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托子,中国有哪些令专家学者感到尴尬的文物

2023-03-20 06:14:03 91阅读

银托子,中国有哪些令专家学者感到尴尬的文物?

尴尬的文物无非跟sex有关。

比如:汉代画像砖《桑林野合图》、汉中山靖王的「仿生铜器」,这尺度太大了,详谈的话怕过不了审,再者网上也说烂了,人云亦云也就没啥意思。

说一个知道的人比较少的尴尬文物:马王堆帛书「房中术」,尴尬到中国的专家学者羞于发布,被日本抢先发布。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三种帛书《合阴阳方》、《天下至道谈》、《十问》,目前中国所见最早的房中术出土文献。

银托子,中国有哪些令专家学者感到尴尬的文物

汉代流行黄老之术,其实在汉代这些东西是非常流行的,不想今天一样动不动「三俗」

朱越利. (2003). 马王堆帛书房中术的理论依据(上). 宗教学研究(2), 1-7.

比如三号墓中的《合阴阳》《天下至道谈》就是讲的如何「采阴补阳、延年益寿」,如何前戏、如何「运动」、如何还精补脑等等之类的:

现代学者一些解读:

朱越利. (2003). 马王堆帛书房中术的理论依据(上). 宗教学研究(2), 1-7.

这里要注意的是,马王堆汉墓有三个墓葬,是汉代长沙王丞相、軚侯利苍近亲属的墓葬:

保存得最好的一号汉墓就是辛追夫人,她是利苍的妻子。

二号汉墓辛追老公利苍,

三汉墓可能是儿子利希,或者说他的兄弟。(目前还没有定论,这个就不讨论这个问题了)。

从墓葬中发现的印章确定了墓主身份:

图引自:陈松长. (2003). 马王堆三号墓主的再认识. 文物(8), 56-59.

出土文物结合《史记》文献记载,我们大致还原了【軚侯】的谱系:

引自:何介钧. (1982). 马王堆汉墓. 文物出版社.页11

马王堆汉墓是在WG时期发现的,我看了社会科学院当时发布一手的发掘报告,「医书」中完全没有提及「房中术」:

湖南省博物馆编. (1972).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简报. 文物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1975). 马王堆二、三号汉墓发掘的主要收获. 考古(1), 47-57.根据当时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周世荣的回忆文章,当时对这些东西讳莫如深,除了发掘者根本没人知道这一批房中术文献。1981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把这批文献注释以后,以「中医养生类」文献《养生放》,发表极少人才能看到的研究古代医学刊物上。当年,日本学术交流团来访,作为学术交流,《养生方》送给了日本人,日本抢先以「房中术」文献发表。文章题目为:《亲历者忆马王堆发掘:《房中术》被日本人发表》,发表在三湘都市报

1980年中国古文字学会在广州召开,周先生去香港学术交流,当时饶宗颐先生询问:

饶宗颐和周鸿翔先生问我:“马王堆汉墓竹帛书中是否有房中术?”我不敢隐瞒,答复说:“有,但不敢发表。”饶、周两位先生说,国外学者很关注,希望早日发表。

一年之后,考古组顶着压力曲线出版,将「禁书」改称《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竹简「养生方」释文》刊登在《马王堆医书研究专刊》(1981年第2期)。

也就是在当年,日本医学代表团来访问,马王堆医学会将《养生方》的注释本,当作见面礼赠送给日本人。日本麦谷邦夫先生很快将《养生方》作了注释,把「禁书」在日本公开出版发行。

是不是古人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传统?

在现今诸多的清史影视剧中,手持白娟,迎客拉客之青楼女子的形象可谓是比比即是、印象深刻。在诸多清朝历史文献乃至官方文献中,对于青楼女子这个特殊群体的记载,更是屡见不鲜,甚至现今还流传着诸多以青楼女子为主角的轶事典故。

在清朝乃至清朝之前所有的封建皇权社会,青楼都是合法的存在,甚至还有着宫廷和官家为后台的官方经营所在。卖弄风情乃至皮肉交易,无论如何都难登大雅之堂,都不能算是封建礼教和传统伦理道德所允许的范畴。

在现今社会中,也只有欧美等思想极为开放的资本主义国家或者以此为支柱产业的少数国家给予了性交易合法的宽容。

由此来看,青楼遍布的清朝似乎远比我们现今的社会要思想开放!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古代青楼,尤其是清朝时期的青楼,有封建统治阶层出于国家赋税收入、基层社会管控甚至有着部门为民考虑的理性考虑。

赋税收入

《清碑类钞·娼妓类》有载:

古有官妓,今无之,然有公娼、私娼之分。纳捐于官中,略如营业税,得公然悬牌,可以出而侑酒、设宴于家者为公,反是则私。至业此之鸨,所蓄钱树子,悉为其假女,姓名皆伪托,阅时稍久,遂不可问,公私皆然,固不仅年龄之不能确计也。

也就是说,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将官妓取消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社会的进步、思想的净化,但同时为保证相当一部分赋税收入,保证国家高昂的财政需求,还需保持对公妓的支持、暗娼的默许。

不可否认,就“三百六十行”而言,皮肉生意较之其他普通生意,有着诸多优势,这对于清朝统治阶层要求之“纳捐于官中”,对国家赋税收入有着极为关键的正面影响。而后,清朝青楼之所以出现“公私皆然,遂不可问”的情况,也正说明了当时的青楼所需缴纳赋税种类之多、数量之巨,青楼经营者不得不想尽办法偷税漏税才出现的必然情况。

据史料记载,清朝娼妓的价格高昂,“大抵一果席,二金又当十钱四缗,其次则不设宴,不歌曲,但可留宿,费当十钱二十缗耳。费既少,妓之程度亦甚卑下,仆御走卒得一金,即可强邀一宿”乃系当时较为普遍的收费价格标准。而在这些高昂的交易价格中,有相当一部分需要以赋税的形式上缴国库,成为维持皇权统治的根本。

也就是说,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维系皇权统治,保证国家赋税收入,清朝统治阶层只得允许青楼遍布、娼妓泛滥的情况出现。

社会管控

所谓“食色,性也”,对于生理需求的释放,乃系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这种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在清朝时期,并不是人人都能得以满足的所在。基层贫困之民众、久居军营之将士、特殊行业从业人员乃至丧妻鳏居之上层人群,都属这一行列。

长期的生理需求禁锢,如果得不到有效释放,势必会形成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在清朝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中,因为政府对青楼妓院“绝不加以干涉”的默许态度,或许会造成“公然往来,略无顾忌”等严重影响社会风化、践踏封建礼教的负面情况,但“奸案极少”、“民间稳遂异常”的社会稳定状态,却更是清朝统治阶层喜闻乐见的所在。

也就是说,对基层社会缺乏有效管控手段的清朝统治阶层,并非仅仅将青楼妓院等当成国家财政收入的所在,更将其视为对社会进行有效管控的手段之一。

为民考虑

咋一看,这条理由似乎有点扯淡,但如果真正了解了当时基层民众的生活状态,或许会改变您的看法。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时期的基层民众生活条件较之前朝历代,有着长足的发展和提高。但是,这并不代表清朝基层民众就已经摆脱了温饱问题,衣不覆体、食不果腹仍然是清朝基层民众的生活特点。从明末清初到康熙朝晚期,中原大地遍地战火,在皇权更迭的过程中,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基层民众,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活命。

在诸多无奈的活命选择中,变卖妻女乃至将妻女免费送到妓院,只为换一口饱饭就是最为常见的选择方向。

在清朝官方文献或者民间野史记载中,诸如“舟中妓亲生者少,皆买自贫家”、“有养良家女为娼优者,悉令其父母领回”等的妓女来源的记载,都足以说明青楼女子重要的来源组成。

也就是说,保证青楼妓院的存在,能够解决相当一部分基层贫困民众的温饱问题,甚至因为一个女性的牺牲而挽救一个家庭,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清朝统治阶层的“为民考虑”。

清朝时期青楼遍布、娼妓泛滥乃系统治阶层出于皇权统治、社会管控乃至极力减少民间动乱因素的有效手段。但这决不能否定此举对于传统伦理道德的践踏,对正常经济秩序的严重破坏,对正常婚姻家庭关系的伤害。说到底,青楼妓院乃系封建皇权社会背影下的时代畸形产物,于现今社会而言,已经不可取矣!

参考文献:《清碑类钞》、《汉典——青楼》、《清代野史大观》

旧社会女人陪嫁银托是何物?

旧社会女人陪嫁的银托是一个工具。在古代人们结婚很早,一般13~15岁这么小的年龄对于男女之事根本就不了解,父母更不宜去指导,所以很多东西就放进女子的嫁妆里面,专门用来教授男女之事。

最多的就是“银托子”,专门用来提示或教授用的工具,有钱人家才能拥有。现在,结婚年龄变化了,已经不需要了,此物该进博物馆了。

金瓶梅到底算什么书?

读《红楼梦》,一百个人有一百个观点;读《金瓶梅》,同样一百个人有一百个观点。但是,这并不影响《红楼梦》、《金瓶梅》在中国传统文学上的地位!

总之,正如鲁迅说过,一部《红楼梦》或者一部《金瓶梅》,“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知乎上曾有个帖子“如何客观的评价《金瓶梅》”?

此帖一出,众说纷纭。

记得一个网友留言“如果单纯地说《金瓶梅》这本书,没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恐怕很难评判。”

它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小编猜测,普罗大众中,一定有人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小黄书”的阶段。

传统的说法就叫作:淫书。

01

“淫”并不是它的重心

❖更不是它流传数百年的原因 ❖

据统计,《金瓶梅》的床戏有105次,以道学家的眼光观之,这实在是一部“淫书”了。

考虑到时代背景,我们就会发现,并非是《金瓶梅》的作者特别注重情色,而是当时的风气使然。

这本书产生的明代晚期相当开放,很多官员以向皇帝进献房中术或丹药邀宠。流风所及,当时的小说创作中情色是常见内容,史学家描述说“戏曲多淫艳之作,山歌夹床笫之语”。也就是说,《金瓶梅》的情色描写,不过是顺应时代潮流,我们只要看看同时代的名作《三言二拍》就明白了。

那为什么单单《金瓶梅》备受指责呢?因为当时很多作品都被时间所淘汰,《金瓶梅》流传了下来,反而成了最突出的一个。同样一本《金瓶梅》,它的情色描写虽有105处,但吃茶的场面有234次,饮酒的场面有247次。

“淫”并不是它的重心,更不是它能流传数百年的原因。

02

它是从古至今

❖名家心中,不可超越的文学巨著 ❖

那它是怎样从众多明朝的小黄书中脱颖而出,成为传世经典的呢?很多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写了《中国俗文学史》的郑振铎认为,《金瓶梅》的价值在于对真实中国社会的描写。他说:“表现真实的中国社会的形形色色者,舍《金瓶梅》恐怕找不到更重要的一部小说了。”

他还认为,这个社会到现在也没有成为过去。明代四大奇书:《金瓶梅》《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他最看重《金瓶梅》。他说:“《金瓶梅》伟大似更过于《水浒》,《西游》、《三国》更不足和她相提并论。”

写了《中国小说史略》的鲁迅则称《金瓶梅》为“世情书”。

什么叫“世情书”?就是“描摹世态,见其炎凉”的书,也就是写日常生活,写世道人心的书。

《红楼梦》有两句名言可以为解“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鲁迅认为《金瓶梅》在“同时说部,无以上之”,翻译过来就是,那时候的小说,没有比它更好的了。

外国人宇文所安则在世界范围内对《金瓶梅》做了定位,他说:“在十六世纪的世界文学里,没有哪一部小说像《金瓶梅》。它的质量可以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或者紫式部的《源氏物语》相比,但那些小说没有一部像《金瓶梅》这样具有现代意义上的人情味。”

还有很多很多名人吹捧这部小黄书,就不一一列举了。举出的这三位,都是著名的文学史家。他们的评价虽然各有侧重,但都提到了人情世故。

03

这本《天下第一奇书》

❖写的竟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

这也正是《金瓶梅》的特点所在。这本“天下第一奇书”,写的其实是普通人日常生活。

这部书伪装成发生在宋朝,其实写的是当时的故事,也就是16世纪明朝晚期的时候。故事发生在当时的运河码头,也就是全国最繁华最商业的城市,高晓松将之比为深圳。

故事主要描写了西门府一家的生活,以西门庆为中心,他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在短时间内把资产翻了好几倍,后来又当了官。

他有六个老婆,还经常去外面花天酒地,最后纵欲过度而死。除了西门庆,里面还写到了他的六个老婆,以及这六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与复杂斗争。里面还有依靠吹捧西门庆吃饭的帮闲,西门庆的下人、伙计,乃至西门庆交游的官员与妓女。

《金瓶梅》的主要内容就是西门庆每天的生活,他怎么做生意,怎么做官,怎么盖房子,去哪儿玩儿,吃什么,穿什么。

他会和大老婆闹脾气,心爱的人死了会伤心,会帮助穷朋友,也会被人欺骗。

这种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平凡生活里体现出的世道人心,实在与今天没多大区别。读《金瓶梅》,就像在读我们自己。不过是普通人过日子,柴米夫妻的衣食住行、爱恨情愁、贪嗔痴慢、生离死别。

就像郑振铎说的:“这社会到了现在,似还不曾成为过去。

作者没有对里面的人物做道德评判,也不指责嘲讽,而是用平视的眼光,把里面发生的事一笔一笔忠实记录下来。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人们的平凡生活,写出这种平凡生活中蕴藏的世道人心。而且,他将这种无聊琐碎的衣食住行写得幽默有趣,生动动人。

就如张爱玲所说:

“《红楼梦》与《金瓶梅》这两部书在我是一切的泉源。”

——张爱玲

《金瓶梅》正是这样一部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的书。

由于《金瓶梅》对明代生活描写的细致,这部书在今天还成为重要史料,被称为明代的百科全书。

04

听叶思芬说金瓶梅的

❖世道与人心 ❖

读《金瓶梅》,能了解真实的中国社会,能了解千百年未变的世道人心,也能了解明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这实在是写得非常好的一本小黄书。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