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惊雷,你知道哪些关于传奇的趣事

2023-03-16 23:32:05 122阅读

神雕惊雷,你知道哪些关于传奇的趣事?

挺奇怪,明明专注于历史类问题,不知系统怎么会邀请回答这种游戏类问题,不过的确勾起了无尽的回忆,也算是一种历史吧。回想起当年沙巴克攻城战时场景,的确有点热血沸腾,刚开始跟人群P时,按着shift键的手指经常不知道用哪根才好。不过记忆清晰的是,最开始几次,无论用哪根手指,情难自禁时都会忍不住地发抖。Sigh,时发少年狂,未省身已老。

尽管现在看来,《传奇》这种2D画面,没有任务系统,只有埋头砍怪升级的弱鸡游戏很无聊。经历过《天堂2》和《魔兽世界》的玩家估计是看不上《传奇》这种游戏。但在当时还没有引入网游概念的中国,的确是埋进青少年娱乐时代的一颗惊雷。虽说不是当年首播《射雕英雄传》时那种万人空巷的感觉,但整个网吧满屏《传奇》的场景也是惊到了靡靡众生。至今还记得打开登录界面时,听着沉重的两扇大门打开声音,心里有种放不下的感觉,骨子里传来一种说不清的触动,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我们向往的虚拟世界,心中的江湖。就像后来又玩过另一款网游《奇迹》,多年后还是难以忘怀,就喜欢坐在冰风谷,静静地听风,享受那种冰雪呼号的感觉。后来反应过来,触动我们的不一定是哪款游戏,而是我们的回忆。

神雕惊雷,你知道哪些关于传奇的趣事

热血传奇作为多年前风靡全国的网游,至今仍然有着数量众多的玩家玩着各种各样的改版,无论官服还是私服,无论从网游版还是手游版。然而,无论是曾经还是现在,大部分玩家只顾着砍传奇玩得爽,往往会忽略了该游戏的背景故事。这就完全比不了魔兽世界带来的暴雪文化,已经深入到很多玩家的骨髓里了,而且是作为一种文化进行交流,上层次了。当然这和盛大当年引进传奇时不重视完善传奇背景故事也有关,不过后来盛大还是发现了问题,及时补足了功课。

下面一起来看看沙巴克城的由来。在那个网民素质厚积薄发的年代,提起沙巴克城,满屏“沙狗”字样的既视感又出来了。忍不住引用一下东坡居士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好了,言归正传。

传奇的背景故事中,玛法大陆上的人族和兽人族是对立关系,神龙帝国和比奇省都属于人族势力范围,可两地之间的交往通道却非常凶险,遍布着雪山、沙漠和毒蛇。后来比奇省遭到了兽人族的入侵,为了援助同伴,神龙帝国前后两次派出军队不辞辛苦地前去增援,终于击退了兽人的进攻。

可是,事情往往没有那么简单,翻越雪山的时候,神龙帝国的部队惊动了沉睡的火龙,原本通行的山洞就这样崩塌了,帝国的军队只能留在比奇省。随着时间的流逝,神龙部队的人思乡心切,他们恳请比奇国王帮他们返回故土。

于是乎,比奇国王向全国招募探险队,前去沙漠之中寻找前往神龙帝国的路。由于探险的地方实在太危险,很少有平民加入探险队,多半都是罪犯流氓一类的人参加了探险。探险队很快在沙漠中发现了原来神龙军队的一个临时驻扎点,此地还有不少遗留下来的设施和物资,所以众人决定把这里建设成为探险队的休息基地,并命名为盟重土城。(提起土城,又是无尽的杀戮)

再后来,探险队又意外的发现了祖玛寺庙这个富藏宝物的恶魔之地,更是激发了人们对土城这地方的向往。人多了就有江湖,江湖大了就有帮派,也就有了行会。探险队就此转变成了行会,几个行会商量着要在土城和祖玛寺庙之间再建一座城市作为补给据点,这个城市建好后就是“沙巴克”。因为几个大行会谁都想当城主,在友好协商下,决定定期举行行会比武,胜者为城主,凭实力当老大。

逐渐地,沙巴克城的实力也越来越强大,比奇国王深感无力掌控局势,便接受了沙巴克独立的事实。随着沙巴克城的不断壮大,有了实力跟比奇叫板,在比奇老国王过世后,沙巴克乘机向比奇小国王请示,希望沙巴克自己维护盟重的治安,不用比奇派兵力过来管理,但盟重的税赋由沙巴克收。

比奇小国王大怒,下旨要剿灭沙巴克,老成持重的丞相劝说道:“盟重山高水远,路途凶险,穷山恶水也难管理,相对耗费兵力财力去剿灭,不如少点税负让沙巴克自己管理,倒也省事。”最终,小国王放弃剿灭沙巴克的念头,后来沙巴克自己建了个皇宫,但仍只敢称城主。到现在,谁拿下沙巴克管家,那都会有个税赋收入的金币。

在游戏中,攻沙战一直非常的激情,非常的热血,也非常的混乱。记得朋友第一次去观战的时,还未近城,忽见无数闪电来,不分敌我他,直现黑白。颇有点像《魔兽世界》里的玩家,同一个宿舍,同样的“五个大火球”一出,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现在度娘一查,竟然成了专有名词“五火球神教”了。不得不服,文化那,就是点点滴滴流传下来的梗啊。

陪伴80后成长的电视剧都有哪些?

我是82年的,最早的时候接触电视剧并不是在电视机上,而是父亲工厂录像厅里放的《霍元甲》,《上海滩》,小学爸爸找人买了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收信号靠天线,跳台转旋钮,有时候还得拍一拍。没有网络的时代那少的可怜的十几个电视台带给我无穷的欢乐。那时印象最深的有几部电视剧,为什么印象深呢,因为电视剧拍得少,老是重播,《小龙人》,《雪山飞狐》,《莲花争霸》,《射雕英雄传》《戏说乾隆》,《新白娘子传奇》,《封神榜》。到现在都记得当年看了封神榜上一个现在看起来很简陋的炮烙特效从人变成了骷髅的镜头让我半年不敢关灯睡觉[捂脸]。后来电视上开始出现很多港台电视剧,《大时代》,《笑看风云》,周润发吕颂贤都演过的令狐冲,古天乐的杨过,黄日华的乔峰,陈小春的韦小宝,都已成固定的形象印在心中。再后来进入千禧年,看《亮剑》,《奋斗》,看《血色浪漫》,看《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后来开始接触美剧,那时候大部分看美剧的人大概第一部都是看的《越狱》吧。到现在的年龄,网络的冲击,生活的压力,电视剧对我的吸引力也没有小时候那么强烈了,但是陪伴我长大的那些电视剧现在还是可以随口哼出主题曲[微笑]。

有哪些反复看几遍都不会腻的小说?

不请自来,和大家随便聊聊!

我今年40多岁了,从高中起每年都读几遍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至今也不知道读过多少遍了!后来喜马拉雅有了有声小说,李野默演播的,非常棒,又听了不知道多少遍。可以这么说,小说的故事情节和大大小小的各色人物除了路遥先生,没人比我更熟悉了![呲牙]

整部小说分为上中下三部,主要描述以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为主要人物的双水村的百十来口人在70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这十年之间的悲欢离合,结合时代的变迁穿插描述了各个人物学习、工作和生活,全景式的展示了那个时代中国西北农民的生活和挣扎!自强不息的孙少平兄妹,忍辱负重、一肩挑起全家生活重担的孙少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田福军、视爱情如生命但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的田润叶,让人敬佩官三代田晓霞(田晓霞的外爷就是县上的领导,所以她不止是官二代),憨厚正直、舍生忘死的少平师傅,让人又爱又恨的富二代跛女子候玉英,重情重义才华横溢的好基友金波……太多的人物让我欢喜让我忧,不禁沉浸在作者描述的那一片让人又爱又恨的浓浓乡情之中无法自拔!

80年代平凡的世界被改编成14集的电视连续剧,虽然篇幅不长,但是拍的感人至深,任冶湘饰演田晓霞,演员车晓的母亲饰演慧英嫂(没想到车晓妈妈年轻时那么漂亮)。前几年平凡的世界又进行了翻拍,56集,篇幅是够长了,但是拍的太垃圾了!随便删改小说的剧情,任意删减主要人物(金波他妈这么重要的人物没了,一些原著中可有可无的次要角色却无限夸大,比如润生妈),台词一会儿普通话一会儿陕北话,为了制造看点竟然瞎编乱造田福军受贿……总之糟点一大堆,比垃圾还垃圾,看了几集后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断追了。路遥先生如果知道的话估计要被气死了!经典就是经典,没有足够的实力和把握不要翻拍经典!

往后的岁月,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会继续拜读平凡的世界!

有什么好看的老的影视推荐?

以下电影都是我看过的一些经典的电影,很多都是看了多遍的:

《霸王别姬》1924年冬天,9岁的小豆子被作妓女的母亲切掉右手上那根畸形的指头后进入关家戏班学戏。戏班里只有师兄小石头同情关照小豆子。十年过去了,在关师傅严厉和残酷的训导下,师兄二人演技很快提高,小豆子取艺名程蝶衣(张国荣饰演),演旦角;小石头取艺名段小楼(张丰毅饰),演生角。俩人合演的《霸王别姬》誉满京城,师兄二人也红极一时。二人约定合演一辈子《霸王别姬》。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可能年幼时的你们,会觉得这部电影特别低级粗糙,会鄙视里面一些猥琐桥段,但是,相信长大后意识到求而不得的滋味的你们,会突然懂了这部电影,会认为《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是最好的搞笑电影。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真爱伴我行》,但我觉得还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更加合适,这个名字就像在将一个古老的故事娓娓道来,充满着一种神秘感,吸引人们去观看。影片以主人公雷纳多的视角进行叙述,讲述了十三岁的他在一个名叫西西里的小岛上遇到了此生最难忘的女人——玛莲娜并被她深深吸引,最后却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玛莲娜掉进越来越黑暗的处境之中的故事。片中为我们大量呈现了西西里岛的美丽风景,却无法改变影片里沉重压抑的氛围,玛莲娜被这个镇上所有的男人觊觎,被女人们诋毁,这仅仅是因为她的美丽与性感,豆瓣上对这部电影的总结是“美丽无罪”,这其实也表现了玛莲娜的悲惨遭遇。

《功夫》拍摄于2004年,周星驰主演的《功夫》,今天看来,却是具有非常现实意义的一部教育片。重温之后,不由得感叹一部黑社会题材的功夫喜剧竟然隐藏了这么多丰富的内涵。

《东成西就》这是一部喜剧色彩非常强烈的影片。电影夸张地颠覆了支撑武侠电影的某些理念。这部电影中主宰人物行为的不再是义,而是梦想:金轮公主为报仇,欲取真经练神功;多情东邪为美女,一心除恶;欧阳峰梦想当国王,洪七梦想与表妹成亲等等。与这些梦想相比,匡扶正义、重义轻生在电影里显得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在影片的结尾,击败邪恶的也不再是侠士,而是虚无的神仙。

以下电视剧都是我看过的一些经典的影视:

2002年有一部电视剧曾掀起了内地开拍武侠剧风潮,他是改编自香港漫画家马荣成的经典武侠同名漫画,就是这部《风云雄霸天下》

95版《神雕侠侣》可谓是最经典的一版,不仅超越了之前的老版,而且至今也没有被后者超越。同样,古天乐与李若彤也成为了杨过和姑姑的代名词。

《碧血剑》根据金庸的同名武侠小说改编,主要讲述袁承志华山学艺,得夏雪宜金蛇秘笈及藏宝图,练就一身好武功。十二年后下山刺杀皇帝未成。后找到宝藏献给闯王,助闯军攻破紫禁城。不久大顺腐败,清军入关。袁承志悲恨参半,徒感凄凉。看透政治兴亡,携青青及一众兄弟远赴海外。

却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

大家看了《鹿鼎记》知道天地会的初代目纸扇是陈近南,可你知道清朝末期的天地会纸扇是哪一位吗?

不说你绝对猜不出来,因为真相听起来很扯!

今天小编给大家聊聊几件听起来很扯,却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

一、天地会的“纸扇”职称,到了清末落到谁头上了?

我们经常在港片里听到以下词汇——“龙头(香主)、元帅、红棍、白纸扇、草鞋、四九仔、蓝灯笼……”等等,了解情况的同学都知道,这些称谓是帮会职称,所谓长幼有序,尊卑有别。

例如《唐伯虎点秋香》里唐伯虎与师爷的台词——

师爷:“诶,不许教,本夫子原籍三水,现为华府首席西席,手执白纸扇!你哪个单位的?”

“白纸扇”这个词可真是拱火,于是唐伯虎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我原籍苏州,现任华府伴读小书童,门前一对双花大红棍!”

这段看似莫名其妙的台词,了解情况的同学都知道,其实二人在飙黑话。

很明显,这个“双花大红棍”师爷听着扎心了,因为“红棍”通常是打手统领,在帮会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尊。

于是师爷直接发飙了,兄弟我跟你铆上了——“嘿?!你大过我?我左青龙、右白虎,老牛在腰间,龙头在胸口,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其实“纸扇”也不错啊,在帮会中的地位也不低,通常“纸扇”在组织中都是出谋划策、纵横捭阖的谋士,可以左右老板的决策,往往是一个组织的大脑。比如《古惑仔》系列中的白纸扇陈耀!

再比如历史上天地会的陈近南,职称就是“纸扇”。

许多同学可能会有疑问,陈近南不是舵主吗?理应是组织NO.1,怎么成了谋士了?

其实这都是影视剧的艺术加工,历史上真实的陈近南创建了天地会不假,但只是创始人之一,只是一个CEO,专给董事长吹枕头风的,而真正的董事长则是国姓爷郑成功!

天地会又称洪门,洪字,取意繁体“汉”字“漢”失了中土,即为“洪”字!

这个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民间组织,有着庞大的人员规模和组织架构,有着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比如我们在电影《黑社会》中看到的东莞仔痛扁大头争夺龙头棍这场戏中,大头一边吃力爬走,一边口中念念有词——“私劫兄弟财物,或暗帮外人,抢夺兄弟财物者,五雷诛灭……”这段台词源于《洪门三十六誓》第十四誓,起草时间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

拥有此等正能量的“企业文化”、“素质文化”,天地会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自然是大浪淘沙、吐故纳新、去芜存菁,常葆组织活力。所以,天地会或曰洪门,从清初到民国前前后后三百余年间一直相当活跃,并不断发展壮大开枝散叶,通五江、达四海,后衍生出大上海的“青帮”、四川的“袍哥会”等门派。

原有的组织成员也不再是车、船、店、脚、牙之类的底层百姓,而是升级换代,纳入了留洋学生之类的“新血”,甚至还有女孩子,比如辛亥女杰、巾帼英雄——秋瑾!

1904年,秋瑾在日留学期间交游广泛,先后结识了周树人(鲁迅)、陶成章、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名人,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同期创办了《白话报》,还加入了天地会,受封白纸扇!

这一年秋瑾也不过29岁!

可见这个女孩子确实是个万中无一的人才,智勇双全,做成了许多男人想做却不敢做、想做却做不成的事情!为了拯民于水火,克服万难、不惜一切代价,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襄大业!

先不说“反清复明”,单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一点上,同盟会与天地会确实是目标一致的!

二、1980年12月8日夜约翰·列侬被杀,劳伦·芭考尔听到了枪声

大家可能会说,你不是聊历史嘛,怎么又说上文艺了?

哦,是这样,今天的关键词是“很扯”,所以再聊几件听起来很扯的真事儿,比如约翰·列侬的死亡之夜,有两位好莱坞著名女明星是亲历者,是直接和间接的目击人。

其中一位是好莱坞老牌明星劳伦·芭考尔,另一位则是我们熟悉的、主演过《尼罗河上的惨案》杰基的米娅·法罗。

1980年12月8日下午,约翰·列侬在纽约家中接受了平生最后一次采访。

他对着记者保罗说道:“我会一直唱下去,直到我死去的那一天。大概应该是long time……”

想想也是一语成谶!

这个时间段约翰·列侬刚刚发行了他的专辑《Double Fantasy》(双重幻想),这是他自打1975年隐退之后时隔五年出版的第一张专辑。所以他带着妻子小野洋子从欧洲来到美国纽约,巡回宣传。

当时雷电华电影公司下属电台的记者保罗·戈雷什来到列侬家中采访,在楼下遇到一个年轻人马克·查普曼,他胳膊下面夹着一本书《麦田守望者》,还有列侬的新专辑《Double Fantasy》,显然这是一位狂热的歌迷在等待他的偶像出现。

记者保罗跟这位年轻人聊了几句,期间列侬家的保姆领着列侬五岁的儿子肖恩外出散步,马克·查普曼还上前捏了捏肖恩的脸,称赞他是一个“darling boy”,这正是新专辑《Double Fandtasy》中的一首歌名。

下午4点30分,列侬跟妻子小野洋子一同走下楼来,打算开车去纽约市中心的Record Plant录制唱片,这次录制的歌曲正是小野洋子那首著名的打榜名作《Walking On Thin Ice》(如履薄冰)。

列侬在等待司机的过程中,歌迷马克·查普曼走上前来,对列侬自我介绍,说自己大老远从夏威夷赶来,特地找偶像签名的。列侬一向很喜欢与粉丝合照、给粉丝签名,尤其是那些等待很久的粉丝更是有求必应,于是他欣然接过查普曼的笔记本,一旁的记者保罗举起相机,按下快门!但是在场的人谁都没想到,这会是约翰·列侬平生最后一张照片!

夜里10点50分,结束录音工作的约翰·列侬与小野洋子开车回家,列侬走下车来,迈向自家楼门,发现白天那位歌迷还站在那里,列侬并没在意,也没有与他寒暄,自顾自向拱型的楼门洞中大踏步走去。

查普曼在他身后举起点38口径左轮手枪,淡定地连开五枪,列侬踉踉跄跄向前走了几步,嘴里嘟囔着:“我中枪了……”随后倒地,小野洋子发疯地冲进楼里,嘴里大嚷着:“约翰·列侬中枪了,救命!”

稍后, 小野洋子在建筑工人杰伊·海斯廷斯的协助下报警,并叫来救护车将列侬送往罗斯福医院。

在急诊室花了几分钟抢救后,医生宣布约翰·列侬抢救无效身亡!

另边厢,纽约警方接到报警电话后驱车赶到现场,将凶手马克·查普曼团团围住。

查普曼既没有惊慌,也没有试图逃走,他还在大厦门口借着路灯的光亮看着手中那本《麦田守望者》。

事后,查普曼在向警方供述杀人动机时说了以下三点——

第一:自己特别想出名,为此他开出了一串长长的暗杀名单,除了约翰·列侬,还有前第一夫人杰奎琳、好莱坞影星伊丽莎白·泰勒、巴顿将军的扮演者乔治·C·斯科特、以及罗纳德·里根等等。

第二:列侬在1966年一次接受采访时,口无遮拦,说“大众对披头士的追捧比对耶苏的信仰更为热烈、更为持久!”当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许多人走上街头焚毁披头士的画像和专辑。列侬和他的经纪人并不以为意,烧呗,反正你烧之前总要买吧?但查普曼认为列侬亵渎了自己的信仰。

第三:查普曼说自己一直看列侬不顺眼,因为列侬向来喜欢唱高调,视自己为全世界穷人的代言人,而他本人却过着荒淫奢华的生活。比如列侬经常泡在《花花公子》老板休·海夫曼的豪宅中,与里面的兔女郎们通宵达旦寻欢作乐!再比如,约翰·列侬的死亡地点、他在纽约的住所达科塔上城也表明列侬表里不一,是个挥金如土的阔佬!

查普曼的供述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达科塔上城确实是纽约数一数二的豪宅。

这幢建筑位于纽约市西中央公园第72街和第73街之间,号称“纽约第一幢豪宅”,始建于1880年,直到1884年建成。带有明显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达科塔上城外观优美,黄砖上饰有雕刻的新斯科舍砂岩、赤土拱肩、飞檐和其他装饰,建筑细节包括凸窗和八角窗、壁龛和带栏杆的阳台,整体豪华气派,每间公寓售价均在数百万美元之上,一直是美国各路名流心之向往的所在。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著名歌星麦当娜曾想在这里置产,非常尴尬的是,这幢楼不是你有钱就能住得起的,最后全体业主联名上书,呼吁荡妇麦当娜滚出去。

那么,达科塔上城的业主都是什么芭辣人物呢?比如《西区故事》作曲、音乐大师伯恩斯坦、《绿野仙踪》女主演朱迪·加兰、亨弗莱·鲍嘉的遗孀劳伦·芭考尔等等,都是这个级别的人物。

鲍嘉一直身家不菲,1942年出演《卡萨布兰卡》时他的片酬是周薪2200美元,到了1953年出演《龙凤配》时,他的片酬是30万美元!位居好莱坞男明星之首,是好莱坞第一播自己开公司的男演员。

1957年1月14日,鲍嘉因食道癌去世时,年仅33岁的年轻寡妇劳伦·芭考尔继承了大笔遗产!不久后便在纽约达科塔上城置下房产,一直住到2014年8月12日她去世。

约翰·列侬被杀当晚,沉睡的劳伦·芭考尔被枪声震醒,第一反应是“楼下哪部车爆胎了?”接下来又连续传来四声枪响!接连五部车子爆胎又是几个意思?

比起劳伦·芭考尔的心理阴影面积,另一位女明星就没那么好彩了,可以说相当崩溃!然后我们再来说说另一位芳邻——米娅·法罗。

与《尼罗河上的惨案》穷姑娘杰基不同,米娅·法罗出生在一个富有的演艺世家,她的教父是《乱世佳人》导演乔治·库克,教母则是大名鼎鼎的费雯·丽!可以说,米娅·法罗一出生就什么都有了。米娅·法罗是达科塔上城的坐地户,跟列侬是老邻居了,两家经常走动,列侬的《Dear Prudence》(亲爱的普鲁登斯)就是写给米娅·法罗的妹妹普鲁登斯·法罗的。

1980年12月8日深夜10点50分,米娅·法罗刚好回家,刚一脚踩下车子,从第一声枪响直到列侬倒下,米娅·法罗全程目击!

三、成龙的《A计划》续集,是谁促成拍摄的?

拍摄于1983年的《A计划》是成龙首次闯荡好莱坞失败退守香港之后的发愤之作、野心之作,虽然当年取得了不俗的票房纪录(2000W港币),位列香港电影年度票房第三位,但成龙拍完之后相当后怕,至今心有余悸。

成龙自认平生最为危险的电影特技不是《红番区》中从这边二十层大楼跳到对面大楼七层阳台,而是《A计划》中这场“钟楼大战”!在没有任何“威亚”、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从三楼摔到地面。片中成龙双手死死抓住大钟走针不仅是出于剧情需要,而是成龙当时真的害怕,由于双手出汗,体力不支才最终摔下楼去——

结果成龙虽然经过几个遮阳棚的缓冲,却也是头部着地,差点当场死掉!拍完这部电影后,成龙见到摄影机就脖梗发凉、额头冒汗,关于《A计划》续集什么的那更是想都不敢想。

当时有几位金主拿着巨额资金找上门来,求成龙趁热打铁,拍摄《A计划》续集,成龙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一概说NO!

朋友们或许会问,那我们1987年看到的《A计划续集》是几个意思?不仅成龙自执导筒亲自出镜,女主角也升级换代,变成了张曼玉、关之琳、刘嘉玲等一线大明星?成龙为何自食其言呢?

当时说动成龙、令他回心转意的是一位日本粉丝,他不是别人,正是当时的日本天皇裕仁!

国人有个错觉,发动侵华战争的裕仁天皇二战结束不久后就死了,其实这老哥儿一直活到1989年1月7日。而且,这老哥老了老了也没啥脾气了,我们看到的许多日本反思二战题材的电影上映时,裕仁都在世,比如《绝唱》、《人证》、《动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等。

1983年,《A计划》在日本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就,足足29亿日元!同样也是年度第三!

时年82岁的裕仁看了《A计划》立刻被圈粉,并对媒体表示,十分想看《A计划续集》。

基于海外市场考虑,制片方立志拍摄续集!此次接盘的不再是嘉禾,而是变成了寰亚电影发行公司!《A计划续集》中,成龙明显是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由于前伤未愈,他不再拿命搏票房,片中从十几米高的脚手架上掉下来的镜头也由另一位龙虎师做替身,惊险程度远非第一集激烈精彩,结果当年票房仅有199W港币!

但不论如何,“裕仁天皇说《A计划》应有续集,于是就有了续集”这事儿虽然听起来很扯,但确实是真真正正发生过的历史事件!

(全文完)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