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主义的具体表现,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的时间

2023-03-09 19:50:04 100阅读

官僚主义的具体表现,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的时间?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三省六部制”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制度。在这一制度中,由中书省履行决策的职能,门下省履行审议的职能,尚书省履行执行的职能。“三省”之间从而可以彼此制衡,以保证皇权的独尊地位。而“六部”则是指设置隶属于尚书省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从历史古籍的考察中,可以发现这一政治制度的伟大创造。

不仅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史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更是对后世有着极其深远地影响。而唐朝对于“三省六部制”的完善,不但是我国古代的封建官僚政治制度日益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更是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化的进一步深化的体现。

官僚主义的具体表现,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的时间

为何都成王朝灭亡因素?

东晋与晚清官僚制度,一个落后一个先进,为何都成王朝灭亡因素?

一、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东晋以来的官僚制度:门阀制度

在三国曹魏时期,已经正式废除了二十等爵制,转而实行分封列侯制。后来司马家族能够推翻曹魏的统治,很大程度上依靠了士族的支持。为了维护利益,巩固统治,司马家族重新启用五等封爵制,同时通过实行分封同姓王的措施,最大限度给予了士大家族的经济政治利益,这种措施逐渐衍生出一种新的制度----门阀制度。

那么门阀制度是如何导致东晋王朝的灭亡的呢?

主要是因为门阀士族垄断社会各个部门的局面被打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已经不是这个社会的常态,长久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到后期已经成为士族排挤庶族的工具,士族与庶族矛盾加剧,而且朝代更立,战争频发,这样就导致庶族人掌握到的权利越来越多,而且在朝代更替中,士族之间的利益争夺,也是彼此的势力被削弱,因此,制度的更新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那么这个制度就会导致这个社会满目疮痍,最终积劳成疾,自取灭亡。

二、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晚清,准确来说是“晚清幕府”

晚清,经历过太平天国运动,以及多年来与列强的争斗,清朝八旗制度已经落后,只能依靠团练武装来实行统治。一些地方有权势的官僚阶层,为了自保,便以家人、亲戚、朋友等群体建立了势力网络,相互自保。像曾国藩训练的湘军便是这种群体形成的。而曾国藩手下有很多是自己投奔过来的,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参谋人员,也就是幕僚,幕僚服务于个人,不服务于政府,但到了晚清,由于团练武装的做大,像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样的人物,已经可以说在朝廷中说话的分量很重,想进入政界,加入幕僚,从幕僚进入朝廷已经是很多人的选择了。久而久之,大家都是一个团体,官官相护,很多人想升官或者进入官场,如果不进入这个幕僚阶层,很难提拔重用。

晚清幕府在清末形成,在外部压力与内部压力交叉形成,所以他有很重的军事性,朝廷的延续也就代表了幕僚们的长久,一旦朝廷消亡,那么幕僚也就烟消云散。晚清的统治阶层,落后而又腐化,根本就接受不了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理论,虽然说,幕府幕僚有先进的思想,那他们也不是执行者,想要改变一个朝廷的命运,改革已经不是办法,所以只有让他灭亡,用一场新的革命来完全代替他,才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革命文化的发展表现?

文化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革命文化的历史来源和当代表现形态。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中创造归的。革命文化的历史来源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革命历程,……革命文化必然因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而表现出新的特点和新的形态。……

中国近代资本包括哪两部分?

在中国近代资本本包括官僚买办资本和民族资本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往往互相渗透和转化,但性质上又有区别,官僚买办资本是依靠反动的国家政权和外国帝国主义势力而发展起来的,作为帝国主义垄断资本的附庸而存在。辛亥革命以后,官僚买办资本大力发展银行,走上了以银行为中心来扩张经济实力的发展道路。

民族资本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中小资本,同帝国主义势力联系较少,发展十分缓慢。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南京临时政府不失时机地颁布许多有利于振兴实业的政策法令,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清政府时期束缚民族资本发展的障碍。与此同时,在革命势力活跃的上海、湖北、福建、广东、浙江等地,地方政府也制定一些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为民族资本的发展营造了有利的氛围。

因此,民国初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办实业的热潮。

民国初年所掀起的振兴实业的热潮,是辛亥革命的硕果之一,体现了辛亥革命对解放社会生产力所起的积极作用。正是由于有民初所开创的民族资本发展的有利局面为其先导,又适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中国民族工商业所提供的发展机遇,加之全国为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有力推动,使得1912年至1922年的10年间,民族资本发展的势头持续高涨,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无论从设厂数目、投资规模看,还是从增长速度方面看,都是其产生以来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

从1914年到1919年,民族资本共新设厂矿379 家,平均每年63家,新投资本 8580万元,平均每年1430 万元,年平均设厂数和投资额均比此前19年间增长一倍以上。从1913年到1920年,民族产业资本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54%。民族资本在全国产业资本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16%增至1920年的22%。

近代工业特别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引起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新变动,促进了新的革命力量的成长。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资产阶级有所发展的同时,中国无产阶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无产阶级是以机器大工业为物质技术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19 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又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70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企业中。到1894年,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约有10万人。到1914年,增加到100万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无产阶级日益成为近代中国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

由于中国无产阶级不但是伴随着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而来的,而且首先是伴随着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经营的企业而来的,所以,中国无产阶级的一部分较之中国资产阶级的资格更老一些,它的社会基础也更广泛一些。中国无产阶级同各国无产阶级一样,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同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消灭一切人剥削人和人压迫人的制度,使全人类由阶级社会过渡到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社会,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所以,从阶级性上说,它是最富于革命的坚决性和彻底性的阶级。无产阶级也最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富于团结协作精神,最少保守思想,最具革新进取精神。在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各阶级中,无产阶级是一个最进步、最革命、最有远大前途的阶级。

但是,中国无产阶级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并发挥自身的革命作用的。由于生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无产阶级自身难免带有一些弱点 它除了人数少之外,还受到封建的宗法思想、行帮观念、宗教迷信及其他种种封建意识和习俗的侵蚀,受农民小生产者的思想和习惯的影响较深,接受现代教育少,文化水平低,缺乏民主意识,等等。

因此,无产阶级要充分体现和发挥自身的革命性,担当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还必须在先进思想的指导下,认清自己的阶级利益和历史使命,建立与农民、旧式手工业工人和江湖游民的组织截然不同的新的阶级组织形式——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和现代工会,从而由自在的阶级转变成自为的阶级。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