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毒死武大郎的日子是哪天,最近接二连三出现杀妻案
潘金莲毒死武大郎的日子是哪天,最近接二连三出现杀妻案?
本是相亲相爱的夫妻,结果竟死于枕边人的毒手,想起来都让人感觉到恐怖。但是我认为虽然这些“杀妻”的案件经常发生,但并等于丈夫就是就可怕的,而使我们陷入了“老公恐惧症”之中,时时害怕自己是不是在某个熟睡的时刻也被“杀掉”,从而也对婚姻失去了信任。如果人人都这么想,那生活还怎么过得下去呢?
虽然知人知面不知心,人性是不可估量的,但是任何件的发生都是有一定原因的,一般都是夫妻间缺少沟通,各种矛盾的累积等等,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少数的案例就恐惧婚姻,对婚姻失去信心,觉得自己的枕边人随时会变成杀人凶手,这不又是走进一个极端了吗?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这两点点:
首先,在结婚之前,女人都应该擦亮眼睛,对自己的结婚对象进行多方面的考察,特别是那些平时性格极端、脾气暴躁、自私自利、心胸狭隘的男人,即使再爱,也不能嫁,因为这种人一般控制不了自己的性格等,很容易对你及其你身边的人造成伤害。
其次,在平时的婚姻生活中,夫妻之间应该彼此多些沟通,多些坦诚相待。当有了误会,出现矛盾时,互相应该积极的沟通了解,这样也不至于矛盾积累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即使夫妻间的矛盾真的无法调和,再也过不下去了,也可通过离婚来解决。
总之,结婚是两个相爱的人一起走向未来的美好开端,我们不能因为社会上的少数案例而恐婚,而对自己的婚姻不信任,甚至是恐惧自己的枕边人,这其实是没必要的。武大郎毒死谁?
潘金莲和西门庆通奸,毒死武大郎
潘金莲与西门庆的故事是怎样的?
这个嘛,有两个版本的,一个版本叫水浒传,一个版本叫金瓶梅,今天我们只讲水浒传里面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故事,好吧题友。
潘金莲原本是大户人家的一个丫鬟,因为长的年轻貌美,被大户人家的老爷看上了,要纳为小妾。但是呢,老爷的夫人不同意,这样一个小美人要是成了小妾,那不是影响正房的地位吗?于是夫人就把她赶出了府,许配给了赶集卖炊饼的武大郎。
武大郎相貌丑陋身材短小,潘金莲花容月貌摇曳生姿,这样的组合怎么都不搭,这只是大夫人糟蹋潘金莲的一个手段而已。
好在武大郎心地善良,对潘金莲照顾有加,潘金莲慢慢也就接受了现实,跟着武大郎做起了卖炊饼的小生意,生活也算是有滋有味。
直到有一天,县城里面有个叫西门庆的纨绔子弟,从武大郎他们家楼下走过。当时潘金莲想把窗户关上,支着窗户的那里有一根短竹竿,一下子没拿好,从楼上掉了下去,好巧不巧的刚好砸在了西门庆的头上。
西门庆抬头一看,好一个如花似玉的美人啊,顿时不禁呆在了那里。心里的无名之火熊熊燃烧了起来。
回到家里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西门庆满脑子全是潘金莲的影子,于是就隔三差五的从那个楼下走来走去,有的时候走的口渴了,就去隔壁的茶馆里面喝杯茶。
茶馆的主人是一个老妇人,人称王妈妈。王妈妈看着西门庆穿的绫罗绸缎很是有钱的样子,于是就跟西门庆搭话,一来二去的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原来是看上人家潘金莲了。
王妈妈跟西门庆说,我跟潘金莲挺熟悉的,她没事的时候就来帮我绣衣服,赚点小钱贴补家用。王妈妈的暗示已经很明显了,西门庆大喜,立马就掏钱送礼给王妈妈。王妈妈说你回去等我好消息吧。
过了几天,王妈妈找了个借口把潘金莲又拉到家里去刺绣,暗中派人去通知西门庆。西门庆接到消息就急吼吼的来了。
潘金莲说句良心话也不是什么好人,嫁给武大郎也是被逼无奈,眼瞅着西门庆帅气又多金,一推二就的就跟西门庆好上了。于是他们就以王妈妈这个茶馆当据点,隔三差五的就来幽(yue)会(pao)
不料此事被武大郎发觉了,武大郎好歹是个男人,这种绿帽子他怎么愿意戴,有一天撞破了两人的奸情,上去就跟西门庆玩命了。
西门庆练过武术啊,几下子就把武大郎打的吐了血,脚踩武大郎的脑袋,说要么就忍着老老实实的戴绿帽子,要么就打死你。武大郎气血攻心直接晕过去了。
武大郎虽说其貌不扬没什么本事,但是他有个好弟弟,就是武松!武大郎心说你们这对奸夫淫妇,等我兄弟武松回来为我主持公道!
潘金莲和西门庆也想到了这里,开始后怕了起来,武松是景阳冈的打虎英雄,连老虎都能活活打死,别说西门庆这小胳膊小腿的了,于是两人一合计,毒计上心头,让潘金莲以熬药治病为由把武大郎毒死了,来了个死无对证。
奈何天理恢恢疏而不漏,结果还是被武松回来发现了蛛丝马迹,武松怒火上心头,直接一把单刀砍死了王妈妈和潘金莲,又去把西门庆给活活打死,为他的哥哥武大郎报了仇,西门庆和潘金莲也就去做了一对亡命鸳鸯。
今年是武大郎遇害第几年?
900周年
武大郎是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武松之兄,潘金莲之夫,北宋时期河北清河县人。他从小父母双亡,性情懦弱,却心地善良、为人质朴、疼爱兄弟。因其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上身长下身短而被世人嘲笑,起诨名“三寸丁谷树皮”。他靠卖炊饼,将武松抚养成人
金瓶梅中武松见了潘金莲后?
武松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他在上梁山之前,已是声名大震。这当然得益于他空手打死猛虎,受到乡亲们的跨街欢迎,真是四面威风。
结果在人群中,武大郎主动站出来认亲。两兄弟再度相见,热泪盈眶,于是武大郎将武松带回了家中,就是这样,武松见了嫂子潘金莲。结果打虎英雄武松在“自幼生的有些姿色,缠的一双好小脚儿”的嫂子潘金莲面前竟然前后三次低头!
这位顶天立地的汉子为什么会低头?原来里面含有不可告人的玄机。
第一次低头是武松第一次见到潘金莲时所做的举动,原文是这么说的:武松见妇人十分妖娆,只把头来低着。
武松当时二十八岁,正值血气方刚的年龄,但在古代早婚的年代,武松二十八岁还是单身,显然属于“剩男”了,还要面对很严重的社会舆论压力。
骤然间见到长得十分妖娆的嫂子,这是怎样的一种娇媚?他心中 “小鹿乱撞”,但因为是嫂子,只能非礼勿视地低了头以掩盖自己的窘态。
第二次低头是武大买了些肉菜果饼回来,潘金莲陪着武松吃了几杯酒,然后就一边劝他多吃点,一边不停地看着武松,原文是这么说的:那妇人陪武松吃了几杯酒,一双眼就看着武松的身上。武松吃她看不过,只得倒低了头。
只是因为潘金莲一直盯着他看,打虎时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的武松竟然不自觉地低下了头,可见武松心里对这位漂亮嫂子也是“蠢蠢欲动”的,只是伦理道德的约束,他又不得不收敛起自己的情感,只好做低头之举动。
第三次低头是武松在搬到哥哥家居住之后,潘金莲一腔真情都系在武松身上,不但对他嘘寒问暖,而且常用言语来挑拨他,武松一直佯装不知。
这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天下了很大的雪,潘金莲请从衙门“下班”回来的武松喝酒,原文是这么说的:那妇人也有三杯酒落肚,哄动春心,哪里按捺得住。欲心如火,只把闲话来说。武松也知了八九分,自己只把头来低了,却不来兜揽。
通过一个多月的朝夕相处,潘金莲对武松已是心有所属,爱如狂潮。而武松显然也感受到了嫂嫂对他的爱慕之情。结果这次两人都喝了酒,与嫂嫂四目相对,武松内心很难受,他怕自己把持不住,做下不伦之事,于是赶紧低头烤火,潘金莲去烫酒,气氛非常尴尬。
武松这三次低头之后,对潘金莲的“狂举”显然也忍耐到头了,因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限于小叔的身份,他不敢也不能做出非分之举,后来看到潘金莲不知廉耻,不断突破底限的行为,终于忍无可忍。最终武松就发飙了,弄得潘金莲一点面子也没有。
其实潘金莲的最终坠落,武松是离不开干系的。
要知道潘金莲本身就是一个受害者,她起初她是大户人家的丫鬟,因为“拒婚”,后来无奈之下“屈嫁”于五短三粗的武二郎。
尽管如此,潘金莲还是守妇道的。武大郎起早贪黑的卖烧饼,而深居在家的潘金莲在家做针线活贴补家用,尽管有无赖上门挑逗,她也不出门不理睬,更不出轨,可见她是“性本善”的。
武松其实先前已经害了一次武大郎了,他打伤人逃跑了,结果武大顶罪。后来又被逼举家外迁。而这一次,“回来了”的武松再次害了武大。
潘金莲对武松动心很正常。武松高大威武,英气逼人。而武大郎五短三粗,其貌不扬。同样是亲兄弟,两人差距太远了。原本就是屈嫁给武大郎的潘金莲见了武松后产生巨大的落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潘金莲只是心里不平衡,想弥补缺失的爱情,然而武松的做法却令人大跌眼镜,可以用6个字概括他:智商高,情商低。
虽然出于伦理道德,武松不能接受嫂子的爱,但他的处理方式显然是欠妥的,他不应该恶语相向,不应该不尊重潘金莲的爱慕之情,而是应该用柔和的言辞稳住潘金莲,讲清楚个中道理,让嫂子回心转意,伺奉好哥哥。这样的话,潘金莲很可能会洁身自从,也就不会因爱生恨,从而出轨花花公子西门庆。
总之,正是情商低的武松没处理好与潘金莲的关系,导致婚变,导致武大郎整个家庭的毁灭,从这一点来看,潘金莲出轨花花公子西门庆,罪魁祸首其实不是“媒婆王干娘,而是打虎大英雄武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