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名人,曹德旺那么评价许家印潘石屹
商界名人,曹德旺那么评价许家印潘石屹?
目前,随着曹德旺所代表的中国制造业,成为中国实体经济的代表,以及曹德旺将超过150亿以上的资金,用于慈善事业,让曹德旺,成为了正气的代名词。因此,曹德旺,在国内拥有十分高的人气,公众好评度,开始爆发。而随着,目前经济的低迷,企业家的人设,就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重点,以2021年来说,恒大暴雷,导致无数购房者一辈子的钱,打水漂,让许家印人设倒地,而央媒三次以上的对马云,进行抨击,又让阿里巴巴马云人设倒地,跌落神坛。曹德旺怒怼恒大许家印,39亿注册资本贷款2万亿
在近期的,2021第九届中国企业家发展年会,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在会上点评许家印的视频相信大家多少有所耳闻。曹德旺批评“许家印总共39亿的注册资本,贷款居然可以做到2万亿。”“我跟你讲真话,最成功的做法就是应该坚持敬天爱人的祖训,这是王阳明讲的,就必须坚持这个原则,不贪,一步一步来。你想挖别人的心,那你也会担心你的心会不会被别人挖走。”此前曹德旺曾表示:企业社会责任也可以称为企业家的行为准则,我们是以“敬天爱人”作为一个总的纲领。恒大从1996年创立,到2021年进入世界500强第122名,似乎是成功的,但谁也没想到这背后的负债竟如此之高。恒大为何走到今天这般境地,用央行的回答来说就是“恒大集团出现风险主要源于自身经营不善、盲目扩张。”当然,许家印已经成为中国的风险,成为老百姓的风险人物,曹德旺怒怼许家印,也属于是理所当然。曹德旺炮轰潘石屹,这人鬼精鬼精的
潘石屹捐款给美国,目前,成为了政治错误的关键举动,同时,潘石屹出售国内资产,跑路的传闻,一直不绝于耳。都知道,潘石屹夫妇创立的SOHO赶上房地产发展红利,赚得盘满钵满,但他们俩想到的不是回馈社会,去帮助更多的国人,而是在海外大手笔做慈善捐款,比如向美国大学接连捐款了1.3亿美元,对此,曹德旺针对潘石屹夫妇海外做慈善的做法是“鬼精鬼精的”。如果再联想到这些年潘石屹夫妇一路变现国内资产的做法,或能看出一些端倪。从2015年起,潘石屹先是把外滩地块以约85亿的价格卖给了复星,此后又把上海四季、凌空卖了套现300多亿。就当一些人提醒潘石屹要清空“跑路”以后,时针指向了2021年6月16日,SOHO官宣整体出售SOHO公司,自己仅保留象征性9%股权,潘石屹随后转发了相关消息,随后关闭了评论。如果套现成功的话,又将有142亿落入口袋,同时SOHO将易主。按理说,商业套现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但潘石屹的妻儿都在国外,变现资产又这样毅然决然,而且把大笔资金捐到国外,有媒体还报道,其实,潘石屹从2011年起就在美国花30亿美元买楼了,这像是一个没有经过精心策划的事吗?只是,他的这种“精”用错了地方,相信结果不会尽如他所愿。总之,目前,曹德旺的这一系列举动,大家都觉得十分的过瘾,毕竟,目前的经济十分低迷,爱国,为中国做出贡献,才有可能成为大家爱戴的企业家,相信,曹德旺,这一系列的话,能够让更多人的知道这些企业家的真相。大家觉得,许家印,潘石屹是什么样的企业家,欢迎留言评论。上海滩大亨黄金荣是如何发迹的?
黄金荣简介:
黄金荣是上海滩三大流氓大亨之首。何谓流氓大亨?就是在乱世中,将流氓耍到极致。
黄金荣有两个身份:华人督察长和青帮老大。也就是说,他一边做坏事,一边抓坏人。他的崛起和没落见证着旧上海的历史变迁。
黄金荣出生捕快世家,小时候家境尚可,但是不爱学习,喜欢和小混混们在街头吃喝玩乐。
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为求生计,黄金荣成了装裱匠家的学徒工,学徒生活让他饱尝人情冷暖。市井生活加上家学渊源,练就了黄金荣油奸滑润性格。
在法租界当华人警察:那时,在上海法国租借,大多是外国巡警。但是他们不了解中国国情,难很处理一些棘手问题。
于是法租界决定“以华治华”,招募一些中国巡捕。并且一改过去招人的标准,不挑正人君子,专挑懂得犯罪之道的人。这样痞气十足的黄金荣有幸被选中。
黄金荣是那种平地起高楼的混社会高手。他能将誓不两立的官贼,巧妙的融合到一起。黄金荣官方有朋友,黑道有线人。三教九流、闲杂人等都是黄金荣的朋友,他在黑白两道如鱼得水。
黄金荣有些手段,办案漂亮:有一次,上海的一名法国神甫被军阀张宗昌部队绑架到乡下,准备敲诈巨款。法国方面非常重视这个案子,黄金荣通过线人了解到法国神甫的关押地。他买通看守,将人质安全带到上海。
此案干得漂亮,被法租界看中,一下就由捕快提升为便衣,也就是包打听。提拔后的黄金荣被派差到十六铺一带活动。这时候的他,一身便装,成天地泡在茶馆店里,喝喝茶、吹吹牛,从中收集情报,联络眼线。那些惯偷、惯骗分子提供各类情报为黄金荣破案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黄金荣唱点双簧儿,干点贼喊捉贼的的勾当:为了提高业绩,黄金荣经常干些贼喊捉贼的勾当。有一天,法国巡捕房的对面一家商行的金字招牌不翼而飞。老板急得六神无主。
听说黄金荣是神探,便直接点名找黄金荣破案。结果,不等黄金荣出巡捕房门,一班小瘪三就敲锣打鼓地将那块招牌给送了回来。由此,黄金荣名声大噪。其实,这全是黄金荣自导自演的丑剧。从此,黄金荣就经常唱这样的双簧,由小瘪三假造事端,然后黄金荣再出面加以平息。
就这样,黄金荣破案能力迅速轰动上海滩,他被法租借提拔为唯一的华人督察长,还为他配备八名保镖。
黄金荣成为八面玲珑的青帮老大:从此,黄金荣在上海立稳了脚跟,他开赌场、开戏院,敲诈勒索、发展势力,成了青帮头子。
后来黄金荣、杜月笙联合张啸林组成专做鸦片生意的‘三鑫’公司,两年以后他们的收入相当于北洋政府三分之一的国库收入。成为上海滩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黑白通吃的风云人物。
日月换新天,人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49年,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上海,正是斗转星移、日月换新天的时候,黄金荣等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人物越来越把握不住自己的命运了。一朝天子一朝臣,谁知道第二天醒来,主子还是不是原来自己效忠的那个主子。
流氓大亨各有选择:这时候,张啸林被暗杀,杜月笙既没选择大陆,也没选择台湾,而是去了香港,很多人(包括杜月笙在内)都劝黄金荣去香港安身立命。
黄金荣哪也没去,而是选择留在上海,因为,此时黄金荣已经80多岁,不想在叶落归根的年龄纪漂泊异乡。反正来日无多,听天由命吧。
人民政府宽宏大量:而且,实际上,当时我党对这些青帮人物的方针很明确:
那时,我党不但对黄金荣,连对已去香港的杜月笙都是采取这样的争取政策。希望像这样的旧上海"大亨"能够留在解放后的上海。这对稳定刚刚解放的上海社会秩序,以及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都是有利的。解放初期,黄金荣的日子过的还不错:
解放初期百废待举,人民政府要处理的事千头万绪。黄金荣也确实过了一段安逸日子。以抽大烟来说,政府虽有明令禁止,但黄装糊涂,照吸不误,而且家中藏了大量上好的大烟土,据报"足够他后半世之吸食"。
人民政府那时还允许黄金荣照常经营他的产业,如大世界、荣金大戏院等等,每月都有一笔不菲的收入。足够安享晚年。黄金荣每日深居简出,吸吸大烟、搓搓麻将、泡泡澡、一直安分守己地过日子。以至于,当时,很多人都以为曾叱咤上海滩的流氓大亨黄金荣已经死了。
镇反运动中开始,黄金荣日子难过了:1951年初,镇反运动开始,要求肃清国民党残余的反革命势力,清除帝国主义间谍的是呼声日渐高涨。黄金荣的日子开始难过起来,一封封检举信,如雪片般飞进市政府和公安机关,恳请政府作主,为民报仇雪恨。
为了平息民愤,上海市人民政府要求黄金荣写"悔过书"公开登报,老实认罪,以求得人民群众的谅解。
1951年5月20日,上海《文汇报》刊出了《黄金荣自白书》,上海滩第一大亨的"忏悔",在当时轰动一时。结果非但没有平息群众的愤怒,反而引出更大的风波。"黄金荣可杀不可留!"的口号响彻上海滩。
在《自白书》里,黄金荣简单回顾了自己的人生,没有忘记给自己脸上贴金,列举了自己做的善事。例如:保护孙中山、筹粮赈灾等等。自白书的最后狠狠鞭挞了自己曾经的过错,诚恳地表达了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的决心。
下面摘录一点黄金荣的自白书:
解放后,看到共产党样样都好,所以我想到从前有许多事是不对的,人民政府对我很宽大原谅,我有说不出的惭愧与感谢。我决定从今以后,多做些对得起人民政府的事情,我还要劝我的门生和亲友,不要做对不起人民的事体,凡是觉得自己有这种事体的,赶快要和政府自首改过,要跟我一样将功赎罪,报答人民政府的大恩大德。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份公开发表的《黄金荣自白书》,还有一份未发表的原件现藏上海市档案馆。比较一下,这两份自白书还是略有不同的。
流氓大亨黄金荣扫大街:人民政府在如何处理黄金荣的问题上,很费周折。最后决定:社会主义国家人人都要自食其力,不能靠剥削过日子。黄金荣也很配合,主动要求去扫大街。
这是一张摄于1951年的老照片,83岁的黄金荣身穿长衫、手拿扫帚,满眼的迷惘,满脸的惆怅,茕茕孑立于晨曦之中,一旁的垃圾车是空的,说明他应该还没有开扫,但他尚没开扫却已在拄帚歇息,显出一副疲态。
他的身后是大世界游乐场,这里昔日是黄金荣的私人领地,昔日是他日日欢笑、夜夜笙歌的地方,如今却沦落成清洁工,令人感慨万分。
这张照片和新闻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世界各地,舆论哗然。远在香港的另一流氓大亨杜月笙得知这一消息,暗自庆幸自己没有留在上海,躲过一劫。
考虑到国内外的影响,这项对黄金荣的劳动改造政策并没有持续下去,毕竟他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
黄金荣谢幕人生:两年后,黄金荣发热病倒,拒绝去医院。人民政府派医护人员到他家中为其诊治,但已无力回天。1953年6月20日,黄金荣在上海的家中谢幕人生,终年85岁。
专心写有参考价值的历史,想了解更多麻辣历史,请点击关注。
有哪些可以提升自己商业见识和商业头脑的书籍值得推荐?
商业书籍推荐:
我整理了60本经商必读书,汇集了全球商业精髓,涉及商业兴衰、企业经营、决策、经济学、道德、全球化、投资、谈判和管理、办公室政治、项目管理、战略、技术和创新、华尔街、工作与生活,共计14个细分领域。
文末附所有推荐书籍的下载渠道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大师德鲁克著作,从事实际工作的经理人不可能通读,建议你从《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起。当年,张瑞敏就是读了这一本之后,大受启发,并从此迷上了德鲁克。这本书的主题其实是自我管理,适合每- -一个管理者。德鲁克的其他著作还推荐《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管理的实践》 、《管理前沿》 与《旁观者》,每本其实都很不一-样。
2、《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管理者不能不读战略,对于实际工作者来说,与其读“战略第一人”迈克尔●波特,或者对波特颇有微词的亨利.明茨伯格,不如读安迪●格鲁夫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I一这是关于战略的最精彩的商业案例。格鲁夫是英特尔公司的共同创始人,后来长期担任CE0。他还是是经理人中的思想家,长期在斯坦福商学院教书。所以,这是有理论指导的案例。如果你是初级或中级经理人,还推荐阅读被翻译成《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 ~课》的《高产出管理》(同时对初中级经理人推荐马库斯●白金汉的《首先,打破一切常规》)。
3、《二十二条商规》
作者为“定位”理念的提出者阿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这本书简明扼要,实战性强,简明扼要地讲清了营销和定位的基本道理。当然,要比较全面地了解营销,可以去读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编的课本。另外,强烈推荐特劳特的《什么是战略》。
4、《惠普方略》
惠普的两位创始人比尔●休利特和大卫.帕卡德,显然是管理界的天才。他们一出手,就塑造了惠普公司“基业长青”的基因。他们创立的“惠普之道”后来被无数公司学习。惠普公司后来遭遇的挫折,其实跟偏离了“惠普之道”有很大关系。这本书可以说是写得最好的商业案例之- -。我们可以看到,伟大的公司,伟大的经理人,还有伟大的“惠普之道”是怎么炼成的。
5、《韦尔奇自传》
经理人其实有很多好的自传(不过大多数是跟人合著的)。如果你是CEO,那么可以读《韦尔奇自传》,这本书不仅名气大,也确实有很多真材实料。如果你是肩负变革重任的“空降兵”,应该读IBM前CEO郭士纳的《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如果你是家族企业掌门人,那推荐读IBM的创始人老沃森之子的《小沃森自传》。如果你在创意行业,推荐读大卫●奥格威的《奥格威自传》。
如果你在餐饮行业或者你是中年创业,推荐读麦当劳创始人雷●克罗克的自传《三十年一-亿倍》或者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的《将心注入》。如果你在化妆品行业或者你是老年创业,推荐读玫琳凯的自传。如果你在零售行业,推荐读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的自传。
6、《从优秀到卓越》
管理畅销书的经典,通过一-些“成功案例”,概括一些“普遍真理”。作者吉姆●柯林斯还有另一本书《基业长青》(与杰里●.波拉斯合著),加上另--本麦肯锡公司两位咨询顾问写的《追求卓越》(第- 本管理畅销书),这三本书,建议你至少读一本。
7、《活法》
所谓的创办了两所财富500强企业的企业家,只是稻盛和夫身上的-一个噱头。财富500强就很了不起吗?中国现在已经有很多家了。稻盛和夫的伟大,恰恰在于他体现了一种跟绝大多数财富500强公司不同的企业家气质。我希望我们可以称它为“东方”气质,而非“日本”气质。稻盛和夫的书和关于他的书,中国已经出了很多,你可以读《活法》,也可以选择另外一两本来读。
8、《跨越文化浪潮》
在全球化的时代,不能不读这本跨文化管理的代表作。两位欧洲作者雄辩地告诉我们:文化不同,管理的方式也就应该不同,美国式管理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如果你对跨文化管理还有进一步兴趣,那可以进一步读《文化与组织》。作者霍夫斯泰德更有名,他用自己在IBM公司的一项跨国大型研究,奠定了自己在跨文化领域的泰斗地位。我个人更偏爱《跨越文化浪潮》。
9、《管理行为》
作者是唯一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管理学者赫伯特●西蒙。尽管是大学者的代表作,但是读来并没有学术著作的沉闷。在1997年的修订版中,作者还加入了自己的最新思考。真知灼见,娓娓道来。
10、《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
(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查理斯•麦基(Charles Mackay)著,1841 年出版(中译本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这本有关 1634 年荷兰郁金香狂热和 1720 年“南海泡沫”事件(南海公司成立于 1711 年,主要从事奴隶贸易。该公司的股票曾经在市场上炙手可热,吸引了大批投资者。1720 年 1 月,该股票从 128.5 英镑飙升至 1,000 英镑,引起了空前的投机热潮。但同年 9 月,股市狂跌,该股票跌至 124 英镑,使许多投机者破产─译注)等非理性狂热现象的编年史引人入胜,它深刻描绘了人类陷入投机狂热的冲动。
在公众号:案链
回复:商业书籍
即可获得上图60本书籍
吴昌硕十大徒弟排名?
答:吴昌硕共有十三名弟子
1.齐白石(1864─1957)
齐白石比吴昌硕小二十岁,二人既是同时人,又是两辈人。根据齐白石的好友胡佩衡的说法,齐白石一生之中根本就没见过吴昌硕。并未得到吴昌硕的亲自指点,可以说齐白石师承吴昌硕,但也仅仅只是“遥师”。吴昌硕曾为齐白石写“润格”和《白石画集》(篆)扉页。
2.王一亭(1867-1938)
王一亭,浙江吴兴人,上海商界名人。与吴昌硕相识于1911年,两人相差23岁,为忘年交。吴昌硕对王一亭的帮助主要体现在篆刻、绘画、诗词等方面的指导和探讨,他将自己“用作书之笔作画”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王一亭。
3.赵云壑(1874 -1955)
在吴昌硕的众多弟子中,赵云壑的身份有些“特殊”:他30岁左右,拜寓居苏州的吴昌硕为师,1910年间,他到沪上鬻艺,为吴昌硕赴海上发展打开了前路,此后,一直跟随吴昌硕左右。在吴昌硕亲传诸弟子中,赵云壑最为接近吴昌硕本人艺术风貌,常为吴昌硕代笔。
4.陈师曾(1876—1923)
陈师曾,江西义宁人,陈寅恪之兄。曾留学日本,攻读博物学。1910年35岁的陈师曾归国,拜吴昌硕为师,绘画、书法与篆刻,皆得缶翁真传。潘天寿说:“(陈师曾)天赋高,人品好,学识渊博,国学基础深厚,金石书画无所不能,可惜死得太早,否则他的艺术成就定在吴昌硕之上。”
5.陈半丁(1876-1970)
陈半丁出生于浙江绍兴柯桥,少年时父母双亡,生活坎坷。1894年19岁的陈半丁随表叔吴石潜(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到上海小长庐馆拓印为业,在此与吴昌硕相识并拜师。陈半丁十分好学,深得吴昌硕厚爱。非但自己亲自传授,还将其介绍于好友任伯年、蒲作英。
6.李苦李(1877—1929)
李苦李,祖籍浙江绍兴。1916年,近不惑之年的李苦李拜师吴昌硕,师生都极为认真,李的习作,缶翁都加以修改、评语,绝非依傍门户假托师名。
7.朱屺瞻(1892-1996)
朱屺瞻,江苏太仓浏河新镇人,是我国著名的寿星画家,画坛的一代宗师。1918年始师从吴昌硕。常与同门的潘天寿、吴茀之研讨艺事。
8.潘天寿(1897—1971)
1923年, 27岁的潘天寿,任教于上海美专,后经好友诸闻韵介绍,认识了近80岁高龄的吴昌硕,深得其器重。潘天寿常去拜望吴昌硕,耳濡目染,画艺大进。吴昌硕曾对其入室弟子说:“阿寿学我最像,跳开去又离开我最远。大器也。”
9.王个簃(1897-1988)
王个簃,江苏省海门市人。16岁到南通求学,笃好诗文、金石、书画。1925年29岁的王个簃离开南通来到上海,拜81岁高龄的吴昌硕为师,并在吴家担任了家庭教师,为吴昌硕孙儿授业。师生之间朝夕相处,得益遂多。
10.吴茀之(1900-1977)
吴茀之幼承家学,1922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画,并受业于吴昌硕。工书法,善诗词,擅长写意花鸟画,其画深受吴昌硕一派画风影响。
11.沙孟海(1900-1992)
沙孟海,鄞县沙村人。沙孟海与吴昌硕的交往有点戏剧性。1924年岁末,吴昌硕先生在海上词人况蕙风家闲坐时,发现了沙孟海雕刻的印章,当即挥笔书道:“虚和整秀,饶有书卷清气”。得到吴昌硕如此评价,24岁沙孟海激动不已,不久就拿着自己新刻的印章登门拜师。
12.诸乐三(1902-1984)
诸乐三,浙江安吉鹤溪村人。于1920年到上海拜吴昌硕为师前,诗书画印已具有相当水平。诸乐三有幸能常常侍从老人左右,得到了吴昌硕的亲授,并能直接细观其原作,反复深究老人印学之精髓,目睹老人治印之真谛,终得缶翁衣钵。
13.朱复戡(1900-1989)
朱复戡,浙江鄞县梅墟人五岁时即在青甑上练习毛笔字,七岁可写一尺见方的石鼓文,引起了吴昌硕的注意。吴亲切地称朱复戡为“小畏友”,朱则称吴“吴昌老”。吴昌硕每每出席各种高雅重要的活动,都要带上朱复戡,以朋友之名形影相随。这样的搭档被称为“一老一少”,成为大上海文化界的一大奇观。
两电一邮和东南大学哪个比较好?
东南大学好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工程学院之前身为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其悠久厚重的历史可追溯至1923年的国立东南大学电机工程系。1952年,在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中建立了南京工学院,电机工程系分设为电力工程系和电信工程系;1953年,先后有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厦门大学、金陵大学、江南大学、山东工学院等院校的电信工程系并入,建立了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陈章教授担任首任系主任。2006年,无线电工程系更名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