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大过年,过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023-03-08 20:30:03 102阅读

冬大过年,过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过年”与“除夕”之说,源于远古的一个传说。

故事中的两个怪兽,一曰“年”,一曰“夕”,前者为益兽,后者为坏兽。“夕”好冷,“年”好热,所以,“夕”出现在冬天,“年”出现在春天。

冬大过年,过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由于春节正值冬春交替,也是“夕”睡“年”醒的时候,人们就在这一天赶走坏兽,迎接益兽。故而把冬天最后一天叫“除夕”或者“过年”。

古时的“春节”与“守岁”文化缘起:

春节在冬去春来之际,按农耕文化的生产周期,旧一岁已终,新一年播种未到,农业生产的总结和期盼,自然就映射到了春节的守岁活动中,最终延伸成了古人在守岁同时,缅怀过去、珍惜光阴的心里映射活动。

现在的春节,有两层意思,一是本意过春节,二是迎接新年。

想回农村老家集市做点小买卖?

马上要到春节了,在农村的集市上做些什么小生意比较好?题主很有商业头脑的,春节确实是个比较大的商机,做生意的人,无论做大生意还是小生意的,都不会错过这个商机。

农村集市做生意,就要调查农村过春节的需求,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做到适销对路。还要研究一下,往年某地缺少哪些货物,哪些货物供过于求,这些,各地的风俗习惯、物产等不同,也是不同的,需要因地制宜。

一般来说,农村集市过春节,下面的这些物品是普适性的,大家都需要,所以可以做:

1、衣服,当然是冬装。很多农村地区,过年都有孩子必须要穿新衣服的风俗习惯,所以可以做服装生意。

2、农村过年,大鱼大肉是少不了的,可以做鱼肉生意。做鱼生意,要关注当地鱼塘,一旦有清塘的,鱼多价钱自然便宜,贩卖到集市上,差价比较大。肉的生意一般以猪肉牛肉为主。

3、可以做活禽生意,有些地方的农村,除了鱼肉,鸡鸭也是必须要备下的,所以可以做活禽生意。不过,你要会快速宰杀,服务到位,现在都是这样的。

4、可以做干果、水果生意,这也是不错的,春节期间,家家都会备下很多干果,比平时销售量要大得多。

当然,春节前,这是一个黄金时间,在农村集市,主要是围绕吃穿做文章,一定会有所收获。

两会代表提出春节放假15天?

乡村新雨解答:不支持2020年“两会”代表提出:15天的春节假日。建议放假16天(含返程时间)。您知道么?比起我国曾经出现春节40天的假日而言,这也是小巫见大巫啊!况且,代表建议放假15天的基础是建立在“元宵15还是春节”的基础之上,那就更加应该多给一天进行理论调整了——难道本意不是为了给放假的人(探亲)陪同家人共度元宵佳节么?那是不是应该多给一天返程时间?(对大多数探亲的人来说应该是合理的)。

我国春节假期哪里长?

2013年,国内多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称:2月16日,有记者前往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水川镇党委镇政府采访时,竟无人上班。水川镇党政办公室门前的一张值班表显示,假期从1月18日起至3月6日,春节假期长达40余天。(部分全文报道如图一)

此外还有2009年广东曾自行出台“五一”节放7天的放假方案,湖南衡阳某法官擅自宣布将春节放假延长到元宵节......

虽然过后这些“假日”公文最终被定性为“荒唐闹剧”,变成了一纸空文,一张废纸。但是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折射出了人们对假期延长的诉求和盼望。

为什么有节假日?

往大的层面说

节假日是国家的一项严肃而重要的制度安排,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政治生态和精神特质,直接影响着私人的生活方式。我国现行节假日制度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经过长期发展演变而建立起来的。

往小的道理谈

中国节假日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特点但最为明显的符号就是带有农业文化特色。中国岁时节日,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和农作物安排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俗活动,表现了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

元旦前后的立春节,看风云,占天候。

1月惊蛰节令到来时,民间有预防虫害,预占收成的习俗。

2月清明、谷雨前后是春耕播种的大好季节。

4月立夏的节俗活动大都是围绕各地生产特点进行的。

5月盛夏之初,各种灾害较多,俗称为“恶月”,其节俗活动多与防病、除害有关。

6月正值三伏酷热季节,易染疾病,因此,许多习俗偏重于消夏抗暑活动。六月六日天贶节,不少地方农民为保护耕田要祭祀谷神。

7月七日乞巧节,从牛郎织女神话传说演变而来的妇女乞巧习俗。

8月是一年中的收获季节,中秋拜月。农民用新谷酬谢祖宗和家神。

9月霜降节令,关系到来年生产的好坏,这一天各地有看晴雨、占收成的习俗。

10月,一些地区农民庆祝牛王生日,农闲之际向牛酬谢的表现。

11月“冬至大如年”,农民有看雪的习俗,所谓“一九雪,九九皆有雪”。

节假日历史追溯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节假日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原有节假日制度中的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因此,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体现对公民休息权的保障、设定结构合理的节假日制度已经成为当下热点了。

经历曲折时期:“文革”时期至1979年在这一时期,节假日制度尽管没有宣布废除,但受到严重干扰,正常的时间秩序完全被打破,节假日制度事实上被废弃。“五一”、“五四”等节日成为举行群众游行、政治批斗活动的高潮节点。春节放假被取消,甚至还得到群众的一致响应。

恢复规范时期:1980年至1999年。1979年1月1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分别题为“为什么春节不放假?”“让农民过个安定年”的两篇读者来信,表明政府对春节休假制度的回归态度。几天后,部分省区宣布恢复春节放假,次年全国恢复春节放假

确立完善时期:2000年至(说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节假日时间是可以探讨和归于民心所向的!)1999年12月,国务院修订了《放假办法》,全国法定节日放假时间由过去7天增加到10天;“五一”国际劳动节放假时间从1天增加到3天;“十一”国庆节放假时间从2天增加到3天。此后,国务院开始调整安排法定节假日放假时间,将春节、“五一”、国庆三个节日紧邻的两个周末放假时间进行调整使节日与周末放假时间连在一起,形成所谓“黄金周”假期。

《劳动法》第四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一)元旦;(二)春节;(三)国际劳动节;(四)国庆节;(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第四十四条进一步规定:“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这表明,公民的休息权可通过量化的经济补偿方式获得救济。

总之,放假是一种国家行为,政府的职责是发布假期安排,公众关注的是如何享受法定假期。维护劳动者休息权益,增加假期数量,是现代文明的体现,在日趋全球化的现代社会,已经成为各国共识。文明化发展比较高的国家,都把增加法定节假日书目作为增进国民福祉的一项大事来做。春节毕竟承载了太多国人对于生活、生命、自然的精神寄托,她不仅是阖家团圆的大日子,她还有着更广阔的精神诉求和内涵。延长春节放假时间是完全合情合理合法的。

【欢迎关注乡村新雨了解2020“两会”更多新动态】

现在疫情出现小高潮?

在疫情出现小高潮,随着降温冬季来临,今年还能回家过年吗?

一. 对于疫情防控和疫情态势,钟南山院士是怎么说的?

过去的一段时间,国内出现了新一波的疫情,针对大家的担心和疑问,不久前,钟南山院士接受新闻采访时,是这么说的:

1.在强有力的监管和防控下,国内现有的疫情会很快得到控制。

2.不可能消灭病毒,但是,我们可以把病毒引起的感染危害缩到最小。

(下图:钟南山院士)

二. 从钟南山院士的话来展望过年时的疫情形势。

1.国外存在的疫情,甚至是更为严重的疫情还会影响到国内,低温的天气,也会加大疫情的防控难度,不过,凭着国内完善的防疫体系,核酸检测等办法,即使有疫情发生,我们也会很快控制住。

2.随着3-12岁群体的疫苗推广接种,以及疫苗加强针的接种,我们将进而建立较为稳固的防疫屏障,或者说,国内发生疫情的可能性,会随着防疫屏障的建立,进一步降低。

(下图:3-12岁群体的新冠疫苗接种,正在推进之中)

三. 降低疫情发生的风险,顺利回家过年,最终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面对可能的疫情风险,只要我们做好疫情防控,比如说,作为个人,大家坚持做好戴口罩出行,避免聚集等防范措施,就能最大程度避免疫情的发生,就能顺顺利利回家过好新年。

结束语:我们都做好了防疫措施,顺利回家过年就会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下图:出行需戴好口罩)

谁知道什么叫过年?

我知道一点点。我已六十二岁,已过了六十二年,对过年有印象,而且很深刻。不仅仅是表示时间一去不复返,更有诸多文化内涵,风俗人情在里面。

过年是我地讲的大俗话,也叫过春节,那是在民间传统节日里最大最为隆重的一节日,过年是由年尾到年头,年终接年头,就是表示终始相交相接这一段时间。人都求善始更望善终,所以在终始交接之时是很重视的,当重要节日过。年是时间单位,人都重年,更重年与年交接之时。人的生命常以年计,时间最宝贵,所以过年特隆重,特讲究。

过年是指阴历年,不是阳历年,也不是干支历年,是阴历腊月尾到正月头,除夕亱亥时是时尾日尾月尾年尾,子时则是时头日头月头年头,这亥子时就是年月日时四个时间单位的尾与头,终与始。这终始头尾历来为我国人重视,过这个尾头终始就叫过年,要过得热热烈烈,隆隆重重的,并形成了一种文化,一种风俗,诸多宜忌。

关于“年”的传说,在太古时,年是一种怪兽,头上长着触角,十分凶猛,每到寒冬将尽,新春快来之时,就出来掠食噬人。人们为防御它,一到这时,便聚到一起,燃起篝火,再投入一根根竹子,使其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响声,借此吓“年”逃跑,不为害,渡过难熬之夜,天明大家就平安无事,高兴地表示祝贺,一起吃饭。年复年,岁复岁如此,便形成一了一个欢乐的节日,这就是所谓的“过年”“庆新岁”的来由。再一种说法是,“年”有谷物成熟的意思,《谷梁传》:“五谷大熟为大有年”。“年”是谷穗成熟的样子,“年”是预视丰收喜庆的日子,后来逐渐成了“岁”的代称。过年也是过岁。过是经过,通过,过去的意思。我过去的年很难过,因为穷,现在好了,年不难过了,生活大大好转改善了,年好过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