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怎么死,水浒传王进最后结局
高俅怎么死,水浒传王进最后结局?
大家都知道,王进是《水浒传》中第一个登场的好汉,他跟林冲还是同事,都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可见,其武功未必在林冲之下。
王进跟林冲不仅是同事,他们两人的遭遇也惊人的相似。林冲被高俅陷害,误入白虎堂,吃了官司,然后被发配至沧州,最终走上了落草为寇的道路。
那么,王进呢,也得罪了高俅,被高俅问罪,但好在王进跟林冲有点儿不一样,林冲对官场还抱有一丝幻想,而王进没有,王进是个孝子,他听了老母亲的话,连夜带着母亲离开了那个是非之地。
王进带着老母亲路过史家庄时,在史家庄上借宿,正巧看到少庄主九纹龙史进正在舞枪弄棒,庄上的喽啰一个劲儿地叫好,唯独王进说了句,这棍棒耍得不错呀,但只是好看,赢不得真好汉。史进一听,急了,当场跟王进比划起来。史进哪里是王进的对手,没两个回合就被打翻在地。这下史进心悦诚服,拜了王进为师,让他教授自己武功。
就这样,王进在史家庄上住了好一段时间,一心一意地教史进武功,让他的武功大有长进。等教得差不多的时候,王进就离去了,就这样,王进消失了,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甚至都没有交待清楚他的去向,到底是生是死。
关于王进到底去了哪里,结局如何,想必很多小伙伴一定想过这个问题,毕竟,他是一个很特殊的人,因为无论从武功,还是为人,还是遭遇,他似乎都应该是梁山好汉的一员,但偏偏不是。就这样凭空让他消失,到底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王进的结局到底如何。
我们可以这样去推敲,王进这个人的作用是什么?很简单,由他引出史进,再有史进引出鲁智深,这样一步步走下去,最终引出以后的梁山。说白了,王进的作用就是穿针引线。当王进一消失,那又该谁来继续引路呢,自然是史进。
我们再进一步推敲王进跟史进的其他联系,除了师徒,他们还是一个引路人跟继承人的关系,没错,王进是第一个引路人,史进是他的继承人。关键就在这里,仔细看王进的名字,如果谐音的话,就读作“亡尽”,而史进谐音,就读作“始进”,很明显,前者的意思就是死光,后者的意思,就是开始前进,连起来可解读为,王进死了,那么由史进开始前进。
很多人在说,你这属于强词夺理,典型的望文生义,难道就这样说明王进死了吗?当然,我们还可以结合整个《水浒传》再推敲一下。大家都知道,梁山受招安受,四处征战,最后死伤无数,回朝廷后,更是死的死,伤的伤,散的散,跟曾经热闹的梁山比起来,他们已经“亡尽”了,不是人“亡尽”了,而是他们替天行道的初心已经“亡尽”了。不难看出,王进既是一个引路人,也是一个伏笔,这绝对不是巧合,更不会是所谓的望文生义,王进的命运是跟梁山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梁山亡,则王进亡。
到这里,王进的结局就很明了了,他一定是被高俅派出去的人给害死了,试想,像高俅那样的人,会容得下一个得罪过他,还想跑掉的人吗?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观看。
水浒传里的那个高衙内下场如何?
先来了解一下高衙内这个人。
本来在宋朝时期“衙内”这个词的本意是指官府子弟。而《水浒》里这个高衙内是高俅的叔伯弟兄的儿子,因高俅无子过继给他的,高俅对这个儿子很是喜欢。只是这人不是好人,是个纨绔子弟,书中写他最爱淫垢人家妻女,也没有人敢和他顶嘴斗架,所以高衙内有个绰号,人称“花花太岁”。
那么这个高衙内在《水浒》里最“出彩”的一幕则是和后来有名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关。
先从这则故事讲,原由是在东岳庙烧香的时候遇见了林冲家妻子,垂涎林冲妻子美貌,便与走狗陆谦、富安合谋设计诱骗林冲妻子,后来又逼死了她。总之一句话,这个高衙内坏的很。
要说这个人明知道是冲哥家老婆也不放过那倒也不至于,《水浒》写到高衙内调戏林冲娘子时他随从也有这样几句猜测的话:“原来高衙内不晓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晓得时,也没这场事”。至少从随从的想法里他也是个有眼力劲的家伙,不过也只是随从臆测,不当得原意,而坏事的确是做了。
这坏事牵扯到了林冲,就有了后来的风雪山神庙,书中说了林冲刺配后被分到草料场做看守,又因大雪压塌了住的地方,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和富安的谈话得知自己差点被害死后怒发冲冠,于是杀了陆谦、富安和一个差拨(派来配合做事的)。
然后就有了后来高俅借机陷害加上陆谦从中作祟把林冲“逼上梁山”。《水浒》中对于高衙内这个坏人的结局倒是没有怎么提及,反而是有不少书和电影里对高衙内的结局倒是讲的很清楚,这里就为你摘抄一下,若是错了,不要怪哈。
被林冲一枪刺死。出自电影《林冲夜奔》被一群泼皮无赖给阉了。出自央视《水浒传》被林冲劈成了两半。出自《水浒传英雄本色》
被鲁智深骗至菜园子火烧死了。《新版水浒传》
被林冲放血、剜眼、割耳之后烹了。出自《荡寇志》
在我看来,这个家伙反正怎么死都是足够的,并不亏待他。
希望这个答案你能满意。
本人酷爱历史文化和诗词文化,钻研十余年,若是你也喜欢,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高俅仅仅是因为带着别人花天酒地就被脊杖二十?
这个问题涉及到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法律体系。对于题主的这个问题,我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古代官员断案时,情理大于律条。古代的法律条文不像现在那么细致,官员在断案时,往往会根据案情,以及当时社会的道德情理标准,作出合适的判断。因此,古代往往说“律例”,“律”是法律,“例”是曾经发生过相似案件时判案的成例。
题主说的高俅、杨志、武松的案子,高俅是教别人家的儿子不学好,这一点可谓道德败坏,所以府尹判他脊杖之刑,迭配出东京。杨志是被牛二夺刀挑衅在先,且牛二本身就是个泼皮无赖;而武松是为兄报仇。这两人虽然杀人,但都情有可原,所以没有偿命。
第二,身份的不同。高俅在发迹之前,属于奴籍;而杨志曾中武举、又是宋朝名将杨业的后代,还当过军官;武松是县衙都头,又是打虎英雄。古代法律可不像现在的法律似的,讲究人人平等,身份不同,犯案时接受的惩罚自然也会不同。
第三,高俅是被人投告,杨志和武松是自首。古代法律同样有自首减轻罪罚的规定,杨志和武松在杀人后,都主动投案自首,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处罚。
林冲死得冤不冤?
不冤
林冲被害身死的原因有很多,简单归纳一下:
1、由于宋江不让林冲杀高俅,林冲气得吐血,过了不久就病死了,简称“气死” 。
2、征方腊之后得胜回朝的过程中得了中风,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半年后病故。简称“病死”。
3、水泊梁山豹子头林冲的死因很清楚,《水浒传》记载是患风病瘫了,留在六和寺中,武松看视,后半截而亡。电视剧说是因释放高俅被活活气死的。豹子头林冲出场何其轰轰烈烈,死的却无声无息。
4、林冲同志是个原则性很强的老同志,即使对鲁智深那样的知己也不便把窝在心里的话全部讲出来,只能自己生闷气,实在想不开,就独自借酒浇愁,酒入愁肠愁更愁,块垒郁积于胸,越积越多,无法释放。人如果有了鸟气,是需要宣泄的,宣泄的通道堵塞了,就容易憋出毛病来。久而久之,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等等接踵而来,最主要的是还有重度抑郁症。
5、梁山泊虽然有个神医安道全,但他擅长的是外科,对心理学一窍不通。林冲得的是心理疾病,又不能说,安道全也只能望病兴叹,林冲最终抑郁而亡。
高俅最后的下场是怎么样的?
水浒传》原著光顾着交待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的最后归宿,忘了写恶人高俅、蔡京、童贯等人的结局了。
不过,又也许不是忘记了写,是故意不写的。
因为高俅死得巧,他是赶在北宋灭亡之前病死了,算是善终。
《宋史.李若水传》中有提到,高俅在靖康元年(1126)时还升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不过,没多久就病死了,宋徽宗还为他挂服举哀,葬礼举办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