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为壮观的蔚是什么意思,蔚怎么组词
蔚为壮观的蔚是什么意思,描述盛会的词语?
普天同庆:天下的人们共同庆贺
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载歌载舞:载:又.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盛会空前:规模超过以前的盛会.
喜气洋洋: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非常得意或异常欢乐的样子.
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欢声笑语:又说又笑,气氛欢快热烈.
流金溢彩:流动的光影,满溢的色彩.形容色彩明丽.
花团锦簇: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锦上添花:在美丽的锦织物上再添加鲜花.比喻略加修饰使美者更美,引伸比喻在原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蔚为壮观:蔚,是“盛大”的意思;为,是“是”的意思;蔚为壮观就是“非常壮观”的意思.
赏心悦目 响彻云霄 锣鼓喧天 鼓乐齐奏
日照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感谢邀请,估计这个回答是最全面的,欢迎补充!
日照奥林匹克水上公园(4A级景区)
日照市奥利匹克水上公园水上运动基地,建成了"亚洲第一、世界领先"的具备国际水准的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具备全部水上运动项目的竞赛设施条件,可以满足国际、国内重大水上运动赛事的需要,已被批准为"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也是2008年奥运会帆船帆板指定训练场地,曾被列入省委、省政府申办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水上比赛场地。
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4A级景区)
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北沿海路北首,1992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在大沙洼林场的基础上建立国家级鲁南海滨国家森林公园,2002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复,“鲁南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改为“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公园总面积达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 75.8%。公园东濒黄海,北临青岛,西接两(城)石(臼)公路,南连沿海公路。公园属暖温带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树种结构以日本黑松为主,是日照市沿海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是AAAA级景区。
五莲山风景区(4A级景区)
五莲山风景区总面积68平方公里,国家AAAA级旅游区。由五莲山、九仙山两大风景区组成,位于鲁东南沿海城市日照五莲县东南,东邻避暑胜地青岛市130公里,南距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日照市25公里,西接“亚洲银杏王”驻地莒县,北距世界风筝都潍坊市110公里,西与亚洲银杏王浮来山风景区相毗邻,五莲境内有204、206国道纵贯东西,交通便捷。
万平口风景区(4A级景区)
“旅游来日照,必到万平口”,已成为各地游客的共识。万平口景区是日照市黄金海岸线上新兴的旅游胜地,有“万只船舶平安入口之意”,位于新市区内,海曲东路最东端,景区海岸线长5000米,占地面积760万平方米,年平均气温12.6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九仙山风景区(4A级景区)
九仙山的美可以归纳为奇、秀、险、怪、幽、旷、奥七大特色,最大的特点是“地中山、地中潭、地中瀑”,华北罕见,令人叫绝。还有被誉为“江北一绝”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春夏之交,竞相开放,令人陶醉。霜秋之季,满山红叶与山光石景相辉映,蔚为壮观。
刘家湾赶海园(4A级景区)
位于日照国际海洋城涛雒镇东部海滨,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万亩潮间带,千亩沿海防护林,距日照市区12公里。由赶海园景区和金沙岛海滨浴场、沙滩高尔夫练习场两大板块组成,是以赶海拾贝为体验,集休闲度假、海上游艇、海水沐浴、沙滩运动、高尔夫练习为一体,具有沿海民俗风情特色的旅游风景区,被誉为“亚洲最大金沙滩、中国第一赶海园”。
浮来山风景区(4A级景区)
位于莒县县城城西约8公里处,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国际绿色人文景区,被评为2005年山东省十大魅力景点之首,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有“天然森林氧吧”之称,是夏季避暑胜地,冬季休闲佳处。浮来山又名浮丘,海拔298.9米,面积10平方公里,是由飞来峰、浮来峰、佛来峰鼎足而成,三峰拱围相连形似卧龙,独具清雅灵秀之韵。
龙门崮风景区(3A级景区)
龙门崮风景区地处风光秀丽的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龙门崮山。该景区,东距日照市区28公里,西距莒县30公里,南距镇驻地5公里。龙门崮自然风光怡人。石人、石鸡、龙门石、试心石、情侣石,石石有故事;天洞、仙女洞、望海洞、仙螺洞、文心洞,洞洞皆传说。
竹洞天风景区(3A级景区)
日照竹洞天风景区位于日照城区西端的将帅沟毛竹园,总面积1000多亩,其中毛竹面积200多亩,其他竹子面积400多亩,水域面积400多亩,是南竹北移的成功典范,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景区绿化面积在80%以上,生长着毛竹、淡竹、斑竹、箬竹、紫竹、钢竹、金镶玉竹等100多个竹子品种。同时辟有专门的竹子品种展示区域,既是一个天然氧吧,又是一个生态植物园。
莒县沭河湿地公园(3A级景区)
沭河古道湿地公园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古道的中段,绵延几十里群峰矗立,这就是马陵盛景,每一个山峰几乎都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公元前341年,那场著名的齐魏孙庞大战即发生于此,至今庞涓仍抱恨羞眠亘卧于河畔的马陵样山之巅。那刀迸火光,龙争虎斗的英雄往事,更令人慨发悠思怀古之情。沭河古道湿地公园将生态保护、生态休闲和生态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突出了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是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主题型生态休闲区
磴山寨风景区(3A级景区)
磴山寨风景区位于魅力的日照岚山区磴山寨,磴山位于日照市区西南30公里岚山区虎山镇境内,距岚山港15公里,是古海曲八景之一——“磴山春晓”所在地,被称为“人间仙境”。作为山东省独具特色的“山寨文化”型生态休闲度假圣地,日益受到国内外广大旅游人士的关注。她不仅蕴含了上千年的中华古文化,而且借助日照市成为2008年奥运帆船比赛训练基地的契机,必将谱写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新篇章。景区在现有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对磴山区域实施保护性生态开发,充分发崛其传统文化底蕴,培育和增加旅游资源,建成全国最大的仿清建筑群,打造一处适宜于生态旅游和海滨休闲度假之地。这将为日照市的旅游资源起到补充作用,形成一个集海、山、林为一体的自然生态旅游区 。
御海湾生态茶园(2A级景区)
是集茶园、茶园观光、茶博馆、茶文化开发、制茶、售茶、茶艺、茶文化表演、宾馆、饭店、茶馆及产、学、研基地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农业风景区。
大青山风景区(3A级景区)
大青山,坐落干鲁东南黄海之滨,五莲县城西南7公里处。群峰拱围,百壑竞流, 组成了方圆20平方公里的著名风景区,综观全山36峰、108洞、6潭、3峡、9峪、4甸、8坪、200余景,以“秀、幽、奇、旷”四大特色著称华北。
桃花岛风情园
桃花岛俗名:“逃活栏”,位于黄海之滨,太公山下,是日照市内的一个主要旅游景点,该岛隶属于东港区秦楼街道桃花岛村,距岸1000米,海拔406米。桃花岛四周是岩石构造,渐近岛心是绵延数百米的海沙,岛中心有一甜水小泉,岛上各种植物茂盛,繁殖着药用的土元(俗称土鳖),并生长着一种近似桃树的灌生乔木。近年来,人工种植的桃树每到春天鲜花盛开、鸟语花香。
日照太公岛风景区
太公岛位于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苗家村太公文化度假村东面海域,与第三海水浴场隔海想望。在平时是一座半隐于海下的海岛,只有岛顶和一个逃生塔露于海上。退潮后,整座岛就浮现了出来。可以在上面拾贝、海钓。附近有姜太公故里。全园共分为十一个景观区:太公村(周市主题步行街)、入口广场区、武圣文化区、太公岛游乐区、大破十绝阵游乐园、水上游乐园、童话森林、牧野战场区、太公故土园、海滨浴场和周军大营。各个景区之间互相联系,其中的太公村、海滨浴场、太公岛游乐园又相对独立。
灯塔广场旅游风景区
灯塔旅游风景区位于风景秀丽的日照海滨,日照市黄海一路东首,南与日照港相邻,东面是碧波万顷、一望无际的黄海,北面与万平口(日照市第二海水浴场)相连。因岸边高高耸立的航海灯塔而得名。灯塔旅游风景区有海岸线2公里,这里有中国北方海滨罕见的天然礁石群。炎热的夏天,游客可以在礁石边玩水、嬉戏,或下海拾海螺、捡海蟹。秋冬时节,游客可以静坐岸边观海、听涛。
日照黄海九寨沟风景区
山东日照黄海九寨沟风景区,作为一个集海、山、林为一体的“山寨文化”型生态休闲度假胜地。景区内分布有包含磴山在内的99座山,99道沟,蕴含了上万年的东夷古文化。景区内分布有包含磴山在内的99座山(头),99道沟,72泉,108处自然景观,千亩竹园。植被繁茂、鸟语花香。是江北佛教与禅宗文化圣地之一。 景区由9个不同文化特色的寨子组成,是按原有的历史文化遗迹及府、县、安东卫三志记载复原开发的。它们分别是民俗文化寨、水竹寨、平安寨、隐士寨、东夷古寨、将军寨、红云寨、磴山寨、旺里寨。这九个寨子既具皇家园林之大气,又具有南方青竹溪水之韵味。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蔚为壮观的蔚是啥意思?
意思是非常的广阔。看到这些非常广阔的景色的时候,每个人的心都会有着不同的想法,只想好好的去生活,感触这个世界之中的不同的景色,让每个人的心变得更踏实,到最后的时候,才会体验到真正的快乐,仔细的从这个世界之中寻找各种各样不同的事物。
济南历下秋风是指什么?
距大明湖南岸不远,有一湖中最大的岛,上有历下亭、名士轩、蔚兰轩、御碑亭、高阁、曲廊等建筑,红柱绿瓦,雕梁画栋,古朴典雅,蔚为壮观。这里风景美丽,历代文人多来相聚,作文赞美;清代蒲松龄曾作《古历亭赋》写道:"笼笼树色,近环薜荔之墙;泛泛溪津,遥接芙蓉之苑。入眶清冷,狎鸥与野鹭兼飞;聒耳哜嘈,禽语共蝉声相乱。金梭织绵,唼呷蒲藻之乡;桂揖张筵,客与芦荻之岸。蒹葭挹露,翠生波而将流;荷芰连天,香随风而不断。蝶迷春草,疑谢氏之池塘;竹荫花斋,类王家之庭院。"这便是历下亭景色的逼真描绘。如若秋日,微风吹来,此景更妙。不论是岸上的垂杨,还是水下的树影,皆舞动着青纱,一切娜多姿,好象神女在清波深院中起舞。湖里的荷花,在轻风中颤动,犹如江妃在水面上凌波微步,湖水晃漾,清波拍岸,如玉佩相击,发出清越的声响,如奏乐章。
秋风使景生色,更送来了芳香,正如昔人诗句所讲:"两岸垂杨荫绿苔","风起荷香四面来"。秋风送香也送凉。徐徐凉风,轻拂衣衫,令人心爽。就因此景秀美,气温宜人,故被人们称为“历下秋风”。
历下秋风是旧时济南八景之一。盛夏,人们从炙热逼人的骄阳之下,乘船来到大明湖历下亭,顿觉四面清风阵阵,荷香四溢,遍体生凉。特别是秋日来临,更是爽快异常,古人将这一景观命名为历下秋风。
历下亭位于大明湖最大的岛上,又名古历亭,距今有1500多年了。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诗人杜甫来到济南。时任北海太守(今青州市)李邕,得知杜甫到来,由任所赶至济南,并在客亭设宴款待杜甫。杜甫即席赋诗一首《陪李北海宴历下亭》。其中一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随着诗人的千古吟唱声名远扬。
“济南八景”之一的“历下秋风”指的是,秋日,在人文底蕴丰厚的大明湖历下亭观赏湖光天色,可见清波拍岸、南山隐约,可听芦荻瑟瑟、秋柳萧萧,可觉凉风拂衣、神清气爽……
过去,人们游大明湖,几乎必登历下亭,这一是为了看风景,二是为了怀古。
历下亭确实古。它的历史应该追溯到1500年以前北魏时期的“客亭”(今五龙潭附近)。1200多年前的诗圣杜甫来此赴宴时都说过“海右此亭古”。不过,真该感谢老杜,是他把“历下亭”三字第一次写进了他的诗题,自此历下亭的知名度才逐渐提升,成为名闻遐迩古今的天下名胜。
公元745年,时称大唐天宝四载(此前一年,皇帝发话,改“年”为“载”)。那年夏天的一天早上,34岁的杜甫辞别身居东鲁沙丘的诗仙李白,匆匆赶往济南。他要到济南参加一个宴会,宴会的主宾是杜甫的伯乐,时任北海太守的70老翁李邕。东道主是李邕族孙济南郡(时称临淄郡)太守李之芳。待杜甫赶到济南的那天中午,在历下亭举行的宴会上,名流齐聚,觥筹交错。名士雅集,自然不能无诗,好诗的杜甫一时诗兴大发,即席写下了《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五律一首。杜甫与李邕原本是忘年至交,早在东都洛阳,他们就相识,所谓“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此次济南久别重逢,又逢高朋满座,二人更是喜不自胜。席间,杜甫几乎脱口而出的一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第一次完整深邃地表述出济南的历史人文底蕴,成为以后一千余年吟咏济南的名句雅联,杜甫和李邕这次会见也一直被传为千古佳话。
此后,历下亭数易其地。“北海遗踪历下亭,一时诗酒会文星。几番改建名如旧,杨柳看人眼尚青。”这是清人范坰的一首竹枝词,诗中道出了历下亭的历史变迁,抒发了诗人世事兴废之感。宋代以后,历下亭迁至今大明湖南岸的高台之上。据王士祯的游记,清初顺治年间在历下亭迁入湖中之前,杜甫的诗句“海右此亭古”还被改为“历下此亭古”书写悬挂在历下亭上。后来到了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山东观察使喻成龙、山东盐运使李兴祖二人“谋同心协,若出一人,李公经其始,喻公赞其成,不征一钱,不劳一民”(清张贞《重建历下亭记》),在大明湖今址,购买乡绅艾氏地产重建历下亭。新建的亭子,规模比以前宏大,坐北朝南,颜额为“古历亭”。竣工后,又在亭西偏南,筑土垒石,建轩宇三间,题额“蔚蓝轩”。今日历下亭又几经整修,但规模、型制基本保持了清代风貌。
那时,站在新建的历下亭四望,顿觉“天空水清,山高岸阔,谯楼壮丽,绮陌参差,旷然在目”(清鄂礼《重修历下亭碑》)。历下亭重建后,喻成龙专门邀请蒲松龄到济南参加落成宴会。席间,蒲松龄挥毫蘸墨,一气呵成一篇洋洋洒洒千余言的《古历亭赋》,颇具汉风地描绘了历下亭的秀丽景象:“笼笼树色,近环薜荔之墙;泛泛溪津,遥接芙蓉之苑。入眶清冷,狎鸥与野鹭兼飞;聒耳哜嘈,禽语共蝉声相乱。金梭织锦,唼呷蒲藻之乡;桂楫张筵,容与芦荻之岸。蒹葭挹露,翠生波而将流;荷芰连天,香随风而不断。蝶迷春草,疑谢氏之池塘;竹荫花斋,类王家之庭院。”
古人悠游大明湖,有“春色杨烟,夏挹荷浪,秋容芦雪,冬泛冰天”(见《济南府志》)之说,是说大明湖四季美景纷呈,各具风采。春日,湖上暖风吹拂,柳丝轻摇,微波荡漾;夏日,湖中荷浪迷人,葱绿片片,嫣红点点;秋日,湖中芦花飞舞,水鸟翱翔;冬日,一片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那么,大明湖的秋景,就该是这“诗境”中的“点睛之笔”。在清人余丙的《明湖秋兴》中,秋日明湖则是这样一番景象:“疏柳残荷冷钓槎,霜清水落见鱼虾。平湖十里照如镜,丫髻双翘照鹊华。”老残是刘鹗《老残游记》中的小说人物,不必细说。他看到的大明湖之秋却是一幅明朗清澈的大画:“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
“济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无风处处明朗。”老舍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他专门写过一篇《大明湖之春》,就在这篇写“春”的散文中,他却不惜笔墨地写了“大明湖之秋”。友人桑子中先生曾为老舍画了一张《大明湖之秋》的油画,老舍描述这幅油画说:“湖边只有几株秋柳,湖中只有一只游艇,水作灰蓝色,柳叶儿半黄。湖外,他画上了千佛山,湖光山色,连成一幅秋图,明朗,素净,柳梢上似乎吹着点不大能觉出来的微风。”老舍先生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此话绝非虚言。
现代学者芮麟1933年秋曾来济南公干,他眼中的大明湖之秋是这样的:“凭栏小立,但见湖水绿,荷叶绿,芦苇绿,杨柳绿,这山也绿,云天也绿,眼前一片绿色,几疑身在江南了。”在大明湖畔,他徘徊良久,不忍离去,两首七绝脱口而出:“湖上秋来半是花,芰荷香里好生涯。阿侬不是江南住,合向此间老岁华。”“荷风习习柳毵毵,千佛当前滴翠岚。今夜故乡休入梦,济南秋色似江南。”民国时人倪锡英《济南》一书,对大明湖秋季景色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倪锡英的文字描写生动形象,文笔优美:“到秋季里,荷花谢了,荷叶枯了,堤边的芦苇,探出雪白的须缨,把湖上点缀成素白一片。在那个时候,如果停舟在芦丛的旁边,静听着秋风吹来,芦叶们会发出一阵深长的叹息,那是够诗意的。”
如果大明湖秋景是“诗境”济南的点睛之笔,那么,历下亭的秋景就是这“眼睛”中的“眸子”了。“八景”之说,肇始于宋,盛于元明清。济南文化历来有着极强的溶解力,“八景”之风自然不会绕济南而过。自元代开始,人们便把“历下秋风”列为“济南八景”之一。“历下秋风”指的是,秋日,在人文底蕴丰厚的历下亭观赏湖光天色,可见清波拍岸、南山隐约,可听芦荻瑟瑟、秋柳萧萧,可觉凉风拂衣、神清气爽。在乐观派文人心目中,大明湖历下亭的秋天,总是那么充满着清亮的神韵!1934年初版的《济南大观》一书“济南八景”条下有诗赞“历下秋风”,曰:“好是济南历下亭,秋来风景更清泠。人何误指南门洞,只为凉风不暂停。”
历下亭虽经迁建,“历下秋风”的景观也随之迁移。但自古以来,文人学士多选在秋日登亭,依旧是为了观景、怀古。金代诗人马定国秋日登历下亭,留下了“烟横北渚芰荷晚,木落南山鸿雁秋”的诗句。元代著名诗人王恽选在重阳节那天登亭,写下了《九日登历下亭》的著名诗篇。至于清代文士选择秋日登临历下亭赋诗抒怀更是数不胜数。还有许多诗句,如“鹭鸥三面静,荷芰半城秋”(王德荣)、“楼台隐约迷残照,荷芰扶疏入画图”(余正酉)、“长天秋水落霞横,坐上湖亭气倍清。眼底青山低绕郭,楼头碧柳曲环城。空阶鱼戏莲花影,小艇风回荻叶声”(侯家璋)等,描绘的也都是“历下秋风”这一胜景,虽寥寥数语,却是“历下秋风”一知己。
对于悲秋的人来说,“历下秋风”自然又能诱发出另一番情怀:飒飒西风,娟娟寒露,残荷败柳,枯芦黄竹,乃至一泓秋水,都是满目凄凄秋光。远的不说,清代《历城名胜诗抄》曾收入“济南八景”诗之《历下秋风》,云:“谁结空亭当历下,大明湖上独生幽,西风泼地菰蒲老,鸿雁连天洛纬秋。四壁萧条闻落叶,满城波净见虚舟。疏棂淅沥游人少,恐忆蒪鲈动客愁。”350多年前王士祯眼中的景象也是“清吹靡凉荻,眠鸥点残荷”(《秋日游明湖》)。一二百年前张元看到的更是“一湖落疏雨,万叶尽秋声”(《秋夜泛明湖遇雨》)。其实,“残荷”也好,“落叶”也罢,他们看到的都是大明湖的暮秋景色,再加上中国文人老有一种悲秋情结,所以写出的诗文,总让人有一种萧索凄凉的感觉。恰如王士祯在《菜根堂诗集序》中曾述其在大明湖水面亭作《秋柳》诗之缘起所云:“一日会饮水面亭,亭下杨柳千余株,披拂水际,绰约近人。叶始微黄,乍染秋色,若有摇落之态。”这令人顿生叹世伤时的秋景一旦纳入文人墨客的内心世界,它就以凄凉辛酸的面目出现,向人诉说着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孤寂。让习习秋风抚慰他们的孤寂和凄凉,正契合了旧时悲愤文人的普遍情绪。当然,“历下秋风”这一意象也在他们的悲秋情结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而今又逢秋风起。世界早已变得充满了幸福感,生活节奏更是快了许多,人们没有理由也没有时间再去临风叹息了。那么好,抽空到历下亭转转,感受一下秋天大明湖的风,欣赏一下秋日历下亭的景,绝对还是一件“够诗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