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中,宋文天祥正气歌里的为严将军头
侍中,宋文天祥正气歌里的为严将军头?
严将军头,应指东汉严颜:
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三国志 蜀书 张飞传》
引用严颜不惧斫头。
嵇侍中血,指西晋嵇绍:
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实,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晋书 嵇绍传》
引用嵇绍护主,血溅帝衣。
二人都是尽忠之臣。
希望对你有帮助
谁能给我一份蜀国的官职表要有最低到最高?
诸葛亮:丞相
董厥:丞相府令史
张飞: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西乡侯
马超:骠骑将军,领凉州牧,斄乡侯
黄忠:后将军,关内侯
赵云:翊军将军
许靖:太傅
刘巴:尚书令
马良:侍中
马谡:越隽太守
陈震:汶山为太守
董允:太子舍人
廖立:侍中
李严:辅汉将军、犍为太守
刘琰:固陵太守
魏延:镇北将军
杨仪:尚书
蒋琬:尚书郎
王连:司盐校尉
向朗:牂牁太守
张裔:益州太守
门下侍中是几品官?
唐代初年,以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门下侍中、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共议国政,都是宰相。安史之乱以后,宰相名号又有了变化。由于代宗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升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为正二品,所以就废除了“同中书门下三品”的职衔。
宋代侍中官居几品?
宋慈(1186年-1249年),字惠父,南宋福建建阳县童游里人,古代法医学家,《洗冤集录》的作者。
宋慈于绍定四年(1232年)举为福建长汀知县(一县的行政长官),嘉熙元年(1237年)任邵武军通判(州府长官的行政助理),嘉熙二年(1238年)调南剑州通判,嘉熙三年(1239年)任提点广东刑(主管司法刑狱和监察),嘉熙四年移任江西提点刑狱兼赣州知县。淳祐元年(1241年)知常州军事,淳祐七年任直秘阁提点湖南刑狱并兼大使行府参议官,次年进直宝谟阁奉使四路(宋分天下为各路,等于现在的省份),皆司皋事。淳祐九年(1249年),拔直焕阅知广州、广东经略安抚使(掌管一路之军事行政)。
宋慈一生官居不高,大多相当于一个省的司法局长,最后任职大概相当于大军区司令,不过兼管行政。
嵇侍中血典故?
严将军头典出《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张飞)至江州,破(刘)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这一番话令张飞大为敬佩,于是以礼相待,最终招降了严颜,后人以“严将军头”作为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精神之典实。
嵇侍中血的典故,就是在八王之乱这一时期。当时的皇太弟司马颖进攻朝廷军队,在荡阴打败了官军,当时乱箭如雨,护卫晋惠帝司马衷那些侍从大臣作鸟兽散,据说皇帝脸上都中了箭。只有侍中嵇绍穿好朝服,大义凛然,用自己的身体护卫皇帝。司马颖的士兵冲上来抓住嵇绍举刀就砍,晋惠帝大叫:这是忠臣啊,别杀!可是那帮虎狼之兵哪管这一套,说:太弟交代了,除了皇帝,都可以杀!就在司马衷的面前杀害了嵇绍,嵇绍的血溅龙袍!
局势稍安后,左右的人过来要为皇帝浣洗龙袍,晋惠帝司马衷,这个所谓的“白痴”,说出了令那些聪明人都要汗颜的话,他伤心地说:“此嵇侍中血,勿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