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神,传统武术中的发劲对身体精气神的消耗大吗
精气神,传统武术中的发劲对身体精气神的消耗大吗?
传统武术中的发劲对身体精气神的消耗大吗?
感谢邀请回答问题!
我谈一下我个人的体会,传统武术的发劲对身体的消耗还是很大的。老话有慢练为养,快练为伤。发劲就是快练的一种方式。
练习传统武术首先要养护好自己的身体,只有健康的体魄,才能谈技击,否则一切都是零。所以最初采取的方法就是慢练,来保养自己的精气神,养护丹田之气。只有自己的身体强壮了,才能在此基础上训练技击。技击的基础训练就是发劲,这也是传统武术必不可少的训练方式,否则就达不到理想的打击效果。
人在发劲的一瞬间,身体是瞬间的紧,在这一瞬间人体的气血大都是向着四稍和头部冲压的,年轻的时候血管弹性好,一般不会出现啥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血管会逐渐变得脆弱,再练习过多的发劲的话,很容易造成脑血管的破裂。据不完全调查,经常发劲的人在中老年的时候,大都是因为脑血管破裂的原因死亡的。也有很多人会说,我也年纪很大,也经常练习发劲,为啥我没事呢?那只能说您的血管弹性比较好或者您的发劲不是很彻底,只有这两种原因。
我们在教授学生的时候,都是建议中年人以养为主,多练习慢练的养生练法,而不建议多练习发劲训练。发劲训练都是为那些年轻人而准备的,让他们更好的练习技击术。即使年轻人,每天的发劲训练也不宜过多,过多会耗费大量的精气神,而且一定要配合打坐和站桩来养护自己的精气神,只有这样才能养练并行。
虽然传统武术的发劲对精气神的消耗很大,但也不是谈虎色变,只要安排合理,年轻时还是能养回来的。所以年轻的朋友不必害怕,还可以适当的练习发劲,否则就不是传统武术了。
如果您有更好的表述,请在留言区或者评论区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大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精气神三者到底指的是什么?
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为人身之“三宝”,精气神三者相互为用,是保持和恢复人体健康、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和功能,为养生长寿之根本。精气神学说,是五千多年来中国古代医家和气功养生家在整体生命观思想指导下,在探索生命奥秘、防老抗衰、防治疾病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整体生命观。
精气神,作为人类生命的要素,其观点很早就出现在先秦著作中。《老子》、《庄子》、《管子》、《孟子》、《黄帝内经》等,皆论及精气神,并阐述了“养气”、“存精”、“守神”等养生之道。汉魏以来,精气神学说在医家和道家的著作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中医学从生理、病理及形神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剖析,而道学则从炼养角度对其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
精,是构成生命之体的始基,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有“人始生,先成精”(《灵枢·经脉》)、“精者,身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之说。从广义而讲,精、血、津液皆为之精,分布于人体各个部分;但狭义之精,则专指藏于肾中之精。《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故后天之精可涵养肾中之无精。但道家认为,元精并非肾所藏之生殖之精,故强调“炼精者,炼元精,非淫交感之精。”
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充养人体的一种无形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动力和功能,故有“气者,人之根本也”(《难经·八难》)、“人之生,气之聚也”(《庄子·知北游》)之说。人的生命活动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气的升降出人就是生命运动的基本形式。气也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先天之气称为“元气”,存于丹田;后天之气则指呼吸之气与水谷之气,两者相传于胸中而称为“宗气”。
神,是生命活动现象的总括,“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论》),故神在体外则成为生命的象征,在体内则成为生命的主宰,所以《淮南子·原道训》说:“神者,生之制也。”人的生命活动是十分复杂的,其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都是在种的主宰下进行的。神也有先天、后天之别,先天之神称为“元神”。后天之神则于出生后感受外景事物而逐渐形成发展,敞又称为“识神”、“欲神”。通过收敛识神而解放元神,以发挥元神的潜在作用,故说:“炼神者,炼元神,非思虑欲念之神。”
精气神三者一体,互相依存,互相转化,其“流行为气,凝聚为精,妙用为神”(《传习录》)。精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气由精所化,反之而精又有赖于气化生成,所以概言之,“精气只是一物,言气则精在其中矣”(《真诠》)。精气充盈则神旺,神又主宰精的化生、气的运动,故张介宾说:“精之与气,本自互生。精气既足,神自旺矣。虽神自精气而生,然所以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类经》)。正因三者之中神为之主,故气功修炼强调“调心”。如张伯端《青华秘文》力偶“神为主”、“气为用”、“精从气”。并说:“金丹之通,始终以神而用精气者也。”因精为之基础,故固肾强精为“筑基”之要。
精气神学说虽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并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但与丹道相比,则后者所载更为详备,故张介宾说:“精气神唯道家言之独详。“汉末《太平经》以精气神为“三一”。晋·葛洪《抱朴子》提出“三一之道”为内修之要,后来经施肩吾、晋道成等人具体化为“存三守一”之道,而成为内丹本的练功要则。
道家炼养,以精气神三者为本,故精气神又有“三宝”、“三奇”、“三业”之称。精气神有先天、后天之别,但先后天两方面可以相互转化,故内丹术虽强调炼元精、元气、元神之先天“三元”。但实际上皆从后天精气神入手。故《还真集》说:“非先天不能生后天,非后天不能成先天”。内丹理论认为,人出生之前,先天精气神相互团聚,是一种“三元合一”的状态,内孕强大的生命力;出生后,后天的精气神是由团聚状态解体而一分为三,它意味着耗散。内丹本的锻炼要则,就是使精气神由后天的耗散状态,复归为“三元合一”的先天团聚状态,此即所谓“返本还元”。
总之,精气神是人体生命的奥秘所在,只有精气神三者的本质被现代科学所揭示,三者之间的关系被现代科学所阐明,人体科学这一宏大的科学体系才可能有坚实的基
如何激发干部履职尽责的精气神?
要激发干部履职尽责的精气神,要从理想信念、规章制度、执行管理等方面来努力。要培养干部担当作为、责任心强、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精神风貌,增强干部职责意识,发挥职业操守、自律自觉、抗压能力,营造出一种充满创新精神、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使干部乐于奉献,真正做到职业精神和职责担当。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精气神?
这是强壮的体魄、聪慧的头脑、善辩敏捷的口才等诸多因素组合而成的。
强壮礌体魄并不一定就是高大威猛,有些身高不足五尺的人也显得精气神十足,这是他的智慧弥补了身高的缺陷。
作为你自己要想精气神十足,首先得靠知识武装自己,知识丰富了,你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强,你的见解就高,不论做什么你都会充满自信。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就会显得精气神十足。
最后一口气精气神?
精气神是一个东西,在下(小腹)为精,在中(胸)为气,在上(脑)为气,精气神三者是互相转化的,转精为气,化气为神。
道家有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之说。
气无形无相,只可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