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动物有哪些,两栖动物都有哪些种类
两栖动物有哪些,两栖动物都有哪些种类?
两栖动物在分类系统中是一个纲——即两栖纲,下有三个亚纲,包括迷齿亚纲(Labyrinthodontia)、壳椎亚纲(Lepospondyli)和滑体亚纲(Lissamphibia)。其中,前两者已灭绝,现存两栖类全部隶属于滑体亚纲。
迷齿亚纲从泥盆纪后期至二叠纪都有发现,部分物种甚至存活到了白垩纪,这类动物因牙齿基部的珐琅质和齿质有复杂褶襞,因而称之为“迷齿”,头骨大而坚硬,有着复杂的椎骨结构。代表物种包括:鱼石螈(Ichthyostega)、科尔鳄(Koolasuchus,虽然带个“鳄”字不过它确实是两栖类)等。
(↑鱼石螈复原图)
(↑科尔鳄复原图)
壳椎亚纲生存于石炭纪至二叠纪早期,其特征在于它们椎骨不先由软骨组成,而是直接由围绕在脊索周围的、线轴状的硬质圆柱体构成的,因而称之为“壳椎”。代表物种有:笠头螈(Diplocaulus)等。
(↑笠头螈复原图)
滑体亚纲是三个亚纲中唯一一群存活至今的类群,现存的主要包括三大类,分别是无足目(Gymnophiona)、有尾目(Caudata)和无尾目。
无足目也称蚓螈目,顾名思义,这类两栖类的四肢已经退化消失,而且体表有皮肤皱褶形成的数百条覆瓦状环褶,造成许多种类看上去像是蚯蚓,而体型更大的一些种类看上去甚至像蛇。这类两栖类生活在地下,以昆虫或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喂食,眼睛很小,并覆盖一层保护皮层。无足目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东南亚的非高原热带地区,尤其以南美洲分布最为广泛。无足目仅一百多种,我国仅有一种,即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
(↑版纳鱼螈)
有尾目的成员有完整的四肢(少数种类仅有前肢(鳗螈)),但较细弱,终身带有尾巴。它们的幼体与成体比较近似,一些水生种类甚至终身保持幼体形态。有尾目共三百多个物种,我国能见到的有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极北小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等。
(↑东方蝾螈)
(↑极北小鲵)
(↑中国大鲵,即俗称的“娃娃鱼”)
无尾目则是我们熟悉的各种蛙、蟾类,这类动物区别于其他两类的特征在于其幼体和成体差别较大,幼体俗称“蝌蚪”,成体有完善且强健的四肢,无尾。它们是目前适应性最强,最为成功的两栖类类群,种类多达五千多种,分布最为广泛。我国最为常见的有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金线侧褶蛙( Pelophylax plancyi)、黑斑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等,后两者因为都呈绿色,常被俗称为“青蛙”。
(↑大蟾蜍,即俗称的“癞蛤蟆”)
(↑金线侧褶蛙)
(↑黑斑蛙)
两栖动物有哪些胎生和卵生有什么区别?
卵生动物的卵生胎生区别:
1、胎生动物大多是哺乳类动物,我们人类就属于胎生动物。 而卵生动物则相反,它们可不是在妈妈“肚子”里发育的,而是在妈妈体 外成长的。
2、它们的营养来源不同。卵生动物产卵后,胚胎吸收由卵黄提供的营养,继而不断发育至孵化成形,最后破卵而出。胎生动物主要是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氧气与营养物质,直到动物在母体子宫内发育产出。最后,不同繁殖方式的受精卵大小也是不一样的。
3、卵生 动物的受精卵比胎生动物的大一些,胎生动物的受精卵体积通常很小。卵胎生又称为“半胎生”或“伪胎生”,这种繁殖方式的动物的卵在其 母体内发育为新个体后才从母体中产出,其发育时所需的营养,仍依靠自 身所储存的卵黄,不从母体中摄取养分。当然,地球上大部分的动物都采 用卵生或者胎生,卵胎生动物很少。卵胎生的代表性动物,有生活在海底 遨游的锥齿鲨、星鲨和在陆地上穿梭的蝮蛇等。
卵生物种:
除部分哺乳类动物外鸭嘴兽、针鼹,其它类的动物都有出现。
卵生动物(Ovipara)是指在有性生殖中,母体的卵受精后形成新个体的动物。新个体从母体排放出来后,以卵内的蛋白质提供营养,继续发育待完成。最后,新个体破卵而出。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及哺乳类中的单孔目大多为卵生动物。
扩展资料
胎生:
过程
胎生动物的受精卵一般很小,在母体的输卵管上端完成受精,然后发育成早期胚,并着床到子宫里,此后就长在母体的子宫内壁,藉胎盘(Placenta)和母体连系,吸收母体血液中的营养成分及氧气,把二氧化碳及废物交送母体血液通过母体排出。待胎儿成熟,子宫收缩把幼体排出体外,形成一个独立的新生命。哺乳类动物中除鸭嘴兽、针鼹是卵生外,其他的都是胎生动物。
什么样的生物两栖动物?
指的是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的动物,比如青蛙,鳄鱼,乌龟北极熊
两栖哺乳动物排名?
常见的两栖动物:雨蛙、树蛙、蟾蜍、大鲵、蝾螈、蚓螈、吻蚓、鱼螈、山鳖、石蛙、和鲵鱼等等。
两栖动物是什么意思?
两栖类动物由鱼类进化而来。长期的物种进化使两栖动物既能活跃在陆地上,又能游动于水中。与动物界中其他种类相比,地球上现存的两栖动物的物种较少,正式被确认的种类约有4350种,分无足目、无尾目和有尾目三目。
两栖动物的祖先是肉鳍鱼类,最早的两栖动物是出现于古生代泥盆纪晚期的鱼石螈和棘鱼石螈,它们拥有较多鱼类的特征,如尚保留有尾鳍,并且未能很好的适应陆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