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登陆电影,电影抵抗剧情介绍

2023-02-25 05:04:03 102阅读

诺曼底登陆电影,电影抵抗剧情介绍?

影片改编自小说家Owen Sheers的成名作,虚构了1944年诺曼底登陆失败后德军侵入了英格兰作为背景。一个威尔士小村庄的妇女们发现,她们的男人全在一夜之间神秘消失,这时一只德军小分队来到村子里。于是女人们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抵抗,而德军则像子弟兵一样帮助女人们干农活。这一切的和谐来源于德军军官来此地的目的是奉命寻找宝藏。然而军官却与其中一名女子产生情愫,总是暗中保护她。最终他们相约逃走,可是女子却失约。她走进了深山,去寻找自己的丈夫。

诺曼底登陆为什么伤亡惨重?

01防守德军得到加强

诺曼底登陆电影,电影抵抗剧情介绍

1944年6月6日,大批盟军分乘登陆艇与运输机,在诺曼底海岸的奥马哈等五个登陆点进行登陆作战。其中,由美军将领布莱德雷指挥的美第一集团军负责从奥马哈海滩处登陆。

早在战前,盟军就通过大量的战术欺骗,将德军统帅部的注意力移向了加莱海岸等地区,而在奥马哈方面,盟军认为此处只有德国人的一个团驻守,所以不足为惧。

可是,盟军想错了,因为和他们对弈的德军将领不是别人,正是曾经纵横北非战场的“沙漠之狐”埃尔温·隆美尔元帅。

隆美尔在之前的视察时,深感此处防御之单薄,所以从有限的防御兵力中,又调出了一个团以上的兵力协助此处防守。

但即便如此,他仍有疑虑,所以,在官兵开入阵地的同时,他又下令增加了反坦克锥、拒马、水雷和地雷等的布置密度。

因此,仅从战略侦查来看,防守的德军是经过加强的,可盟军还蒙在鼓里,这便为之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02德军居高临下,炮火猛烈

说完德军防御的加强,还有两点原因也是应当强调的。

一,奥马哈海滩的地形极为狭窄,当盟军在正面登陆后,他们所面对的不是沙滩开阔地,而是高度为从30—45米不等的断崖。

这些断崖难于攀登不说,上面据守的德军,还控扼着由奥马哈沙滩通向内地的道路。因此,盟军要想巩固登陆场,打开进入内地的道路,他们就必须清除断崖上的德军。

事实哪有那么简单,德军居高临下不说,还集中榴弹炮连,将炮口对准了狭窄的海滩。结果,许多登陆盟军刚想压制来自断崖的火力,就被炮火所吞噬,这也极大增加了盟军的伤亡数字。因此,地形的不利影响,也是盟军遭遇重创的一大原因。

二,就得说说盟军自己的实际表现了。负责登陆的美第一集团军坐船出发后,便仿佛掉入了人间地狱。

他们坐的船可不是咱们今天的客轮,而是登陆艇,这种登陆艇摇晃剧烈不说,高度还不够,这使得许多海浪直接灌进座舱。美军坐在里面晕了船,呕吐不止,体力飞速下降,这在影片中有重现。

就在美军为晕船所折磨时,一个更糟糕的消息传来,由于海上风浪大,导致许多登陆艇根本无法靠岸,而且就在此时,水中未清除的水雷也被触碰引爆,给美军心灵蒙上了巨大的阴影。不得已,许多登陆官兵提前下水,他们在几乎齐身高的海水中拼命挣扎,向海滩逼近。

登陆的步兵理想的认为,自己的水陆坦克可以为自己提供火力掩护,但他们想错了,因为装载30多辆水陆坦克的登陆艇,因为担心敌人炮火伤害,也提前在水中卸下了自己的装备。

水陆坦克,顾名思义可以在海水中行驶,可是,水陆坦克对海水的深度和速度也是有要求的。

美军不顾这些要求,在距离海岸还有三海里的地方就把它们丢下。结果,许多坦克顷刻间沉没于涛天巨浪中,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

残余的几辆虽行驶到了岸上,也被敌人的火力击毁。所以,从战争一开始,登陆的步兵就失去了坦克的掩护,而只能自己独立突击作战。

德军一看美军没了坦克支援,更是欣喜万分,他们将子弹和炮弹任意倾泻在海滩上,让美军痛苦万分。

03工兵大量伤亡,海滩美军乱作一团

美军上岸后,需要排除沙滩上的地雷和其它障碍物,可是,一方面,敌人的火力过猛,另一方面,负责排除障碍和水雷的工兵,因为未携带重武器跟在突击部队后面,而分外显眼。

德军也知道工兵的厉害,所以专挑他们打。这也导致美军开辟登陆场的效率大大降低,后续部队虽然前来驰援,但因为工兵没有做好“拓路工作”,他们也只能拥挤在狭窄的海滩上打转转,等待命运的安排。

韩国人在德国打仗的电影?

电影名字《登陆之日》。

《登陆之日》(My Way)是一部韩国和美国合拍的战争片,由姜帝圭执导,张东健、小田切让、范冰冰等主演,影片于2012年7月10日开始上映。

该影片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身着德军军服的两名东亚人金俊植以及长谷川达夫的故事。

剧情简介

日本殖民朝鲜时期,日本将军之孙长谷川辰雄(小田切让饰)与贫贱子弟金俊植(张东健饰)竞逐长跑,直至奥运选拔。尽管俊植涉险夺冠,却被诬陷违规。

愤愤不平的民众与军方发生冲突,最终俊植被充军,他和兄弟们屡遭日军凌辱。一次野战,俊植意外俘获了专门射杀日军的狙击手斯莱(范冰冰饰)。

上将辰雄来前线督战,令俊植受辱。俊值每晚坚持长跑,却被烧了跑鞋,因为不愿做敢死队,索性集体出逃。当俊植看到苏军压境,决定跑回送信。

结果,日军惨败,辰雄和俊植被俘。冰天雪地,俊植见到了此前出逃的兄弟众泰,但后者已成冷血。一次骚乱之后,俊植和辰雄角斗,结果俊植宽容了对手。

此后,德军疯狂反扑,俊植和辰雄在敢死队同历生死。他们为了逃命,同甘共苦,翻山越岭,来到德军占领地。两人失散,再见竟是诺曼底的德军阵营,辰雄再次见到了那个奔跑着的身影。

它在二战中给盟军造成了怎样的阻碍?

MG42当然是通用机枪,它是二战最著名的通用机枪。

人如果说“给盟军造成了怎样的阻碍”,那么我可以这样回答:

MG42是二战时非常可怕的武器,以至于美军为即将奔赴战场的补充兵拍摄了关于MG42的军教片,以淡化这种机枪对新兵造成的心理压力。

而且这部军教片还故意对MG42进行了弱化,比如说MG42精度不如自己的M1919A4,威力不如M2,而且“MG42的声音保证听起来没那么可怕……”

结果上战场的美国兵都发现自己天真了,拍军教片的是真该死啊!

人们为MG42取了许多外号,最著名的是“撕布机”,这是形容其射速疯狂,以至于枪声连成一体,犹如撕开油布。

别的机枪声音是“哒哒哒哒”,或者“通通通”,MG42却是“嗡~~~~~~~!”

当然,MG42撕开人体也毫无问题,美军就吐槽过这种机枪经常把人打成破布娃娃一样,太邪恶了。

有人觉得不是撕布机的声音,为其取名“希特勒的圆锯”(Hiltersäge),因为伐木场的圆锯也能发出类似的可怕尖啸,甚至还有唱歌的锯子(Singende Säge)和骨锯(Knochensäge)的绰号。

某些盟军士兵带着恶意为其取绰号,称MG42是“希特勒的裤链”,意思是它响起来就像反复拉开的拉链。

实际上MG42的精度也不像美国军教片污蔑的那样差,阿登反击战时有帮美国兵在阿登山区架着M2重机枪守卫阵地,他们打到弹尽粮绝,于是躲进了坑洞中。趁着德军在此构筑阵地时,他们趁乱用手枪夺取了一挺MG42,然后用其坚守了15分钟,成功等到支援的到来。

这帮人对MG42的精度赞叹有加,认为这是挺很不错的机关枪,但枪口火焰有些太大了,遮蔽视线很严重。此外……德军携带的弹药太少了,这枪又消耗的太快。

当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完,战败的德国被制裁,遭到英法等国的扼制和监视,不允许德国拥有和研发重机枪。

于是德国人搞了个擦边球,制造出一种介乎轻重机枪之间的跨界产品,即通用机枪。

原本德军装备的是MG34通用机枪,它发射 7.92×57mm的重尖弹,能保持相当高的射速,能轻易根据任务需求转化身份,可谓是一件划时代的武器。

但这东西比较昂贵,制造也非常复杂,于是德国人随后研发了大名鼎鼎的MG42型通用机枪。

MG42大量使用了成熟技术和冲压件,极易于生产,所以在拥有强悍的性能之余,在性价比杀不过也极为出色,比起英美那些机枪,42完全算得上物美价廉还性能狂躁。

而且,MG42虽然是改进的、廉价的、易于生产的MG34替代产品,却因为设计成功,射速比MG34还高,可靠性也比MG34高,维护时间比MG34更短。

MG42很快成为德军普及化的轻武器,德国在战争期间生产了约400,000挺MG42,它被分配到每一个班组里面,装甲掷弹兵因为有载具的关系,甚至能装备到两挺。

于是盟军从此便开始无休无止地担心MG42的灾难,这种通用机枪随处可见,它们时而变身德军班组的火力核心,时而化为机械载具上的泼水器,时而又架上重型枪架,原地转职阵地重机枪。

就连高射机枪MG42都能胜任,按个三脚架和对空瞄具而已。

德军唯独坦克车辆不喜欢MG42,据说是跟MG42是方形枪管热护套有关,这样工厂就需要很麻烦地给钢板钻方孔,圆形护套的MG34就没有这种顾虑。

但更主要的因素其实是因为MG42的射速太浪了,任何坦克都不需要像泼水一样消耗子弹,航向机枪和并列机枪的任务是提供测距、驱散和补充火炮次级火力,它们更需要节制和节奏。

曾经有许多过度夸大MG42的故事,最著名的一个是“诺曼底登陆德军单个MG42射杀2000美军”。

说得是一个叫海因里希·塞韦洛(Heinrich Severloh)的德国兵,1944年6月6日“D-DAY”时守卫在Wiederstandsnest 62碉堡中,利用一挺MG42疯狂阻拦奥马哈海滩登陆的美军,最后他用12000发子弹射死了2000多名美军。

实际上,奥马哈海滩满打满算也就3700人伤亡,说一挺MG42打死2000美军,要么其他德军都是战五渣,要么美军撒谎了。

MG42成也射速败也射速,它告诉了后来的轻武器设计者一个道理:射速不是越快越好。

固然MG42疯狂的射速让其望而生畏,甚至仅凭声音就逼降了不少美军,但MG42的射速很少在苏军面前管用……盟军一些老油条部队后来也醒悟了——这东西固然可怕,但它顶着火连续喷个150发到200发就会断档。

极高的射速给枪管带来了更大的负担,对一款气冷式机枪而言过热是无解的,只能选择在平时控制射击频次,以及频繁地更换枪管。

200发到250发,正是MG42连续射击的枪管过热时间,它们必须在这个时候更换枪管,否则枪管就会变形甚至熔毁,到时候想换都换不成了。为此MG42小组携带了多达6根枪管,增加了不少负重。

而且关于MG42更换枪管的破事儿特别多,德军自己都统计过问题:老兵组成的机枪小组能在7秒内完成枪管更替工作,但大部分老兵需要20秒,菜鸟则需要35秒到1分多钟时间。

相应的,菜鸟们使用MG42时也总会出现糟糕的提前过热问题,许多枪管打到150发就已经热得不行了,德军不得不出台政策,禁止MG42打连续的短点。

MG42的枪管更换其实非常简单,从侧边拧开热护套的栓子,然后枪管会斜着弹出来,用专用的钳子抠出或直接倒出打红的枪管即可。

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新兵,十分容易在滚烫的枪管面前掉链子,尤其在激战之时,许多士兵都会发生慌乱引起的烫伤、手忙脚乱和错误操作,有的人甚至放弃了给机枪换管。

高射速也意味着这种机枪将大量消耗弹药,这对德军从来都不顺畅的补给而言就是种灾难。一挺MG42的弹药消耗是盟军同单位的2-3倍还多,一旦战斗变得激烈,德军就会面临巨大的弹药压力。

更别提这些机枪落到后期补充的新兵手中的样子了,很多新兵都在浪费弹药,消耗了大量子弹,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实际上,有时候人们对MG42过于溢美了,当年美军组建了1200多万军队,很多部队是1944年甚至1945年才加入战场的,这些新兵很难再见识到德军疯狂的炮火,却对德国的机枪和坦克印象颇深。

相比之下,那些常年与德军作战的部队已经对MG42具备一定免疫力了。比起MG42带给盟军的阻力,盟军无休无止的飞机大炮轰炸给德军带去的阻力更大。

有哪些豆瓣评分比较高的战争电影?

谢谢邀请

我推荐几部吧,好莱坞战争大山,在我作品里面都有片段,看看你喜欢哪一步吧?

1《勇者行动》这是一部惊险、刺激、标准的好莱坞式动作英雄片,美式英雄主义和价值观的赞歌、家庭幸福与国家责任的冲突、为国牺牲的崇高精神、兄弟情义和对家人责任的合一。影片讲述了海豹突击队员解救被绑架的CIA特工,并且发现了威胁整个美国的恐怖网络,继而展开全世界范围内的大搜捕和大围剿。

2《黑鹰坠落》,在本片里,最让大多数人难忘的就是那极其精彩紧张的战斗场面,在摄影师的镜头下,我们很自然的认为这就是战争本身,我们每个人都是事件的亲历者,每一次遇险与解救都是那样刺激惊险,和感同身受

3.《汤姆·克兰西:幽灵行动阿尔法》这部影片仅有20分钟,可以说是一部微电影。据称为了这部影片,育碧公司为其投入了1亿美金,用于作为其游戏的前传进行宣传。剧中,4位幽灵小队成员,深入俄罗斯腹地,为了破坏一起武器交易,并同时刺杀其中的恐怖组织核心成员。

4.《孤独的幸存者》的观众中,男性占了57%,年龄超过30岁的占了57%。观众称赞这片是“《拯救大兵瑞恩》之后最好的战争题材电影”,CinemaScore上录得的观众评分也高达A+。因此,该片也被看好最终美国票房至少能有1.1亿美元。

5.《勇闯夺命岛》这部电影的经典不仅在于有以肖恩·康纳利与尼古拉斯·凯奇两位影帝级人物精湛的演技,更在于那一气呵成,堪为完美的动作电影架构,在136分钟的时长中近乎没有任何累赘多余的镜头,而于此中电影实质在上并没有真正的坏人,用动作片形式塑造的沉重命题,一场没有反派的对决,正义与公平的矛盾,是电影内容上深刻的纵深。

6.《太阳之泪》专门以“海豹”突击队为题材的电影并不多,《太阳之泪》就是其中翘楚。《太阳之泪》还是一部剖析人性、赞颂理想主义的电影,片尾有一段话大意是“许多惨绝人寰的事情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善良人们的不作为”也正是本片所要表达的思想。

7.《狂怒》恢弘大气的战斗场面果真是赚足了好评。首先开场干脆利落,竟然克制住了没作背景介绍,而是直接进入战场,完全不给准备时间。几场坦克戏也是霸气十足:四辆坦克平行推进,猛烈的炮火压制的敌军毫无还手之力,子弹特效像激光一样,再配上在耳边不断轰鸣的炮火声,战争气息扑面而来,分分钟点燃荷尔蒙

8.《生死狙击》狙击手可能是现代战争中最武侠的角色了。单兵作战、一招致命的个人英雄。 在以前的电影中,他们多是配角,发暗器的嘛,现在终于升级当主角了。 这个狙击手具备了全方位的知识:伏击、爆炸、肉搏、枪战、野外生存、逃生、医疗救护、泡MM。 他的射击精度可以打爆对手瞄准镜,除了杀人,还能摧毁装甲车、武装直升机,更绝的是在1.5公里外实行暗杀。 他每次出击前都会实地测量......

8.《生死狙击》狙击手可能是现代战争中最武侠的角色了。单兵作战、一招致命的个人英雄。 在以前的电影中,他们多是配角,发暗器的嘛,现在终于升级当主角了。 这个狙击手具备了全方位的知识:伏击、爆炸、肉搏、枪战、野外生存、逃生、医疗救护、泡MM。 他的射击精度可以打爆对手瞄准镜,除了杀人,还能摧毁装甲车、武装直升机,更绝的是在1.5公里外实行暗杀。 他每次出击前都会实地测量......

9.《美国狙击手》电影的本身显得狭隘,但是却深深地而又令人忧郁地与观众产生了共鸣。影片的战争戏部分节奏控制良好而且表现出了战争的悲惨,跟2008年的《拆弹部队》一样,影片既是一次爱国礼赞,也是一部尖锐的反战电影。不管怎样,影片讲述了一个有冲击力、感人而又悲剧性的传奇

10.《深入敌后》一部纯爷们的战争片,没有女主角,没有女配角,充满了强烈的意识形态气息与战争意味。真实的历史事件背景与影片拯救同袍的主题相得益彰,波黑地区即使到现在也依然是世界上最不平静的地区之一,战争阴云密布,种族与种族间的冲突不断。电影所要讲述的故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影片的开头既是一场十分经典的空战戏,F18大黄蜂战斗机出勤进行侦查任务,机上没有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