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扬是哪国人,与哪些乐团合作过
卡拉扬是哪国人,与哪些乐团合作过?
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 英文名:Herbert Von Karajan 出生:1908年4月5日,卡拉扬生于莫扎特的故乡奥地利小城镇萨尔茨堡. 1928年12月17日,在温德拉指挥班学生音乐会上,他首次指挥维也纳音乐学院乐队演奏了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序曲. 1929年1月22日,他首次以指挥家的身份公开指挥演出柴科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理查·施特劳斯 交响诗《唐·吉诃德》.4月19日,又在萨尔茨堡节日剧院指挥演出理查 施特劳斯 歌剧《莎乐美》. 1933年,卡拉扬首次参与萨尔茨堡音乐节的活动,指挥演出古诺的歌剧《浮士德》.翌年,他在萨尔茨堡首次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1935年,他被委任为德国最年轻的"音乐指挥使者"到布鲁塞尔、斯德歌尔摩、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客席指挥演出.1937年,他应瓦尔特之邀,在维也纳首次指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出《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瓦格纳曲). 1938年9月30日,卡拉扬在柏林国家歌剧院首次登台,指挥演出《费德利奥》,接着于10月21日指挥演出《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1939年,被任命为柏林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翌年指挥演出《埃列克特拉》,受到作者理查·施特劳斯的高度赞赏.同年他与DG公司签订录制首张唱片合约. 1947年,卡拉扬成为维也纳爱乐协会负责人,策划维也纳爱乐协会乐团和维也纳交响乐团的演出事务.从1948年起,卡拉扬恢复在萨尔茨堡音乐节的活动,并向国际乐坛进军,与世界各地著名乐团建立关系,走遍欧洲,四处演出,名噪一时,显赫四方. 1949年,他兼任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常任指挥,1950年,兼任伦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1951年,他登上了拜罗伊特音乐节的舞台. 1955年,卡拉扬成为柏林爱乐乐团的终身首席指挥.1956年,卡拉扬又接替指挥大师伯姆,就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1957-1970年,他独揽萨尔茨堡音乐节音乐总监的职务.这样,卡拉扬就在短期内顺利地夺取了世界4大王牌歌剧院(米兰、维也纳、纽约、伦敦)的霸权地位,成为欧洲乐坛上的"帝王",被称为"欧洲的音乐总监".他在1967年个人创办了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在3月19日开幕仪式上,由他指挥演出瓦格纳的歌剧《女武神》. 鉴于卡拉扬在家乡贡献良多,功绩赫赫,1968年,萨尔茨堡省授予他名誉指环,受委为萨尔茨堡大学荣誉参议员. 1973年在萨尔茨堡,卡拉扬个人又创办了另一音乐活动,叫圣灵降临节音乐会.1977年,卡拉扬终于与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解,重新出任该院音乐总监,并在维也纳音乐周期间,实现了他13年前的构想-4大王牌歌剧院共同演出歌剧. 1979年10月,卡拉扬率领柏林爱乐团首次访问中国,曲目有巨扎特的《第三十九交响曲》、勃拉姆斯的《每一交响曲》和德沃夏克的《第八交响曲》等.他们"美不可言"的,震撼了北京乐坛.1980年12月7日,柏林爱乐乐团举行纪念音乐会,以示庆祝卡拉扬出任该团首席指挥职位25周年.1982年,是卡扬最忙碌的一年.5月,筹备一系列柏林爱乐乐团成立100周年纪念音乐会;7月,在萨尔茨堡音乐节期间,首次录制普契尼的歌剧《图兰多》;10月,率领柏林爱乐乐团;12月,为庆祝柏林爱乐乐团参与萨尔堡音乐活动25周年纪念举行演出.1983年,他在摩纳哥蒙地卡罗投资创办电声公司;同年,伦敦皇家爱乐协会授予卡拉扬金质奖章.他是70年来第一位获得此荣誉者,过去接受此奖章者只有托斯卡尼尼、比彻姆和瓦尔特. 1948年,卡拉扬率领柏林爱乐乐团赴日本演出.1986年,已是78岁高龄的卡拉扬,仍然兴趣勃勃地精心策划第二十届复活节音乐节的演出活动.他带病指挥演出莫扎特的《加冕弥撒曲》、布鲁克纳的《赞美歌》,有点老态龙钟,力不从心.但是他所指挥的《第九交响曲》(布鲁克纳曲),则表现出他那惊人的音乐魅力,大受赞赏.1988年80岁的卡拉扬,老当益壮,精力过人,仍然活跃于世界乐坛,而且还在写一本有关音乐表演的书,他不善于口授,只好自己亲手每天写12行.这也是他日常活动的一部分. 1989年7月16日,卡拉扬病逝,终年81岁. 卡拉扬的指挥特点:严整、条理、完美、瑰丽,精雕细缕,一丝不苟. 他反对音乐比较(比赛),认为各有各的一套,何况音乐又不是体育.他对节奏的要求尤为严格,他说:"我可容忍一个错误的音符,绝不能容忍节奏有一点儿廖误". 卡拉扬灌有900张唱片,这是惊人的记录,也是骄人的成就.他的唱片销量永占世界之最. 卡拉扬具有代表性的CD有:巴赫《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马太受难曲》 BPO 贝多芬《交响曲全集》 BPO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BPO 比才《卡门》 BPO 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德意志安魂曲》 BPO 格鲁克《奥菲欧与尤丽迪茜》 VPO 海顿《12首伦敦交响曲》 BPO 门德尔松《5首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 BPO 莫扎特《安魂曲》 VPO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BPO 理查·施特劳斯《英雄的生涯》、《唐·吉诃德》 BPO 威尔第《安魂曲、《假面舞会》 VPO 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 BPO 另外,卡拉扬还留下不少影碟,其中要以SONY的CL版最为珍贵:巴赫《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BPO 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小提琴协奏曲》 BPO 勃拉姆斯《第一第二交响曲》 BPO 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VPO德彪西《大海》、《牧神的午后前奏曲》 BPO 莫扎特《嬉游曲》(K.334) BPO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柴科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VPO 威尔第《唐·卡洛斯》BPO
你觉得郎朗能排到什么位置?
世界范围内,朗朗总体第四,现场演奏第一;
TOP 1:玛塔·阿格里奇:80岁
TOP 2:毛里奇奥·波利尼;79岁;
TOP 3:叶甫根尼.基辛;50岁;
TOP 4:郎朗;39岁;
TOP 1:玛塔·阿格里奇24岁的女神,蔑视万物:瞅你咋地?玛塔·阿格里奇,当代最重要的女钢琴家,堪称活化石。
1941年6月5日出生于阿根廷,24岁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开始钢琴演奏家生涯。
72岁的阿格里奇相比于重大奖项,阿格里奇的传奇人生,更在于她的三次婚姻;
凡是在阿格里奇的演奏碟之中出现过的男人,基本上都与阿格里奇有暧昧关系。
阿格里奇的第一任丈夫,是我们华人著名指挥家陈亮声,就是斯琴高娃的现任老公。
同时,阿格里奇与著名华人演奏家傅聪(傅雷之子,前段时间,死于新冠)有暧昧经历;
阿格里奇与傅聪凡是与阿格里奇一同出现在演奏碟上的男人,基本上都有着一段惊天泣地的暧昧时光。
姐,就是这么豪放;
在钢琴成就上:
16岁,获得1957年布索尼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
16岁,获得1957年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第七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
64岁,第42届格莱美奖最佳器乐独奏表演奖;
72岁,2013年古典回声奖最佳钢琴专辑;
年龄这么大,还能拥有如此大的创造力,堪称一绝。
在演奏风格上,阿格里奇极为豪放。曾经出现一个闹剧。阿格里奇的钢琴独奏,让指挥家和乐团无论如何也更不上节奏。
传奇一生之中,阿格里奇就宛如当代的钢琴演奏大教堂的教母一般,扶持指点这后辈。
希望这位女神,能够长命百岁。
TOP 2:毛里奇奥·波利尼;毛里奇奥·波利尼,出生于1942年,比阿格里奇小一岁。
第七届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15岁的波利尼获得了第二名。当年第一名,就是TOP1的16岁的马塔阿格里奇。
波利尼不同于阿格里奇,1960年波利尼参加了第六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在参赛的89名选手中,波利尼年龄最小。面对高手云集的肖邦大赛,波利尼以其出类拔萃的演奏荣获第一名。
但成名之后,波利尼选择钻研钢琴学术。
沉浸8年,在各方求教之下。于三十岁1968年在,伦敦伊丽莎白音乐厅演奏肖邦《24首前奏曲》,震惊世界。一句成为学术派肖邦演奏曲第一。
当今,《24首前奏曲》依然是各大音乐钢琴课程之中的,最佳标准演奏曲。
TOP 3:叶甫根尼.基辛;
基辛,1971年10月生于莫斯科,被誉为“20世纪后半叶最惊人的钢琴天才”。
比起郎朗的诸多头衔,基辛只多不少,只强不弱。
在个人音乐修养上,基辛可以称得上典范标杆,这一点于郎朗的现代式演绎风格有着本质性不同。
而在钢琴演奏之上,基辛一直在进步,并没有被少年天才的头衔绊住脚,这一点难能可贵。但郎朗同样如此,基辛的具体演奏,更偏向于浪漫情感。
个人重大奖项:
大阪交响音乐厅水晶奖-1986年最佳表现
俄国凯旋奖:肖斯塔科维奇奖:
赫伯特·冯·卡拉扬音乐奖:
两次格莱美最佳器乐独奏奖;
TOP 4:郎朗;郎朗与阿格里奇饶是郎朗人设再怎么不讨喜,但事实大于雄辩,不评价,直接上榜单:(只选择国外音乐类奖项,只显示获奖,不显示提名;)
德国古典回声大奖:
▪ 2015-10 “德国古典回声大奖”年度器乐演奏家奖;▪ 2015-10 “德国古典回声大奖”年度最畅销专辑奖-莫扎特; ▪ 2015-10 “德国古典回声大奖”特别大奖;▪ 2013-10 “德国古典回声大奖”年度最畅销专辑奖-肖邦; ▪ 2011-10 “德国古典回声大奖”年度最畅销专辑奖-维也纳; ▪ 2010-10 “德国古典回声大奖”年度器乐演奏家奖-俄罗斯钢琴三重奏; ▪ 2009-10 “德国古典回声大奖”年度协奏曲专辑-肖邦钢琴协奏曲;▪ 2005-10 “德国古典回声大奖”年度DVD专辑奖;郎朗在卡内基音乐厅; ▪ 2004-10 “德国古典回声大奖”年度器乐演奏家奖;▪ 2004-10 “德国古典回声大奖”年度协奏曲专辑奖 柴可夫斯基/门德尔松钢琴协奏曲全英古典音乐奖
▪ 2013-10 “全英古典音乐奖”年度国际艺术家;德国电视大奖金相机奖
▪ 2013-02 “德国电视大奖金相机奖”最佳国际音乐奖;德国媒体奖金鸡奖
▪ 2010-09 “德国媒体奖金鸡奖”古典音乐大奖;国际门德尔松大奖
▪ 2010-06 “国际门德尔松大奖”;米凯兰杰利大奖
▪ 2009-05 “米凯兰杰利大奖”;爱迪生音乐大奖
▪ 2008-05 “爱迪生音乐大奖”古典类协奏曲大奖 贝多芬第一/第四钢琴协奏曲;伽利略2000
▪ 2007-07-03 “伽利略2000”终身音乐奖之年轻音乐家大奖;西班牙唱片大奖
▪ 2007 “西班牙唱片大奖” 黄河之子;莫扎特唱片奖
▪ 2005-10 “莫扎特唱片奖” 郎朗在卡内基音乐厅;凭借39岁的年龄,郎朗集聚感染力的钢琴现场,依旧处于一个最高表现力的状态。
郎朗的音乐表现形式,恰恰是他自己对钢琴的放松状态。
多去看一看就知道,作为东北人,郎朗私底下就是如此跳脱的。他的钢琴演奏方式,就是他最舒坦的状态。
他的现场表现力,是他能成功走上国际舞台的重大原因之一。
2015年郎朗演出出现过一个音符的失误,国内谩骂一片。
李云迪整场演唱会扑街,却居然依旧热度不减。
多去听一听。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以上排名名仅代表个人观点,请理性交流。
求推荐几首入门级古典音乐或音乐家?
推荐之前,先做一个知识普及,古典音乐从狭义上讲出名的音乐家只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时期也非常短,基本是1750-1820年左右,也是维也纳古典音乐。如果从广义上来看,从巴赫开始到20实际中期,大概1700到1900年,基本都已划到这个领域,再早的话,甚至从欧洲的中世纪就可以开始算起了。
所以,我推荐的三位音乐家及三首音乐,都是后者这个广义范围。
1、贝多芬,及他的《悲怆交响曲》有一个3分钟的视频,是演示这首曲子的演奏情况的,如果看过,就能知道,贝多芬到底以多快的速度谱写并弹奏了这首曲子。当然,这只是这首曲子的一个亮点,更精彩的是你可从这首《悲怆》中能听出来一种“壮烈”的感觉。这个词可能不合适,但当你闭着眼睛听的时候,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个诗人,站在一个山崖边上,眺望远方,最后悲愤跳崖的场景。悲怆、壮烈、情怀、愤然,这几个词都可以成为这首曲子的关键词。
2、施特劳斯,及他的《蓝色多瑙河》这首《蓝色多瑙河》是施特劳斯的成名作,也是开创了圆舞曲风格的音乐,更是奠定了他作为圆舞曲之王地位的曲子。我想几乎每个人都听过这首音乐,因为很多英文电影里的舞会、活动上,都会放这首曲子。施特劳斯所在的时代,西方音乐已经进入了浪漫主义领域,传统的枯燥、无味、四平八稳的音乐已经无法满足欧洲人的需求,而当时很多作曲家创作的音乐都是大型演奏或唱诗型。但施特劳斯做的这首圆舞曲,欢快、愉悦、让人情不自禁的舞动起来。
3、肖邦,及他的《波兰舞曲》钢琴诗人肖邦,波兰是他的故乡。肖邦生活的时期,波兰被沙皇俄国侵犯,波兰王国了,肖邦在最后一次离开波兰后,终生都没有再回到自己的祖国波兰。而这首《波兰舞曲》是肖邦在年仅7岁的时候作成的,是肖邦天才成名的作品,更是他抚慰爱国之心的作品。我是千城,梦想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什么音乐深入人心?
空灵歌手周深,从无人问津到深入人心,遇见了最独特的自己。如果说近期备受瞩目的音乐综艺节目,应该就是《歌手》了吧。在节目中,除了华晨宇,周深也是大家所关注的焦点。小聪明知道周深,是因为动画电影《大鱼海棠》里的歌曲《大鱼》, 当时根本不认识周深是谁,只是单纯地爱上了这首《大鱼》。这首歌让我循着空灵悠远的歌声,找到了影片中碧波荡漾的广阔大海,遇见了心中的大鱼。在美妙的歌声中,电影中美丽的画卷和奇妙的故事缓缓拉开帷幕,仿佛将人也拉入到电影中一起体会着生老病死、爱恨别离。
遇见《大鱼》,不再是一名普通的歌者
因为一首歌, 爱上了 一个人。周深的声音很独特,他所演唱的歌曲属于一听便能爱上的。当初听完这首歌,一度以为唱这首歌的周深该是个怎样温暖文静的女孩子。直到他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中,才知道原来他是个温柔似水的安静男生,不知道有多少人和小聪明一样呢?据说, 当时这首《大鱼》本来是想让王菲唱的,但由于资金方面的关系不得不换人。在大家都苦于谁来演唱时,歌词的词作者想起了这个并没有太大名气的周深,在他的力荐下,大家选择让他试唱。大家都很担心周深唱得不好,但是当周深寄去样片后, 大家一听,纷纷表示他的歌声“惊为天人”。
当歌曲一出,不少人开始关注周深,其至有人高赞周深演唱的这首《大鱼》“用十块钱的耳机,听出了十万块的效果”,足以证明周深的歌声有多打动人,可以说周深之后,再无《大鱼》。遇见自己,成为更好的歌者
不管是在什么圈子,似乎都逃不过“人红是非多“的规律。当周深出现在大家视线后,不少人开始讽刺吐槽他的声音很娘,一片嘲讽与质疑席卷而来,面对这些质疑与争议,他勇敢地站出来说:“我生来就是这样的声线,无论什么样子,我要接受它”。的确,声线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我们没有办法去选择。对于这些非议,我认为说是讽刺,倒不如说是对周深声线的羡慕与嫉妒,这样的声线是多少人想拥有却没有的。
不管红与不红,他依旧一如既往地认真从事音乐工作,说是工作更像是他的日常,秉持着一贯的作风,该玩即玩,该唱即唱。汪峰曾在《中国好声音》里评价周深道:“在我有限的生命中竟能听到这么美的声音。周深的声音让人觉得世界上无论多少苦难都变得美好”。因为声线的不同,所以他才是周深,这也是他的独特之处。
在他空灵动人的歌声中有低吟浅唱的细腻,有悠远绵长的真挚,有惊为天人的隽永,更有直击灵魂深处的希望,这是专属于他自己的独特风格,谁也偷不走,谁也学不会。遇见贵人,变成了高晓松眼中永恒的烟火
而说起周深,不得不提高晓松。高晓松对周深声音的喜爱已到了痴迷的程度,他曾评价周深说“我一听他的声音就丝毫没有抵抗力”。高晓松在2005年为电影《孔雀》所作的曲子《蓝色降落伞》珍藏了多年,直到周深的出现,他毫不犹豫地将曲子拿给了周深演唱,甚至还直接出钱赞助周深,帮周深出专辑,高晓松可以说是他人生中的贵人。
在今年《歌手》的第一期中,当周深选择用《大鱼》开场时,无数人都说他不应该选用此曲,面对着众人的担忧,高晓松替周深回复说:“煎熬了这么多天,在歌声里获得一点点慰藉”,这不仅为周深回复了众人的担忧,更是对周深的信任,而周深也没有辜负他的心意,一直都在努力地进步着。高晓松曾在《歌手》中问周深“有人能替代你吗”,不等周深回答,他便说:“你无论到第几名,你都是第一名,因为在你这个类型里,就没有人能跟你比”。我想高晓松对周深的喜爱,就如网友们说的那样,他沉淀了一个世纪就是为了等待周深的出现。周深空灵美妙的歌声就像一泊湖水,有时静谧深沉,有时让人捉摸不透,有时又一尘不染,仙气四溢。在曼妙的歌声中,我们遇见了那个独一无二的空灵歌者周深,从无人问津到深入人心,在接下来的岁月中,我想他势必会大放光彩!在《大鱼海棠》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记得他的样子,但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对于周深,我想说:我不仅记得他的样子与声音,我还记得他的名字,他就是周深,一个独特又别具一格的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