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作者,封神榜中哪些人物在西游记出现过
封神演义作者,封神榜中哪些人物在西游记出现过?
乍一看似乎两部书中的相同人物有很多,说出十个还不是轻轻松松?实际上,抛开自行分析以及高度相似的人物,两部书中名字完全相同的角色寥寥无几,而且即便名字相同,在人设上也大相径庭。所以我经常说,将《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看做相互关联的上下部是对两部书最大的误解与混淆。
现代网文有不少好作品,文笔、逻辑性、合理性都比《封神演义》好得多,比如《佛本是道》。但是几乎所有的现代网文都将《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结合在一起进行改写,这种做法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一部全新的作品,有属于自己的专属设定,怎么写是作者的权利。但是,我们在解读小说的时候要学会区分,特别是要明确出处。因为《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看似相似之处颇多,但实际上毫无关联。他们是不同作者创作的独立作品,两部书的设定完全不同。而之所以现在会出现习惯性混淆,实际都源自当初许仲琳(《封神演义》作者,存在争议)的小心思。
众所周知,虽然从时间线上看《封神》的故事更早,但是就成书先后看,《西游记》在《封神》之前。尽管在《西游记》之前中国民间已经有很多神话故事,甚至孙行者、唐三藏等人的故事早在元代就已经流传于世,但严格的章回体神魔小说,《西游记》依然是名副其实的第一部。这为后来的小说家打开了一扇窗,特别是随着《西游记》的大火,很多人跃跃欲试,只不过神魔小说的创作难度比战争小说要大一些,在通讯并不发达的古代,很多资料难以查询,所以多数人并不敢轻易尝试,这时候,许仲琳横空出世。
他构建了更庞大、更恢宏的神话框架,而封神这一大主题以及借用历史上商周大战做背景都是极其成功的,可以说从整体气势上讲,《封神》要胜过《西游》。
但是很可惜,许仲琳的文学功底比吴承恩差很多,这就导致了《封神演义》写得很糙,bug也不少,甚至犯了很多常识性错误。同时,这部书中《西游记》的影子非常重,很多人物名字相同,经历相似。有的人物即便名字略有区别,但一提到就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将两部书的相似人物想到一块。同时,还有不少似是而非的“线索”,让很多朋友热衷于“某个人就是某个人”的研究与辩论。
许仲琳为何不采用全新的人物?用今天的话说,叫做“蹭热度”。他或许知道自己的劣势在哪,所以故意套用一些人物,引发读者关注。试想如果哪吒叫小明,杨戬叫小刚,以《封神演义》的写作水平还会有这么多人研究、讨论吗?恐怕能否流传至今都是个问题。
不得不说,许仲琳很聪明,他的目的就是让读者将《封神演义》看做《西游记》的前传,甚至如果野心再大一些,他更希望大家将《西游记》当作《封神演义》的续集!从这个角度讲,他是成功的。但是如果真的仔细研究两部小说,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那些似是而非不过是山寨,即便同名同姓,最多也只能算作“做工精良的高仿”。
以往每每提到这个问题,总会有相当一部分人跳出来,口口声声“都是小说,那么认真干嘛?”“又不是历史,怎么说不行?”我特别讨厌这种声音,能说出这种话的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们自己书没看明白,所以总有一些奇葩理论,当他们发现自己错了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去求证,而是攻击指出问题的人。
我一直觉得,古典文学和历史不是一回事,小说和历史更是不同。不是说我们研究小说就是拿小说当历史,也不是只有历史才有分析的价值。小说由于多而杂,所以水平良莠不齐,但不代表没有存在的意义。大家都不是九漏鱼,初中语文课本尚且学过不少小说,有的还需要背诵,连教育部都认为这些东西有学习和研究的价值,那些看不起小说的小可爱们,你们凭什么践踏?
总而言之,《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就算相似之处再多,他们在本质上也没有任何关系。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再继续后面的话题。
山寨和高仿之所以说是山寨或者高仿,是因为提到《封神演义》中的某个人很容易就会让人联想到《西游记》中的某个人。这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杨戬(二郎真君)、燃灯道人(燃灯古佛)、文殊广法天尊(文殊菩萨)、普贤真人(普贤菩萨)、慈航道人(观世音菩萨)、佳梦关魔家四将(四大天王)等。任谁看来,括号里和括号外都是同一个人无疑,但是对比两书人物的设定,我们就会发现,这是一种刻意的模仿,用现在话说叫做“山寨”。
拿杨戬举例,《封神演义》中的杨戬师承玉鼎真人,擅长八九玄功,机缘巧合之下获得兵器三尖两刃刀,肉生成圣后道号“清源妙道真君”,有法宝哮天犬。《西游记》中二郎神姓杨,没有交代具体名字,神号“昭惠灵显王显圣二郎真君”,擅长地煞数七十二变,武器叫做“三尖两刃神锋”,身边常有细犬陪伴。
首先,兵器勉强可以算作一样,因为“神锋”这个东西很模糊,书中在二郎神打斗时也曾说过“一枪刺来”和“一刀砍去”;其次,他们身边都有一条狗,不过一个叫做“哮天犬”,一个只是称作“细犬”;第三,虽然《封神演义》中九曲黄河阵章节曾将八九玄功称作七十二变,但和《西游记》中的七十二变是有区别的。《西游记》中的七十二变是躲避三灾的变化之术,而《封神》中的八九玄功迎风变化,可免疫一切物理攻击,无论是番天印还是五光石,打在脸上、身上不仅造不成丝毫伤害,甚至连延误行动都做不到。但七十二变不行,孙悟空就曾被金刚琢打了一个跟斗。另外,悟空“杀不死”和七十二变没关系,他是因为吃了老君仙丹,以体内三昧真火炼化,所以铜皮铁骨。
除此之外,杨戬和二郎神的出身设定也不尽相同,《封神》中他只是玉鼎真人的弟子,和龙吉公主见面时素不相识。而按照《西游记》中玉帝外甥的说法,如果杨戬和龙吉公主是表兄妹或者姐弟,书中不会没有说明。
再者二人的道号和神号完全不同,由于《西游记》成书更早,所以很显然这又是许仲琳耍的小把戏,按照二郎神刻画出杨戬,以混淆视听。
同样的道理,燃灯、三大士、魔家四将都是按照这个方法刻画来的,严格来说他们和《西游记》中的“正版”不能算作同一个人。
似是而非的自行解读除了高仿和山寨,《封神》中有一些人物身上有《西游记》中人物的痕迹,所以不少朋友通过抽丝剥茧,分析出某个人是某个人。比如多宝道人和如来、准提道人和须菩提祖师,这些人物往往你越觉得他是,身上的相似点就越多,你觉得他不是,那他便不是,有一万种反驳的方法。
这其中最蠢的一种说法便是袁洪为孙悟空的前世。马景涛版电视剧《封神榜》就采用了这样的说法。《封神》原著中明确说明袁洪是白猿得道,死后封神,神位为“四废星君”,他拿什么转世成孙悟空?尽管两者有不少相似之处,但这明显又是一次“借鉴”,或者说是许仲琳以孙悟空为原型创作出袁洪这一角色。
所以,这一类更不能算作同一个人。
称呼完全一样的人物就像刚刚说的那样,很多朋友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类人物很多,多到数不清。实际上这类人物很少,少到不好找。
纵观全书,提到名字或者称呼一模一样的人物只有李靖、金吒、哪吒、玉帝、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这六个人。
看到这一六人榜单一定质疑声无数,有金吒和哪吒,为何没有木吒?因为在《西游记》中从来不曾有过木吒这个人物,李靖的次子叫做“木叉”!而且李靖与哪吒父子之间的故事两部书也不尽相同。
原来天王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故名哪吒。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
这便是《西游记》中李靖与哪吒父子之间的故事,与《封神演义》差别很大,甚至父子二人的教派两部书都不同。《西游记》中他们明显是佛家子弟,而《封神》中则是毫无异议的阐教门人。
其实关于哪吒,两部书最大的不同在于他的法宝、武器。一提到哪吒,至少九成朋友会想到身披混天绫,斜挎乾坤圈,脚踩风火轮,手持火尖枪的少年形象。但这仅仅是《封神演义》中的哪吒扮相,这四个标志性的武器和法宝《西游记》中一个也没有。《西游记》中的哪吒施展三头六臂时,每个手中拿着一样宝贝,分别是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其中斩妖剑是哪吒的常用武器,也就是说在《西游记》中哪吒从来不使枪。对了,《封神》中的哪吒也不是三头六臂,而是三首八臂。
元始天尊在《封神演义》中堪称腹黑大师,护短又不讲武德。《西游记》中只有安天大会正式出场过一次,还没有专门的介绍与描写,其他时候都是只提到一个名字。同时按照《西游记》中的设定,元始天尊是三清之首,但是《封神》中他虽然有一个师兄和一个师弟,但并没有三清之说,这里的三清指的是老子靠道行幻化出来的三个道人,属于一种攻击手段,并非真实的三位上仙。所以两个元始天尊其实也存在不小差别。
至于玉帝和太上老君,或许有朋友会提出质疑,白话了那么多,自己却犯了错误,《封神》里哪来的玉帝和太上老君?明明是昊天上帝和老子。实际上尽管《封神》多用昊天和老子来称呼他们,但不代表玉帝和太上老君的称呼不存在。
敖光见物伤情,对李靖曰:“你生出这等恶子!你适才还说我错了,今他自己供认,只你意上可过得去。况吾子者正神也,夜叉李艮亦系御笔点差,岂得你父子无故擅行打死!我明日奏上玉帝,问你的师父要你。”敖光径扬长去了。
话说元始见太上老君驾临,同众门人下篷迎接,二人携手上篷坐下,众门人下拜,侍立两旁。
(细心的朋友或许会发现,两部书的东海龙王名字也不一样。)
玉帝在《封神》没有出场,只是经常在叙述和交谈中被提及,所以人设与《西游记》是否相符我们不得而知。太上老君的差别很大。论地位,《西游》中的老君虽然号称道祖,但排名位居三清之末。而《封神》三兄弟中老子为大师兄,道行修为明显高过两个师弟。另外,两部书中的老君常用的法宝也不尽相同,《西游》中提到的“老罗出品”有金刚琢、芭蕉扇、七星剑、紫金葫芦、羊脂玉净瓶、幌金绳、紫金铃、上宝沁金耙、如意金箍棒……就是没有《封神》中的大杀器风火蒲团和太极图。由此可见,太上老君这个人物和哪吒他们一样,仅仅是名字相同,设定完全天差地别。
综上所述,两部不同作者的不同文学作品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并不相关。即便人物名字一样,人设也不同。就好比金庸的《倚天屠龙记》里有张无忌,金庸新的《九阴九阳》里也有张无忌。说他们不是一个人感觉怪怪的,但说他们是一个人,却没有半点相似之处。
所以,解读神话故事也需要严谨,最起码需要明确出处。更重要的是切忌混搭,毕竟那也算是一种误人子弟。
{!-- PGC_COMMODITY:{"charge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387191003692818785&origin_type=&origin_id=85777155145_3388045498173798141&alkey=1306_85777155145_0_3388045498173798141_011&c_biz_combo=2","client_goods_data":"{\"promotion_id\":\"3388045498173798141\",\"product_id\":\"3387191003692818785\",\"title\":\"【足本】封神演义正版书全套许仲琳原著精装封神榜神魔神话小说\",\"cover\":\"https:\\/\\/lf6-cm.ecombdstatic.com\\/obj\\/temai\\/af0f3056ec83b55005e53adda4032c333d81b7f3www800-800\",\"price\":2980,\"market_price\":2980,\"cos_fee\":1490,\"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387191003692818785%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85777155145_3388045498173798141%26alkey%3D13_85777155145_0_3388045498173798141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Yjexb8CGgQIABAAIgAo4cKJjNmI7oAv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sales\":156,\"item_type\":4,\"cos_ratio\":50,\"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387191003692818785&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85777155145_3388045498173798141&alkey=13_85777155145_0_3388045498173798141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Yjexb8CGgQIABAAIgAo4cKJjNmI7oAvMAE\",\"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captain_coupons\":null,\"elastic_title\":\"封神演义\"}","commodity_id":"3388045498173798141","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387191003692818785%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85777155145_3388045498173798141%26alkey%3D13_85777155145_0_3388045498173798141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Yjexb8CGgQIABAAIgAo4cKJjNmI7oAv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goods_json":"{\"original_price\":29.8,\"price\":29.8,\"real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387191003692818785&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85777155145_3388045498173798141&alkey=13_85777155145_0_3388045498173798141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Yjexb8CGgQIABAAIgAo4cKJjNmI7oAvMAE\",\"shop_goods_id\":\"3387191003692818785\"}","img_url":"http://p3-item.ecombdimg.com/obj/temai/af0f3056ec83b55005e53adda4032c333d81b7f3www800-800","item_type":4,"origin_price":"","price":29.8,"promotion_id":"3388045498173798141","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足本】封神演义正版书全套许仲琳原著精装封神榜神魔神话小说"} --}
真的是封神演义中的多宝道人吗?
《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真的是《封神演义》中的多宝道人吗?笔者认为,如果按照中国神话体系来说的话,多宝道人就是后来的如来佛祖。
多宝道人是通天教主座下大弟子,号称圣人之下第一人,当然这个名号多宝道人当之无愧,他是唯一一个敢与圣人(太上老君)过招的神仙,这点是其他神仙无法比拟的!
我们先来说说多宝道人这个名字的来历吧!太古时代,鸿钧老祖分宝岩散发诸多神器,诸位圣人各取几件先天神器后,大多神器为多宝道人所得,据说有千件之多,所以号称多宝道人!!!
武王伐纣和姜子牙封神既是天道运转的气数,也是神界势力的重新划分。很明显由于通天教主“有教无类”的收徒原则,截教一家独大,号称万仙朝圣。然也盛极必衰。在封神大战中,太上老君站在元始天尊一边,截教大败而归,这是定数,无可逆转。
而西方二圣则趁机渡去许多截教门人,号称渡尽三千红尘客,势力大增,天道注定,五百年后西方佛教将大兴!许多阐教门人也加入佛教,如燃灯道人(燃灯佛祖)、慈航道人(观世音菩萨)、文殊天尊等等!
对此三清圣人心知肚明却又无可奈何。毕竟天道大势不可逆转,号称不死不灭的圣人也不行。只可稍稍干预一下。所以太上老君擒得多宝道人后收为徒弟,春秋时期老子化胡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典故。
太上老君化身为老子,带领多宝道人西出函谷关,扶持多宝道人创立大成佛教,是为释迦牟尼如来佛祖,逼迫西方二圣(准提道人和接引道人)退位。为三清势力留下发展余地!
封神榜的著书年代是什么时候?
《封神榜》是明代创作的。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是明代许仲琳(有争议)创作的长篇小说,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封神演义》全书一百回,写的是武王伐纣的故事。
该小说,以历史观念、政治观念作为支撑全书的思想框架,掺杂了很多宏大的想象,表现了作者对于仁君贤主的拥护和赞颂以及对于无道昏君的不满和反抗。
三大古典小说的作者?
1、《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2、《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3、《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4、《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封神榜结尾被封神应该是好事?
在封神榜中,歪史原来分析过,,三教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先是在仙界统一了口径,在原始天尊的布局之下,制定了详细的封神计划,然后才有的封神大计。这样周密的步骤以保证神系的完整和健全,这一切准备妥当以后,三教首脑人物开始了封神的布局。
当然这个统一了口径不简单说是所有的个阵营下面的人都乐意,作为神是有编制有任务在身的是处处受到约束与管辖的,作为仙特么自己居住在自己的洞府,按照自己的意愿修炼。通俗的讲就是他们不问世事,只管自己修炼。这就是他们不愿意的原因。毕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谁都向往,神仙也不例外。
我们看看封神之后的神仙天庭,大大小小一如人间的官僚。有主管,有分管工作。如果一不小心做错就有天条戒律来惩罚,这样的活对于那一些散漫惯了的大仙来说无疑是受罪。换谁谁乐意?作为大仙的他们,从来不受他人约束,不愁吃喝,不怕生死劫,现在却要为将来一丁点的错误承担刑责,譬如西游记中,作为卷帘大将的沙和尚打碎一盏琉璃灯就被贬下界来受罚!
另外,封神不能平白无故的封,总要有点事情,或者被封之仙要有一点点作为,符合不是无功而受禄的情况,才能被封为神。这样怎么做呢?那就要立功,怎么立功?这个设定之下,只能是征伐诛杀其他的仙人。对于修道者,他们这样的做法又会遭受另外一种惩罚,那就是破了自己平时的清规戒律。何况,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万一自己法宝不如人,道行不如人,那不是赔进去了!
再者,本来三教初定的封神榜或者是为了控制越来越多的弟子,可是后来在阐教和人教的阴谋之下,这场战争成了他们诛灭截教的阳谋,所谓的封神榜,凤鸣岐山,歪史认为这是一个借口而已,因为最后的结果就是,阻挡封神的和积极封神的都成了神系中的一员,打来杀去,这一些吃饱了没事做的大仙儿祸害一遍人间之后完成了他们的杀劫,完成了劫数,不管他们是心甘情愿,或者是稀里糊涂的都上了封神榜。就这样失去自由。
从结尾来看,能够上封神榜或许是不幸中的万幸,毕竟已经失去肉身和法力的他们要么永久被封禁要么就是进了封神榜,被封禁无异于被判无期徒刑,所有一切都成为泡影。
很显然,能够上榜的都是一些有本事、或者有身份的人。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原来截教的人。他们遭受灭门之祸是什么原因?助纣为虐吗?不是,是封神榜需要他们,天庭需要他们,但是他们不需要天庭,不愿意去给天庭效劳。但是他们不介意把另一派的人送去天庭。
本文由歪史原创,抄袭必究!参考《封神演义》,属于个人读小说的时候对一些疑点的分析。图片来自网络,如果冒犯,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