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是什么,2021年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
梦想是什么,2021年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
2021年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国梦。
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梦。
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全国人民上下一条心,努力拼搏,中国梦一定可以早日实现的。
伟大的人民一定可以创造出一个伟大的中国。
什么样的工作是理想工作?
职场上,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畅想自己的职业理想,也喜欢探讨自己理想的职业。这是可以理解的。谁没有自己对于美好与未来的期望呢?
但是,说到理想工作,现在职场上有几种不好的迹象:
1.将理想工作与前途画上等号。追求自己的职业前途就是在追求理想工作,所以不断的变换工作,以便让自己离理想更近一些。实际是南辕北辙。好的前途不是片面追求理想工作得来的,而是个人奋斗出来的。
2.将理想工作与单纯的回报划上等号。自己得到的越多,在某段时间收获越理想,工作就越理想。这就导致个人片面以收入来衡量工作的好坏,顾此失彼,片面追求收入,荒废自己的努力与成长,反而得不到理想的收入。
理想工作是基于未来的理性职业追求,不是随性的想法;工作理想是工作努力与个人理想目标的结合,不是不劳而获,更不是坐享其成。
如果不考虑实际的职场环境以及职业发展的实际规律,我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主观推想将“理想工作”描绘出来。很多职场人将“假想工作”当作“理想工作”。主观上,很多人将“理想工作”理解成基于主观假想的美好职业想法。综合我在实际工作中对很多职场人的访谈与了解,可以提炼出三个特征。1.“理想工作”能够满足自己的职业“目标”。
很多人都有非常美好的职业发展目标,希望自己在一定的时间阶段内能够成为特定岗位的负责人,能够拥有预想的工作平台与条件,能够在目标平台上“功成名就”。这种假想,是不少人理想职业的代名词。
A.“理想工作”能够让自己在理想的行业与公司拥有满意的岗位与职级
一些人喜欢电子行业,一些人喜欢金融行业,还有一些人喜欢汽车行业,不同的人感兴趣的行业不同。在不同的行业,又有不同的“明星公司”,在不同的“明星公司”又有不同的“理想工作”。
相当数量的人,希望自己能够在感兴趣的行业工作,希望自己能够进入那些他人仰慕的明星公司,甚至在其中拥有理想的岗位。自己在理想的岗位上能够得到满意的职权,能够真正一展身手。这应当是假想中的“理想工作”之一。B.在明星公司的“明星岗位”工作,自己也成为职场“明星”,拥有非凡的职场影响力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曾经多次和一些公司的年轻员工交流过。他们理想的工作不但是要能够坐上梦寐以求的“位子”,还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些岗位上具有很好的影响力。
一方面,自己的职权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得到所在职场员工的尊重和尊敬;另一方面,因为自己的岗位与工作,在社会上也小有影响,成为“有头有脸”的人物。2.“理想工作”能够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能够在目标岗位工作只是一个基础,假想中的“理想工作”当然强调自己的“所得”,最直接的就是满意的物质收获了。
满意的物质收获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职业收入,另一部分是福利待遇。
A.满意的收入
很多职场人总觉得收入低,但是当你问他理想的收入是多少的时候,其实很多人并不能给出准确的数值。一个原则,“越多越好”。起码来说,要比一般的同龄人或者同级别的人群高一些,要能够满足自己不断增加的物质需求,能够让自己逐步实现“财务自由”。
什么样的工作能够满足这样的需求?答案是“理想工作”。B.满意的福利
收入能够满足一个人的需求,但是福利才是能够留住人的关键。要想让自己踏踏实实工作,能够继续在高收入的岗位上持续干下去,没有理想的福利是不行的。
所谓的福利,不限于节假日的物质赠予,不限于开心的旅游,不限于房子车子,当然是越多越好。满意的福利是工作“理想”的重要标志。3.“理想工作”能够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一份“理想工作”如果只是有较好地收入和较高的位置显然还是不够的,除此之外,能够“干的舒服”也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才算“干的舒服”呢?
A.工作体验愉悦
自己的工作环境良好,软硬件配备到位,同事、领导以及公司人员都和自己相处的很好。在实际的工作中,几乎没有大的压力、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没有让自己难堪、尴尬或者不开心的地方。总体来说,顺风顺水。
B.能够公私兼顾
人生不能只有工作,还要有生活,尤其是个人的私人生活。理想的工作必须能够兼顾到自己个人的私人生活需求。包括工作时间,不能时间太长,不能“剥夺”自己的休息权,不能影响自己的社交、娱乐等私人的事务处理。
“理想工作”能够让自己得到最大程度的精神享受与体验。小结:现实职场中,很多人因为“理想工作”的问题困惑,总举得自己工作“不理想”,也因此闹出很多矛盾。当你追问“理想工作”时,不少人凭借自己的假想进行描述。这种基于假想的“理想工作”是基于特定职场人完全理想化的设想,是空中楼阁,很难实现。
基于“假想”的理想化“职业目标”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是对“理想工作”的错误解读。一般情况下,错误的“理想工作”具有“空想”或者“幻想”的特征。理想不是“空想”也不是“幻想”,脱离实际的所谓理想没有任何意义。1.误解一:将理想等同于空想
理想是遵循“道理”的,是符合“理性”的。很多职场人基于个人的立场,盲目片面的堆积自己在某些方面欲望或者需求,将其罗列出来,形成所谓“理想工作”的模型,是荒唐的。
何谓“空想”?就是企图用“零”交换“一百”的逻辑。A.无视自己的努力,但希望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俗话说,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但是一些职场人没有将收获与付出联系起来,而是绕开付出,单纯的追求收获。这种逻辑下,自己希望的“理想工作”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在实际的职场体验中,这种逻辑坑了不少人。一方面,对于各种岗位都不满意,另一方面无视自己的实际能力与水平,盲目攀比。B.“欠账”心理
陷入“空想”逻辑的职场人,还有一种不好的心理状态,那就是总觉得别人或者企业“欠自己”的。无视客观事实,埋怨企业给的工资低,埋怨不给自己升迁的机会等等。
自己能不能对得起那份工作不谈也不想,总是将眼光盯在别人对自己的回报或者付出上。一副别人都对不起自己的“欠账心理”。2.误解二:理想等同于幻想
所谓的幻想,就是将本来自己做不到或者无法实现的事情作为自己的追求,脱离客观实际假想一些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条件。
A.设立无法实现的职业目标
一些职场人,具有远大的追求和长远的想法,一心想达成自己的“理想”,于是无视客观条件和自身现实,盲目进行职业上的追求。
这种现象非常典型。我在其他文章里曾经提到过一个案例:原来我公司的一个法务部律师,刚毕业两年,几乎什么都没有,非要辞职去做老板,因为老板这个职业是他的“理想工作”。结果不到半年,狼狈而回。年轻人有追求是好的,但是让不切实际的幻想左右了自己就会很被动。B.脱离职场的客观实际与规律
尽管人有主观能动性,能够在自我良好激励的前提下发挥巨大的潜能,并取得快速的进步。但是,人的进步与职业的发展还是有一些相对固定的规律的。
比如,你想做总经理,必须有相关的知识结构积累,有可以胜任的思维能力,有较好地抗压能力和目标达成能力,有可以掌控公司的实际管理与运营能力,有良好的心理平衡能力等。这些能力需求不是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可以迅速积累起来的,需要时间与实践的打磨与锤炼。但是一些职场人刚毕业或者工作没多久,就想做公司总经理。完全无视总经理职位的份量与担当。即便在某种条件下坐上了这样的位子,你能够坐得住吗?小结:将“理想工作”与空想或者幻想等同的思想,是切实存在的。这种对于理想工作的“误解”会让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遭遇更多的坎坷与困难。
不空想,不幻想,那么真正的“理想工作”有什么特征呢?真正的“理想工作”是理性、未来与现实的结合,不是片面收获的代名词,不是完美无暇的代名词。1.“理想工作”特征一:职业激励性
一个真正理想的工作,是基于现实基础上的目标追求。为了理想工作,个人可以愿意有更大的付出,更积极的投入,更坚定的目标,而不是舍弃当前。
A.“理想工作”能够强化自己的职业信念
这个特征是基于个人的价值观来说的。所谓的职业价值观有两个基本的维度:其一,是个人的思维习惯与思维方向;其二,是自己的判断标准。每一个职场人都有其特定的思维定势与思辩标准,这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个人对于价值的基础性判断。
如果一个人觉得某项工作或者某个职业目标和自己比较匹配,职业本身的特征适合自己的思维习惯,也符合自己的评判标准,他就会真正喜欢这份工作,就会对这份工作不离不弃。
一个理想工作,会强化个人的职业信念,让其更加坚定“干下去”的信心,而不是有“走人”的冲动。B.能强化个人的自驱力
理想工作不是空中楼阁,是自己认可并且完全可以得到的职业或者职业机会。因为可以得到,可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有切实的可行性,个人只要努力一把就能够达成。所以,个人比较乐观,并且为了“可能实现”的目标而持续努力、持续投入。
理想工作有助于形成良性循环:越努力越有成就感,越有成就感越努力。2.“理想工作”特征二:契合实际
理想工作也是工作。一方面,只要是工作,就必须存在于现实社会中,就必须符合现实社会的条件与实际职场的特征;另一方面,只要是工作就必须与特定个人的实际能力、认知、思维等有效的匹配。
社会或者职场条件满足不了的职业,无法成为理想工作;个人即使努力也无法胜任的职业,也无法成为理想工作。A.符合自己能力发展的实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育背景、有自己的专业特长,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有自己成长的空间与潜力限度。自己到底什么层次、什么水平、有什么资源,用尽全力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个人是最清楚的。
对于自己“理想工作”的设定或者追求,也必须符合个人的“潜力上限”,是经过自己拼搏或者努力之后可以实现的,是在能力能力范围之内的。否则就不是理想工作了。B.符合社会现实或者社会发展的趋势
所谓的理想工作,实际上是由目标、收益、机会、条件、环境、成长等多种元素有机结合的整体。一些条件,在经过自己努力之后,现实的职场或者社会可以满足,但是还有一些条件是满足不了的。
比如,一些职场人希望自己每周能够上两天班,一些职场人希望企业能够先发工资再工作。这些想法只能是一种希望,在当前社会实际条件下,暂时还不能满足。你又如何能找到“理想工作”呢?3.“理想工作”特征三:可实现
这一点与上面的特征有重复之处。这里重点强调两点:
A.符合个人特定职场环境的发展规律
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企业的职场环境差异很大。我们很难用其他人的职业作为自己的理想目标,最好的职业目标是切合自己所在的特定职场的实际。
从自己实际所处职场环境的职位设置特征、利益分配特点、岗位竞争情况等实际出发,来确定自己的“理想工作”并为之奋斗才真的具有可行性。B.一定要保证努力之后能够得到
如果你当前从事的工作已经很理想,那是最好的。如果对自己当前的工作不满意,希望追求自己的“理想工作”,且不管你的目标设定如何,一个最起码的前提,就是要保证自己能够“得到”。
如果你付出努力能够得到,有可能会成为你的“理想工作”,但如果你无论怎样努力也得不到,就只能是空想了。小结:真正的理想工作不是无可挑剔,也可能存在问题或者瑕疵,但是相对来讲能够比较符合你的个人特质,能够更接近于你的职业追求,能够更有利于你的职业发展,能够在激励、努力与收获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只有符合实际、能够实现的工作才有可能是理想工作,不切实际的想法永远无法成为你的理想工作。
作为职场人,如何选择自己的“理想工作”呢?选择的依据又是什么呢?一切的标准、特征的解读,最后还是落实到实际“理想工作”的选择上来,选择“理想工作”的过程,也就是评判与确立其标准的过程。1.“理想工作”选择标准一:能够体现自身价值
人都有所长所短,每个人的闪光点是不同的。个人最“闪光”的地方,也就是其价值体现的地方。一份工作,要想“理想”,其基本的前提就是能够让自己的闪光点得到体现。
A.发挥自己的优势
要想找到理想的工作,就要认真盘点一下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在哪里。盘点自己的优势,其实就是寻找自己的闪光点。
不要被外界的观点与职业现象所迷惑。按照自己的优势,寻找或者锁定能够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业或者岗位,是锁定“理想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B.符合自己的职业特征
说个人的职业特征好像有些笼统。准确的来讲,是个人在工作中形成的思维、行为与心理特征。
在这些方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特征适合不同的工作。只有最适合你的个性特征的工作,才可能成为你的“理想工作”。2.“理想工作”选择标准二:能够实现自身价值
基于自身闪光点与个性特征的选择,只是“理想工作”成为现实的一方面。除此之外,还要有将自身价值变现或者实现的条件或者环境才可以。
如果环境、条件无法满足自己的价值体现需求,意味着自己无法有好的职业表现,也就很难有理想的职业收入或者进步。A.能够达成自己短期职业目标
你的短期职业目标是什么?比如2020年的职业目标?首先要有目标,然后再来考虑能否实现这个目标。这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其一,自己能否找到这个的工作机会或者当前的职位能否提供自己实现短期职业目标的条件。
其二,个人能否在的能力、精力、成长等方面全力投入,能否以有利于目标达成的心态和行动来进行工作。
无论客观环境还是个人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B.能够为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标是具有连续性的,我们不可能实现了当前的目标就不管下一个目标,也不可能过了今年不管明年。所有的努力为了现在,也为了将来。
一份理想的工作,通过客观环境与条件的塑造,通过个人扎实的努力与积极的付出,不但能够实现你当前的“小目标”,也一定会为你未来的发展与成长打下基础。比如资源积累、财富积累、阅历积累、能力积累、知识积累等。3.“理想工作”选择标准三:有利于自己持续性发展
真正理想的工作从来不限于一时,而是致力于长久。昙花一现,即使风光一时,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理想的工作。理想工作,必须是可持续性的。
A.有持续性收益
物质是精神的基础,物质收入是一个人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要想能够实现持续性发展,必须保证目标收入的可持续性。
一方面,收入及其变化,能够满足自己持续性的目标要求。在自己能力水平与贡献的基础上,在切实的生存、发展需求上,保证收入的持续性。
另一方面,个人职业满意度较高。包括个人的实际工作体验成就感等
B.能持续性成长
个人的能力与闪光点要随着职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同步发展。一份理想的工作,能够在个人主动追求进步与成长的前提下,给予成长的机制、环境与条件。
在收益持续的同时,个人可以通过公司的平台机会、学习条件等主动努力,实现职业、技能、知识、思维、格局等方面的同步成长。总结:没有什么工作本来就“理想”。所谓的“理想工作”只不过是给那些愿意勤恳付出、愿意主动成长、愿意在挫折与困难中磨砺的职场人提供了可以展现自己的机会与平台,回报了相对公平的利益与成长而已。
坐吃山空者不会有理想工作,不劳而获者也不会有理想工作。真正的“理想工作”遵循一条铁律:让你“越努力越优秀,越优秀越努力”,真正的理想工作只属于追求卓越者。
本文由今日头条号@指尖视野原创,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抄袭或洗文到其他平台,侵权必究!人活着为什么要有理想?
感谢邀请,首先我觉得人一定要有理想,有了理想你才会为之奋斗。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也就没有奋斗的目标,也就没有人生的意义。
说说我的理想吧,小时候一直有两个理想,一个就是去当兵,做一名军人,因为在电视上看到兵哥哥特别酷非常崇拜。所以想着长大了一定要去当兵,保家卫国,虽然后来很遗憾因为一些原因没去成。还有另外一个理想就是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足球是我最喜欢的运动,从小就喜欢足球,每次看到自己喜欢的球员在场上比赛,就常常幻想着那是自己该多好,虽然这两个理想都没有实现,至少我为之努力过,也让我的生活变得很充实。
现在出社会参加工作了,当前的理想就是努力多挣钱,争取在这座城市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让家里人生活得好一点,这是我的理想也是我奋斗的动力。所以人一定要有理想,没有理想的人生毫无意义!
理想的定义是什么?
理想,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不吝笔墨对之讴歌赞颂。理想对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发展,对个人成长都有巨大的作用。
理想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从不同的层次进行划分。按照性质,可以划分为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与庸俗理想之别;按照主体,可以划分为个人理想、集体理想和社会理想;按照内容,可以划分为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凡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理想,是科学的理想;凡是不符合或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思想,是非科学的理想。我们所说的有理想,是指科学的、崇高的理想。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是人们前进的巨大动力,指引着人生前进的方向;理想是凝聚人心、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也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理想是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也是人生进步的力量源泉。
每个人都应该有理想追求。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搭,是我们人生奋斗的目标,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生活不仅失去方向,而且会黯然无光。
当孩子问爸爸妈妈你的梦想是什么的时候?
感谢邀请!
当孩子问爸爸妈妈“你的梦想是什么”的时候,应该怎么回答?我想我会说:“我的梦想已经实现了,就是拥有了你这个那么可爱的小天使”。我想孩子在听到我这句话后一定会开心的抱着我,对我说爱我的。
孩子这样问说明孩子的情感世界在长大,家长在这个时候的回答对于孩子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也是对孩子的人生观有一定的影响,回答的好与不好就需要家长好好斟酌斟酌。
记得前段时间,孩子班里搞消防演习,孩子回家并没有跟我提起,只是第二天一早起床说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长大了消防员!”我说:“这么厉害呀!那可以告诉我为什么想当消防员吗?”孩子说:“因为消防员可以救人呀!我喜欢消防员。”我说:“消防员叔叔确实很伟大,能救那么多人,你想当消防员妈妈真的很高兴,但是消防员叔叔很苦的,早起晚睡,随时有情况随时到,因此平时要多训练提高身体体质的,你要想当消防员第一件事情就是让自己的身体体质提高,这样才能应对任何情况,对不对呀?”孩子说:“是的。”我说:“那我们现在抓紧把衣服穿好,让身体不受凉,然后去洗脸刷牙消灭细菌,最后再吃一碗热腾腾的饭,这样就可以精神百倍的上学啦!比你班上任何小朋友都健康,长大就可以去当消防员喽!”孩子兴奋的说:“好的!”等放学去接孩子时,老师反应他在学校的表现特别好,特别有纪律。
我事后问了一下老师才知道,那段时间班里在认知消防知识,做了消防演习。
如果我那天心情不好或者不理睬孩子,孩子的反应也不会是积极的,对他的影响也会不一样了。
总而言之,不管你怎么回答尽量是积极、鼓励的言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