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颜,饥和渴能组成什么成语

2023-03-09 21:40:04 92阅读

圣颜,饥和渴能组成什么成语?

如饥似渴

解释: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圣颜,饥和渴能组成什么成语

朝代:三国魏·

作者:曹植

出自:《责躬》计:“迟奉圣颜,如渴如饥。”

翻译:迟迟等不来皇上,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迫切

扩展资料:

类似的成语还有:如花似锦、如牛负重、如胶似漆、如花似玉、如狼似虎

一、如花似锦

白话释义:形容风景、前程等十分美好。

朝代:清

作者:黄小配

出处:《廿载繁华梦》第三回:“早卸了孝服,换得浑身如花似锦。”

翻译:早就卸下了孝服,换上了十分好看的衣裳

二、如牛负重

白话释义:像牛一样驮着沉重的东西。比喻负担特别重。

朝代:古代

作者:佛弟子

出处:《佛说四十二章经》:“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

翻译:修道的人;像牛一样驮着沉重的东西;行走在深泥中

三、如胶似漆

白话释义:形容感情深厚,难舍难分。

朝代:明

作者:施耐庵

出处:《水浒》:“那张三和这婆惜;如胶似漆。”

翻译:张三和这个婆娘感情深厚,难舍难分

四、如花似玉

白话释义:像花和玉那样美好。形容女子姿容出众。

朝代:元

作者:张寿卿

出处:《红梨花》第三折:“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娘子;和我那孩儿四目相窥;各有春心之意。”

五、如狼似虎

白话释义:像狼和虎一样凶狠。比喻非常凶暴残忍。

朝代:元

作者:杨显之

出处:《潇湘雨》第四折只听得高声大语,开门看如狼似虎。

那些上朝的是住在哪里?

早朝是古代皇帝召集王公贵族和朝廷重臣的议会,在古代凡是能参与早朝的人都属于官职级别比较高,权力比较大的国家高官,但是实际上早朝却让这些人十分发愁,这主要就在于上早朝的官员交通和后续的工作问题,下面就具体来说一说古代官员起大早上早朝会住在哪里以及下朝之后又去哪工作的问题。

早朝时间很早,为了节省时间,很多官员选择就近置业

早朝是中国古代皇帝召集群臣的会议,早朝其实是根据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廷议规矩演变而来,在战国时期到秦朝时就已经有了统治者召集王公贵族开会商议讨论国家大事,但是当时的廷议是没有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完全是看统治者的心情而定,当然时间通常以早晨为主,毕竟一天之计在于晨,但也不能称其为早朝。

到汉朝之后又分为内朝和外朝,内朝主要是皇帝亲自主持并召集宰相等重臣讨论一些国家机要大事,外朝则是有宰相主持召开,商议讨论的是皇帝的大略方针具体怎么执行,参加外朝会议的官员品级地位比内朝官员要低得多。

到了汉宣帝刘病已(刘询)时期,汉宣帝正式确立了早朝制度,汉宣帝规定每五天召开一次早朝,皇帝亲自与朝廷重臣商议讨论事务,而这项规矩也被后世所沿袭下来,成为了后世的皇帝早朝会议。

早朝在两汉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规矩制度其实还并不完善固定成形,直到隋唐之后早朝制度日趋完善也逐渐固定成常态。

在《唐会要》中就曾有明确记载京城五品以上文武官员每月初一、十五要参加一次早朝,宋朝则是每五天举行一次早朝,但是宋朝却规定在京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参加,当然了,唐朝的一二品官多是虚职权力反不如三四品官大,唐朝的宰相也不过是三品官,所以唐朝会要求五品以上官员参加早朝,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唐朝的五品以上官员权力地位与宋朝的三品以上官员相等。

明朝早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比较疯狂,朱元璋是个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的皇帝,因此他在位期间是每天都要开早朝,不过明朝后面的皇帝大多比较懒散,大多是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才开一次早朝,至于像修仙皇帝嘉靖和怠政皇帝万历他们俩更是常年不再开早朝,木匠皇帝天启在位七年更是没召开过一次早朝,只有明末帝崇祯皇帝一心想中兴大明,恢复了朱元璋时期天天开早朝的规矩,结果大明却亡国了。而清朝则沿袭了明朝时期每月初五和十五以及二十五这种逢五就开早朝的规矩。

根据现有的明清史料记载,明清时期早朝时间大概在卯时(早晨5点到7点),在光绪时期曾因为慈禧太后想历练少年光绪,把时间提早到了寅时(凌晨3点到5点)。

不要看早朝时间很早,其实古代人睡得也很早,毕竟古代人没有电灯,点油灯又比较浪费了,因此通常没事的情况下古代人都会在晚上7点多就开始就寝。

不过早起难是古今人们的通病,虽然古代人睡得很早,但是真让他们早起对他们来说也很痛苦,而且为了上早朝大臣们还不能吃饭,起床就走,一早起不吃饭还要跟皇上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很耗费精力,因此很多大臣都对早朝十分头疼。

之前说过早朝的规矩比较严苛繁琐,朝臣们上朝不能迟到,只能让朝臣等皇帝,不能让皇帝等朝臣啊。

在早朝时皇帝通常会派专门的监察御史纠察朝臣,不能随意吃东西,不能交头接耳,迟到那更是不能了。

通常迟到或不参加早朝的大臣在唐朝时期会被罚俸,也就是扣除薪水,而且罚得还很高,通常会罚官员的一到三个月薪水。

当然如果只是罚钱还不算太过严厉,到了明朝朱元璋时期,朱元璋素来以严苛御下著称,朱元璋则规定早朝迟到的人不仅要罚款,还要挨打,迟到一次挨打20大板,如果迟到满20次以上就要挨打100大板,要知道100大板子体格不好的人有可能就被打死了,到朱元璋时期上早朝迟到可不仅是罚款的事了,还容易有生命危险。

而古代没有手表等计时工具,所以官员们为了不在早朝迟到,他们通常很早就起来,如果凌晨5点开始早朝,他们通常都会早早起来去皇城门外等候。

早起困难和赖床其实算是古今通病,尤其是那些养尊处优的人,早起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折磨,因此这些养尊处优的朝廷重臣为了早起能多睡会还能赶上早朝,所以他们通常都会在皇城根附近购买房屋置业。

比如清朝乾隆时期的大贪官和珅,由于和珅当时极受乾隆重用,因此和珅经常要进皇宫与乾隆商讨一些军国大事,和珅为了上早朝不迟到,也为了方便进出皇宫,更为了离乾隆近一点沾一沾龙气,所以和珅才在什刹海附近修建了宅邸,从和珅家到紫禁城仅六里地多点,很快就能到达。

因此历朝历代像和珅这样会在皇城附近安家置业的高官有不少,他们主要也都是为了离皇宫近点,方便上早朝。

当然绝大多数朝廷重臣像和珅这样的都是被皇帝御赐在皇宫附近居住,但是这只限于像和珅这样的高级官员,如果级别地位不够,没获得皇帝御赐,而由于这些原因,距离皇宫近的地方房价很容易就被炒高了,还买不起皇宫附近房屋的官员,只能住得远了一些,那他们也只能早点起来去上朝了。

而且在早朝期间是不许与会的朝臣吃东西的,朝臣们起得还非常早,通常大多数人起来的时候都顾不上吃东西就得出门上朝,而一旦上朝了和皇上讨论国家大事时,也不能皇上喝口粥,大臣们吃块饼,然后再讨论,那成何体统了。

因此很多朝臣只能在路上买点饼或者从家里带点肉装到袖子里,然后在皇宫门外排队等候上朝的时候偷偷吃点顶一顶。

别说这样一来其实还带动了经济发展,根据一些民间资料记载,在古代京城中很多早餐小贩都会早早就出摊,他们就是为了卖给这些着急上早朝的官员们。

别看皇帝很富有,其实他们也很抠门,最初的时候早朝是不会管官员吃早饭的,到唐朝中后期以及明朝时期基本都会管参加早朝官员的一顿早餐,这也算是朝廷给的一顿工作餐,不过这顿工作餐可是要等到散朝之后才能吃。

而且这顿工作餐也不是参与早朝的人都能吃的,而是有身份地位等级要求的,只有朝廷中一些重要的官员,他们在早朝完事后可能还要和皇帝继续开小规模机要会议,因此宫廷御膳房才会给他们准备一顿丰盛的早餐,如果皇帝和他们的小会议开到中午,那宫廷还会再管他们一顿午饭,能吃上皇家一顿工作餐,就已经算是皇家莫大的恩赐了。

因此早朝的时间很早,迟到还会受到严厉惩罚,所以大臣们为了避免迟到,都会选择离皇宫较近的地方安居置业。

早朝之后大臣们又还有哪些工作?

其实早朝之后商议完国家大事了,大家就得各回各家了,当然这个家不是指真的回家,而是回自己的本单位,得回到单位传达皇帝的会议精神啊。

在古代其实能做到参加朝会的这种高官级别都很高,他们的工作其实也很轻松,他们平日里也都是早起到所在的部门单位点个卯,接受下属的工作汇报,一般中午就回家了,下午更是休息了,所以他们只有半天班。

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由这些高官的下属坐班值班帮他们处理事务,第二天早起由下属统一汇报工作,所以在古代高官们的工作其实比较轻松,当然,如果遇到军国大事,他们也是最劳心劳力的。

因此下朝之后,高官们多数是去本单位象征性地传达一些会议精神,然后也就回家休息去了,因此古人才会有了睡“回笼觉”的说法。而一些不负责具体单位事务的王公贵族则是下了朝之后,直接回家睡“回笼觉”。

之前说过古人晚上休息的都早,就算是凌晨3点起来,晚上7点睡也睡够8个小时了,为何他们还会在下朝之后再睡“回笼觉”?

这主要在于早朝的规矩,唐朝时期早朝时大臣们还会有座位,到了宋朝以后,上朝的大臣们就都得站着,只有皇帝才能坐着,上朝时集体跪拜皇帝,下朝时还得跪拜皇帝,列班出来奏事时,还得跪着说,如果一件事说的比较长,那很可能大臣都跪的站不起来了。

商议军国大事本来就耗费脑子和精力,还要跪着说话,对体能消耗也非常厉害,因此下了朝的大臣们都跟打了一场仗一样,累的只想回家补个“回笼觉”。

其实早朝在清朝康熙时期之后基本就开得少了,清朝时期早朝分为御门听政和御殿听政,所谓御门听政就是指的在皇宫门前,皇帝召集大臣开会,这个参会人数比较多,在清朝顺治时期御门听政主要在太和门,康熙后来改为乾清门,这属于是比较大规模的朝会。

御殿听政是指皇帝召集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等少数重臣在殿中召开小规模的具体决策会议,会议规模比御门听政要小得多。

清朝自雍正起御门听政的次数就逐渐减少,到同治时期之后基本已经废除,到光绪时期只保留了御殿听政,因此清朝中后期指的早朝其实指的就是御殿听政。

清朝皇帝不用上早朝还能把控权力维持国家运转主要是和明朝的嘉靖、万历似的,明朝自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改用内阁大学士制度替代宰相职能,而嘉靖和万历常年不上朝还能做到揽权就是通过内阁制度来把控。

皇帝不上朝,但是政务文书奏折却要照常流转到内阁,再由内阁呈递皇上审核,因此决定权还在皇帝手中。

这也是为何御门听政会在清朝最勤政的皇帝雍正这里逐渐减少,雍正时期设立了军机处,更加分散了内阁权力,雍正只需要把控好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处大臣就行了,他就可以通过他们操控一切。

文书奏折流转到内阁和军机处,再由他们转递雍正,这样雍正也就不需要经常御门听政来听取朝政事务了。所以雍正每天批阅很多奏折,平均每天批阅30件左右奏折,最多的时候一天曾批阅50多件奏折,实际上像他这样批阅奏折的工作量比每天都召开朝会还要大。

而在清朝像雍正时期的张廷、乾隆时期的和珅这样身兼大学士和军机大臣两大重要职务的重臣,早朝散会之后他们的工作也很繁多,他们要替皇帝筛选文书奏折,几乎也都要忙到深夜。

所以别看和珅是大贪官,但他的工作量其实并不小。而张廷玉更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他比雍正还能工作,连雍正对他都是自叹不如,由于张廷玉的职位很重要,雍正几乎每天早起都会和他议事,张廷玉可以说是几乎天天要上早朝,早起和雍正议事完他就回到军机处审阅奏折,据史料记载,张廷玉经常工作到午夜才回家休息,第二天还要起大早和雍正议事,甚至连他在上早朝时坐轿子都在审阅奏折,可见上完早朝后,这些国家重要级高官工作量依旧很大。

写在最后

从上面就可以看出由于早朝时间很早,所以很多大臣都是就近居住,专门找离皇宫近的地方安居置业,而他们上完早朝之后,有单位有职位的官员则会回到本单位传到会议精神,然后他们就会回家休息了,闲散的王公贵族则是直接下了朝就回家休息,至于宰相级别的高级重臣则会继续留在宫廷中帮助皇帝处理工作,他们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因此很多重臣年纪大了之后都想提前告老退休,就像清朝的张廷玉,他在雍正时期深得雍正信任,为了不辜负雍正的信任成为了工作狂,到了乾隆时期,他与乾隆政见不合,加之他年事已高,工作量还依然那么大,所以张廷玉就想告老退休,也是为了躲避早朝和如此繁重的工作量,结果他执意告老退休,反而激起了乾隆的不满,被乾隆罢官夺爵抄家,落得晚年凄惨的下场。

所以说古代的这些重臣看似每天都能看到皇帝,地位显赫,风光无限,其实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当然,如果只是挂虚职的闲散王公贵族那还好一些,不过毕竟这样的人还是极少数的。

中国人拍马屁的本事到底有多高?

2015年6月26日讯,自有人类文明,便有拍马屁。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义之邦,在拍马屁方面自然也是堪为万邦表率。中国的马屁文化源远流长,比如“万寿无疆”这个词,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诗经》里面所在多有,而且一直沿用至当代,可见其生命力之强大。金庸小说里面日月神教的著名颂词“圣教主文成武德,泽被天下。千秋万载,一统江湖”,常常可以让中国读者们会心一笑。

有据可查的拍马屁行为,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尧的时代。《尚书·尧典》记载,帝尧老了,要大家推荐能够继承自己领袖位置的人: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帝曰:“吁!嚚讼,可乎?”

这段话翻译为现代汉语,大概是:

帝尧问群臣:“谁能够顺应天时,被提升任用呢?”放齐说:“您的儿子丹朱很开明,可以用他。”帝尧说:“嘿!这小子我还不了解他吗?大言不惭,空话连篇,眼高手低,又喜欢和人争辩,这样的人也可以用吗?”否决了放齐的提议。

这个放齐大概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拍马屁的人。用的方法也比较巧妙,不直接拍老大,而是夸奖、推荐老大的儿子。这种方法后来成为拍马的一大流派,一直传承至今。在拍马屁成风的文革时代,林彪的那些部下就把林立果吹嘘成“超级军事天才”,颇是热闹了一阵子。只是后来的结局颇有一些戏剧性,“超级军事天才”干了大大的蠢事,“永远健康”永远地不健康了。

放齐但开风气不为师,但是后世以他为师的人摩肩接踵,马屁精前赴后继,将马屁学术不断发扬光大,到了汉代,已经蔚为大观。东汉著名的才子赵壹作了一首《刺世疾邪赋》,足以作为总结:“佞谄日炽,刚克消亡。舐痔结驷,正色徒行。妪(女禹,qǔ)(这个字,左女右禹,读qǔ。网上也搜不到这个字。建议操作员分别打女和禹,缩小间距,合成一个字)名势,抚拍豪强。偃蹇反俗,立致咎殃。捷慑逐物,日富月昌。浑然同惑,孰温孰凉?邪夫显进,直士幽藏。”凡是那些无耻地溜须拍马的小人,都混得很不错,很快就飞黄腾达;而那些那些亢直诚信的人,却只能一辈子隐迹民间,抱负不得施展,甚至还会因为说真话而招灾惹祸。

这段话中有一句叫做“舐痔结驷”,意思是说:那些给别人舔痔疮的小人,居然可以坐着四匹马拉着的香车招摇过市。给别人舔肛门,今天网上叫做“舔菊”,据说是因为那个位置很像菊花。真的像吗?多么文艺,多么有想象力啊!看来从古到今这都是一门很有前途的职业。关于舔痔疮的具体事例,我孤陋寡闻,暂时还没有在古代史书中见过,不过我知道邓通给汉文帝吮痈的故事。汉文帝身上长了很丑恶的痈疽(具体位置不详),溃烂化脓,他的宠臣邓通就不厌其烦地给他吮去脓水,减轻他的痛苦。汉文帝爽歪歪之余,不断赏赐邓通,最后甚至把蜀郡铜矿的开采权都给了他,使他富甲天下。今天也不乏邓通这样的人。十年前落马的中共重庆市委原常委、宣传部长张宗海,曾经在大腿上生了一个毒疮,商人雷世明为了巴结他,二话没说,一头拱上去,就用嘴把那些毒水吸了出来,真是忠勇可嘉。

不过舔菊的技术含量似乎不是特别高,而且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工作对象也不是特别有美感,所以一直被人瞧不起。今天我们说的“舔菊”,意义已经大大引申了,成为了拍马屁的一种升级说法。真正高级的拍马,还是要靠文学艺术作品。文人拍马屁,自有手工劳动者和口工劳动者所不可及之处。汉代的大赋家司马相如才雄气壮,风流倜傥,响当当的实力派,并非是那种完全靠拍马屁讨生活的小人。但是他很会拍皇帝的马屁,却也是事实。他知道汉武帝好大喜功,于是就写了一篇《封禅书》,宣传说汉武帝如何伟大,完全有资格去泰山封禅,以向世界宣示获取了天命的眷顾。相如临终前,把这篇文章嘱托给老婆卓文君,说皇帝如果派人来求书,就把它献上去。后来汉武帝果然去泰山封禅了。

司马相如这政治眼光,着实让人钦佩,仅仅归结于拍马屁,实在是小看了他。但是仅仅从拍马技术的角度来考察的话,《封禅书》无疑代表了最高境界。大家都知道要准确揣摩老大的心理,拍到老大最舒服的地方,但是很少人能够做到先走一步,预先就把马屁都准备好,老大想做而又不方便开口的事情,都先帮他堂而皇之地宣传出来,做好舆论上的铺垫。

东汉班固指出汉大赋的目的是“润色鸿业”,曹丕也说“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然文字具备这么强大的政教功能,那么门槛也是很高的,文盲不带玩的。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于选择笔杆子都是很上心的。因为笔杆子的水准直接关系到他们在历史上的形象。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不会找一个草包来为自己“润色鸿业”。可以说,三军易得,一笔难求。真正有才华的笔杆子,甚至能够得到敌人的尊敬和仰慕。武则天废唐中宗自立,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抗,骆宾王为他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曌檄》。武则天读前面部分的时候,只是嬉笑,不以为意,待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乃大惊失色,问:“这是谁写的?”有人告诉她是骆宾王写的,武则天感叹道:“宰相安得失此人?”明朝时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把侄儿建文帝赶下台,要草拟即位诏书,还要找一直辅佐建文帝对抗他的方孝孺来写,被方拒绝后,恼羞成怒,灭了人家十族。可见好的笔杆子,未必都肯舔菊,有人即使赔上身家性命也在所不惜。

除了那些以颂圣为职业的人,普通文人赞美一下老大,倒也不算是什么大罪过。人在江湖,焉能尽善。古代的文人,应制诗往往是不得不写的。李白写过《清平乐》赞美杨贵妃,杜甫也写过“天颜有喜近臣知”、“日绕龙鳞识圣颜”,其他人就更不必说了。不过这赞美得有个限度,不能离现实太远。另外,如果真的碰上了好的时代,也不是不能赞美。真要不辜负它的话,光当个邓通那样的暖男是不够的,只会喊几句空洞的口号也是不够的,得有点像样的才华与之相配。要是文盲都成了吹鼓手,真正的人才就会寒心了。正如王安石《读孟尝君传》所说:“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男主叫王昭君的小说?

《出塞曲》《穿越之圣颜水逝》《颠覆经典之昭君传奇》《穿越之昭君出塞》《昭君出塞梦姻缘》

秋行八首原文?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八首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秋兴八首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秋兴八首其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秋兴八首其五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秋兴八首其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秋兴八首其七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秋兴八首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