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的作者,为什么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被称为七律的压卷之作

2023-03-12 07:40:04 107阅读

竹里馆的作者,为什么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被称为七律的压卷之作?

《积雨辋川庄作》一诗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之作,它充分彰显了王维山水田园诗幽雅清淡的风格。有人曾把此诗推崇为全唐七律的压卷之作,说它达到了“空古准今"的极致境界,这固然是封建文人的偏爱,但此诗体现了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创造了令人愉快的情境交融的意境,却是不争的事实。

竹里馆的作者,为什么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被称为七律的压卷之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诗作的首联,描写诗人静观所见的农家生活。“积雨空林烟火迟”中,“积”字兼有雨之时长与雨之量大之意。因为积,才让本来空旷的林子显得闷热潮湿。远处升起了烟火,那是农家在做饭。第一句中的积、空、迟,三个动词用得好。“积”让雨水有了长度和深度,“空”让林子有了胸怀和境界,“迟”让烟火有了味道和情绪。来此地隐居的诗人捕捉到这一瞬间,并赋予它们生活的情趣。这一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恬淡的、闲适的。

“蒸藜炊黍饷东菑”一句描绘出做饭的情景。蒸藜,煮野菜。在终南山区的人家的蔬菜来源以野菜为主。炊黍,熬制米粥,这是农家的主粮。吃野菜只能充饥,要想有体力,还需要食粮。这样的饭菜不是村姑自己食用,而是送给田间劳作的人。“饷”,本义为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是动词,这里是把做好的饭菜往田地里送。这一句中没有出现人物,但我们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推知,做饭送饭的是持家的村姑,在东菑劳作的是朴实的农民。

诗人在陕西蓝田终南山的辋川庄过着清静的隐居生活,在阴雨绵绵的季节,举目远眺,天气阴暗,暮色低垂,整个山庄笼罩在一片雨雾之中。这时远方的丛林一片空寂,但见农舍的房顶上缕缕炊烟缓缓升腾而起,给这沉寂的山村增添了一丝生机和活力。农妇们正忙着蒸藜炊黍,准备饭菜,送给正在东边田头辛勤耕作的丈夫。这里的描写体现了山村浓郁的生活气息。透过山村景色和人物活动,我们可以想象农妇自由自在清静恬适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可感受到诗人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的闲情逸致。

颔联状写山野的自然景色。这两句描写,可谓诗中有画,在描摹物态、表情达意方面臻于化境。广漠的水田,作物茂盛,一望无垠。辽阔的天空,白鹭翻飞,意态闲雅,给静态的画面增添了生命的活力。而茂密的丛林,蓊蓊郁郁,幽静清淡,跳跃在树枝上的黄鹂百啭不已,歌声是那么地悠扬动听。

这一句诗,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表现技巧。首先,诗人巧妙地采用绘画中的“着笔”技巧,雪白的苤、金黄的鹂,色彩搭配相宜,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其次,诗人注重动态和静态景物的描写。白鹭翻飞,黄鹂鸣啭,为动态的描写。而广漠的水田、阴幽的夏木,为静态的描写。一动一静,动静相生,意境更显深邃。另外,诗人又巧置叠词,“漠漠”,形容水田辽阔,“阴阴”形容夏木茂盛,这既强化了语意,渲染了雨中空蒙迷茫的景物特点,又使诗歌语言朗朗上口,从而产生悠长动人的情味。

颈联,诗人由远观景物转人对自己禅寂生活的描写。“山中习静观朝槿”,诗人在这静寂的山中,观看朝开暮谢的木桂花,内心极为宁静,木桂花是人生无常的象征,此时的作者,已参悟人生,他在佛理和山水之中寻找寄托,因此,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 。

在鹭飞鸟鸣的美妙环境中,诗人的心情是淡淡的喜悦。远山耸翠,空谷寂然,诗人的心情趋于平和。这是诗人发现朝槿后的变化,看着朝花夕落的木槿树,诗人感到事物的无常,人世间的美好也不过如此。诗人忘却俗事的烦扰,盘腿打坐澄心、静静修持。

这是一种境界,一种静观其变、超然物外的修为。诗人走累了难免肌肠咕噜,他没有去农家讨斋,而是自己动手就地取材,食材就是露葵。静坐后用野菜充饥,去燥除烦,不也是一件乐事吗?这两句俨然一幅禅坐静观图:一位佛子在闭目坐禅,周围落英缤。

辋川庄自然恬静的田园风光和他内心淡泊无为的心境十分契合,他找到了自己精神的依托和无穷的乐趣。“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在松树之下,采摘绿葵,作为自己的清斋素食。王维崇尚佛学,追求宗教境界,因此,他要远离尘世,不食人间烟火,甘愿以绿葵为食,这就使他的这首诗歌充满了禅意。这样的意境,已经超越了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意蕴,而进入了令人寻味的宗教境界。

最后一联,诗人戏称自己为“野老”,向人们诉说自己的心声:我已是心存禅意,内心寂静,任其自随遇而安,与世人无争了,一切名利、地位,都早己抛到九霄云外,谁还能无端地猜忌我呢?

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化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庄子·杂篇》中的故事:杨朱从老子学道,路上借宿于旅舍,其主人盛情接待,给他让座,但俟其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与之“争席",这说明杨朱己得自然之道。

另一个典故出自《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海鸥非常亲近,互不猜疑,但有一天,其人之父叫他把海鸥捉回家来,待到那人来到海滨,海鸥因猜疑早已飞遁而去。诗人借助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表现了诗人随缘任运和空寂无为的禅意。

初一下册语文古诗共有几首?

1、泊秦淮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竹里馆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3、望岳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4、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4、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朝代】唐代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5、己亥杂诗·其五 【作者】龚自珍 【朝代】清代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晚春 【作者】韩愈 【朝代】唐代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7、登飞来峰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约 客 【作者】赵师秀 【朝代】宋代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9、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0、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1、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朝代】唐代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1、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2、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朝代】宋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o)数小舟,曳(y)铁钯(p),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4、贾生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5、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代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竹里馆的主旨句到底是啥呢?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是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

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竹里馆与什么齐名?

《竹里馆》和《鹿柴》这两首诗的意境十分相似,环境也很相似。

《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

1、鹿柴∶以木闸极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柴』是木条围成的栅栏,鹿柴是养鹿的地方。这儿指的是王维的地名,位於辋川附近。 王维这首诗写的很妙,前两句『静中有动』,写空山寂寂,不见人影,却有说话声回荡。后两句『动中有静』,描写光影流动,又充满寂静的感觉。诗中的『景』即是『影』。

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语译】:

空寂的山中,看不见人,

只隐约听到远处有人说话的声音;

阳光返照,光线射入林中深处,

又映照在青苔上面。

【赏析】:

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著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竹里馆与哪一首古诗词相似?

《鹿柴》和《竹里馆》这两首诗的意境十分相似,环境也很相似。

《鹿柴》作者: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1、鹿柴∶以木闸极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柴』是木条围成的栅栏,鹿柴是养鹿的地方。这儿指的是王维的地名,位於辋川附近。 王维这首诗写的很妙,前两句『静中有动』,写空山寂寂,不见人影,却有说话声回荡。后两句『动中有静』,描写光影流动,又充满寂静的感觉。诗中的『景』即是『影』。

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语译】:空寂的山中,看不见人,只隐约听到远处有人说话的声音;阳光返照,光线射入林中深处,又映照在青苔上面。

【赏析】: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著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