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p与动能的关系
动能,p与动能的关系?
动量P=mv 动能Ek=(1/2)mv^2所以,Ek=(mV)^2/(2m)=(P)^2/(2m)在两个物体“动量”相同时,“动能”与“质量”成反比.P=√(2*m*Ek)在两个物体“动能”相同时,“动量”与“质量的平方根”成正比.什么时候没有动能?
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没有运动时,它就没有动能。此外,当物体达到极限高度或位移后停止运动时,它也将失去动能。

同样地,当物体被阻碍或受到外力作用而无法继续移动时,它也将失去动能。因此,动能是物体在运动中的一种能量形式,物体停止运动后就不再具有动能。
动能的大小和能量的关系?
能量E=mc^2,动能T=E-E0,E0为静止质量对应的能量=m0c^2,m=m0/sqrt(1-v^2/c^2), 所以动能T=(m-m0)c^2=m0c^2*(1/sqrt(1-v^2/c^2)-1),低能近似下就成了T=1/2*m0*v^2
动能实际上是什么的动能?
上期我们对能量进行了一个整体阐述,这一期开始,我们对几个关键的具体的能量进行逐一讲解,首先看动能。
动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物体的动能。它的大小定义为物体质量与速度平方乘积的二分之一。为什么还有一个二分之一呢?这是为了和牛顿第二定律统一起来。我们用匀变速直线运动来大概推导一下,大家就明白了。非常准确的推导,留待大学学习。
大概推导:牛顿第二定律F=ma,所以Fs=mas=m(v2的平方-v1的平方)/2,其中F为合外力,m为质量,a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v2为末速度,v1为初速度,s为位移。可见二分之一的出现是物理规律统一的必然。
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几点说明:①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所以动能可以直接加减而不用平行四边形合成;
②动能具有瞬时性,在某一时刻,物体具有一定的速度,也具有一定的动能,动能是状态量;而与之相对的功就是一个过程量。
③动能具有相对性,因为对不同的参考系,物体速度有不同的瞬时值,也就具有不同的动能,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所以动能其实是一个系统整体拥有的物理量。
④动能没有负值,它一定是一个大于等于零的物理量。
补充一下动能的来历:牛顿没有使用过动能的概念,他使用的是笛卡尔提出的动量概念,即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与牛顿同时代的德国科学家莱布尼兹不赞同动量概念,并认为动量是“死力”,主张使用一种他称为“活力”的概念取代之。而他所谓的“活力”,就是物体质量与速度平方的乘积。
能量和电子之间表达式的区别?
在相对论里对于任意粒子下面的几个表达式成立(E是总能量,m为动质量,m0为静质量,p为动量v位速度)E^2=m^2c^4=p^2c^2+m0^2c^
4(1)p=mV(2)对于非零静止质量粒子m=m0/(1-v^2/c^2)^0.
5(3)(对于零质量例子上式给出0/0结果,因此须借助于光电效应的结果E=hw)动能Ek=E-m0c^2(4)在v<<c的情况下,Ek近似等于1/2mv^2(直接将(3)代入(1)(4)作一阶近似易得)P=(2Em)^0.5,这个式子其中m为静止质量即为我说的m0,E为动能即为我用的Ek,推倒如下:P^2c^2=E^2-m0^2c^4=(Ek+m02c^2)^2-m0^2c^4=(Ek+2m0c^2)Ek^
2当Ek<<m0c^2时,第一个括号约等于2m0c^2从而有,p^2=(2m0Ek)^0.
5因此成立的条件即为Ek<<m0c^2对于光子m0恒等于0,上面这个式子永远不可能成立。
对于一个非零粒子,他有一个内秉属性m0,而描述他的运动状态(不考虑运动方向)可以用速度v,动能Ek,动质量m,动量p,总能量E中的任意一个描述,也即给定其中任意一个其它都将定下来,你自己验证我写出来的(1)(2)(3)(4)四个式子是自洽的是最快的理解方法。
对于光子,m0恒为0,速度恒为c,描述一个光子可以用频率w,动量p或动质量m或总能量E描述,由于m0=0,有E=Ek=mc^2=pc,而E=hw则是相对论以外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