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氏定氮法,凯氏定氮硝化液颜色变深该怎么办
凯氏定氮法,凯氏定氮硝化液颜色变深该怎么办?
正常现象,加入硫酸后一般仍然为清澈,小火加热不救就会发生强烈的炭化,整体变黑,待不再冒泡后改至大火(约420℃)加热,之后液体颜色变为酱色,然后变为深黄,最后逐渐变淡成为亮蓝色.
体氮法定义?
凯氏定氮法是由丹麦化学家凯道尔于1883年建立的,现已发展为常量、微量、平微量凯氏定氮法以及自动定氮仪法等,是分析有机化合物含氮量的常用方法。
凯氏定氮法的理论基础是蛋白质中的含氮量通常占其总质量的16%左右(12%~一19%),因此,通过测定物质中的含氮量便可估算出物质中的总蛋白质含量(假设测定物质中的氮全来自蛋白质),即: 蛋白质含量=含氮量/16%。
总凯氏氮的组成成分是?
总凯氏氮(total kjeldahl nitrogen)是有机氮和氨氮之和。
此类有机氮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氨基酸、肽、胨、核酸、尿素 以及合成的氮为负三价形态的有机氮化合物,但不包括叠氮化合物,硝基化合物等。
为什么做凯氏定氮法之前要将蛋白质消化?
蛋白质消化是将样品蛋白质中的氮与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铵,蒸馏的时候将硫酸铵分解成氨气,氨气被硼酸吸收,这时候滴定硼酸就可计算出样品中的含氮量。
微量凯氏定氮法的特点?
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用浓硫酸消化样品将有机氮都转变成无机铵盐,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铵盐转化为氨,随水蒸气蒸馏出来并为过量的硼酸液吸收,再以标准盐酸滴定,就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氮量。
由于蛋白质含氮量比较恒定,可由其氮量计算蛋白质含量,故此法是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