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花的知识,中国剪纸的起源是什么

2023-02-18 06:36:04 81阅读

窗花的知识,中国剪纸的起源是什么?

(湖南梅山剪纸·“大吉”字符)

剪纸的起源

说到剪纸,大家都知道,它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

窗花的知识,中国剪纸的起源是什么

据传,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也就是“北方有佳人”的李夫人,不幸病故,让汉武帝十分思念。

有个叫李少翁的方士觐见汉武帝,声称能够招来李夫人的魂魄与武帝见面,于是在夜里用白布围成帷,在帷幕内点亮灯烛,安排汉武帝在远处观看。汉武帝果然看见有一个貌似李夫人的美女住在帐中,还能见到她时而缓慢走动时而坐下来的样子,却不能去亲近,汉武帝更加感到悲伤。这是最早记录剪纸的故事。

(中国剪纸·《洛神图》·王分棉)

剪纸的发展

剪纸到唐宋时期已经非常繁荣,当时盛行于贵族帝皇之家,逢年过节皇帝用很薄的金箔银箔剪出装饰品赏赐给大臣,贵族之间相互效仿,所以唐代李商隐的“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的诗句会流传至今。

宋元时期纸张被大量使用,民间逐渐出现了剪纸行业与剪纸名家。到了明清时期,由于劳动和生产的需要,剪纸活动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应用于节庆、饰品、礼品、祭祀等,利用剪纸做图样,与刺绣、蓝花布印染、蜡染、陶瓷、硬木制品的雕刻等民间工艺美术关系密切。

新中国成立以来,剪纸艺人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许多剪纸高手得到了政府机构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剪纸艺术家等光荣称号。剪纸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在20世纪50年代,上海电影制片厂制作了我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在国际美术界产生了轰动性的影响。

同时,剪纸艺术本身作为一门艺术,在国内外的地位也不断提高,2004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梅山剪纸·婚庆窗花式样(中间多为双喜窗花、四周为喜庆角花)

鸡蛋花

中国剪纸·《寿星与桃》·杨素苗

牛世民·《刘海戏金蟾》

剪纸基础知识

剪纸的类别从艺术风格粗分为两种:

一种纯朴、浑厚、豪放粗犷;

另一种纤细秀丽、精致剔透。

如果细分,则又分为民间传统剪纸、现代人文剪纸。

民间传统剪纸为民间艺人所作,他们虽然缺少文化,却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操作实践,作品具有地方特色,风格纯朴浑厚,泥土味浓;

现代人文剪纸,也称为新剪纸。以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单色剪纸、染色剪纸、套色剪纸,立体剪纸等。

以不同构图表现可分为:独立纹样、适形纹样、连续纹样、连环画等。

以表现内容不同可分为:风景、动植物、人物等。

以使用不同工具可分为:剪纸和刻纸。前者用剪刀,后者用刻刀和蜡盘;还有撕纸,撕纸不用任何工具直接用手撕,靠双手食指、拇指尖的合力来工作。

以表现方式不同可分为:阳剪和阴剪。前者以实形为主,后者以虚形为主。以使用目的不同可分为:纯艺术性剪纸和商业化剪纸,前者强调剪纸艺术的个性化,后者追求大众喜爱的共性化。

剪纸艺术的特点

1、千剪不断、线线相连的结构:剪纸通过镂空,达到玲珑剔透的效果,它所保留的实线都相互巧妙连接,千剪不断、线线相连的结构是剪纸最重要的特点。

2、图案化的构图:剪纸画面为了主题的需要,可以打破生活的时空关系,把涉及的物象全部平面化,按需要把物象布置在一起,如天上的日、月、星星、云彩、飞鸟,地上的人、畜、植物、建筑,水中的鱼、地下的莲藕,花和果都可以安排在同一个平面上。

3、图案高度概括、简洁清晰:剪纸强调作品的单纯和粗犷之美,抓住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胆舍去次要部分,使主要部分一目了然。

4、图案的虚实对比要恰到好处:剪纸以点、线、面为基本的表现形式,留下为实,剪去为虚;粗线为实,细线为虚;主点为实,次点为虚;虚实对比是否得当是评判一件剪纸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线条的疏密、粗细,块面的大小,都能造成虚实对比的效果,一幅作品的虚、实处理要有所侧重,虚处不能显得空洞,实处不能显得呆板,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要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需要我们巧妙设计。

5、图案要夸张:自然界中所有物体可以根据创作的需要,进行夸张处理。

6、多种透视共存:在一幅剪纸作品中不讲究透视,人物的头、手、脚可以用不同的视点去表现;一枝花可以把枝干、树叶的关系用平视来表现,而花朵则可以采用俯视来表现。

7、规整、流畅的线条:剪纸的各种线条长短粗细配合使用,粗线做轮廓,细线作内部,锯齿能作方向的调整。无论使用哪种线条,它的特点都是规整、流畅。3.剪纸的工具和材料剪纸用的剪刀要求嘴巴既尖又薄,剪刀的大小要根据个人的习惯来定。医用剪刀既锋利,又安全,剪幅面较小又精细的作品比较理想。订书机、圆规、铅笔、橡皮擦、裁纸刀、针锥等为剪纸的辅助工具。传统剪纸的纸张一般使用土造纸,这种纸张单面颜色,过去常见于书写标语或通知等,或者用较薄的用于书法的白色宣纸,或彩色宣纸。蜡光纸打滑又容易起霉,还容易伤剪刀刃,建议谨慎使用。

剪纸的工具材料

传统剪纸工具

传统剪纸使用的土造纸样

剪纸的工艺流程

1、压纸。把全开或者对开的大纸裁成需要的尺寸,初学剪纸者使用150毫米边长的方形纸比较适合。对于单面色纸要把有颜色的面朝内整齐放置,在纸的表面上平放一块较硬的板材,比如平整的木板,或者较大而且有硬壳的书本;再在板材上驮压重物将纸压平,压平时间至少一天,如果是经常剪纸的朋友,我们可以多压些纸张备用,经过压平的纸张层与层之间空隙小,在剪纸的过程中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移位,能够较好地表现剪纸技法。

2、绘图。用一种白色透明、很薄的拷贝纸绘图,或者复制自己所需要的图案,拷贝纸的尺寸应该和计划剪纸的纸张大小相等;如果是单面色纸,可以直接用铅笔在色纸背面轻轻绘图,这样比较便捷,但是有文字的图案要考虑到文字的正反方向。

3、定位。数三四层压好的纸与拷贝纸一起,用订书机订住纸张的四个角固定,拷贝纸当然是放在最上层。单张纸容易剪烂,层数过多又会在剪的过程中出现移位,同样会剪烂作品,或者纸张起毛边而使作品难看,所以初学剪纸者用三四层纸比较合适。

4、剪纸。按照描绘的图案来完成剪纸作品。

5、初学者的注意事项

(1)不要在剪的过程中拆开看效果。

(2)如果在剪的过程中有剪错误的局部,暂时不做理会,剪完整体后再用相同的纸张粘贴在有剪错误的背面,重剪局部。

(3)如果纸张有湿度要用布包裹晒干,再重新平压使用。

剪纸参考画作

赵陟·《七仙图》

袁振永·《富贵大吉》

多层剪纸·袁振永·《金凤引贵》

剪纸艺术传承的意义?

剪纸所表现出来的科学道理、人文知识和人生理想等都能使人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具有伦理教化功能。同时,剪纸艺术率真、质朴、单纯、豪放的特征,可学习剪纸艺人对待人生的态度。民间文化是一切文化的基础,是母体文化。民艺学家张道一先生说过:“从文化的性质来看,它带有民族文化的基础性质。也就是说任何上层的、高雅的文化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

当代人对民间文化的了解程度不深,追求时尚,疏远本土文化,许多民间艺术正被人们所遗弃,民间文化传承受到严重脱节

剪纸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剪纸问题应用题主要用了图形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知识来解决问题。

窗花的由来和寓意?

源于一个远古传说,人们利用重明鸟的形象来雕刻各种的金鸟木鸡:

窗花的本末,多是表现民俗劳心黎民百姓耕地、纺织、牧羊的情景,

不少宅门的窗花,不独形态上统一对应,连问题始末也具备连贯性,

窗花是农耕知识的特性措施,乡野的健在地理环境。

你是如何看待剪纸艺术的?

越过北京西山,有一片古堡的世界。

漫山遍野、数以百计的古堡,

曾经是一片超级防御系统,如今成为活着的历史。

这就是河北蔚县,

“藏”在北京身边的“边城”。

蔚(yù)县,古称蔚州,位于河北省的西北部。东临北京,南接保定,西倚大同,北枕张家口市,是“燕云十六州”之一。

它处在中国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界区域,塞北古老的桑干河从这里流经,是一座名符其实的边城。游牧与农耕文明在此冲突不断,自明朝开始,蔚县建起一系列城堡,成为大明抵御北方威胁的前哨。

△沟壑、台地、远山,以及层层叠叠的屋顶轮廓线,展示了蔚县独特的地貌风光。因地形而制险,因地形而尊荣的蔚县,如今静默又沧桑。

摄影/李国新

属于四争、四战之地的同时,蔚县也是一片富饶而祥和的土地:孕育在太行山、恒山、熊耳山南北夹抱着的盆地里,其间水源丰沛,宜农宜牧;山中隘口,通达四方。

几千年来,这座藏在大山深处,籍籍无名的古城,一度曾是东西方往来使节和商旅停歇的繁华之地,保留了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民间文化。

蔚县剪纸,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冯骥才曾这样感慨蔚县剪纸:“那种巧妙而洗练的阴刻,那种斑驳又华美的色彩,那些栩栩如生的人情物态,究竟出自谁人的刀剪与彩笔?究竟是怎样的一块神奇的土地能够产生出如此灵透的文化土产?”

在中国剪纸第一村——蔚县南张庄村,蔚县剪纸谱系传承人周广先生的店里,人们可以探访到蔚县剪纸的奥秘。

△周广先生

作为“中国剪纸艺术之乡”、“中国剪纸艺术研究基地”,蔚县以王老赏、周永明等剪纸艺术大师为首,诞生出诸多卓越的剪纸艺术继承者。100多年前黄土地上农民艺术的结晶,如今已登上2010年世博会的舞台。

蔚县的“剪”纸,不是用剪刀裁成,是用刻刀一点点“刻”出来的。先勾画图案,订入宣纸、浸水,接着放在蜡板上雕刻。好的刻刀如臂使指,历经锉、淬、绑、磨数道工艺方可成型。在当地,“要看一个艺人的活儿做得好不好,一看他的刻刀就知道个大概了。”

△工作间中,周广先生新收的徒弟乔俊,正在专心致志地练习雕刻。她学习剪纸数月,刻功已小有模样,只是染色技巧仍未完全掌握。偶尔晕染拿捏不好,师傅周广会严厉指正。

这些雕刻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去线留面为阴刻,去面留线为阳刻。一副图案复杂、刀工精细的剪纸作品,往往要用十几把刀具的配合,技艺高下全凭雕功。

经验丰富的师父们,对徒弟的刀法练习要求十分苛刻。早些时候,蔚县剪纸不似如今市面上这样大。人们钟爱小尺寸,面积小,做起来也困难。匠人必须全神贯注,一根根雕出发丝、胡子的走向。

据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戏剧脸谱,师傅要求刻出五十根胡子。就算细微到肉眼难以分清的地步,只刻出四十九根也得打回重做。

除了刀工,蔚县剪纸讲求“画”、“染”、“刻”三艺皆精。甚至有“三分刀工,七分染”的说法,来强调染色的重要性。不似人们印象中单调喜庆的红色剪纸,蔚县剪纸往往如一道彩云,斑斓而炫目。它在染色上大胆、泼辣,追求“红要红到底,绿要绿到家”,每道颜色绝不含糊。

剪纸题材多取自人物,也有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吉祥形象。布局疏密有致,很费心思。周广先生父亲周永明,师承蔚县剪纸的祖师爷王老赏,所创作的200余幅戏剧脸谱剪纸,形象逼真传神,各具姿态,至今备受喜爱。

而周广先生本人,则从2011年起埋首于《蔚县百工图》的创作。他有一个宏大的计划,欲效仿《清明上河图》,用十多年的时间,绘制一副长长的蔚县生活图卷。以毕生所学记录心爱的故土。

△周广先生剪纸作品《百工图》

△周广先生手绘线稿

父辈精美的艺术,该如何代代传下去?传承人周广先生说,他最想在当地建一所剪纸艺术学校,让孩子们系统地去了解剪纸的艺术魅力,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创新与传承剪纸艺术。

他还想建一座周永明剪纸博物馆,把父亲留下的大量作品在馆里很好地保护下去。毕竟,“留下的东西太多了,真的没地方保存。”

“遗忘是对记忆的重新整合,只有经历过遗忘,才能将过去的经历与现在的经验转变为一个全新的视角,使回忆起的东西产生全新的价值。”

年关将至,为了将这门传统的剪纸艺术带回城市,我们特选“金鸡报晓”与“福字”蔚县剪纸放入礼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愿你将剪纸贴上窗,过一个万象更新的好年。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