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级别,高楼抗震等级

2023-04-14 01:40:03 98阅读

汶川地震级别,高楼抗震等级?

根据国家的标准,高层住宅楼房的抗震烈度指数要达到7度,也就是说它能够承受的烈度为7度,而抗震度数和地震的级别是不一样的,我国会把抗震的烈度划分为6-9个等级,度数越高,对于楼房的抗震级别也会更加高。如果转化为抗震级别,一般来说楼房都要达到6级以上的级别。不过自从汶川地震之后,国家对于防震的指数已经达到了8级以上。

怎么没有看见谁组织捐款捐物了?

找谁捐?大家都没有钱了,有钱的又不捐。

汶川地震级别,高楼抗震等级

疫情期间捐款为祖国,为感染病人捐款。疫情结束国家多方援助别国,国家有的是钱,不差钱。百姓生活压力也不小,所以没几个捐款的。

很希望有人捐款吗?这些捐款真证用到灾区有多少?我在温州时,因为七都岛屿上所有年轻村民全在80年代出国了,今年当村官借口疫情向美国法国意大利等。

有温州人在就向他们要捐款,七都有七个村,现在每个村人口很少只有几个老人。我一个村捐款来有70万,但是村民只拿到五斤米一瓶花生油整个村也只用几千元。70万呀?所以那些指责明星不捐款就骂?真的没必要。

几千年来长江沿边沿线的湖泊,水库都是在为长江洪水到来而蓄水的,减免沿江两岸和下游的洪水泛滥。可是今天人为的贪欲,湖区大建,围湖造地至始湖泊蓄水面积减少。

汶川大地震我捐了,玉树我也捐了,疫情我又捐了,只是每次半年后我发现基层干部的腰包鼓起来了,生活和办公条件都体现出一夜暴富的情景了。 而我们一直生活在当下最底层的工,农,商为了能维持家庭生活在努力挣扎着。我看到很多事情的现实摆在面前。有些钱根本都到不了老百姓的手上,所以我现在我不捐了,一分都不捐了,捐了有什么用,捐出去受难者得不到,贪官太多了。

不需要众志成城,灾难性的新闻和捐款信息完全可以置顶,让所有人都看到,有些新闻不需要什么算法就可以让所有人都看到,所以你的第一条不成立,关键是有人不愿意大家看到灾难性的新闻,也不想搞什么捐款,设想一下如果各大新闻app纷纷置顶报道灾难性新闻和呼吁大家捐款,铺天盖地的报道,你想那是一个什么氛围。

国家民政部可以发文倡议,指定银行帐号,筹积资金,相信每一个有良知爱心的人,看到灾区人民舍小家,撤离家园,拖家带口,让人泪目,谁能无动于衷,都会尽自已所能捐款的。我们当地还没接到任何通知。等着吧。

我是很乐意捐款的,虽然捐不多,一百,二百还是拿得出来的。但是我真心不愿意自己辛苦挣的钱被蛀虫给吞了去。自己做的不行,还不允许别人出来做。这种行为是非常可恶的。

5级地震最远能传播多少公里?

这个很难说,要看具体地点,

不同的山体,地面不一样

传感不一样,当然级数越高可能越远

那一年九江地震,我们南昌有很强的感应,

我当时在家里厨房,六楼,两只脚南北站着,房子南北方向摇晃很厉害,我还以为自己发昏了。

里氏规模4.5级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

有记录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发生在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南美洲的智利,根据美国地质调查所,里氏规模竟达9.5。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地震级别越大。

目前人类有记录的震级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5月21日智利发生的9.5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颗180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者相当于一个100万千瓦的发电厂40年的发电量。汶川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于9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100万千瓦的发电厂2年的发电量。

扩展资料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

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

举个例子来说,地震震级好象不同瓦数的日光灯,瓦数越高能量越大,震级越高。烈度好象屋子里受光亮的程度,对同一盏日光灯来说,距离日光灯的远近不同,各处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样。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

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 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

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

重庆属于地震带吗?

刚刚发生的四川泸定地震,又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地震和四川盆地上来。

通过迅速地科普和大家的亲身经历,四川处于地震带毫无疑问,这里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可以说是地震频繁发生的地方。过去的十多年,汶川地震的余震实际上就已经发生了很多次。

而重庆的位置有点特殊,它属于四川盆地的边缘,也是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的地方,板块运动也是比较普遍的,所以历史上也是有过一些地震的,只不过貌似没有特别大的地震,所以给大家的印象没有那么深刻。

不过有了汶川地震的影响,实际上四川也好,重庆也好,市民的意识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知道怎么应对地震,与此同时,建筑的质量也得到了加强。一般的地震都不会对建筑的结构产生太大的影响了。

大学生入伍1年?

大学生入伍1年,立了一等功。下巴真的被惊掉了!为这个大学生士兵点赞,这个兵真“豪横”,我军要是多些这样的士兵,战斗力立马扶摇直上九万里。

在军营混迹多年,身边立过军功的人数不在少数,就本尊而言,也有军功在身,但从不敢自傲。身边二等功的大有人在,一等功的也有那么几个,但屈指可数,也并没有像外界传说中的那么惨。二等功:不是缺条胳膊、就是断条腿。身边的"王者"他们可一个个都是全乎的,且,生龙活虎,个个身怀绝技。荣立一等功者,凤毛麟角。

大学生入伍1年,荣立一等功,这是小概率事件,千万分之一的机会,但也有发生。

发生这种小概率的机会,必须是特殊的时期、特殊的环境执行特殊的任务取得特殊的成绩。

先普及下解放军对军人个人奖励的几个项目,由低到高依次为:嘉奖;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荣誉称号;八一勋章。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第二十三条的明文规定。

再来解读下义务兵荣立一等功的批准权限,《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第七十明确规定,义务兵荣立一等功由军级单位批准。

再说下荣立一等功的标准,翻阅内务条令,从第二十六条至第四十八条,涵盖了理论学习、战备值班、维持和平行动、科研试验、后勤保障、装备管理等军事活动,“功绩卓著,有重大贡献和影响的,可记一等功。”

还记得青年士兵楷模向南林吗?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被树为全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标兵,阅读了40多本理论书籍,记下了6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3次荣立二等功、1次荣立一等功。

前不久,火箭军“兵王”王忠心退休,他是"践行强军目标模范士官"荣誉称号的获得者、士兵至高荣誉"八一勋章"的获得者。

记得上学那会,有学员参加大学比赛,取得第一佳绩,回来就报请了二等功。学校立功机会比较多,有科研发明的、有参加运动会打破纪录的,总之,只要有才,荣立军功不是难事。

再比如,中部战区空军雷达操纵员刘伟修,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

标准有了、条件就在那里,能力+机会,二者要是都符合,立功也就是分分钟钟的事。

再说说评功评奖要求,一般必须在本单位满半年以上,才有资格参加评功评奖,且都在年底进行。参加军事行动、或重大的任务另当别论。

自从2018年新条令试行以来,军人奖励的权限有所放宽、比例也有所增加,更多的是向基层作战一线倾斜,只要有能力,把握住机会,荣立军功指日可待。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