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13.5正式版推送,新疆乌鲁木齐的疫情源头找到了吗
ios13.5正式版推送,新疆乌鲁木齐的疫情源头找到了吗?
新疆乌鲁木齐的疫情源头找到了吗?这次相比北京要更加严重吗?乌鲁木齐市疫情的溯源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此次疫情不会比北京市疫情严重!
一. 疫情溯源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乌鲁木齐市疫情发生之后,国家卫健委及时派出了专家组前往新疆进行疫情溯源和相关的指导。对于乌鲁木齐市疫情的溯源,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是这样说的:源头在一定条件下是才能够查清楚,很多情况下可能查不清楚,比查找源头更重要的是发现疫情的传播链。
(下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
如曾光教授所说,疫情溯源是一个科学调研的过程。就实际操作而言,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比如有些证据找不到了,或者无法深入探究下去,等等。之前的武汉疫情、吉林疫情、北京疫情的溯源没有进展,就是说明。就已经发生的疫情来说,最要紧的是发现疫情的传播链,尽快遏制住疫情的蔓延。
(下图:乌鲁木齐疫情首例患者的工作场所中泉广场)
二.乌鲁木齐市疫情不会比北京市疫情严重!1. 乌鲁木齐市疫情与一起聚集性活动关联。
对于乌鲁木齐市此次疫情的发生,7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乌鲁木齐市疾控中心主任芮宝玲这样回答记者:本轮疫情主要与一起聚集性活动关联。前一天,芮宝玲主任还告诉媒体:疫情形势总体可控,请大家不要恐慌!
(下图:乌鲁木齐市疾控中心主任芮宝玲回答记者提问)
2. 乌鲁木齐市疫情在疫情流调和疫情控制上要比北京市疫情难度小。
北京市疫情始发于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该市场是北京市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人员流动频繁,疫情很容易形成扩散,和武汉市疫情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下图:北京市疫情的始发地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如芮宝玲主任介绍的情况,乌鲁木齐市疫情的传播范围不会比北京市疫情的传播范围那么大,就疫情传播链的调查来说,难度也会小于北京市疫情。或者说,此次乌鲁木齐市疫情的规模,有可能介于吉林省舒兰疫情和北京市疫情之间。
(下图:吉林省舒兰市)
结束语:疫情不在于大小,在于全力防控,尽快遏制住疫情的蔓延,否则小规模的疫情也能演变成大规模的疫情。为了早日控制住疫情,让我们为乌鲁木齐市人民加油!
预测一下这次人口普查有多少人了?
首先人口数量是绝不可能精准统计的,要说预测一下,根据上阶段人口增速,大概14.3亿上下。
重要的不是人口总数,而是我国人口结构的详细资料,本次人口大普查将直接影响国家未来各项政策的制定!
1、优化落户政策
当前,开放大城市,取消中小城市的落户门槛已是大势所趋。有的城市在赶人,有的城市在留人。目的都是优化人口结构,提高流动性。但是,是不是来错地方了?没有数据,我们不得而知。
比如,近一两年来,广州,杭州,佛山等地的人口增量明显增加。是不是因为这些城市的突然发展?
未必,很大程度上,人们是被“赶”出了北京和上海。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增长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光鲜。
另外,由于经济不景气,很多人返乡置业。一些小城市的人口流失可能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如果这些人口流动数据能够通过普查,真实反映出来,那么这些都将为各地制定落户政策,租赁政策提供良好的指引,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一些城市廉租房,商品房供应不足或过剩的情况。
2、优化生育政策
2018年全国新出生人口1521万人,而到了19年出生人口则降至1470万人。
我们的人口红利正在消退,但从前几年放开二胎的效果来看,很多人因为负担太重不敢生。比如上海的老龄化,东三省的人口流出,都会在普查面前看得清清楚楚。
如果这些东西没有改善,是否会进一步调整生育政策?很值得关注。
3、优化区域一体化发展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搞“XX一体化”,似乎在抱团发展。
实际上,可能是将两个经济关联度较弱的城市强行捆绑在一起。这不仅达不到双赢的效果,甚至可能导致恶性竞争。
真正的一体化至少需要一个特大城市为中心,否则就会进入“建设在西边,而产业和人却往东跑”的困境。
在这方面,普查中的流动性和就业数据可以得到准确反映,从而为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政策提供良好的建议。
4、优化房地产政策
众所周知,房地产市场长期看人口,人口的变化必然会影响房地产市场。
一方面,一些大城市特别是深圳,户籍人口少,但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多。哪个区流动人口最多?哪里更需要人才公寓和经济适用房?数据都将告诉我们答案。
另一方面,“因城施策”的房产调控政策可以更加精准地实施。
根据《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状况》数据显示,国内城镇居民拥有1套住房的占58.4%,拥有2套的占31.0%,拥有3套及以上的占10.5%,每户家庭平均1.5套房产。
但是,这些房地产过度失衡的问题,不是一刀切政策就能解决的。需要利用普查数据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因城施策的真正效果。
5、房产税不远了?
其实“查人查房”同时进行,并不是说房产税即将到来,而且官方也进行了辟谣否认。
早在2011年,上海,重庆就试点了房产税,而且香港也有房产税的先例。但从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来看,利用房产税彻底平抑房价的成功案例还没有。
至少在中国这样一个房地产供不应求的市场,是很难实现的。当然,房产税的到来也只是时间问题,而目前的条件还不成熟。
目前,距离第六次人口普查的2010年已经过去10年了,10年间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0年中国老年人口(年龄大于65岁)总数为11894万人,2019年中国老年人口总数为17603万人。2010年中国老年人口(年龄大于65岁)占比为8.87%,2019年中国老年人口占比为12.57%。9年时间中国老年人口增加约5700万,老年人口占比增加3.7个百分点。
而2000年到2010年1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仅增加约3100万,老年人口占比增加1.91个百分点。
19年数据为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待到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出来再做更新。
以上数据充分表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在加速,从人口老龄化占比的增速也进一步论证了中国老龄化进程正在以创纪录的速度变化,最近三年,中国老年人口占比的增速都保持在4.8%以上的增速增长。
10年时间过去,我国的人口数据已经模糊不清,因此我国急需最新的中国人口数据,以便国家制定合理的政策方针。
现在我们的新闻媒体已经多次报道过日本的人口老龄化现状,但是,以邻为鉴,我们国家在人口老龄化的道路上基本上不会好于日本。
在文章《2050年,中国人口会是多少?》中,通过中日对比,可以得出中国的老龄化的速度比前纪录保持者日本更为快速。不仅如此,通过了三种方法推算了中国人口的变化,最终结果显示,到2050年,中国的总人口至少减少一个亿,将来真实数值可能位于1~1.5亿区间。
后续也分析了中国人口结构的演化,根据我的保守估计,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占比将超过30%,社会总抚养比将达70%,意味着10个劳动力(15-65岁)要养活7个非劳动力,其中包括5位老人。考虑到现在大部分人20岁,甚至23岁才工作,社会总抚养比将远大于70%。
很多人估计对这些数据无感,那么我就打个比方吧!大家都知道,当前我国结婚青年购房策略大多数采用的是“六个钱包战法”,所谓的“六个钱包”是指男方的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加上女方的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共六个钱包。
“六个钱包”可能比较极端,我们打个折吧,“三个钱包战法”购房,也就是男女双方父母加上夫妻自身收入购房,支助率上相当于3:1,如果购房支助率变为1:1,也就是夫妻两个人来承担一套房,那么有多人新夫妻买得了房子呢?恐怕积攒一个首付都费劲。
当前,我国社会总抚养比大约33%左右,也就是相当于3个人养1个人;到了2050年,社会总抚养比则变成了70%,也就是10个人供养7个人(其中5个老人),几乎逼近1个人养1个人。
这也是为什么从“国家帮养老”到“卖房来养老”的根本原因,因为面对这样的社会总抚养比,国家也无力承担,从这里,你就可以体会其中的恐怖之处了吧!
当时分析的数据的是基于18年的统计局数据,但是19年数据出来后,人口老龄化基本上符合我的预测;
2018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2019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我预测的是2022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成为老龄社会。按照目前的趋势,基本上分毫无差。
经济的运行归根到底是人的生产与消费,我们国家当前的一带一路、消费升级(亦或扩大内需)、鼓励生育、延迟退休、养老制度、房地产都与我们的人口结构息息相关。
2020年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将直接影响政府未来的政策制定,当下的人口结构也是我不看好18年之后的中国房地产的根本因素。
《孙子兵法·谋攻》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第七次全人口普查”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就是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两次“知己”大调查。
记住我的一个观点:人口结构将是理解中国未来大政方针和经济活动的基础,人是核心,是重中之重!
现在一个女生能主动到什么地步?
看到这个问题,忍不住分享一下我主动追兵哥的经历。
他是我们学校的国防生,那时他考上了研究生,准备去南京读研。爱打篮球,很自律,没谈过恋爱。
经室友推荐,我莫名就有了好感。室友说,你要不要来一段黄昏恋?现在想想,那时我没有真的想谈恋爱,就是无聊所致,没曾想却改变了一生。
室友给了我联系方式,我就找话题跟他聊了起来。曾经善于打开局面的我第一次有了挫败感。人家不太理我,爱搭不理。
从我自报家门后,他就一个哦字,基本是我问他答。后来也不知道是聊到什么?打开了话茬。
总之,通过聊天,我知道他是一个相对理性,但对父母特别孝顺的人,没有花言巧语只有木讷大条。
我第一次见他,是在室友组局的散伙饭上。因为没有见过他本人,也没见过照片,就很好奇他是怎么样一个人。
我稍微打扮了一下自己,披着齐腰下的长发,穿着白色上衣和半身裙,踩着小高跟……
结果见到那个男人时,黑乎乎的,穿着拖鞋和训练短裤,真是跟想象中的不一样啊!我有点失落,但还是有点紧张,导致我没敢好意思盯着他看。
第一次见面也就这样了,紧张心跳但又夹杂失落,最后吃完饭就告别了。回去后我想,可能也就这样了。
但没想到转机很快就来了,那次毕业晚会上,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他,穿着制服很精神,好似人群中我一眼就能看到他。
我忽然心跳不止,鼓足了十分勇气,给他发了个信息,能否晚会后一起散个步。我紧张地等待他的答复,时不时盯着手机。
很久过后才等来三个字:改天吧!但就在我万分失落时,他又不知怎么找到了我,说待会他们要一起回去,没时间,下次有机会吧!
看着他挺拔的身姿,我有种不真实的感觉。此后我总在想有时间是什么时候?
机会终于还是来了。那天他发短信说他刚参加完同学的散伙饭,经过我们楼下,问我有时间没?
我当然说有啊!火速地收拾完自己,随便扎了下头发就跑下了楼。那时我感觉特别紧张,小心脏都要跳出来了。
远远看到他,还是那随意的着装,我就慢下了脚步,假装镇定。他见到我打量了一下,但也没说什么。
我们在校园里的湖边走了一大圈,我很紧张,也记不得他讲了什么,脑子一片空白地附和着。时间过得很快,最后,他才点名了他的主题。
他说我是不是对他有好感?他说我们不现实,我毕业要在家这边工作了,他要去另一个省的城市学习了,今后他还会回北方的城市……
我听到他的点破,有点羞涩难当,于是我违心地说道:没有吖!他竟然说那就好。
在分别之际,他忽然用手扯下了我松松垮垮扎在头上的皮筋,说道:你还是披着长发好看。
我有点恼怒他,想也没想就抢过皮筋转身快速走远了。他说再见,我说再也不见。
后来我想,我那时虽没想过谈恋爱,但对他有好感的心思被点破,有点羞涩难当吧。这是我在学校跟他的最后一次见面。
此后,他去实习了,我回家等着事业单位上班。我总是每天假装不痛不痒地询问他的生活,但又每次紧张不安地等待回复。
终于有一天,他又对我说:我们不现实,你还是踏踏实实工作吧!
那次我坚持了五天没有理他,我万分纠结。有时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认识没三个月的男生,见面也就三次,我怎么就不可自拔了呢?
我不断催眠自己,我们不现实,我们没有将来,但终究我还是失败了。我告诉自己,我不在乎现实,今天开心就好。
于是,我又开始给他发信息发笑话,无论他回不回,我觉得自己高兴就好。偶尔,我也会给他打电话,但是小岛的信号不好。
转眼,他去南京读研了,我们还是一直联系。十一月他的生日,我临时起意去到他的城市找他。
按着通信地址,我跑去给他过生日。他很意外,也很感动,但是离别时,他仍是说,别傻了姑娘,现实点,我俩好了总不能一直相隔这么远?他说他不能保证未来。
走的时候,他给我转了1000块钱,他知道那时我上班工资低,老给他打电话,写信,还要租房子生活。那次特意跑去看他,车票也花了不少钱。
是的,那是我第一次乘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出省,没有坐票全程站着,但丝毫不觉得累!
他像朋友一样带我去了中山陵,新街口转悠游览。时间总是很快,但结局却早已预料。
我无功而返。他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人,我想他估计也有过犹豫,但是他还是很坚决。
回去后,我开始准备考研,我想这是唯一一条可以走的路了。我说我准备考研了,如果我考上了,我俩有没有可能?
他犹豫着没有答复,他说我太傻了。我就跟中了魔一般,我无法解释我的行为。
我曾经的人生目标就是毕业考公,然后家里找个人嫁了,呆在父母身边,过着平淡的生活。但我没想到我内心住着一个追求自由的灵魂。
我一边备考,一边工作,一边对他嘘寒问暖,写情书,学着编织围巾,傻到他感冒了我还给他快递感冒药。
最后虽说考研结果不如人意,但好歹上了一所一般的大学。录取后,我转车去了南京,想着问他一个问题。他要敢说不愿意,我想我有的是耐心。
他穿着学员服来火车站接的我,当时他逆着光,我觉得他就是我的光,我第一句话就是问他愿不愿意做我男朋友?
他还是像当初在学校那般,看了我一会,然后摸了摸我剪短的头发,他说他还是喜欢长发的我。
为了考研,我把齐腰的长发减到了齐肩下。我不满他的回答,又问了他一遍。
他左右看了看,说道:这个问题应该由男生来问,你愿不愿意做我的女朋友?
我不管不顾地抱了抱真实的他,然后踮起脚亲了他一下,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自此以后,他就成了我男友,我们依然异地,偶尔相聚。我们会有争吵,他不会哄人,我也会吵架说分手,但我终究是不甘心。他是我费劲力气追来的。
他毕业那年,分去了河北某偏远地方。我就跋山涉水地去看过他一次,他见到我时很激动,但也有种惆怅。他说未来很苦,希望我认真选择。
我当时很生气地对他说:不以结婚为前提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难不成你想耍流氓吗?他很是无语。
来年我毕业,我毅然踏上了北漂的征途,网投简历,自己找地方面试,再到后来的搬家……一切的一切都是我自己。
说实话,曾经吵架时我也犹豫过,什么都一个人,苦了累了也只有自己哭泣。但是,我是一个执着的人吧,终究是坚持下来了。
后来,在我们相识6年的时候,这个男人终于成了我的老公。现在,我们依然异地,他去了更偏远的地方。
我一边上班,一边带着两个孩子。今年我们结婚9年了,我觉得此前的小困小难,终究是熬过来了。我也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成长为两个孩子的母亲。
岁月很长,光阴很短,匆匆十五载,弹指一挥间,愿往后余⽣,始终保有初⼼模样,永远清澈明亮。待到山花烂漫时,共看繁花似锦开。
iPhone6s用什么版本的系统最好?
我有一部6s,经历了历代系统,可以总结下!
众所周知,6s作为“钉子户”,目前使用的还是有一部分人,那么它的出厂系统为ios9,对于使用来讲肯定是出厂系统的使用体验最好,当然这句话得放在当年作为苹果旗舰机的时候,但是目前已经是2022年,苹果的最新系统为15.2,如果要安装在6s上来讲使用肯定是难受的,历代的系统,综合使用下来我给大家分析下:
第一种,出厂系统ios9
6s作为2g的内存,在安装同等系统安装下,如果你的手机硬盘容量越大使用起来肯定状态越好,那么因为目前appstore的很多app下载基本上百分之95都不支持ios9系统,所以如果你还是出厂系统基本上除了基本的电话短信,个别音乐视频app等基本功能,可以说和功能机没有什么区别,但是难能可贵的是还支持淘宝和支付宝,不过微信已经无法下载最新版本,所以肯定不能满足正常的使用需求,不推荐!
第二种,ios10系统
10系统如果放在两年前,6s手机可以说还能一战,但是和9系统一样,目前绝大部分app也不支持10系统了,所以使用起来还是很受局限,随着时间推移,现在也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所以不推荐!
第三种,ios11系统
11系统可以说是目前app系统大部分主要app下载兼容的门槛,包括微信!但是作为门槛,它却是最短命的系统,因为优化的不够好,所以很多使用者反应并不好,本人的6s在使用11系统时,会经常出现闪退,卡顿,发热的情况,所以即使是门槛,也不推荐!
第四种,ios12系统
12系统作为苹果6手机的养老版本,经过了很多次的优化,目前可以说非常稳定了,对于6s来说,不仅支持目前市面上百分之99的app安装,而且使用状态也可以匹敌10系统的顺滑,如果不玩游戏,可以说性能不输9,10系统,所以推荐这个版本!
第五种,ios13系统
13系统对比12系统,增加了暗黑模式,这一点是它的优势,而且支持的app下载更多,但是我在使用期间,却会偶尔出现卡顿,死机,发热情况也能接受,但是电池消耗比较大,基本充电宝不离手,但是不能说不能用,个人认为至少比11要好,至少系统优化的还行,也可以推荐!
第六种,ios14系统
目前14系统最后版本是14.8系统,这个14.8真的算是14系统里最棒的一代,比14.7.1的发热控制要好不少!但总体来讲来讲,真的有点力不从心了,使用起来不仅卡顿,而且打开各种app的等待时间,包括操作时间的反应都有点让我这个急性子抓狂!感觉真的要淘汰的感觉,所以不推荐!
第七种,iOS15系统
近期苹果再次将6s列入了15系统的名单,足以说明这款手机的抗打程度!在我将6s升级15之后,续航变得非常拉胯,聊个天看个视频都变的很烫,与14系统相比app的开启速度感觉更慢了,看来真的是最后一代支持6s的新系统了,所以不建议目前在14系统的朋友继续升级15,即使升级15系统,很多功能也被阉割,所以完全没有必要!
最后总结
在目前的阶段,排个序从好到差:12系统>13系统>11系统>14系统>15系统>10系统>9系统。
以上是我的6s使用感受分享,供大家参考,其实6s真的很优秀了,作为“钉子户”,能够使用这么多年,不得不配服苹果生态系统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最后感谢大家关注支持点赞🙏
今年的中小学生会提前放假吗?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们这里的中小学没有提前放假的迹象,部门市已经公布了中小学的放假安排,和没有疫情时没什么区别。
河北部分市区的中小学放假安排我们这里是河北,已经有部分市公布了放假安排:
张家口:中小学及幼儿园,寒假从2021年1月20日-2月28日止,3月1日正式上课,总共放假40天,这在河北中小学算是时间最长的了。
高中阶段寒假33天,自2021年1月20日起至2月21日止,2月22日正式上课。
承德:小学、初中、幼儿园在1月23日放假,2月28日开学;高中1月30日放假,2月28日开学。
秦皇岛:小学,幼儿园,初中寒假时间为2021年2月1日到3月8日,高中寒假是从2月1日到3月1日。
唐山:中小学寒假开始时间统一为2021年2月2日,3月1日开学。
从放假时间来看,没有比以往时间提前。学校课程也都是在按部就班讲解,进度上并没有加快。
提前放假,会导致学生基础更不牢固上半年,全国各地许多学校在疫情期间开展了线上教学。因为那时疫情还不稳定,学校是人员密集地,为了减少聚集,所以采用线上教学的形式十分有必要。
但是,线上教学的成效却让人一言难尽,许多家长纷纷吐槽,孩子们缺乏监管自制力不够,沉迷于电子产品,打游戏、看娱乐新闻、上网聊天,成了常态。
因为疫情期间,学生在家上课,但是家长还要出去上班,实在是分身乏术,无法监督孩子学习。结果可想而知,虽然自制力强的孩子可以做到自我管理,成绩没有受影响,但是大部分孩子成绩一落千丈,基础严重不牢固,和在校学习相比,相去甚远。
所以,这学期各学校都在查漏补缺,争取把孩子落下的功课补回来,时间很紧迫,如果再提前放假恐怕家长们会有怨言,孩子们基础会更薄弱。
疫情平稳,没必要提前放假目前,我国疫情控制得非常好,大家都恢复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虽然疫情偶有发生,但是都是小范围的,不影响大局。而且我们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应对突发状况。
比如,日前冷链食品新冠阳性偶发,我们的防疫部门就显示出良好的应对能力。对冷链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一一排查、检测,并且对冷链食品追根溯源,有的地方还推出“冷链食品二维码”,市民们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知道食品是不是正规渠道得来。
在学校里,防疫工作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教室里每天进行消杀,对学生进行体温监测,一旦有突发状况,立刻启动应急预案。
所以,就目前来看,学生在学校还是很安全的。
放假不是最佳避险方式题主在题目中说孩子们虽然都在学校,基本不会怎么流动,但是接触的家长却不知都去过哪里,所以有不安全因素。
如果因为这个原因就选择放假,那开学是不是遥遥无期?难道要等到疫情完全过去再开学吗?目前来看,国外疫情还比较复杂,美国等国家疫情形势依然不见好转。
截至北京时间13日23时58分,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649425例,达到70461926例;死亡病例较前一日增加10718例,达到1599704例。美国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确诊病例达16225124例,死亡病例为299057例。美国累计确诊病例不断增加,速度也确实惊人的快,从1000万例增至1500万例用时不到一个月,平均每6天新增100万确诊病例。从1500万例增至1600万例,用时仅4天。日本12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3041例,单日新增首次超过3000例。所以,全球疫情彻底结束,大概需要一段时间,但是这期间不可避免会有人员流动,其中当然包括学生家长,有些家长可能会有出国的需求。 难道他们的孩子就不能去上学了吗?这些孩子的同学也会因此而感到不安吗?其实,这未免有些过分担忧了。如果疫情稍有变动我们就选择放假,那么必将打乱我们的生活节奏。疫情需要时刻防范,但是生活也需要按部就班的继续下去。结束语面对疫情,我们需要时刻警惕,中学生年龄不大,自我保护意识差一些,所以还需要家长、学校加强督导。目前,我国各地疫情控制得很好,学校应该没有提前放假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