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排球是由什么演变的,排球中的副攻接应是什么意思

2023-03-14 23:45:03 101阅读

第一个排球是由什么演变的,排球中的副攻接应是什么意思?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副攻

副攻的英文名称middle bloker,也就是“中间拦网队员”的意思。顾名思义,副攻在排球比赛中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在前排中间进行拦网。但拦网并非副攻职能的全部,除了拦网之外,一些战术进攻也是需要由副攻来完成的。

第一个排球是由什么演变的,排球中的副攻接应是什么意思

副攻在排球比赛中的主要职责:

前排中间拦网:主要在前排中间拦防对方副攻的进攻,或者与边攻手合并拦防对方边攻手的进攻;

前排战术攻:除了负责拦网之外,副攻的另外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打战术攻,包括背快、背飞、背错等。有时候,副攻也会给其他攻手的进攻起到掩护的作用,起跳佯装进攻吸引对方的拦网人,然后其他攻手再起跳进攻,由于此时对方拦网人需要二次起跳,拦网高度较低,因此其他攻手面临的对方拦网压力就会小很多。

副攻在作用主要体现在前排,因此在排球比赛中,副攻轮转到后排时,一般会由后排防守更加出色的自由人换下。

接应

接应其实是接应二传的简称,在英文中名称是opposite of setter,顾名思义,就是二传的对面的意思,与二传手在站位上是对角线的关系。

接应二传有时候又会被称为“Right Hitter”或者“Attacker”,也就是“右侧攻手”或者“进攻手”的意思——也就是说,接应二传在场上主要负责右侧(前排或者后排)的进攻以及右侧的边拦网,而左侧的进攻和边拦网则是由主攻手来承担。

在“四二配备”(4个攻手、2个二传)阵型当中,接应二传既是二传又是右侧进攻人;而在“五一配备”(5个攻手、1个二传)阵型当中,接应二传则主要负责右侧的进攻以及右侧的边拦网。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

如有不准确之处,望不吝赐教!

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个赞吧!

中亚第一大国哈萨克斯坦是如何去俄化的?

我们都知道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同时也是世界第九大国,横跨欧亚,国土广袤,同时美女众多。两百多年的俄化影响

这样一个国家,在历史上曾长期遭受俄国的控制。

萨克斯坦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不断被入侵的过程,成吉思汗在13世纪统治该地,后来蒙古帝国没落,本土部落兴起,在16世纪时,哈萨克族分别发展成大中小三个玉兹。

所谓玉兹,就是哈萨克语中的地区,也就是当时哈萨克汗国下面有三个部落,每个部落都有一个可汗,1723年由于大玉兹和中玉兹投降了准噶尔汗国,小玉兹一个人已经活不下去了,就跑到了乌法,向沙俄递交国书,请求并入俄国,并获得批准。

18世纪,俄罗斯人进入哈萨克斯坦草原,19世纪中叶,哈萨克斯坦名义上已成为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被沙俄殖民并纳入版图,再后来哈萨克斯坦,随着苏联的强大并入苏联,成为了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

独立之后的局面

1991年哈萨克斯坦宣布成为最后一个独立的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阿拉木图)

从18世纪到20世纪末,哈萨克斯坦已经被俄罗斯影响或统治长达200多年的时间,无论是普通百姓的生活,还是官方的政治生活,俄罗斯的影响都非常明显,处处都是俄罗斯的印记。但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萨克斯坦必须要进行去俄化工作。

但同时去俄化是哈萨克斯坦一个非常艰难的,但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我们要知道的是,在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后,超过60%的哈萨克斯坦人只会说俄语,主要大城市居民中精通哈萨克语者竟不到1%,仅有30%的哈萨克人了解能说哈萨克语。

在苏联时期,由于赫鲁晓夫的处女地运动和苏联太空计划带动许多俄罗斯人移民,1989年俄罗斯人在哈萨克总人口的37.8%,在哈萨克斯坦20个州中仅有7个是哈萨克斯坦人占多数。

在全国,哈萨克族占人口的63%,俄罗斯人占23.7%。

对于哈萨克斯坦来说,去俄化任重而道远,独立之后他们也开始了一些本土化运动。

恢复本民族语言文字

比如说在文字上面,哈萨克斯坦大规模推进哈萨克语的教育,哈萨克语正式规定为国语官方场合官方文件必须使用哈萨克语。

但仍然没有取消俄语的官方地位,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是用哈萨克语,译文满足正式文件的需要,但实际处理事物仍然采用已经学习了很多年,使用了很多年的俄语。

2011年哈萨克斯坦文化部提出一份草案,要求国家内部机构均使用哈萨克与国民和政府之机关的交流,也必须使用哈萨克语。

同时哈萨克斯坦在2015年宣布在2025年之前要将哈萨克斯坦语的书写系统由西里尔字母转为拉丁字母,西里尔字母其实就是通行于斯拉夫语族大多数民族的字母,为俄罗斯以及受俄罗斯影响的国家多数采用,有人称之为俄文字母。

哈萨克斯坦大量推动英语在本国影响力。

增加哈萨克族比重

除了在语言文字上的去俄化之外,哈萨克斯坦还大力推动本国哈萨克斯坦人的比重。

除了鼓励哈萨克族人大力生育之外,哈萨克斯坦还出台了移民法,号召散居世界各地的哈萨克人回到哈萨克斯坦。

在2011年哈萨克斯坦官方统计,哈萨克斯坦人口为1645万,2013年涨至1728万,高生育率和在外国的哈萨克斯坦人归国之后,哈萨克斯坦人在国内的比例逐渐上升。

迁都阿斯坦纳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做法是哈萨克斯坦决定在1994年迁都,1997年正式将首都由阿拉木图牵哈萨克斯坦北部的阿斯塔纳。

之所以将政治中心迁移到哈萨克斯坦北部,其用意深远,在战略意义上可以有效控制国家统一,防止由于原来的首都偏居东南一隅而导致的北部,控制力不强,其在战略意义上本身就是存在对北部势力潜在的担忧,深有去俄化的味道。

灵活的外交政策

当然在外交方面,为寻求国家的独立性。哈萨克斯坦不再奉行对俄罗斯言听计从的外交政策,转而抛向灵活的多面的外交政策,它不仅是独联体成员,还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平伙伴计划的参与国,同时还是上合组织成员国。

(原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

其外交意味非常明显,在西方和东方以及俄罗斯之间寻求游刃有余,从而获取最大的利益,保证自身的独立和完整。

在乌克兰危机中,哈萨克斯坦竟然向乌克兰提供了价值3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而为了展现不偏不倚,再向俄罗斯提供4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

(哈排球少女:漂亮宝贝”艾媞博柯娃-莎宾娜)

这一做法正体现了哈萨克斯坦在双边势力中展现出来的中立态度,本身就是要与俄罗斯有一定的疏离感,但又不能产生紧张冲突,去俄化的分寸把握的非常好。

为什么苏联当初给哈萨克划了那么大的面积?

这是一个俄罗斯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尴尬故事。

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关系密切,除了苏联时期两国同在一个屋檐下的战斗友谊,两国还在苏联解体后组成了关税联盟,好得像穿着同一条裤子的兄弟。

但是,友谊的小船却在领土问题上搁了浅,而这个问题,让哈萨克斯坦听了会沉默,俄罗斯听了会流泪。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因苏联时期斯大林的一次“慷慨”馈赠。

作为举世闻名的“噬土成性”的国家,俄国在几百年历史中,在领土问题上从来都是只进不出,其贪吃蛇的吃相使得俄国成为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但有两个国家却在俄国身上占到了领土的便宜,一是乌克兰,二是哈萨克斯坦,实在是匪夷所思。而乌克兰因为2014年的克里米亚事件后又被打回了原型,所以哈萨克斯坦成为唯一一个在领土上占了俄罗斯便宜的国家(半个黑瞎子岛不算)。

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国土面积达272.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而大部分国土,都是苏联的“慷慨赠予”。而苏联之所以如此慷慨,绝不是因为哈萨克斯坦经济落后,划出大部分土地给哈萨克斯坦扶贫。它的真实目的,是控制哈萨克斯坦。

而控制的方式,就是将大量俄罗斯的土地划给哈萨克斯坦,降低哈萨克斯坦主体民族的比例,从而达到控制哈萨克斯坦的目的。

而控制哈萨克斯坦,是苏联控制整个中亚,进一步向南推进,彻底实现“走向四大洋”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

作为和俄罗斯渊源甚深的国家,哈萨克斯坦最早起源于突厥韩国的葛逻禄建立的叶护国,因为哈萨克斯坦地处游牧民族东西流动的必经之路,因此这里成为各游牧强国争先统治的地区。8世纪开始,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被阿拉伯帝国占据;9世纪到12世纪,哈萨克斯坦的部分地区又先后被黑汗、钦察等国控制;12世纪西辽消灭黑汗后,这里成为西辽的土地;1218年蒙古消灭西辽,这里成为蒙古汗国的土地,后被划分到金帐汗国。

15世纪开始,金帐汗国衰落,一些部落脱离取代金帐汗国的月即别汗国,被称为“逃亡者”或“脱离者”,他们成为哈萨克族的前身。

16世纪初,哈萨克族分为大玉兹,中玉兹,小玉兹三个汗国,但1676年准噶尔汗国开始崛起后开始受到严重威胁。

此时的沙俄已经鲸吞整个西伯利亚北部,并开始对中亚地区虎视眈眈,为避免被准噶尔汗国吞并,小玉兹于1730年加入俄国,中玉兹于1735年加入俄国,大玉兹则被准噶尔汗国吞并。

而在1757年清朝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后,大中玉兹成为清朝的藩属,因为准噶尔汗国的彻底亡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水草丰美之地出现了真空,再加上沙俄在西部和北部的不断蚕食,因此大中玉兹逐渐迁移到巴尔喀什湖周边区域游牧。

但随着清朝国力由盛转衰,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败涂地,沙俄趁机侵占整个巴尔喀什湖周边区域,大中玉兹遂并入沙俄,不过新疆地区仍保留了大量哈萨克族。

作为典型的游牧民族,大中玉兹一直以来都没有固定的边界,但这种局面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改变了。

作为国际共产主义革命的导师,列宁主张“民族自决”,于是中亚地区先前被沙俄征服的各民族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并以加盟国的形式加入苏联。

当时的中亚,1924年加入苏联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是最强大的两个加盟国。为压制它们,加强对中亚的控制,斯大林除了将塔吉克斯坦从乌兹别克斯坦中分出,制造犬牙加错的局面,还有意煽动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的矛盾。

不仅如此,斯大林还将里海东岸的大片土地划给哈萨克斯坦,从而使中亚地区各加盟国版图犬牙交错,民族矛盾异常尖锐。

但此时的哈萨克斯坦却成了另一个难以控制的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斯大林又将里海和咸海北部的大片区域划入哈萨克斯坦,企图以大量俄罗斯人稀释哈萨克斯坦的民族成分。

而事实证明,斯大林的做法相当成功,当时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族的比例一度达到40%,和主体民族哈萨克族大致相当。

因为斯大林在列宁去世后,背弃了列宁的民族平等政策,推行“大俄罗斯”主义,所以即便是格鲁吉亚人出身,斯大林仍坚定不移地为俄罗斯谋福利。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地区,不仅是苏联最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也是苏联南下印度洋、压制东方大国的重要跳板,所以控制面积最大的哈萨克斯坦尤为重要。

但人算不如天算,令世界战栗的红色帝国苏联在1991年轰然解体,尽管经济落后的中亚五国对苏联依依不舍,但仍无法避免被俄罗斯抛弃的命运。

而当俄罗斯势力退出中亚后,中亚五国之间的民族矛盾不断激化,除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哈萨克族与俄罗斯族的冲突也不断凸显,再加上苏联解体后回过神来的俄罗斯对哈萨克斯坦仍然贼心不死。

在这样的情况下,哈萨克斯坦除鼓励境内的俄罗斯人返回俄罗斯,号召俄罗斯境内的哈萨克族返回哈萨克斯坦,并大力推行哈萨克语外,还在1997年将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到阿斯塔纳。

事实证明,这一“天子守国门”的举措彻底压制了境内的俄罗斯族反抗势力,加上民族的大量互换和靠近东方大国的地理优势,今日的哈萨克斯坦远比不远处的乌克兰和谐。

事实证明:北极熊慷慨赠予土地的把戏从来都是黄鼠狼给鸡拜年。而且他们也只能针对一些人口较少的民族,对于东方大国这样的巨无霸,他们是断然不敢“出此下策”的。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江苏一高中老师掌掴学生砸手机?

作为一名在班主任岗位上站了20多年老师,我非常能够理解这位高中老师的心情。这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相信很多老师都经历过。他们是高三的学生啊!距离高考就剩90天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复课不久,江苏淮安一名高三学生,带手机被发现,班主任了解情况后,强调高考在即,必须没收手机。从视频里可以看到,该生拒绝上交手机,被班主任连打两个巴掌,学生的眼睛被打掉了,该生将手机往桌上一拍,起身欲离开教室,被同学劝阻。随后老师走到讲台前,问“自己能不能赔得起这个手机?”然后把手机给摔坏了,并让同学用自己的手机录像,发到家长群,希望借此提醒所有的同学和家长,不要再把手机带到学校。这件事在社会中引起广泛反响,校方也对广大网友发布了公告:已经责令涉事老师向学生和家长道歉道歉,并停职检查。

事情发生以后,很多网友,这次站到了老师的一面,认为这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学生在家里上控制不住手机对自己的影响,而导致成绩下降。该校明确规定,不准带手机,但是该生还是带了手机进教室。而且孩子在被发现手机之后,没有积极主动上交,违背校规在先,老师,体罚摔手机在后,所以还是有很多家长还是支持老师的做法的。令人感到欣慰的是,4月11日,联系到该涉事学生的家长,家长表示非常支持老师和学校的行为。家长说,自己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很能理解老师,在与儿子的沟通中,也感受到老师平时对他们很好。家长还表示,老师平时一直很认真负责,现在还有90天就高考了,不希望因为这点小事影响到班级和其他学生的学习,也不想网上恶意扩大此事。同时家长还表示,这位老师确实提高了学生的成绩,希望学校不要给老师处罚,想让老师尽快恢复上课。

家长这样的态度,我想老师应该心里感到很安慰,毕竟如果得到家长的支持,老师的工作可以开展的更好。

不过从这件事中,作为老师也应该吸取教训:

一、在教育活动中,要遵守《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我国《义务教育法》第16条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教师法》中第37条也明确规定,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要给予教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作为老师,走上教育岗位,首先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教学,既保护学生,也保护自己。

二、惩戒要做到三思而后行。处理班级事务中,学会合理的处理事情,做到学生服气,家长服气,不能鲁莽和冲动。虽然现在有规定,老师,有一定的惩戒权,但一定要把握好界限,不能使用粗暴的方法,更不能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我们也应该理解家长对孩子的爱护之心。

三、教育中的惩戒要有度。教育需惩戒,但惩戒一定要有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只要学生进入了学校,就应当被约束,被规范。惩戒,是老师管理学生,规范学生行为的一种措施,但是这个度却很难把握。俗话说,有再一再二,无寄再三再四,给机会又不纵容,这就是最好的尺度。这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活动中,慢慢的体会和琢磨。

四、取得家长的配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多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成功的教育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配合,双方合力,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只要能和家长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保持同一教育目标,共同教育孩子,这样的教学会更加得心应手。

在这一次的“摔手机”事件中,相信由于家长对老师的理解,问题会解决得更加圆满。这也与平常的认真负责,家校沟通做得比较好家长在这次事件中应吸取什么教训呢?

首先,是要配合学校,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既然已明文规定不准带手机入校,就不应该给孩子手机。距离高考已经很近了,学校在疫情下开学,非常的不容易,每等天检测体温,填各种表格,教室清洁消毒等,都给班主任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上课,孩子要用手机,当然会让老师感到非常的失望。负责的老师会严加管理,如果碰到不负责的老师,可能就会放任自流了,那么受到伤害的一定是孩子自己。其次,要教育孩子尊重老师。老师上课时发现孩子的错误,如果按照规定没收手机,孩子服从上交,事后再和老师进行交流,或许这件事情就会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老师在开学的这几天,也想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认真学习,不要再被手机所累,所以才采取了这种比较极端的办法。既然老师摔手机之前已经准备了要赔手机,说明老师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完全没有私心。所以希望家长能够教育孩子尊重老师,服从老师的管理。

最后,希望家长和社会能给予老师更多的宽容。在这次摔手机事件中,网友大多是站在老师一边。可能是这次疫情,让家长们真正体会到学校教育和老师的重要性。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如果总是咄咄逼人,逼的老师对他的孩子放任自流,成为佛系老师,那么最终吃亏的,只能是孩子。如果家长和社会能对老师的工作多一份理解和宽容,老师自然也会对孩子更加用心,这种良性循环最终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还能活着的可能性有多大?

2003年外国一位叫史蒂夫的小伙,做了个疯狂的实验,他让一条鲸鱼吞下自己,然而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

我们都知道在陆地上现存体积最大的动物是大象,而海里现存体积最大的动物是鲸鱼。

但是如果人被鲸鱼吞下肚了,那么这个人活着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在2003年4月份的时候,在澳大利亚的这个国家,有个叫“史蒂夫”的小伙,

做了个作死一般的实验,而这个实验就是决定让鲸鱼吞下自己,然而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

普通的人都不会有这种如此作死的行为,如果有那么他一定是嫌命太长了,那么史蒂夫呢?

事实上,他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是一名极限运动家。在尝试过众多的极限运动了之后,

他感到了疲倦,已经不满足当前的运动了,所以他后来把目光投向了挑战鲸鱼,让鲸鱼吞下自己!

当然了,他也并不是单纯的作死,而是在实验开始之前,他还特意让人帮自己制定了一套由特殊材料所制成的潜水衣,

这种潜水衣能够抵挡高浓度的胃酸的侵蚀,而且材质还特别的坚硬,即便用一般的东西也是无法轻易划破的。

头部和心脏这些特别的位置,还做了特殊性的保护,这是为了避免在鲸鱼体内的时候被挤压到。

等到准备工作做好了之后,他们来到了澳洲东海岸一处的太平洋,这里还有不少鲸鱼在快艇周围穿梭着,从这一点来看,这里的确是一个好地方。

之后他们看中一条约为26、27米左右的鲸鱼,史蒂芬故意惹怒了它之后,趁着它张开巨口的时候,跳入它的口中。

就这样他成功地进入了鲸鱼的腹中,里面非常的漆黑,而且闷热,没过多久他就出了一身大汗。

慢慢地他流下的汗水越来越多,他意识到不能够再这样下去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会因为迟早都会因为脱水而亡最后死在鲸鱼的腹中。

到了这个时候,外面的人非常的焦急,因为已经到了约定的时间,但是他还没有出来,如果他再不出来,外面的人只好杀掉这条蓝鲸,把他给救出来了。

史蒂芬也很急,终于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利用氧气,他把氧气瓶里面的氧气给打开,就这样里面的氧气打开了之后,

鲸鱼感觉到非常的不舒服,腹中一顿翻江倒海的,最后鲸鱼把他给吐了出了。再来看一个例子。

例子二:

捕鲸是一种古老的行业,在1891年的英国西海岸,有个叫巴特利的小伙子,他就是一名捕鲸的猎手。

那天他驾驶着渔船航行到大西洋暖流途径的海域,在这里等待鲸鱼的出现,根据以往的经验每年都会有鲸群在这里经过,

而他只要成功地猎杀一头鲸鱼了之后,整个冬天都可以衣食无忧了。

很快他就发现了一条落单的鲸鱼,很快就追了上去,看样子这条鲸鱼的体型应该在28米左右,

就在捕鲸船靠近,并且他们想要放置捕鲸绳索的时候,没想到这个举动居然激怒了鲸鱼。

鲸鱼一个扫尾,让船身出现了剧烈的晃动,巴特利没站稳就掉了下去,鲸鱼一口把他给吞了进去!

后来前来寻找他的其他船员,发现了这条鲸鱼,就把这条鲸鱼给杀掉了。

看到鲸鱼的腹中还有蠕动,他们就把鲸鱼的腹部给划开了,终于发现了里面的巴特利,不过那个时候他已经昏迷了

众人七手八脚把他给送到医院,在足足躺了3个星期之后,他终于醒了过来,他自己是这样说的

“我记得我沿着一条既滑又黑暗的通道滑了进去,当时我仍能够呼吸,不过热得实在难受,然后我就昏过去了。”

不过由于鲸鱼胃液的腐蚀,他失去了双眼,以及他的皮肤也被胃液大面积地“漂白”。

被鲸鱼吞下了之后,活着的概率究竟有多大?

那么究竟人被鲸鱼吞下去了之后,活着的概率究竟有多大呢?其实这主要还是要分不同种类的鲸鱼来说。

人们根据鲸鱼的不同进食方式,可以分两类鲸鱼,分别是“须鲸”和“齿鲸”。

须鲸

须鲸和齿鲸最大的区别在于体型和进食方式。须鲸的体型非常的巨大,即便是须鲸里面的最小的种类体长也会大于6米,它们的口中没有牙齿,

上颌左右两侧的腭部至咽部各生有呈梳齿状排列的角质须,就是像毛发一样细密的须子。它们进食的时候,会张开自己的血盘大口,

之后一口把食物连带着海水给吞下去,之后会吐出口中的水,而因为它们的口中有鲸须所以这样就能够把海水给滤出去了,留下食物。鲸鱼群体中体型最大的蓝鲸就是须鲸。

齿鲸

齿鲸就是有牙齿的,而且形状各异,因为有牙齿所以它们在进食的过程中往往会撕咬猎物,最后吞入腹中。

但是在齿鲸里面的抹香鲸,在进食的时候也不会咀嚼,而是直接吞入食物。

也就说如果不幸地被齿鲸给吞下去,没命的几率还是很大,但是如果是被须鲸给吞下肚子的话,则生存的几率还是有一定的。

有些人说须鲸的嗓子很小,所以一般的须鲸完全吞不下人,但是这种说法太肯定了,

在上面的例子中,就有个外国的小伙子史蒂芬自己跳入了蓝鲸的腹中,所以说还是能够吞下的,只是概率的高低而已。

被鲸鱼吞入腹中,活着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取决于这些问题

没被鲸鱼给撕咬

如果自己碰上的是须鲸,那么自己的身体肯定不会被撕咬,但是如果是齿鲸那就不好说了,

几乎是100%逃脱不了被撕咬的命运,它们会将你撕咬了之后,再吞入腹中,而这个时候一般人的情况都是非死即伤了。

缺氧和甲烷中毒等问题

鲸鱼的腹中没有氧气,而如果人体因为氧气的不足会导致人死去。鲸鱼的腹中没有氧气,

相反的是有另外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气体,这种气体就是甲烷。

本来甲烷基本上对人体无毒,但是如果浓度过高的时候,会让空气中的含氧量降低,

特别是当人处于甲烷浓度高达25%-30%的空气中的时候,会出现头晕、头痛、气促、无力、窒息等等情况,

如果不及时远离会导致人体因为缺氧而中毒,最后死亡。

强大的胃酸也会将你腐蚀掉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鲸鱼一般都有4个胃,但是初氏喙鲸有15个胃,它的每个胃都有不同的功能。

它的第一个胃是由食道变化而来的,这里的胃壁筋肉发达而且充满了弹性,也是最大的一个胃部,不过这里只是它食物暂且储存的地方。

第二个胃就是它真正的胃部了,它能够分泌出盐酸以及胃蛋白酶等等来消化食物。胃蛋白酶是一种消化性的蛋白酶。

它是由胃部中的胃粘膜主细胞所分泌出来的,能够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小的肽片段,

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经过胃酸,或者胃蛋白酶刺激后形成胃蛋白酶。

在这里如果你在经过前面的那些步骤,有幸活着,但是也难抵胃酸的腐蚀,

像上面的例子巴特利这个小伙子,就是被胃酸给腐蚀掉了双眼,如果再久一些出来,那真的就没命了。

总的来说,如果你被鲸鱼给吞了,你将要面临的是被它撕咬、挤压、窒息、胃酸的腐蚀等等问题,一般来说活着的几率很小很小,只有极个别而已。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