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怎么死的,为什么李世民年轻时身体那么棒

2023-10-28 08:45:06 78阅读

李隆基怎么死的,为什么李世民年轻时身体那么棒?

李隆基怎么死的,为什么李世民年轻时身体那么棒

因为他是皇帝,所以吃“丹药”谋求长生不老。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是亲自去东部沿海,寻找仙人,并且有徐福出海为他寻找仙丹妙药的活动。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在皇帝陛下的一生中,有两个工作,一个就是修陵,一个就是给皇帝吃丹药,丹药的外皮一般都是一样的用朱砂,据说安神。

是药三分毒啊!并且炼丹师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方法,练出来的丹药,只是皇帝一个人吃,安全基本上没有什么保证,并且重金属超标,毒副作用严重。

更多的封建皇帝陛下都是吃所谓的长生不老“药”死的,练长生不老的丹师的实验牺牲品,就是那个皇帝陛下。

李世民在夺江山的战斗中,有过多次的奋不顾身,经历太多的生死搏杀。以前的伤害在后来的日子里,没有什么时间保养。

毕竟“贞观之治”那么多的事,需要一个好的皇帝勤政为民。

李世民的晚年不省心,太子殿下没有培养出来,玩世不恭的学习胡服,歌舞。

并且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不堪,在他的身上发生了。

没有什么人在他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的,为他分担一点压力,更多的是不给他舔堵就念“阿弥陀佛”。”

内政外交,处理好,国泰民安 处理不好,就会乱成一团。为此压力太大了,让他难以喘息的时间。

后来,辅佐他的人,和他在一起同生共死的人,以及志同道合的人,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是他不认识的面孔出现在朝廷之上。

各种各样的担子,都回到李世民的手里,

为大唐操劳过度,是他生命危险的原因之一。

李隆基他爸是谁?

李隆基他爸是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初名李旭轮、李轮、武轮,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五位皇帝(不算唐少帝和武则天),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唐中宗李显同母弟。

龙朔二年(662年),生于长安。谦恭好学,精通书法,历封殷王、冀王、相王、豫王,领洛州牧。嗣圣元年(684年),登基即位后,皇太后武则天垂帘听政。武周建立后,降为皇嗣。圣历二年(699年),复封为相王,囚禁于宫中。参与神龙政变,实现唐朝光复。景云元年(710年),平王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后,再次成为皇帝。宠信太平公主用人干政,与皇太子李隆基争权。先天元年(712年),禅位于皇太子李隆基,称太上皇,把持朝廷大政。李旦前后两次登基,一共在位八年(684~690年,710~712年),真正掌权两年。

开元四年(716年),驾崩,享年五十五岁,谥号孝皇帝,庙号唐睿宗,葬于桥陵。

唐明皇怎么死的?

唐明皇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他是在宝应元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安禄山是被宦官李猪儿刺死的,安禄山长得痴肥,眼盲后,长期靠心腹小宦官为其穿衣。因其宠爱幼子,二子安庆绪见安禄山对自己不加宠幸,心中怨愤,便命令宦官李猪儿刺死了安禄山。

李亨比唐玄宗早死吗?

李亨不比唐玄宗早死,唐玄宗比唐肃宗李亨先死,只早了十几天。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

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唐肃宗李亨(711年2月21日—762年5月16日),即唐肃宗,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李玙、李绍,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至德元年(756年)至宝应元年(762年)在位。

如何评价唐玄宗李隆基?

这个问题一点都不矛盾,他既是明君,也是昏君。而让他从明君变成昏君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年龄。

早年的李隆基,英明神武精明强干,政治舞台的第一战就干掉了野心勃勃的韦后;紧接着,他又对准了自己的姑母太平公主,再次将控制着七分之五的宰相班子的太平公主集团碾碎。从此以后,他便开始了他的传奇帝王生涯,缔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点——开元盛世。

但是月盈即亏,当唐帝国走向最顶峰的时候,它也就要无可避免地开始走下坡路。而偏偏李隆基这个人又是著名的风流天子,是一个非常自尊自傲甚至自恋的人。在他飘飘然于自己开创的盛世景象以后,他也就逐渐开始了沉迷酒色的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二十七岁继位的李隆基,在改元为天宝以后,已经是个年近六旬的老人了。古言六十耳顺,此时的李隆基失去进取心,不仅有盛世给他的纸醉金迷,更有年龄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保守。而在安史之乱爆发的天宝十五载,李隆基已经七十一岁。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你能指望他有什么勃然的野心呢?

其实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李隆基和萧衍非常像,都是开创盛世后迅速崩塌;后世的乾隆也很相似,只不过天朝的崩溃是在他孙子道光那里。而这三个皇帝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当皇帝太久了,岁数太大了。

其实李隆基的曾祖父李世民也是如此,贞观末年,他也和刚当上皇帝的时候相去甚远。如果不是在五十岁那年就溘然长逝,也许人们对李世民的印象不会向现在这样好。

“周公恐惧留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白居易的这四句诗,意味深长。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