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帝,曹丕给父亲曹操的尊号魏武帝
建武帝,曹丕给父亲曹操的尊号魏武帝?
在曹丕称帝之前,谥号为“武”的皇帝只有两位。
第一位是汉孝武帝刘彻,第二位是汉光武帝刘秀。
刘彻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在政治上,他创设中外朝制等措施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充实财政,并抑制豪商的势力;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军事上,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通使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而且他还是第一个设年号、下“罪己诏”自我批评的皇帝。
汉光武帝刘秀先后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国家在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职,整治官场风气,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让人民休养生息;文化上大兴儒学,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由此开创了“光武中兴”。连毛主席也给了极高的评价,说他是“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而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像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褒谥。
曹魏在皇帝谥号不加上“孝”则是由于曹操的父亲曹嵩一是过继给了太监曹腾,二是曹嵩死亡属于被杀不是正常死亡。
综上,可以说曹丕给曹操谥号“武皇帝”是褒义而不是不孝。
亳州出了什么名人吗?
亳州明星有:
张雨辉:1986年5月30日出生于安徽省亳州市,现居上海。艺术家,音乐制作人,中国内地男歌手。
释小虎:原名刘凌嘉、刘振东,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出生于安徽亳州市古井镇。
葛维永:出生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华语男歌手,擅长词曲唱创作,全能创作型歌手,2006年接触网络原创歌曲,由他创作的歌曲有80多首, 深受歌迷朋友传唱与热捧!代表作品《如果分手你会快乐》、《我爱你你却爱他》、2014年正式发行个人首张国语专辑《唯你所一》。
纪子墨:原名纪宇电,1994年2月1日出生于安徽省亳州市,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明星我就知道这么多了!
亳州历史名人很多,有:
张 良:西汉亳州人。为刘重要谋士。楚汉战争时,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城、笼络韩信等策略,并主张追击项羽,彻底消灭楚军,皆为刘邦所采纳。曾与韩信整理编次春秋战国以来各家军事著作。 汉朝建立,封留候。
华佗-华佗,字元化,出生在东汉未年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的一个普通士族家庭,约生于汉冲帝永熹元年(公元145年),卒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曹操-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份,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夏候敦:三国时期亳州人。魏国大将。从征孙权还,官拜前将军。曹丕封魏王。任为大将军。
这几个比较知名的亳州历史名人,其次还有很多哦!
汉朝为什么特别重视养马及马匹的繁育呢?
谢邀请!我尽量把它说得可爱一点,以免大家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汉代发展马儿业是有相当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根源滴。
当时骑兵发展是第一推动力。不言而喻,可爱的汉朝成立后,中原方方面面,比如农耕经济、人口、技术等的发展嘿板扎,引起了周围穷兄弟们的虎视眈眈,特别是北方草原上的匈奴穷人们(其实匈奴也就是想到中原抢抢东西、抢抢民女和金银珠宝,毕竟中原对于匈奴穷人们来说富得流油啊!匈奴那个穷啊,穷得裤子都快没了,这么说吧,“走在冰冷的草原,天空忽然下起了大雪、可能基本会族灭……”古人哪受得了北方的酷寒,一阵严重的雪灾就有可能导致一个部落的人全部冻死,这谁又受得了?但是草原民族马上铁骑、民风彪悍、动不动就开干,比今天的东北人彪悍多了,这哪受得了啊!),所以这对于中原地区小老百姓兵兵和只能驼稻谷和大粪的马儿骑兵来说,匈奴干群架要厉害得多,所以汉朝干不赢,匈奴穷人天天来家里抢东西,不管群架单挑怎么都弄不过人家,饭桌上的面包和热腾腾饺子都被抢啦,家里马儿也被匈奴KO了,剩下的就只有几头牛了,不言而喻,牛骑兵就更打不赢了,送人头还差不多……。其他就只能吃自己人了(人吃人),所以痛定思痛。最后的办法就是曰:“车骑者,天下武备也”。这就是为什么汉朝如此对马儿洞房、跨洞房(杂交)和对小马的培养如此重视的原因了。……如此一翻噼里啪啦,汉朝决定召开第一届关于重视马的中央委员会决定在民间高价收养成年马,修豪华马圈,通过官方媒体报纸等向全国大肆宣传,时不时也偷袭一下仇家匈奴,夺几匹战马。曰:“高帝四年八月,开始征收“算赋”为治库兵车马之用”(重视吧,这还不算。)。“至武帝时又口加三钱,“以补车骑马””,随着马儿销量不断增加,百姓加价,甚至成立地下专属“公司”。一小撮匈奴奴奸叛徒也开始把自己的马通过黑市悄悄的卖给汉国防部。同时民间缺马了,政府就喊口号,鼓励养马、养高质量的马,质量越高价钱越高,这样一来,老百姓就开始胡乱的给马配种杂交。后来甚至形成了以马代役的制度,就是国家打仗,修工程,马可以帮你服役,你就不用去了,在家安安心心的该干啥干啥去。就这样过了很多年,到汉武帝老兄上位的时候,优质的马就达到了50多万匹,其他稍微次的马在民间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国家也为此感到欣慰,可谓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万马奔腾,成群成队……,那真叫不计其数。《盐铁论・未通》记述:“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老百姓不管去哪儿出差都是马上去马上回(是不是这个词句很熟悉,就是这么来的)。形成了如此的马背上文化之后,汉政府国防部骑兵也大大增加,文帝的时候也已经可以一次出征10万骑兵,当时国家人口是很少的,一次能出征10万骑兵差不多就相当于匈奴总人口的XXX%了,这匈奴哪受得了啊,当年是干群架,现在真的叫干仗了。汉武帝的时候就更牛逼哄哄,前后动用120万骑兵次,为了雪耻,揍得匈奴满地找牙,内裤都被打没了。从汉武帝老兄上台执政的时候开始,汉朝的部队差不多就是以骑兵为主了,也正因如此前前后后把身边的穷哥们儿弄得不成样子,说白了汉武帝兄台就是看谁不顺眼就揍T娘的,和李云龙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汉武帝除了干仗很厉害之外还很有钱,老百姓也很有钱,这谁受得了啊,所以势力范围一度扩大,不知打飞了多少蛮夷戎狄,也给周边一些敌对流氓势力取了一堆烂名字(什么狗奴、猪奴一大堆……)……。给我们中国今天的版图的奠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后来,由于汉政府干仗干红了眼,也一度马匹供给不足,俗话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马匹减少了,所以也一度使用步兵。为了增加马匹的数量又大量从民间征收,同时也从西域引进马匹。没办法的时候,牛也派上了战场。东汉以后,国力不足,势力范围缩小(那时候版图不叫国界,就是势力范围而已,国家没钱了说撤就撤。),养马业也逐渐衰落。虽然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有一些成绩,但相比西汉时期养马业还是一种小巫见大巫的感觉,不过整体来看还算是繁荣的状态。从汉代开始,随着养马业的发展和繁荣,不光是国防部、国安局、边防战士、地方派出所、各大军区需要骑兵护卫和打架干仗之外,还有一个就是钱粮运输之用、当官儿的上下班之用、皇上出去玩儿也需要马、快递、物流、强盗、邮政、政府之间送马礼等等都需要用马。《后汉书・舆服志》载:天子“所御驾六,余皆驾四,后从为副车”。再曰:《三辅黄图》载天子出行车驾次第,“谓之卤簿,有大驾、法驾、小驾”,最大规模的为大驾,有“属车八十一乘,法驾半之,备千乘万骑”。皇帝出行,千乘万骑,威势齐天。《论衡・感虚》中说:“星之天也,为日月舍:犹地有邮亭,为长吏廨也。”等等等!但是,东汉末年分三国的时候,大家又因为干群架的原因,马匹又大规模的减少了,《三国演义》中的马一般是当官儿的骑的,干群架主要还是步兵为主,可惜了,只能一切从头。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啊儿女情长 被乱世左右 谁来煮酒尔虞我诈是三国 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 千百年以后 一切又从头(所以也没有啥办法了呗)【偷笑】虽然后世养马繁荣度不如西汉了,但是马在中国的神州大地上还是一直备受重视的,《易经》曰:“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认为地上的马是变象之龙,视马也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再曰:“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在祭祀的时候以马代龙。所以也延伸出“神马”的意思。在古代,主人,马是不能随便杀的,特别是帅气的白马,除非两军肝胆,生死盟誓,方可。以上……
建武帝刘秀的太子是谁?
汉明帝刘庄(公元28年-公元75年9月5日),初名刘阳,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光烈皇后阴丽华,东汉第二位皇帝,公元57年―公元75年在位。
有哪些关于历史的冷知识?
讲几个关于画像的冷知识。
我们小时候在课本上看到的杜甫画像(就是已经被网友玩坏的“杜甫很忙”),其实不是古代人画的,也不是杜甫的真正形象。
画这副杜甫像的作图者是一个叫蒋兆和的现代画家,当时他受有关单位邀请,要画一副杜甫的画像,但是他翻遍古书、史籍都找不到形容杜甫相貌的文献记载,于是就对着镜子,照着自己的脸,画了一副杜甫像。所以这个名闻天下的杜甫像,其实就是蒋先生自己的cospaly。
▲杜甫与蒋兆和
除了杜甫之外,我们小时候在课本上看到的祖冲之,李时珍等古代名人的画像,也都是蒋先生以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或是近代名人的相貌为蓝本,创作出来的。
比如李时珍画像的蓝本是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萧龙友(蒋兆和的岳父),祖冲之画像的蓝本是科学家竺可桢。
▲李时珍与萧龙友
▲祖冲之和竺可桢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依照蓝本画人物像的创作方式,并不是近代人首创。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最典型的,就是古人以“龙形”为蓝本,画的皇帝像。
什么叫“龙形”呢?就是这个样子的▼
看着很眼熟是不是?眼熟就对了,古代皇帝的画像,基本上都是按这个模子刻出来的。
比如汉高帝刘邦,吴大帝孙权,宋文帝刘义隆等等。
如果用今天的审美,这些皇帝各个都是“歪瓜裂枣”。长得不像正常人。但是在古代,这就是真龙天子该有的样子。
异于常人,才能算是人中龙凤。与常人一样,那就是凡夫俗子了。
当然,他们的画像与明太祖朱元璋相比,又弱了一些。
朱元璋的“歪瓜裂枣”像,不仅长得更丑,而且数量还巨多。不算民间人士自己画的,仅官方创作,收藏在宫内的“异相”图,就有11副之多。(明朝官方总共收藏了13副朱元璋画像,其中只有2副是“正相”)
这11副“异相”图,一个比一个丑,一个比一个怪。简直是刷新了人类对审美的下限。尤其是一副冕服像(下图最右),脸上竟然点了72颗黑痣,看的人密集恐惧症都要犯了。
▼都是朱元璋的“异相”画像
当然,这些画像都是假的。都是后人为了凸显祖宗是真龙天子,故意伪造的。
也就是说,刘邦、孙权、刘义隆、朱元璋们被画成那副模样,其实不是“丑化”,而是后人为了“神化”他们而故意创作的。
这就跟《史记》中说刘邦是龙的儿子,左大腿上长72颗黑痣是一样的道理。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史记·高祖本纪》一条大腿上长72颗黑痣,这还是人吗?
蛟龙和凡人生下一个孩子,这可能吗?
而且刘太公还是亲眼所见,莫名其妙就被戴了绿帽子,他老人家不要脸了吗?
所以,对于古代史籍的一些记载,古代皇帝的某些“异相”画像,不用当真。事实上皇帝也是普通人,不会长得那么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