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刀赠英雄,送刀是什么意

2023-03-16 09:32:03 96阅读

宝刀赠英雄,送刀是什么意?

送刀表示赞许别人堪负重任,前程远大。 中国自古就有“宝刀赠英雄”的说法。例如:三国魏刺史吕虔有一宝刀,铸工相之,以为必三公始可佩带。虔以赠王祥;祥后位列三公。祥临终,复以刀授弟王览,曰:“汝后必兴,足称此刀。”览后仕至大中大夫。事见《晋书·王览传》。后人遂将赠刀视为赞许别人堪负重任,前程远大。;又如:唐 李白 《赠华州王司士》诗:“知君先负庙堂器,今日还须赠宝刀。”

送金珠李肃说吕布献宝刀曹操谋董卓的主要内容?

董卓痛快的将赤兔马交给李肃,再给他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

宝刀赠英雄,送刀是什么意

董卓为了得到吕布,真是下了血本。真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李肃大喜,可以摊牌了。将金银财宝全都拿出来,直接跟吕布说明来意。没料到都没费什么口舌,吕布就爽快的答应了。吕布最终决定杀掉丁原,作为见面礼。李肃达到目的,就离开了

描写钢铁的诗句有哪些?

《交趾怀古》

清代:曹雪芹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割飞二刀子歌》

唐代:卢纶

我家有翦刀,人云鬼国铁。裁罗裁绮无钝时, 用来三年一股折。南中匠人淳用钢,再令盘屈随手伤。 改锻割飞二刀子,色迎霁雪锋含霜。两条神物秋冰薄, 刃淬初蟾鞘金错。越戟吴钩不足夸,斩犀切玉应怀怍。 日试曾磨汉水边,掌中恄栗声冷然。神惊魄悸却收得, 刃头已吐微微烟。刀乎刀乎何烨烨,魑魅须藏怪须慑。 若非良工变尔形,只向裁缝委箱箧。

《赤壁》

唐代: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上元夜六首·其一》

唐代: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送李侍御赴安西》

唐代: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究竟什么样的朋友才值得你送刀给他?

中国传统文化中,刀为重器。不仅可以作为杀敌防身的武器,还可作为身份的象征随身佩戴,或者作为礼物赠送挚友。

所谓宝刀赠英雄,赠刀给朋友是一种非常庄重正式的礼仪,男子汉不善于表达,一切情谊都凝结在刀中。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朋友才值得你送刀给他呢?

(匠人工坊手锻大马士革刀:羽毛纹博伊)

1、赠刀,象征权柄。

上级赠刀给下级,表示对下级的倚重。下级赠刀给上级,则表示臣服,对上级的忠诚。

《三国演义》中,曹操就曾因一句:“我得了一口宝刀,想要献给相国。”让董卓以为曹操真的是送刀给自己,因而放走了曹操。

(匠人工坊手锻大马士革刀:七星望月)

2、赠刀,象征信任。

信任就像一把刀,你给了别人,他就有两个选择,捅你或者保护你。送刀给人,就意味着你给予了对方无与伦比的信任,交下了这个生死朋友。

清朝诗人钱谦益在《王氏族谱序》中写到“赠刀之遗休”,意思是他老了把刀赠给友人,希望友人可以代替自己报效国家,这是多么深重的信任啊!

(匠人工坊手锻大马士革刀:狼牙)

3、赠刀,代表建功立业的美好期望。

《晋书》中写,曹操手下的干将吕虔有一把宝刀,相传谁得了它便会位列三公。吕虔将这把宝刀赠给王祥,后来王祥果然升官到太保(正一品)。吕虔赠刀,后来成了后世文人传颂的对象,用以夸赞别人可以成才。

李白有《赠华州王司士》诗:“知君先负庙堂器,今日还须赠宝刀”。就是赞许友人可以堪负重任,前程远大,所以赠送宝刀一枚。

(匠人工坊手锻大马士革刀:合璧)

师长、挚友、领导、学生,或者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值得你送刀给他的,又有几个呢?

微信公众号:匠人工坊

最喜欢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了?

说到描写边塞风光,唐诗必绕不开岑参、高适,王昌龄、王之涣几位。李白、王维也有佳句名篇,宋词则有范仲淹,篇幅有限,本篇将以唐诗为主,兼杂几首宋词,权当分享所学,不足之处还望条友多多指教。

一、岑参

说到边塞诗,岑参与高适是绝对绕不过的两座高山。岑参擅写歌行,七言古体。他的诗歌意境新奇,风格奇峭,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词采瑰丽,热情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其诗歌的题材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在盛唐时代,岑参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前者壮丽磅礴又含蓄深沉,后者以歌行写就,三句换韵,独特而跳宕,变换的节奏契合边塞诡谲多变的天气,显得别有一番滋味。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3、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唐】岑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4、《火山云歌送别》【唐】岑参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不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二、高适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也以边塞诗著称,擅长古体,五言诗。与岑参瑰丽雄奇,绘声绘色地极力描摹边塞风光不尽相同,高适更倾向直抒胸臆,表达战争的残酷,边塞征戍的士兵之苦。既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军帐内深刻的阶级矛盾,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其代表作有:

1、《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2、《燕歌行》(并序)【唐】高适(窃以为这首最鲜明体现了高适诗风,当为高适最佳之作!)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3、《营州歌》【唐】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狐 一作:皮)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4.《金城北楼》【唐】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三、王昌龄

王昌龄擅长绝句,以七绝见长,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力。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主旋律,又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其诗歌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代表边塞诗作有:

1.《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4、《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四、王之涣

王之涣其诗具有激越昂扬的个性风格,用词虽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热情洋溢,韵调优美,朗朗上口,广为传诵。可惜他的诗歌散失严重,传世之作仅六首,辑入《全唐诗》中。其中《登鹳雀楼》与《凉州词二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佳句流芳千古,直接确立了王之涣在唐诗失上的地位。

1、《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凉州词二首其二》【唐】王之涣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以上只是截取了唐朝最著名的“边塞四诗人”各自的几首代表作,其实他们其他优秀的边塞诗作品还有很多,除此之外唐朝其他诗人的边塞诗作品也十分雄阔壮美,于纸笔吟咏之间,吐纳盛唐的万千气象。比如以下几首: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其三》【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唐诗目前就想到这些,要论宋词最著名的要属范仲淹的《渔家傲》,全文如下: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还有张孝祥也有一首写得尚可,摘录如下: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宋】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万里中原烽火北,

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但是宋人在吟诵思维上偏向内挖掘,主深刻的禅理哲思,加上对外战事软弱,后期更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写起边塞战事和壮丽风光还是少了唐人的胸襟气度,也是范仲淹这样北宋国力强盛初期主战的臣子,还留存着雄心与气度。

记得高中一位一到假期就去各地游山玩水地理老师说过:边塞是个贩卖荒凉的地方。想来边塞诗之美,就在于它吟咏边塞风光里的奇异诡谲,磅礴壮烈,无论积年不化的皑皑雪山,还是黄沙莽莽的大漠,亦或是呼啸狂劵的大风和鲜艳却危险的火山,大自然将野性赋予边塞,也将粗犷的生命力赋予边塞,让它尽情呈现出一幅幅壮丽雄阔,粗砺又热烈的美景画卷。也在于它体察征夫戍卒驻守边疆,有家难回的离愁别绪,对残酷战事的厌倦和对保家卫国责任与担当,更是深入驻边群体内部,揭露批判腐朽官员与孤苦将士的阶级矛盾,真实地还原战争正义与残酷交织的复杂性与将士心态的变化。边塞诗之美,美在对壮丽风光的描摹,更美在对戍边将士的细致刻画,既有唯美主义的艺术性,更有人道主义的关怀与注视!

回答完毕,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谢谢!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