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新特点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新特点?
明理学,是指两宋至明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它作为一种新的思想体系,有两个主要特点:
宋明理学的特点是什么 宋明理学的核心主张
一、思辨化。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深深吸引了儒学的知识分子,也刺激了佛教与中国的道教、儒家思想的发展。理学家们吸收利用佛教和传统的文明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形上学本体论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
宋明理学的特点是什么 宋明理学的核心主张
二、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宋明理学家在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无论是理学本体论、人性论、境界论、功能论,还是“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宋明儒学出现了新儒学体系?
宋明理学作为一种新的思想体系,无疑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但从总体上看,它至少有以下两个主要的特点。(一)思辨化的儒学
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思辨性。
(二)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儒学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于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表现出一种想要摈弃汉唐训诂之学而直接面向经典、回复圣人之道的气势,颇有一点“文艺复兴”的味道。
理在气先名词解释?
理先于气,这里理就是天理,其实我们理解上可以把它归入道这一类飘渺的存在的。而气可以感受到,比如说空气,是实在的。因而理就可以理解为是意识,而气则是物质的。意识决定物质,因而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理'和“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两个基本概念。“气”是指构成客观世界的极细小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理”在程朱理学中是指以儒家学说(实际上这里的儒家学说已几经改造,同孔子时已不大一样了)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如“三纲五常”和体现这种伦理道德的封建政治制度、社会制度之类。我们知道,按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先有物质的东西,然后才有精神的东西,即“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但朱熹则相反,他认为先有“理”即先有三纲五常之类,然后才有世界万物,这就是他所说的“理在气先”。《朱子语类》卷九五便有这样的话:“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这句话可以说朱熹自己对“理在气先”含义的最好注释宋明理学思辨化的含义?
教条化、抽象化、思辨化指囿于理论框架,囿于理论思维逻辑进行系统化的、逻辑化、系统化的演绎;
这种演义的弊端是一切以本系统理论为出发点,把所有东西都用本理论进行解释,都纳入本系统,虽然系统,但是已经僵化,没有活力;思辩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忌,就如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以玩弄概念为目的;思辩和思辩化有本质区别;
一般理论都有形成、发展的过程,形成是不是那么系统化,后期越来越系统,同时越来越囿于概念,囿于基于概念的逻辑推理,越来越僵化;这也是理论的辩证法吧:)
如果我们把思辨与分析看做是两种具有本质区别的哲学研究的方式,那么可以说:思辨指不以逻辑分析为主要方法的哲学研究,我们可以以逻辑方法和逻辑分析为一条清晰的界限,把思辨与分析清楚地区分开来.
对于“分析”与“思辨”的区别,一些赞同分析方法的哲学家把分析哲学描述成“分析和定义我们的根本概念,并且清晰地陈述和坚决地批判我们的根本信念”,同时为思辨的哲学提供了以下描述:思辨的哲学的“目的是接过各门科学的结果,并为这些结果加上人类宗教和伦理经验的结果,然后对这个整体进行反思。它的希望是,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也许能够达到一些关于宇宙本质的以及我们在宇宙中的地位和前景的一般结论”。
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孔子提出的仁直到朱熹那里才真正称得上被理论化、思辨化、体系化了。
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
宋明理学 系指北宋出现的以阐发儒家经典义理为特征的哲学思潮,以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的儒学,又是中国古代儒、佛、道三家思想长期对立融合的产物,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一是吸收了佛道的思维思辨方式方法,来弥补以往儒家思想的理论缺陷,重新建构了儒家学术思想的理论体系.二是借鉴佛道二教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即儒学的“道统”.三是把佛教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并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宋明理学冯友兰先生称为新儒学,与唐以前儒学尊《五经》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四书》成为尊信的主要经典.价值体系和功夫体系都在《四书》.《六经》为粗米,《四书》为熟饭.理学的主要根据和讨论的问题都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紧密相关.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理气、心性、格物、致知、主敬、主静、涵养、知行、已发未发、道心人心、天理人欲、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等.
宋明理学将孔孟之政治伦理思想之人性论起点,升华至追问世界终极存在之本体论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