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介绍,介绍长城的防御功能简写

2023-03-21 03:49:03 96阅读

长城介绍,介绍长城的防御功能简写?

从历代长城的设置及布局看,长城是由沟壕、烽燧、城堡、关隘等组合而成。长城所经地段多崇山峻岭,依山筑城,断谷起嶂,择险置戍,总是在双方军事力量的缓冲地带而建造。

修筑长城,在军事方面,可变被动为主动,亦可转守为攻,攻守自如。

长城介绍,介绍长城的防御功能简写

譬如烽台,登之者可居高临下,来攻者则望之莫及,守者则以逸待劳,不但可以保护自己,还可以杀伤敌人。

长城的本身并非目的,它改善了阵地,有利于自己部队的行动,不利敌人行动的一种手段。有效的降低了敌人的机动能力。长城,在防御中有利集中兵力重点戍守,进攻中又可作为部队集结出发地域,因此长城本来就是积极防御的体现。 自古以来,战争之目的,旨在保存自己,消灭敌人。长城也具备此种功能。

就缓冲地带而言,从攻者角度看,能攻则攻,不能攻则退之;守者亦如此,能守则守,不能守亦可退之,以利再战。如若交战,长城则成为勇士们厮杀的沙场。

长城碉堡介绍?

长城有1316座堡垒。

最早的长城是楚国建的,叫做方城。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 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扩展资料: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其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万元盘旋。从东头的西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13000多里。从北京出发,不过100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上。这一段长征叔叔再发达体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地形。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脖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新枪顶上每隔300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团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现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赞的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手术的肩膀,一步一步的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才赢得着钱,不见得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介绍长城的150字?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建的。

长城的外貌和结构介绍?

长城的外观宛如一条人工建造而成的巨龙,跨过群山在崇山峻岭之间沿山脊蜿蜒曲折,在一片片地形中相互连接。

长城其实并不是单独的城墙所形成的,它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建筑,如城墙、烽火台、营城、卫所等等,它是一个比较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长城整体由砖、土等等修建而成,完全是人工的智慧与力量的结晶。现在仍然可以看到万里长城沿着连绵不断的燕山山脉向着远处延l伸。

介绍长城图文并茂最好的书?

《不一样的长城》颠覆了我们惯有对长城的认知,让人耳目一新。本书基于100余篇长城的一手资料,介绍了长城沿线9大...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