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思想,孟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现代教育思想,孟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与人为善”一语,今天我们常常用到,孟子认为只有“与人为善”的舜,才真正进入了人生的最高境界,成就了为人处世的典范。孟子说:“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禹,闻善言则拜。
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我的教育思想怎么写?
我的教育思想:作为一个普通教师谈不上什么教育思想,尽管不断学习充实,也形成了自己的一点真实的做法。
尽管不断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但实际教学中,针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必须以智育为主,突出品德,争取全面发展。下面只是自己的一点做法:
首先,充分了解学生,陪伴学生成长。这是教育活动的永恒之道,但这样一个朴素的教育真理,常常被我们忘却、丢弃
人本主义库姆斯的教育思想?
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 价值,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罗杰斯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其自由学习观倡导学生自我参 与、自主发起、自我评价、学习的全面发展;美国著名教育家库姆斯提倡“以人为本”的教 育指导思想,并广泛开展“以人为本”的教学、科研和交流工作。
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概述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从1948年起至去世,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帕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曾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他写有教育专著和小册子40余本。其中《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公民的诞生》等,已有中译本。其主要思想有:
(1)提出要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他认为,在学校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是重要的,没有第一、第二之分。他说:“在教育作用的完整的体系里,那怕只是忽略了其中的一个环节都会破坏这个有机的统一“。他强调道德面貌在每个人身上起着主导的作用。他认为“社会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不论他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因此,学校中的任何工作都应当包含道德教育的意义,发挥德育的作用。他也强调智育的重要性,认为“无知的人对于社会来说是危险的,““学校应当不让任何一个没有在智力方面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他还非常重视劳动教育和美育,强调课外与校外教育的作用。他认为,如果不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要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才能是办不到的,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也是不可能的。合理的学习制度,课内外教学的有机结合,就使德、智、体、美和劳动教育融为一体,发展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他们升学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阐述了教学、教育理论方面的独到见解。在教学论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他认为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就是以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为转移的,课上得好不好,要看教师对发展学生的自觉态度、求知欲望和情感的培养,赋予多大的意义。他坚持教学与发展的统一观,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才能和对智慧活动的广泛兴趣,提高他们做人的尊严感。他认为教学过程必须是具有浓厚情感色彩的,要
能给儿童以愉快,教学不应过于紧张,也不要过于容易;生动的直观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抽象思维的手段。在德育论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和马卡连柯一样,非常重视通过集体、劳动与其他活动进行教育。不同的是,他比马卡连柯更重视集体中的个别教育和个别对待。他指出,集体要为每个成员发展自己的个性创造条件;教育者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和集体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必要的和重要的因素,两者必须结合起来。
(3)探索了学校管理方面的规律。苏霍姆林斯基多年担任校长。他在学校管理方面也有许多建议。他曾写过一本书,书名是《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他认为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这就是说,校长自己在教育理论方面一定要有主见,要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内行。他指出,校长是学校的主要教育者,但如果他只是指示别人应该如何教育学生,自己不直接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不直接和学生打交道,他就不可能成为主要的教育者。他说,校长的工作应当是深入课堂,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研究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依靠教育科学领导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来发展教育科学的光辉典型。他的教改经验和他的教育思想是符合苏联当代教育发展的一般要求的。
布鲁纳的教育思想?
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不仅是"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样处理”,即"学会如何学习"。他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
在布鲁纳看来,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知识的过程。他强调说:"人类学习中似乎有个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像发现一样,是尽力探索情景的机会。"因此,应该把发现学习作为儿童教学的主要方法,以鼓励儿童去发现知识的奥秘,去掌握学科的结构。
关于发现学习,布鲁纳指出,"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都可以称为发现学习。但学校中的发现学习不局限于对未知世界的发现,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对人类文化知识的"再现"。
其实质就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进行再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包括寻找正确结构和意义。"总之,在布鲁纳看来,发现学习就是在学校条件下,引导儿童从所见的事物的表面现象去探索具有规律性的潜在结构的一种学习途径。
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对认知过程进行过大量研究,在词语学习、概念形成和思维方面有诸多著述,对认知心理理论的系统化和科学化作出一贡献,是认知心理学的先驱,是致力于将心理学原理实践于教育的典型代表,也是被誉为杜威之后对美国教育影响最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