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开头的谚语,打蛇为什么说打七寸

2023-08-29 13:15:04 82阅读

一字开头的谚语,打蛇为什么说打七寸?

提到蛇这种生物,相信没有几个人是不害怕的,它总给人一种阴冷狠毒的感觉,虽然蛇也怕人,但人对于蛇的害怕似乎是天生的,当然,由害怕衍生出来的就是毁灭,也就是说,很多人遇到蛇的时候,会心狠地将蛇弄死。

也因此,有了这样一个谚语,即“打蛇打七寸”,这个谚语古已有之,而清朝时期的王有光在笔记小说《吴下谚联》对其有很准确的描述。这本笔记小说是王有光晚年追忆的故乡谣谚歌诵,涉及到了天文、地理、人情、物态等等,为我们研究清朝的民俗和社会风貌提供了很好的原始资料。

一字开头的谚语,打蛇为什么说打七寸

也就是这本笔记小说中的《打蛇打在七寸》片段有这样的一个记载:

“蛇有七寸,在头之下,腹之上,觑得清,击得重,制其要害之处,得之矣。”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蛇的七寸在头以下,腹部之上,这是蛇的要害之处,如果能够看清楚,重重的击打,就能够将这条蛇给解决了。这个记载简单明了,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只不过,很多人好奇的是,蛇的七寸究竟是什么位置,为什么会被认为能一击即中?又是不是真的如谚语说的那样,能够一击即中?

一般认为,按照现在的单位换算一下的话,七寸大约等于现在的23厘米,而这个距离是从蛇的头开始算的,也就是距离头部23厘米左右的位置,那么这个位置究竟是什么呢?

实际上,有些蛇的七寸正是心脏所在的位置,我们知道,心脏是很重要的一个器官,一旦心脏受到重击,那么,这条蛇基本就废了,所以对于一些蛇来说,所谓的“打蛇打七寸”打的正是蛇的心脏,狠狠地击下去,即便不能一招毙命,也能一招制蛇,至少能够保证它再也不会伤害到人了。

不过,有一个问题是,并非所有蛇的心脏都在七寸处,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有些蛇都没有七寸长。而且就目前已知的,蛇的种类至少在三千种以上,这么多种类,它们的长度、心脏的位置很多都是不一样的,根本不可能用七寸这个数据来统一概括。

曾有人做过实验,即便是长度相同的不同种类的蛇,心脏的位置也不尽相同,有的在七寸位置上,有的还要靠后,比如十寸左右的位置,或者十二寸左右的位置等。所以,蛇的心脏并不都在七寸位置处,七寸只能算是一个笼统的说法。

而且,除了“打蛇打七寸”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打蛇打三寸”,只不过这种说法较少,多不为人熟知。其实,不管是七寸也好,三寸也罢,遵循的一个道理就是,打蛇的时候要打它的要害之处,力求一击即中,一招制服。

当然,即便七寸不是心脏的位置,也能因为重伤它的脊椎骨而对其造成很大的伤 害,如果寻不到七寸的位置,或者蛇的长度本身就不够七寸,那么击打其腹部同样能够得到想要的结果,就是不要去击打它靠近尾巴的地方,这样不仅是在作无用功,甚至还能激怒蛇,反而会对人造成伤害。

七寸之外,也可以打蛇的头,只不过蛇的头比较灵活,如果能够击中,则很容易将蛇制服,但如果打不中,很可能就错过了对付它的最佳时机,反而于己不利。

说到底,打蛇打七寸能省下很多的麻烦,也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想要的结果,这和战争中的”擒贼先擒王“有共通之处。不过,这里只是说一说“打蛇打七寸”这个谚语,但并不鼓励大家去对付蛇,要知道蛇属于保护动物。

虽然绝大多数的人遇到蛇都会害怕,但其实真正有毒的蛇并不多,尤其是北方,很多蛇都是没有毒的,它们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比如很多蛇喜欢吃鼠,鼠类向来是粮食的天敌,也能带来很多的疾病,所以从这里来说,蛇对于人类来说是很友好的。

当然,蛇还有很多的科学价值,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但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蛇的数量和种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这个四姑娘就很有感受。四姑娘的家在山旮旯里,小时候经常遇到蛇,甚至有什么一年就能遇到十几条,但最近几年,一条也没有遇到过。

虽然蛇的栖息环境是多种多样的,但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增加和栖息地的环境的改变,蛇类的确变得越来越少,这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所以当遇到蛇的时候不要想着去伤害它,实际上,大部分的蛇都不会主动进攻人类,我们也就不没有必要去伤害它们,只需要避开就是了。不能因为害怕它就让它永远消失,即便做不成朋友,也不必成为敌人。

黄牛遍地犁有没有科学道理?

农村俗语:“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八十一,黄牛遍地犁”有没有科学道理?这句俗语的源头是数九歌,数九在古代的时候是一项重要的活动,因为冬天天气寒冷,所以为了更快的度过寒冬,所以民间百姓从冬至开始进行数九,没九天为一个时间节点,一共九九八十一天,古人认为九九过后,寒去春来。

数九的过程不仅用来计算时日,同时人们也对数九天气里的各种气候变化进行记录,并结合古代的农谚俗语来推演未来的天气变化,各个九里都有不同的天气对应物候。

七九河开,是说冬至后的第七个九,天气会逐渐变暖,这个期间最明显的气象变化就是春意微微,大河里的本来冻的如玻璃一样的寒冰开始逐渐融化,所以称为七九河开。

八九燕来,由于又过了九天,所以温度会更高了一些,天气渐暖,最大的特征就是以前飞往南方的燕子开始逐渐飞回来,自古以来,人们认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所以燕子来了,春天也就真正地到来了。

九九八十一,黄牛遍地犁:是说到了冬至后的八十一天,数九天气已经结束了,这个时候二十四节气已经过了惊蛰的节气,所以农民要开始紧张的农忙生活了,所以黄牛遍地犁田。

数九歌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对农事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但是因为我国地域辽阔,所以各地的数九的节气里气候差异很大,比如在七九的时候,东北地域还是特别寒冷,冰冻的河水还没开化,所以不能适合任何地域,前后时间总会有所差异,这句话是概括了我国的黄河流域地区的一些数九里的天气变化。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八十一,黄牛遍地犁”大家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你们那里是什么样的天气变化?欢迎交流,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农村老话说冬雾一冬晴?

“冬雾一冬晴,春雾一天晴”是民间天气谚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冬天开始的时候,如果雾多雾大,则今年整个冬天的天气多以晴好天气为主,如果在春天一大早就出现大雾的情况,则今天的天气都是晴朗的天气。

民间天气谚语是在过去科技还不发达的时候,劳动人民根据生活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就是民间看农历关键日,预测未来天气,对天气的总结。人们经过长期观测,总结出冷暖气团经常在农历的一些固定日期出现变化,不同季节出现大雾,预示未来天气也不一样。“冬雾一冬晴,春雾一天晴”这是民间对天气的一种预测,这句话总结了“雾的出现”给我们的天气带来的变化。

民间天气谚语是劳动人民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所以说它是有道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地表的水汽凝结成细小的水滴,但受下沉的高气压影响,无法上升到天空形成云,停留在接近地面的位置而形成了雾,这说明当地受高气压下沉影响,而下沉的气流不能使水流上升到空气中形成云,所以今天的天气就是晴天。

农村里面这样的谚语有很多,都是劳动人民经验的总结,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农村也还一直保留着民间谚语,再结合现代的天气预报,应用在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为农业丰产丰收,便利人们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

这问题似乎有些行为计划论调,一年之中春天不布扃好自已一年的发展计划,那就好比盲人摸象鼻腿不分了。/如何才能很好的顺利达到自已生活的目标。农民春天不盘算好种什么庄稼好,年未会悔恨无比的。一日之计在干晨,是前者的细化。当你早上醒来,想着今天我要干什么好,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一天的预计如何能挣更多的钱,如何发挥自己的潜力,去完成工作上的奇迹。总之合理的计划自己,就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一个有条理的人生活工作家庭婚姻一定会很美满的。让我们计划好每一天每一年每一时生活与工作,珍惜每一寸光阴的美好,做一个完美的社会人!

关于下雪农谚你知道多少?

人们常言数九寒天,这句话实际上是指冬至这一天开始便进入数九季节。所谓数九寒天实际上是指从一九第1天一直到九九第9天总共81天的时间。

其实对数九这种传统文化和风俗有了了解之后,许多人应该都知道这81天里最冷的季节集中在三九和四九时期。

冬天的节气总共分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中立冬时节其实并不冷,这是因为秋天的余热还没有完全退去。因此除了东北和我国西北地区以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不会在立冬季节下雪。

而小雪和大雪节气尽管听起来很吓人,但实际上也不是一年之中最冷的季节,最冷的季节要从冬至开始。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着这样的谚语:“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当然南方地区可能是吃汤圆或者其他食物)。

实际上这样的谚语就是在告诫人们,从这一天开始天真的要冷了。而这一天也开始正式进入到数九寒天。

之所以会留下头九下,九九下的说法,实际上是因为如果头九就开始下雪。那么说明今年的气温空气中的湿度都偏大。那么基本可以确定在整个数九季节恐怕都难逃下雪的命运。

除此以外关于数九寒天的谚语还有许多。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下面这一句: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这首数九谚语歌很好地概括了这81天的气候变化。是在全国范围内流行最广的关于数九季节的谚语歌。但是由于全中国幅员辽阔且纬度跨度较大。因此这首的谚语歌可能更适合于中国的黄河两岸地区。而对于我国西北、东北地区和我国南方地区及青藏地区则不太适用。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