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是什么,公共经费是什么意思

2023-02-21 19:36:03 108阅读

三公经费是什么,公共经费是什么意思?

公用经费就是纳入中央财政预决算管理的“三公经费”,是指中央财政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财政拨款安排给相关中央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用于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和公务接待等方面的支出。

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路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按照现行财政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部门收入除财政拨款收入外,还包括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

三公经费是什么,公共经费是什么意思

公司三公是什么意思?

三公”这个说法,不知源头何在,却早已路人皆知。尤其在国字号的企业里,“三公”——公开、公正、公平——更是深入人心。“三公”作为一个原则。这个原则的立场和目的何在呢?

站在企业的立场,“三公”原则的目的是要提高执行效率,兼顾组织和谐,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站在职工的立场,相对处于弱势的地位,“三公”原则的目的侧重于组织和谐,更关注自身利益的得失。

站在国家政府的立场,“三公”原则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也就是说,立场不同,目的也不同。

公务费和办公经费的区别?

一、公务费

基本内容

公务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为正常开展工作而安排的经费。包括:办公费、邮电费水电费、公用取吸费、工作人员差旅费、调干旅费、调F家属旅费补助。驻外机构人员出国回国旅费,器具设备车铅保养能理费,机动车船用油和燃料费。牧区办公用马,用车费,会议费,场地车船租赁费,公路养路费等。

二、办公经费

办公经费是指机构组织的公务支出。“三公”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关于“三公”经费公开的工作也一直在推进。2012年11月1日,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发布一份报告称,在该中心相关调研人员向42个国务院下设机构申请“2011年人均办公经费”时,只有8家部委予以公开,其余34家均予以拒绝。

办公费的涉及的内容包括:生产和管理部门用文具、报纸杂志费、图书资料费、邮电通信费(包括邮票、邮费、电报、电话费、市话初装费,以及调度通信话路以外的话路租金等),以及银行结算单据工本费等。

1、文具

生产和管理部门用文具。

2、印刷

纸张印刷品(包括各种规程、制度、报表、票据、账簿等的印刷费和购置费)。

3、邮电

邮电通信费(包括邮票、邮费、电报、电话费、市话初装费。

4、办公用品及报刊杂志

办公用品费用及报刊订购费用。

部门决算三公经费增减率怎么算?

与上年比,减上年三公经费数再除以上年三公经费数。

三公经费指的是什么?

三公经费指的是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

按照目前的预算科目分类,没有完整的“三公”经费这一科目,各个部门行政经费的支出,一般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大类。也就是说,企业的三公经费也是计入到基本支出或者项目支出科目中核算。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