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源于哪位历史人物,有些航空母舰上的老鼠是怎么上去的

2023-03-20 22:56:03 105阅读

乐不思蜀源于哪位历史人物,有些航空母舰上的老鼠是怎么上去的?

1780年,日本一艘海船在阿留申群岛中的一个小岛上搁浅,成百上千只体型硕大的褐家鼠从船上逃到了岛上,成为了小岛噩梦的开始。

这些硕大的褐家鼠开始在小岛上疯狂地繁殖,以上面的海鸟、鸟卵为食,原本生机勃勃、鸟语花香的小岛变成了“炼狱”,正是因为这样,这个原本无名的小岛有了一个名字-老鼠岛。

乐不思蜀源于哪位历史人物,有些航空母舰上的老鼠是怎么上去的

其实,除了阿留申群岛的老鼠岛外,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而这些老鼠之所以有机会踏上与世隔绝的海岛,原因就是人类船只的带入,尤其是在帆船时代(15-19世纪中叶),当时的木质船只,给了老鼠足够的生存空间,而且这些船只通常是从陆地拖到海里的,这也给了老鼠上船的机会。

但是,老鼠“乘船”并没有成为过去式,即使在如今铁墙铜壁般的航母之中依然有老鼠存在。那么问题来了,航母上的老鼠是如何上去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老鼠上航母?

航空母舰是一种主要以舰载机为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人们就开始了对航母的摸索,到了一战结束后的第二年(1919年),日本的“凤翔号”航母正式动工,并于1922年完成并服役。之后,美国、英国等也相继进行了航母的研发和建造,从此,航母成为了国家海上军事力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航母因为其机动性强,海上作战能力强,被称为“海上霸主”,但是“海上霸主”也有困扰,它就是老鼠。老鼠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哺乳动物,从分布和数量上看,也可以说老鼠是进化最成功的物种之一。

不管是有人的地方,还是没人的地方,只要是有吃的,温度不算太低(北极可以,南极就不行),老鼠都能生存,而且它们身上还携带着许多的致病菌,所以老鼠被称为“四害之首”。

上面我们说过,老鼠之所以会出现在以前的船上,原因就是以前的船在非航海时,基本上都是会拖到陆地上的,老鼠会借这个机会爬到船上偷偷的藏起来,跟着人远航。而航母不是普通的船能比的,它下水后极少情况会再拖上来,那老鼠是如何上去的呢?有三个主要的方法:

第一:物资带入

航母有大小之分,但是即便是二战时期的航母上面也有至少1500-200人,到了如今大型常规动力航母上一般有4000人,核动力航母上甚至有5000多人。

如此多的人要远航,必然需要大量的物资,尤其是食物和水,而食物往往是从一个码头的仓库中搬运过去的,这里是老鼠们的聚集地,因此,当搬运这些物资时极容易混入老鼠,一同的搬上航母。

第二:地面主动爬入。

如果说放一艘航母让老鼠从外壁上爬进去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太滑了。但是,在航母靠岸时,需要用数根粗大的缆绳固定在码头上,此时就给了老鼠机会。

记得小时候,我亲眼见过两次老鼠“耍杂技”,一次是一只大老鼠在晾衣绳上“走钢丝”,一次是一只大老鼠沿着垂直于地面的电线一路从地面爬到了顶棚上。

从那以后,我就对老鼠的攀爬能力有了一个新的认知,既然老鼠连细小的电线都能攀爬就更不用说是粗壮的缆绳了,它们可以毫不费力的从地面上通过缆绳进入航母之中。

第三:水面爬入。

小时候,我始终认为老鼠是不会游泳的,直到我在一条水沟中看到了一只游泳的老鼠,那条水沟估计有个四五米宽,这只老鼠是从对面游过来的,当我看到它时,它已经游了一半多的距离了。看到我之后,老鼠迅速地转身向对岸游去,从那以后我才知道,老鼠的游泳能力原来这么强。

基于这个认知,我认为航母上的老鼠也有可能是航母靠岸装卸物资时,一些老鼠在岸边活动不慎落入水中,然后以航母船锚为梯爬入航母的。

航母上老鼠的危害以及应对方法?

老鼠上了航母之后,会产生两个比较严重的后果:

首先,老鼠的嗅觉相当的灵敏,所以在很少有人活动的深夜,它们就会通过气味找到食物储藏的地方啃食食物,这会对船员们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威胁。

其次,老鼠除了会啃能吃的东西外,不能吃的东西它也喜欢啃。这是因为老鼠的门齿是终生生长的,如果不经常地啃咬一些相对坚硬的东西打磨牙齿,那么它们的门齿就会过长从而影响进食,因此,家里的老鼠会啃橱柜、电线。

而在航母上的老鼠也是一样的,航母上有大量的电子设备,也有许多的电线,一旦被老鼠破坏,除了会给航母的正常工作造成问题外,还可能引发一些安全事故。

正是因为在航母上的老鼠会威胁人的健康和航母的安全,所以航母上的工作人员要定期的检查,一旦发现老鼠就要尽快地将其灭掉。

一般情况下,航母上常用的清理老鼠的方法就是养猫,正是因为这样航母上大都会配置一只“舰猫”,它们的职责就是发现航母上的老鼠并将其捕杀。

当然,在养猫的同时,航母上出现老鼠,如果数量较多,工作人员还会使用粘鼠板、老鼠药等传统的方法来对付老鼠。

除此之外,防范大于治理,知道了老鼠上航母的方法后,如今的航母在靠岸时一般都会关闭所有的通道,之后在缆绳上放置一个圆形的、容易旋转的障碍物,以阻止老鼠从缆绳爬入航母,而且在搬运物质时,使用各种仪器进行检测也大大减少了老鼠“浑水摸鱼”的可能性。

最后

以前的航母上确实会出现很多老鼠,这些老鼠或者是从缆绳爬进去的,或者是跟随物资一起进入的,亦或是从水中顺着船锚的铁链爬进去的等等,由于老鼠本身携带致病菌,还会啃咬电线,所以老鼠曾是航母的一大安全隐患。

不过,到了如今,航母在靠岸时大都会封锁所有的出入口,还在缆绳上加装了设备,又从物资的检测上加大了力度,再加上养只舰猫,所以现代航母上老鼠已经很少了。

怎样看刘禅?

“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千古流传!

忘不了,你是主人公:刘禅!小名阿斗是也!

看电影思古人,古人即是故人!

我是历史难说再见!今天聊一聊我的感悟:

有些古人也许一直迷乱在我们的误解中,寻故人,解谜团,不亦乐乎?

电视网剧《虎啸龙吟》热播后,看到了今人演绎的三国故事,觉得自己深刻了许多。

让我惊讶的是刘禅,尽管露面不多,但从一而终,还是老形象,完全彻底是我过去认识的样子。

心下暗想:“导演真会选演员,太接地气了,此刘禅正是我想象中的刘禅:永远长不大!愚钝无知!就像剧里演的:一边哭着送走上前线的诸葛亮:“相父?……”,转脸含着眼泪笑问太监:“她好看吗?……”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啊!

为了眺望远方,最近开始了解历史。

呀呀呀,蓦然发现:刘禅竟被世人误解千年。

被贬损的千年,打喷嚏也该怀疑自己是鼻炎闹的。

细看三国,纵观历史:潮水退去,才真正知道谁没有穿短裤——裸泳!

原来刘禅是演技派,装傻充愣,乐不思蜀,为了韬光养晦,不要民不聊生。

诸葛亮去世后,他独当一面30来年,当时贻笑大方,今天远远看去:一览众山小之感:世人皆醉你独醒,三国故人举世皆输,你独赢,高瞻远瞩,活得不要太通透了!

刘禅:

父亲刘备,生于建安十二年,也就是207年;母亲,正室甘夫人。

208年,曹操长坂坡大败刘备,刘备丢掉妻儿落荒而逃;后有赵云拼死保护襁褓之中的刘禅,刘备摔孩子假仁假义,由此而得。他饱经战乱,吃尽苦头啊!

223年,17岁刘禅继位,遵从刘备遗诏,丞相诸葛亮辅政。心中其实并不赞成相父的征伐好战。

他见识广博,文功武略:学习了《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左传》,还学了武艺。

名却虚传:窝囊废,傻子,扶不起的阿斗……

诸葛亮在《与杜微书》里评价刘禅:

“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可见阿斗不是愚蠢的人。

过去曾经看见过这句话,断章取义,片面以为诸葛亮只是给刘备面子,且用来勉励刘禅的。

《晋书.李密传》记载了李密的点评:

他认为刘禅作为君主,可与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相提并论。

可见我们错怪了他:他是个有智慧的家伙!

224年,发展农业,停止征战,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234年,诸葛亮病逝。刘禅开始独揽朝政。

263年,国亡投降,蜀汉灭亡后,被封为安乐公,移居魏国都城洛阳。

271年,刘禅离世,享年64岁,那个时代难得。后刘渊起事,国号为汉,追他谥号为孝怀皇帝。

刘禅,业绩不多,关键是他要的不多;安乐公,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

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当时无人能懂:千古笑柄,窝囊废典型!

我猜孔子能懂你,还是爱讲故事的庄子更懂你吧?

李煜,也是亡国之君,拿也拿不起,放也放不下,投降了还被封为违命侯,所以他只能天天唱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写的真好啊!可惜也要了他的命!

李煜不懂刘禅,刘禅也不会懂李煜吧!

原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欢迎评论留言

中国古代有没有那种很懒惰沉迷酒色每天工作时间很短但国家却很富强的皇帝?

作为一个皇帝,做事懒惰,沉迷酒色,在位期间搞出了很多荒唐事情。但在位期间,却能把国家治理的蒸蒸日上,甚至暂时出现了一派盛世景象。

历史上最符合这个形象的皇帝,恐怕莫过于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了。

司马炎在位期间,西晋高层非常奇葩。一群自诩清流的官员,忙着嗑药不干活;那些被后世认定很有才华的人,比如竹林七贤,基本上都赋闲在家。皇帝本人在位后期,荒淫无度,懈怠政务。一州刺史甚至靠截杀过路客商,成了整个国家的首富,然后还敢和皇帝的舅舅正面竞争首富称号,由此出现了一个叫做‘石崇斗富’的成语……

但就是这样一个时代,却偏偏被后世称之为‘太康之治’,成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美好时期。

一个昏君在位,为什么还能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甚至让国家变得蒸蒸日上呢?要想说清楚这件事,我们还得从晋武帝司马炎本人的经历开始说起。

三国后期,随着诸葛亮和司马懿这批人去世,魏蜀吴三国内部,各自都开始出现问题了。魏国这边,随着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政变,大权落入了司马家的手里。此后两年里,司马懿开始大肆镇压反对者,彻底稳定了司马家的掌权地位。而司马懿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又陆续掌权,继续巩固司马家的地位。

至于吴国和蜀国,吴国那边随着孙权去世,此后十年里,开始围绕着皇权疯狂内斗,导致国力大损。好不容易稳定下来之后,又换上了一个叫做孙皓的暴君。而蜀国这边,自从诸葛亮去世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顶级名臣。再加上刘禅本人能力有限,蜀国最多也就只能保持不退步的状态,后来还出现了宦官把持朝政的情况。

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司马家的老二司马昭,派出大军进攻蜀国,最后靠着邓艾走小路偷袭,逼迫蜀国投降,彻底拿下了蜀国。拿下蜀国之后,这时司马昭在魏国内部的地位,已经无与伦比,随时都可以篡位做皇帝了。

但就在司马昭即将完成篡位工作的时候,他本人却忽然暴毙而亡。而司马昭突然去世之后,司马家的大权,就落到了他的长子司马炎手里。

司马炎出生的时候,他爷爷司马懿已经成了魏国最有权力的人之一,但同时也被曹家皇帝曹叡深深忌惮。直到司马炎14岁那年,司马家才发动了高平陵政变,继而掌握了大权。而司马家掌权之后,又一直忙着内斗。所以司马炎的童年以及少年时代,基本上耳濡目染的都是国内的权力斗争,而不是对外战争。

这直接导致,司马炎在对外战争方面,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短板。

而到了司马昭去世,司马炎作为新的掌权人被推出了的时候,司马炎就不得不面对一些重要选择。首先,当时司马炎只有30岁,之前既没有指挥过什么大型战争,也没有什么过人的政绩。不管是资历声望,还是个人能力,都显得有些不足。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如果想要通过对外战争,来树立个人威望的话,几乎完全不可能。而司马炎接下来想要树立个人威望,确保司马家不会出现大权旁落的现象,就只剩下了唯一的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就是篡位。

只要篡位,司马炎便可以登基做皇帝,同时封一大堆的勋爵官位。这些好处,足以让很多人开始真正支持司马炎。而且自此之后,司马家的执政合法性,也不再是什么问题。

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司马炎掌权之后,在最短时间内篡取了曹家的皇位。随着司马炎登基,西晋也正式开国了。

不过,从西晋开国的这个过程,我们也不难看出两点:首先西晋真正的奠基人,并不是司马炎,而是他的爷爷和父亲这两代人。至于司马炎本人,虽然算是开国皇帝,但不管是文治武功,还是个人韬略,其实都比不上其他大一统朝代的开国皇帝。

相比其他朝代的开国皇帝,比如秦始皇、刘邦、赵匡胤或者朱元璋这些猛人,司马炎实在不在一个档次。他能成为开国皇帝,只能说他运气好,摊上了一个好爷爷。

其次,因为司马炎篡权的时候比较着急,根本没来得及对外扩张。所以西晋开国的时候,东吴并没有被吞并。而且接下来十多年的时间里,西晋一直也没有吞并东吴的能力。

不过,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司马炎虽然和历代开国皇帝相比,能力有些拉胯。但作为一个守成之君,司马炎的能力还是足够的。所以司马炎登基之后,就开始尽量提升国力,推行各种好政策,休养生息。反正此时的西晋,已经相当于三国时期魏国和蜀国的集合体,国力远胜吴国。只要国力再强大一些,靠着绝对实力的碾压,一样能够灭了吴国。

而接下来的十多年时间里,司马炎主要的工作,就是尽量休养生息,不瞎折腾。而且最重要的是,司马炎在位前期,西晋朝堂上还有很多当年他爹司马昭,甚至他爷爷司马懿留下来的老臣。这些老臣不仅能力过硬,而且对司马家忠心耿耿。而且之前司马炎篡位的时候,对这些人的封赏也比较给力,这就导致司马炎登基之后,这些人基本上都在兢兢业业地做自己的本职工作,根本不用司马炎操心。

正是因为有这片老臣的辅佐,所以接下来的十年当中,司马炎几乎不用太费力气,西晋的国力就可以稳步增长。再加上开国时间不长,国内土地兼并的问题也不突出。只要朝廷不瞎折腾,一些关键位置有人干活,国家就不可能出大问题。

当然,在此期间,司马炎本人也不能说是一点贡献都没有。除了按时打卡上班不加班,偶尔也要做个秀,尽量节俭一些,给下面的官员起一个模范带头作用。但说实话,司马炎的节俭,很像后世某个花几千两银子打补丁的皇帝。名义上是很节俭,但该花的钱其实一分没少花。下面出问题的时候,司马炎也会找相关的官员问责,做一些开仓放粮、修筑河堤的工作。

总之,对于一个刚刚建立的王朝来说,只要朝廷自己不瞎折腾,百姓基本上自己就会努力工作,国家也会越来越好。而对于这段西晋高层不折腾的岁月,后世史书上就称之为‘太康之治’。在这段时间当中,西晋高层虽然偶尔会出几个奇葩,但总数并不算多。毕竟当时掌权的,基本上还都是那些老臣。而且在这段时间里,西晋的国力确实也恢复得很快。

反观吴国那边,这十多年里内部一直矛盾重重,国力持续下跌。所以,十多年以后,当双方国力已经不在一个次元的时候,西晋大军压上,直接横推过去,一举灭了吴国。

就这样,司马炎最后结束了三国时代,彻底统一了天下。但老实说,虽然天下确实是他统一的,但功劳真的很难算在他身上。大多数功劳,恐怕还是要算在他爹和他爷爷头上。毕竟当时真正干活的那些官员,还是他的长辈留下来的那些老臣。

不过,随着天下再次统一,这时候司马炎就有点飘了。毕竟在司马炎看来,自己好歹也是一个开国皇帝,在历史地位上,完全是和当年的秦始皇、刘邦以及刘秀一个级别。既然自己有这么大功劳,国家现在也发展得不错,那接下来,自己作为皇帝,是不是就该享受一下了呢?

首先,是后宫生活方面,司马炎开创了一个前无古人的记录:灭掉了吴国之后,司马炎把东吴后宫里的数千女子,都给纳入到了自己的后宫当中。再加上司马炎后宫原来的女子,一时间整个后宫当中的女子数量,竟然超过了万人!

古代皇帝一直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说法,这个说法在其他朝代,往往都是虚指,实际上根本就没那么多人。但在司马炎这里,却远远不够形容真实情况。另外,上万后宫女子,就是每天只临幸一个,司马炎转一圈也需要三十多年。当时的司马炎,大概也是选择恐惧症,后来干脆想出了一个全新的方法,司马炎本人坐在一个羊拉的车上面,羊拉到那个女子的门前,司马炎当晚就在哪里过夜。

后来,那些后宫女子,为了得到司马炎的宠幸,还特意在门口撒上盐水,插满竹叶,以此来吸引羊停留。这事儿后来还留下了一个成语,叫做‘羊车望幸’。

如此奢侈的生活,司马炎竟然还敢标榜自己生活节俭,实在是很浮夸了。别的不说,光是养这上万美女的开销,恐怕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除了自己生活奢侈之外,司马炎对司马家的那些亲戚,也是相当大方。因为司马家生育能力比较强,人口也比较多。所以司马炎即位之后,很快就封了一大堆的王爷。这些王爷的存在,不但消耗了西晋大量国力,同时也为后来西晋的灭亡,埋下了一个大祸根。

既然皇帝和宗室都这么奢侈,那下面的大臣,自然也是有样学样,开始奢靡成风。最开始的时候,尤其是在灭吴之前,掌权的一半都是前朝留下来的老臣,做事还比较像样。但是后来,随着这些前朝老臣,逐渐退休或者去世,新生代的官员,基本上都是看着司马家的奢侈生活,一步步做了大官,自身自然也就变得极为奢侈。

比如当时特别流行一种叫五石散的东西,这东西到底是怎么制作的,今天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据说有点类似兴奋剂,吃完之后可以刺激身体,让人感觉很舒服。但这种东西的造价极高,只有贵族才玩得起。而当时的西晋高层,几乎是嗑药成风,每年光是花费在五石散上面的开销,估计就非常恐怖。

另外,还有著名的‘石崇斗富’的故事。石崇早年其实也是一个青年才俊,还曾和潘安、左思这种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并称为金谷二十四友。但是后来,石崇进入官场之后,随着官职越来越高,也被浮华的生活所腐化,所以就成了后来那个生活奢靡,和皇帝亲舅舅比谁更有钱的反面人物了。

而这一切,如果究其根本的话,源头恐怕都要归咎于司马炎这个皇帝本人。正是因为司马炎本人没能起到一个好的带头作用,所以西晋的风气才会那么不正常。

如果单从司马炎的生活作风,以及后来造成的恶劣影响来看,司马炎无疑是一个昏君。如果不是司马炎非得要立自己的痴呆儿子做皇帝,后来西晋恐怕也不会有八王之乱,更不会有后来的东晋十六国,以及魏晋南北朝。从这个角度来说,司马炎无疑是一个昏君。

从昏君的角度来说,司马炎无疑符合所有昏君的标准。生活奢靡,沉迷酒色,后期在工作方面也非常懈怠。后世所有对昏君的定义,在司马炎身上几乎都能找到。

但讽刺的是,就这样的司马炎,他在位期间却建立了西晋,成了西晋的开国皇帝,并且统一了中原。而且他在位期间,西晋也确实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国力蒸蒸日上,太康之治在古代历史上,也确实堪称一个不错的时代。

一个昏君,却能建立一个大一统朝代,并且开创一个相对美好的时代。不得不说,历史有的时候,真的是非常讽刺。

中庸之道用的最牛的三个人?

三国时期深谙中庸之道的三位好汉,最后一个“流芳百世”!

1孙权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一句话流传百世,这是对孙权(字仲谋)的很好的评价!孙权也算是一个富二代了,在其父亲和哥哥的努力下,孙氏一族在江东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然而,虽然有自己的地盘,但是孙权的压力是很大的,首先保住父兄留下的基业在当时来说就很不简单!但是同时他也明白,其父亲孙坚和长兄孙策都属于锋芒太盛之人,于是乎孙权学会了中庸之道!在刘备和曹操之间周旋,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佩服佩服!

2、贾诩

电视剧《三国》贾诩为左起第一个

贾诩,字文和(人如其字),作为三国时期最聪明的几个谋士之一,活到了七十七岁,贾诩可谓是“老妖怪”!都说天妒英才,郭嘉英年早逝,就是源于太聪明,而贾诩的谋略不在郭嘉之下,却能够活这么长久实在是奇观!贾诩知道收敛,在出完奇谋之后就要修养一段时期,开合分得很清楚,所以能够在取得这么好的成就下还能够如此长命,这就是道家的中庸之道也!

3刘婵

刘禅

刘禅,这个被骂了上千年的后主,却也是深谙中庸之道的人!刘禅本身来说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本事,所以他没有做出格的事情,什么事情都交由诸葛亮来处理!给予诸葛亮充分的信任,也是保护自己的策略,虽然后世证明了诸葛亮是忠臣,但是在当时这可是不一定的啊!在众多的皇帝中,刘禅同样没能力,但是却能够当皇帝如此之久,自然是有其能屈能伸的本事,此乃中庸!乐不思蜀这个成语也因为刘婵而产生,虽然不是好词!

人性到底有多恶?

前些年,我们村两家人在种地时“争地边子”,两家人对骂一场之后又大打出手,最后因为怨恨还使得其中一家的一个儿子因此丧命。

我们村不算太大,所有人加起来也不到一千口,平时大家处得也挺好的,走到路上“大娘”“三爷”的叫的都挺亲的,但是在一起干活说话难免会起个摩擦,生个小矛盾。

尤其是每年到农忙时节种地时,因为“地边子”问题各家各户没少拌嘴,其中李家和刘家是最严重的两家。

李家的四亩地和刘家的五亩地挨着,在土地上算是“邻居”。李家的地那几年一直是他家儿子在种,三十多岁还没娶上媳妇儿。农忙时节种种地,闲下来的时候打打牌,反正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刘家的五亩地起初是刘家老汉和他媳妇两口子种。每年秋天种麦子时李家都特别积极,只要天一下雨,土地适合播种了,李家那个儿子就赶紧找车把麦子种上。

他比刘家早种麦子是因为可以多往地边上靠靠,甚至有时候会越过地边。刘家老两口人老实,想着都是邻居,只要不是太过分,看见了也不说啥,得过且过了。

有时李家那个儿子要是太过分了,在地里干活时要是碰见了会笑着说一句:你家这麦子长的都到我们地里来了吧,以后收麦子时我可得给你收了。李家儿子也笑嘻嘻的说:种地时忙着看种的匀不匀,也没注意,明年注意哈。话是这样说,但年年种麦子时还是这副德行。

后来刘家娶了媳妇,生了个孙子。过了几年,刘家老两口年龄也有些大了,种地有些力不从心,就把地让小两口种了。

第一年收麦子时,刘家媳妇在地头等着拖拉机去她们家地里收,等着的时候她赶紧找找地边在哪。

这一找她发现不对劲,因为两家地边栽的有桑树,但是明显李家的麦子越过了桑树,有四五垄都在她们家地里长着。她老公开着拉麦子的车停到路边后她说:这桑树不是分界线吗,她们家的麦子咋有这么多都长在咱家地里。

刘家儿子也是遗传了他爸的性格,不是个爱惹事的人,就说:多少年了就是这样,咱爸以前也老说,但是没用,他年年这样。

刘家媳妇听完后不乐意了,明明是自己家的地,怎么还这么没底气要回来。但是忙着收麦子,也没计较,不过她却是实实在在记在了心里。

等到种豆子时,刘家媳妇还记着旁边那家总是占她家地的事,所以早早的就把大豆种上了,并且直接种到了地边上。

李家儿子去种豆子时看见刘家把豆子种到地边上特别生气,就问她:你们家的豆子怎么种的这么靠地边?刘家媳妇说:我是看着地边的桑树种的,正好种到了地边,没过界。说完就不理他了。

李家儿子很生气,年年都是他先种,这次刘家种这么靠边,明显就是欺负人,心里气不过。但也没办法拿一个农村妇女说什么。

过了没多久,大豆长起来盖住地皮时,李家儿子去地里拔草,拔完草之后把草都放到地边上,并且专找有大豆的地方放,那时候豆苗正脆,刘家地边上那几垄大豆都被草压死了。

刘家媳妇看到后特别生气,找李家儿子理论,李家儿子说:地边是两家人的,我放草怎么了。后来说着说着吵了起来,刘家媳妇还说李家儿子:怪不得娶不上媳妇,没一点本事。

李家儿子也恼了,和刘家的儿子两人打了一架,两人都挂了伤,弄得村里人尽皆知。

那场架吵过后,两家人也不说话了,走到路上头碰头都不打一句招呼。

李家儿子一直记恨在心,想找机会报复。有一次,他看到刘家不满七岁的孙子在地边玩儿,刘家媳妇在地里整庄稼,他心生一计,走到地边把地边上那口井的井盖掀起来放到了一旁,然后离开了。

刘家孙子当时就在离井盖没多远的地方,看到有个人把井盖掀起来后就走了,很好奇走到了井盖旁边,平时他妈就不让他靠近这个地方,他想看看井地下是啥,就把头使劲往里面伸,结果用力过猛,身子重心不稳,一头栽到了井里。

刘家媳妇过一会儿抬头没看到儿子,就往地头走,四处看看还是没发现,突然看到了旁边的井盖,差点晕了过去,赶紧找人去井里捞人,等捞上来时已经晚了。

刘家媳妇在井边哭的差点断了气,而刘家老汉听到自己的孙子掉井里了之后一口气没上来,撒手而去了。

刘家媳妇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接受不了自己的儿子已经离开的事实,在家里天天哭,再这样下去可能精神都会出问题。

后来刘家儿子实在是没办法了,就带着媳妇离开村子出去打工了,把一个老母亲留在了家里。

好多年没回村,再回村里时抱着一个孩子,是他们两口子刚生的一个女儿。

但是在村里没呆多久就又离开了,刘家媳妇说这辈子能不回这个村就不回这个村了。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碰到一个好邻居可以信奉这句话,但是碰到坏邻居,你再好他都不会觉得你好。

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但是人心比太阳可怕多了,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一个人恶起来他的心到底能有多恶毒。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