏营养和没有人照顾,于小慧在月子里瘦了17斤,丈夫在家只待了一个星期就外出不回来,于小慧就发现丈夫有问题了。

有次于小慧抱着儿子问丈夫:“我坐月子你都不回来,你天天选择这样欺骗,你今后怎么办呢?”丈夫生气的质问:“谁跟你说的?”于小慧说不管谁说你是不是有这事啊?话音刚落丈夫上来就一拳打到了于小慧的鼻子上,于小慧的鼻子当时就破了血一直留到了嘴角上。心灰意冷的于小慧收拾好行李抱着儿子就此离开了家,从此再也没有回去。

离开家无处可去的于小慧只能去到话剧团打地铺,当时食堂的肉菜1毛5一份,素菜8分钱一份,为了省钱于小慧只能吃8分钱一份的素菜。于小慧当时和孩子的生活异常拮据,团里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给于小慧的老公打电话让对方买点奶粉送过来,谁知电话那头的丈夫不仅严词拒绝,还说“她有本事自己去买,我不管。”连自己的亲儿子都这么冷血无情,简直是“渣”到极致了。

忍无可忍的于小慧提出了离婚,但丈夫那边的条件是如果离婚儿子要归他,不忍心让儿子离开自己担心儿子受后妈虐待的于小慧没有同意丈夫的条件,为了得到儿子的抚养权,无奈的于小慧只好选择净身出户。

好在于小慧颇有经商的头脑,86、87年左右,当时中国电器非常紧缺,于小慧靠倒卖电冰箱赚到了“第一桶金”,当时她一共弄到了1000台电冰箱,每台净赚300,一共赚到了30万。除此之外于小慧还往上海卖过对虾,靠这笔生意于小慧又赚了一笔钱。之后于小慧就开始做贸易,生意越做越成功,成为了一名“商界女强人”。1996年的时候,于小慧就过上了“住大别墅开跑车”的让人艳羡的生活。

于小慧离婚后也遇到过几段感情,有因为三观不合没有走到一起的也有因为对方“脚踏几条船”欺骗感情和钱财而没在一起的,因此至今于小慧还是单身。

于小慧现在虽然在商界发展的很成功,但她也没有忘记演员的本行,这些年陆陆续续一直都有参演电视剧。于小慧是一个坚强的女人,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祝福她未来可以遇到一个可以值得自己托付的人!

卫青和平阳公主有生小孩吗?

没有

1 平阳公主与卫青没有孩子。平阳公主共有过三任丈夫,分别是:平阳夷侯曹寿(曹时),西汉开国功臣曹参曾孙;汝阴侯夏侯颇,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曾孙;长平烈侯卫青,汉武帝刘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

卫子夫是如何从小小歌姬成为大汉皇后的?

关于卫子夫的出身,历史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说法,这里面主要涉及卫子夫生母的身份界定问题。卫子夫的生母虽然是汉武帝刘彻的丈母娘,在历史上却没有留下太多记载,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史籍记载为“卫媪”,大概其就是现在的“卫老太太”之意。那么,卫媪的身份又存在什么疑问呢?

《史记》记载卫媪为“平阳侯妾”

太史公在《史记》中曾经提及卫媪是平阳侯妾,但没有指出具体是哪位平阳侯的妾。从年龄来看,卫媪是平阳公主的丈夫曹寿之妾的可能性并不太大。是曹参的儿子曹窋或者孙子曹奇之妾的可能性似乎要大一些,个人更倾向于第三代平阳侯曹奇。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果卫媪是平阳侯的妾,卫子夫姐妹应该姓曹而不是姓卫,不是吗?也就是说,要么太史公记载有误,要么卫媪“偷汉子”!汉朝并不是明清,作为侯妾的卫媪与他人私通、甚至改嫁生下孩子也谈不上是什么惊世骇俗的大事。可问题是,有名分的侯妾显然不应属于奴籍,即便原属奴籍贯,成为侯妾之后也应当脱离奴籍了。但卫子夫却依然是奴籍、是平阳侯府的歌姬,这就似乎有些说不通了。

《汉书》记载卫媪为“主家僮”

所谓家僮,字面意思是家仆之意。但是,家僮一词在汉朝还有一层意思。史籍记载,平阳公主的第二任丈夫汝阴侯夏侯颇就是因为与父亲的家僮私通畏罪自尽的。与家仆私通,堂堂汝阴侯显然没有畏罪自尽的必要!那么,夏侯颇为何要畏罪自尽呢?其实,所谓家僮实际上就是主人没有名分的妾,大致有些类似于后来的通房丫头。既然是父亲的女人,儿子私通庶母就是大逆不道了,夏侯颇畏罪自尽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如果卫媪是平阳侯的家僮,之后的一切也就都顺理成章可以说得通了。虽然卫媪和平阳侯发生了关系,但是平阳侯提起裤子便不认账了,并没有给她“转正”。名义上,卫媪仍然是家奴!汉王朝的“家生子”(奴二代)通常都是随母,生母是家奴、子女也是家奴,卫媪与别人生的女儿卫子夫自然是奴籍。即便卫子夫是卫媪与平阳侯所生,只要卫媪没有“转正”为“有正式编制”的妾,卫子夫依然是奴籍!太史公身处汉武帝时代,编纂《史记》时“为尊者讳”在所难免,说卫媪是平阳侯妾,说白了就是给皇后卫子夫和汉武帝留点脸面。

综上所述,卫子夫的生母卫媪是某位平阳侯的女人应该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应该是没有名分的家僮而不是侯妾。所谓家僮与后来的通房丫头类似,虽然与主人发生了关系,但身份依然是家奴。不管那位卫先生是否也属奴籍,只要卫媪没有“转正”,她的子女必须是奴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家生子”。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卫子夫生来就是奴籍的原因所在,在那个时代,不仅贵族爵位可以世袭,奴籍同样是世袭的!

卫子夫因何脱颖而出

卫子夫之所以能够接近汉武帝,完全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汉武帝的胞姐平阳公主知道自己这位弟弟喜欢美女便投其所好,找来美女招待汉武帝,卫子夫便是其中之一。换句话说,卫子夫之所以被汉武帝看中,就是因为美貌!这是偶然因素。

但是,这其中又有着一定程度的必然性。卫子夫的生母卫媪是平阳侯家僮,虽然仍旧是家奴,但毕竟是平阳侯的女人,在一众家奴中的地位是最高的,这就给了卫子夫接近平阳侯府新任主母平阳公主的机会!否则,连平阳公主的法眼都入不了,卫子夫又如何接近汉武帝?从平阳公主的角度而言,丈夫庶母或者庶祖母的私生女好歹和平阳侯也沾点关系,远比其他人要靠得住,甚至卫子夫出现在汉武帝面前本就是平阳公主设的局也未可知……

卫子夫因何得以封后

卫子夫一介歌女,被汉武帝看中纳为侧室没什么不正常,可卫子夫又是凭什么登上后位的呢?

卫子夫为汉武帝生下了第一个儿子

汉武帝虽然少年即位,也生了几个孩子,但是年近三十却依然没有一个儿子!就在这个时候,卫子夫给汉武帝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即后来的戾太子刘据。这一年汉武帝二十九岁!在中国古代的众多帝王之中,除了绝嗣者,这个年龄才有儿子已经非常晚了。儿子对于帝王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母凭子贵,卫子夫之所以能够登上后位,刘据功不可没。史籍记载,彼时群臣“请立”卫子夫为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这所谓“母凭子贵”。

陈皇后被废,中宫出缺

汉武帝陈皇后被废为卫子夫封后提供了可能性。中国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制,妻只能娶一位,皇帝也不例外。陈皇后如果没有被废,任凭卫子夫再得宠,也没有封后的可能性!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史料指向是卫子夫阴谋搞掉了陈皇后,彼时的她也的确没有这个能力!陈皇后之所以被废,更多地还是因为窦氏家族、馆陶长公主失势以及与汉武帝的夫妻感情破裂。

卫青的因素

在卫子夫被汉武帝看中之后,其同母异父的弟弟卫青也凭借裙带关系进入了汉武帝的视野。因为才能卓越,卫青很快便成为了汉武帝的重点培养对象。但是,家奴的出身却成了卫青的短板,在那个讲究门第的时代,这是致命的。汉武帝想要抬高卫青的身价、地位,让他成为首席外戚无疑是最立竿见影的办法。皇后的亲弟弟,怎么重用别人也不好多说什么,不是吗?

撇开朝中的旧势力,另起炉灶

汉武帝在窦太后、王太后接连掣肘皇权之后,急于摆脱朝中旧势力,培养新人、另起炉灶。陈皇后被废之后,如果按照旧的条条框框,势必要选择一位世家出身的皇后。很显然,汉武帝不愿意外戚势力拥有太强势的背景。这个时候,家奴出身的卫子夫正好符合汉武帝的需要,卫子夫成为皇后,缺乏家世背景的卫氏外戚家族只能一心一意依靠汉武帝,绝对不会掣肘、甚至威胁皇权!同时,汉武帝此举还成功撇开了朝中的旧势力,为后来另起炉灶重用卫青等新人提供了便利。

树立说一不二的帝王权威

刚刚摆脱窦太后和王太后阴影的汉武帝继续树立自己作为皇帝的绝对权威。选择卫子夫这样一位歌姬出身的女子为皇后,既可以向群臣释放“一切都由朕一人做主”的政治信号,同时汉武帝还可以借此试探群臣反应,以确定下一步该重用谁、清洗谁,一举两得。

陈阿娇卫子夫起初备受宠幸?

汉武帝在位54年间(前141-前87年),前后共册立为两位皇后,即他的表姐陈阿娇和出身于歌女的卫子夫。虽然陈阿娇、卫子夫出身迥异,但入宫之初都备受汉武帝的宠幸,除此之外,她们还有一个共同点,便是结局相当凄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陈阿娇出身非常尊贵,曾祖父是西汉开国元勋陈婴,父亲是堂邑侯陈午,母亲则是汉文帝的女儿馆陶长公主刘嫖。按照辈分来论,陈阿娇还是汉景帝的亲外甥女,汉武帝的表姐。刘嫖因为极受母亲窦太后、弟弟汉景帝的宠信纵容,所以在宫中的势力非常大,以至于妃嫔们若想得到景帝的宠幸,莫不要首先讨好这位长公主,然后才能如愿以偿。

刘嫖为了巩固、扩大陈家的势力,起初很想把女儿陈阿娇嫁给太子刘荣,没成想却遭到太子生母栗姬的拒绝,并遭到好一顿冷嘲热讽。为了报复栗姬,刘嫖转而将陈阿娇许配给胶东王刘彻,并与刘彻的生母王夫人结成联盟,一起诬陷栗姬母子,最终竟成功地说服汉景帝废黜刘荣,改立刘彻为太子。刘荣被废后,栗姬忧惧而死,刘嫖终于长出一口恶气。

汉景帝后三年(前141年),汉景帝驾崩,太子刘彻即位,太子妃陈阿娇则被册立为皇后。汉武帝出于对姑母的感激,上台之初专宠陈阿娇,并多次给予陈家赏赐。然而陈阿娇虽然垄断了侍寝权,但可惜肚皮实在是不争气,获宠数年却依然没能生下一儿半女,渐渐地便让汉武帝对她失去兴趣,转而宠幸卫子夫。

陈阿娇受不了冷落,便利用巫蛊邪术来诅咒卫子夫,希望重新获得宠幸。与此同时,陈阿娇为了缓解寂寞,竟让女巫楚服穿戴男子的衣冠,与她一同饮食寝居,俨然如同夫妻(详情见《汉武故事》)。汉武帝获悉后勃然大怒,下令将楚服斩首示众,并废黜陈皇后,将她幽禁在长门宫中,时在元光五年(前130年)。十余年后,废后陈阿娇在冷宫中郁郁而终,死后葬在霸陵郎官亭东面。

陈阿娇被废黜后,取而代之者,正是汉武帝的新宠卫子夫。按照史书记载,卫子夫出身低贱,生父情况不详,母亲卫媪曾是平阳侯府中的侍女(一说为侍妾)。卫子夫自幼被送入平阳侯府学习歌舞,因为技艺精湛、相貌秀美,逐渐晋升为侯府首席讴者(即歌女)。建元二年(前139年),汉武帝到平阳侯府去看望大姐平阳公主(下嫁给平阳侯曹寿为妻)时,看中了卫子夫,便将她纳入宫中。

由此此时皇后陈阿娇专宠后宫,所以卫子夫入宫后1年多时间里,都没能再得到皇帝的临幸。建元三年(前138年),卫子夫向汉武帝哭诉,希望能将她出宫回家,而皇帝此时却生出怜爱之心,便再次临幸卫子夫,并成功地让她怀孕。此后数年间,卫子夫相继诞下一子三女,即戾太子刘据、卫长公主、诸邑公主和石邑公主。

元光五年(前130年),陈皇后因用巫蛊之术诅咒卫子夫,被汉武帝废黜,两年后,卫子夫便成为新皇后。卫子夫入主中宫后,儿子刘据被册立为太子,而异母弟卫青、外甥霍去病也接连获得重用,最终因在抗击匈奴事业中屡建奇功,都成为名留青史的“战神”。卫子夫做了38年皇后,本应当享受富贵终老,但最后却因为受到“巫蛊之祸”的牵连,落得横死的结局。

原来,太子刘据在“巫蛊之祸”中受到奸臣江充的诬陷,遂举兵将他杀死。而卫子夫为了支持儿子,同意他调用皇后的中厩车架,并调用长乐宫卫队、武库兵器。江充被杀后,刘据被人诬陷谋反,汉武帝急派丞相刘屈氂率军“平叛”,最终击败刘据,并迫使他自杀。刘据自杀后,汉武帝派使者谴责卫子夫,并收回她的皇后玺绶。卫子夫恐惧交加,遂在宫中自缢身亡,时在征和二年(前92年)七月。

卫子夫自杀后,汉武帝虽然再没有册立过皇后,但晚年却宠幸赵婕妤(钩弋夫人),并极度喜爱她所生的皇子刘弗陵,让他享受准储君的待遇,由此使得赵婕妤成为实际上的皇后。然而汉武帝担心自己死后会重现“吕后专政”的一幕,所以为了江山社稷考虑,在临终前下令赐死赵婕妤,随后才正式册立刘弗陵为太子,时在后元元年(前88年)前后。

史料来源:《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有了解蔡文姬的生平简介和历史典故的大佬吗?

可以说,蔡文姬当之无愧是一位“千古才女”,虽说他是东汉名臣、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出身于豪门富贵,但是,她却有着颠沛流离的一生,不过,好的是她度过了一个十分安稳的晚年,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和艺术财富。

千古才女“蔡文姬”的身世背景和不俗的“才气”

也许由于是女性的原因,所以,针对蔡文姬的“生卒年月”在史书当中记载的并不是很清晰,但对于她的出身,脉络还是很清晰的。

蔡文姬是东汉时期的名臣、文学家和书法家的女儿,是陈留郡圉县人,而且,此时已经到了东汉的末期,董卓也已经逐渐地掌控了整个朝局。

蔡邕在这一时期也被董卓强制征辟为“祭酒”,此后,又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官职,还被封为“高阳乡侯”。

通过“蔡邕”的身份,我们可以得知,蔡文姬是出身于东汉末期的“侯门”,过的自然是十分“优渥”的生活。

而说到她的“才气”的话,她博学多才,对文学、音乐、书法等都十分擅长,为后世留下了《悲愤诗》二首和著名的古琴曲《胡笳十八拍》。

除了以上的诗词和音乐之外,其实在《隋书·经籍志》当中曾经录有蔡文姬的文学作品集《蔡文姬集》一卷,但可惜的是,在流传过程当中遗失了,要不然,我们还能通过那些文章和诗词更好地感受这位才女的“才华”。

而蔡文姬之所以如此才华横溢,与她有着一位才华横溢的父亲是分不开的,因为前面我就已经说过,除了被“封侯”之外,蔡邕也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与此同时呢,他对“音律”也十分地精通,他师从当时著名的学者胡广,通过多年的学习,不仅通经史、善辞赋,还精于篆书和隶书等书法,其中尤以隶书造诣最深,正因如此,后世对他也有这“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

有了这样一位父亲,再机上优渥的生活,那么,蔡文姬从小便不断地在良好的家学环境之下成长,自然而然地便成为了东汉末期的“才女”,名气之大,以致于当时的权臣董卓和后来的大司空曹操都对她极其地仰慕。

蔡文姬虽出身侯门,整个前半生却历经颠沛,直至晚年才得以安稳

说完了蔡文姬的出身以及才华,接着我就跟列位再来说一说她的生平,总的说来应该是儿时富贵,自嫁作人妇便开尝颠沛,晚年方得以安稳。

儿时富贵,我自然不用再多说,而要说到她第二段颠沛的人生,就得从她嫁人开始说起,最开始,在蔡邕的操持之下,蔡文姬嫁给了当时在河东地区声望极高的一个世家“卫家”的公子,名家“卫仲道”。

关于这个“卫家”,如果要向前追溯的话,便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的卫子夫和卫青的等人,也正因为祖上的荫封,才使得卫家在东汉末期仍然在“世家”之列。

所以说,蔡文姬嫁给卫仲道也可以说是“门当户对”,然而,没想到的是,卫仲道英年早逝,所以说,蔡文姬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了“卫家”的遗孀,关于这一点,我想列位也都知道,古人结婚的时候一般年龄都很小。

再加上,在婚后的那段时间里,蔡文姬也没有给卫家生个一儿半女,所以,蔡文姬就只好又灰溜溜地回到了自己家中去生活。

虽说痛失夫君,但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蔡文姬已经适应了回到家中之后的生活,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她的安稳生活没过多久又被打破了。

因为在兴平二年,即公元195年的时候,为了争权夺利、铲除异己,董卓、李傕等人先后在关中作乱,进而便导致整个北方地区出现了“混战连连”的局面。

而就在这种局面之下,匈奴也趁机来到中原地区大肆地劫掠,而就在这个时候,命运不济的蔡文姬竟被匈奴的左贤王给掳走了。

列位都知道,在整个两汉时期,匈奴都生活在漠北的苦寒之地,生活条件是十分艰苦的,而自从被左贤王掳走之后,蔡文姬便先是被迫下嫁左贤王,更是在那个苦寒之地生活了十二年。

在嫁给左贤王之后,蔡文姬还给左贤王生了两个孩子,虽说,此时的蔡文姬仍然身居“王妃”之位,生活也不至于十分的窘迫,地位也不低。

但身为一个中原人,她不可能不思念自己的故土,再加上当时草原地区的人们还明显带有一些“野蛮性”,这与她自身的文化底蕴以及涵养也是格格不入的。

所以,她无时无刻不希望着终有一日能够再回到中原,回到她原本出生的地方,然而,仅凭她一个人的力量,这样的愿望基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等到了建安十一年,即公元207年的时候,此时汉献帝仍然在位,董卓早就已经被诛灭,只不过,换了曹操来挟天子以令诸侯。

由于曹操本身也是一个对文学、书法十分喜爱的人,于是,便经常与蔡文姬的父亲蔡邕交流心得。

有一次,曹操发觉蔡邕好像没有子嗣,便张口询问,这才得知蔡文早在“关中之乱”的时候被左贤王掳走一事,于是,曹操便用一枚“金璧”从蔡文姬从匈奴那里赎了回来,并且还将蔡文姬许配他手下的一个名叫“董祀”的屯田都尉。

自从嫁给“董祀”之后,蔡文姬才终于开始进入了她安稳的下半生,虽说期间曾经也出现过一次“危机”,便是“董祀”曾因为犯下重罪而要被处死,但是,却被蔡文姬十分智慧地化解掉了。

而且,就在蔡文姬通过慷慨陈词保下了自己丈夫性命的当天,她便写下了那两首幸运地传于后世的诗词《悲愤诗》两首。

至于说再之后的蔡文姬是如何度过的,无论是在史料还是在民间的典籍当中便无从记载了,最起码我们能知道的是,她如愿以偿地在她最熟悉的中原度过了余生。

这里还有一点必须要说的便是蔡文姬所作的那说古琴曲《胡笳十八拍》,如果她没有那段在漠北草原流落十二年的生活经历的话,我想她是不太可能作出这首古琴曲并且传于后世的吧。

好啦,这个问题就跟列位聊到这里,欢迎列位关注我的头条号“冒牌东方朔”。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