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怎么读,你认为改名后肠子都悔青了的五座城市是哪里
琅琊怎么读,你认为改名后肠子都悔青了的五座城市是哪里?
城市改名是为了突出特色,谋求更好的发展,然而一些城市改名却事与愿违,不仅不如以前,知名度也很快下降饱受诟病。改名最为失败我认为可能是这五个城市。
西安市——长安 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名扬世界,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城市,与雅典、开罗、罗马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享尽无上光荣。万国衣冠,世界之都,唐长安已经成为了世界最繁荣的超级大都市,被世界所敬仰。元朝时长安改称奉元路,明初期改称西安府,自此以后西安就取代了长安保留了下来。西安改称长安不免让人惋惜,毕竟长安,盛世长安多么诗情画意!如今西安是陕西省省会,西北地区核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西安正在追赶超越,走向国际。西安市下设长安区,据说当年差点连长安区都没能保住。
宝鸡市——陈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句话可能大多数人耳熟能详,对宝鸡来说陈仓这个名字就是金子招牌。唐肃宗时期改称宝鸡,总觉得这名字太过俗气。宝鸡是中国青铜器之乡,周朝文化发祥地,也是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目前宝鸡下设陈仓区,算是一点安慰吧。
石家庄——常山 三国演义中赵子龙出场是总说:“吾乃常山赵子龙”,现在只能改为:“吾乃石家庄赵子龙”。常山对于石家庄来说同样是一块金字招牌,如今改为石家庄就像一个小村落一般。石家庄河北省省会,中国铁路主要枢纽。
黄山——徽州 徽商、徽派建筑闻名全国,徽州就是徽派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这种江南文化令多人人向往。如今改称黄山,一个景区的名字有点自降身价,讽刺的是徽州离黄山还有很长一段路。黄山安徽省地级市,杭州都市圈成员城市。
合肥——庐洲 烟雨庐州,江南唇齿,庐州是包拯、李鸿章等人的故乡,在古代颇有知名度。如今改名合肥,真的有点难解释啊!合肥安徽省省会,中国长三角副中心城市。
城市名称只是城市发展的一个因素,只要城市能立足本身积极谋求发展,无论那个名字只要城市自身水平达到,同样能闻名于世。就像西安市凭借这自身旅游的优势,借助短视频着实又火遍了一把!那首《西安人的歌》至今还回荡在西安各商业景区。西安处于西北地区,能突出重围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真的见证这几年西安的努力——追赶超越。西汉最后的诸侯国?
西汉建立之后,刘邦为了稳固刘氏统治,在消灭异姓诸侯王之后大封宗室为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王与中央朝廷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最终酿成了“七国之乱”。历经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和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之后,西汉诸侯国其实发生了较大的变动,汉武帝晚年时仍然存在的诸侯国,大致有以下这些。
1、楚国。西汉初韩信被封为楚王,然而不足一年汉献便因“谋反”被捕,降封淮阴侯,后刘邦改封异母弟刘交为楚王。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楚王刘戊因参与“七王之乱”,最终兵败自刎,汉景帝改立楚元王刘交第三子、刘戊的三叔平陆侯刘礼为楚王。汉武帝晚年时,楚王刘延寿在位。
2、燕国。项羽分封天下时,臧荼获封燕王,西汉建立后得以保存,后臧荼谋反被杀,刘邦改封卢绾为燕王。刘邦清理异姓诸侯时,燕王卢绾担惊受怕之下“养匪自重”,结果触怒刘邦,最终逃亡匈奴。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封儿子刘建为燕王,死后国除。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吕雉封吕通为燕王,“诸吕之乱”中吕通被杀,同年汉文帝徙封琅琊王刘泽为燕王。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燕王刘定国(刘泽曾孙)因淫乱之罪自杀,国除。元狩六年(前117年),汉武帝改立儿子刘旦为燕王,汉武帝晚年是刘旦仍然在位。
3、济北国。济北国在西汉初本为齐国辖地,汉文帝二年(前178年)时,因刘肥之子刘兴居在“诸吕之乱”中立功,于是割济北郡于刘兴居,立济北国,但不久后便阴谋反被除国。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汉文帝分齐为六国,刘志被立为济北王。景帝三年(前154),“七国之乱”后,刘志被改封淄川王,衡山王刘勃迁为济北王。汉武帝晚年时,刘勃之孙刘宽在位。
4、胶东国。胶东国在西汉初本为齐国辖地,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汉文帝分齐为六国,刘肥第十三子刘雄渠被立为胶东王。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刘雄渠因参与“七国之乱”,兵败后国除,其地分为胶东郡和东莱郡。汉景帝四年(前153年),汉景帝封刘彻为胶东王,并于胶东郡重立胶东国,后因刘彻被立为太子而未能就国,胶东国再度除国。景帝中二年(前148年),重新设立胶东国,封儿子刘寄为胶东王。汉武帝晚年时,刘寄之孙胶东王刘通平在位。
5、菑川国。胶东国在西汉初本为齐国辖地,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汉文帝分齐为六国,刘肥第十二子刘贤被立为菑川王。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刘贤因参与“七国之乱”兵败自尽,汉景帝徙封济北王刘志为菑川王。汉武帝晚年时,刘志之孙刘遗在位。
6、城阳国。城阳国在西汉初本为齐国辖地,汉文帝二年(前178年)时,因刘肥次子刘章在“诸吕之乱”中立功,被汉文帝封为城阳王,割齐地城阳郡为城阳国。刘章去世之后,其子刘喜即位,后于前169年被改封为淮南王,但四年后又改回。汉武帝晚年时,第六代城阳王刘顺在位。
7、六安国。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设六安国,封胶东康王刘寄幼子刘庆为六安王。刘寄虽然因参与淮南王刘安叛乱而获罪,最终惊惧而死,但汉武帝却并未为难他的儿子,其中长子刘贤继承胶东国,而深受母亲宠爱的刘庆则被封为六安王。汉武帝晚年时,刘庆仍然在位。
8、梁国。西汉之初,刘邦封彭越为梁王,彭越被诛除以后,刘邦封第五子刘恢为梁王。吕雉掌权期间,刘恢被徙封赵王,改封弟弟吕产为梁王,“诸吕之乱”后吕产被杀。汉文帝二年(前179年),汉文帝刘恒封幼子刘揖为梁王,刘揖死后无子,刘恒又迁嫡次子淮阳王刘武为梁王。汉武帝晚年时,刘武重孙梁贞王刘毋伤在位。
9、鲁国。吕后掌权时期,于前187年封鲁元公主之子张偃为鲁王,建立鲁国。汉文帝二年(前179年),汉文帝刘恒撤销鲁国。汉景帝三年(前154年),“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汉景帝徙封儿子刘余为鲁王。汉武帝晚年时,刘余之子刘光在位,刘光于汉武帝后元元年(前88年)去世,其子刘庆忌继位。
10、昌邑国。昌邑在汉初为梁国辖地,后于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成为山阳国都城,山阳国被除国后属山阳郡。汉武帝天汉四年(前97年),汉武帝改山阳郡为昌邑国,封其子刘髆为昌邑王,刘髆在位十一年,与汉武帝同年去世,死后其子刘贺继位。
11、长沙国。项羽分封天下时,吴芮获封衡山王,后在楚汉争霸中倒向刘邦,西汉建立后被改封为长沙王,辖地为秦代长沙郡。长沙国是西汉传承时间最长的异姓诸侯国,一直到第五六代长沙王吴著于汉文帝后七年(前157年)去世,因死后无子,国除。汉景帝二年(前155年),重置长沙国,以庶子刘发为长沙王。汉武帝晚年时,刘发之孙长沙顷王刘附朐在位。
12、赵国。楚汉争霸时期,刘邦封张耳为赵王,西汉立国后得以保留,张耳死后,其子张敖即位。汉高祖九年(前198年),因赵相贯高图谋刺杀刘邦而被牵连,被降封宣平侯。同年,刘邦徙封代王刘如意为赵王,后刘如意被吕后杀死,又改封刘邦第六子淮阳王刘友为赵王。吕后七年(前181年)刘友被吕后幽禁而死,又改封刘邦第五子梁王刘恢为赵王,刘恢于同年六月殉情杀,同年十二月吕后封吕禄为赵王,后吕禄于“诸吕之乱”中被杀。汉文帝继位之后,立刘友之子刘遂为赵王。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刘遂因参与“七国之乱”兵败自杀,国除。汉景帝前元五年(前152年),改封其子广川王刘彭祖为赵王。汉武帝晚年时,刘彭祖之子刘昌在位。
13、中山国。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汉景帝刘启封其子刘胜为中山王。汉武帝晚年时,刘胜之孙刘昆侈在位,刘昆侈于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年)去世,其子中山顷王刘辅继位。
14、河间国。汉文帝二年(前178年),刘恒封赵王刘遂之弟刘辟疆为河间王,分赵国的河间郡立河间国。汉文帝十五年(前165年),河间王刘辟疆去世,因无嗣国除。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刘启封其子刘德为河间王,恢复河间国。汉武晚年时,刘德的玄孙河间孝王刘庆在位。
15、真定国。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常山宪王刘舜去世之后,汉武帝念及兄弟之情,除以刘勃继承常山王封号外,封刘舜的另一个儿子刘平为真定王,分常山郡的真定、绵曼、藁城、肥垒四县立真定国(按推恩令,刘平本应获封侯国)。刘平于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年)去世,其子真定烈王刘偃继位。
16、泗水国。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从东海郡分出了3万户,设立泗水国,以刘舜的另一子刘商为泗水王。刘商去世之后,其子刘安世继位,但仅在位一年便去世,因死后无子,汉武帝于是立刘安世的弟弟刘贺为王,汉武帝晚年时正是刘贺在位。
17、广陵国。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汉武帝封第四子刘胥为广陵王,建立广陵国。刘胥在位长达64年,直到汉宣帝时因诅咒皇帝而畏罪自尽。
18、广川国。汉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刘启封儿子刘彭祖为广川王,立广川国,后刘彭祖改封赵王,广川国被废除为信都郡。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汉景帝又重立广川国,封第十一子刘越为广川王。汉武帝晚年时,刘越之子刘齐在位,后因有罪而自愿带兵北伐匈奴赎罪,汉武帝同意,但却在出征前于征和二年(前91年)去世,本有官员请求废除广川国,汉武帝本已同意,但最终还是封刘越之孙刘去为广川王,汉武帝晚年时刘去仍然在位。
19、平干国。汉武帝时分巨鹿郡南部数县设广平郡,征和二年(前88年),汉武帝以广平郡立平干国,封汉景帝之孙刘偃为平干王。汉武帝晚年时,刘偃仍然在位。
20、江都国。汉景帝三年(前154年),“七国之乱”时,汉景帝年仅十五岁的儿子刘非上书请求出征,被任为将军,叛乱平定后,刘非被封为江都王,负责管理吴王刘濞原来的封地。刘非去世之后,其子刘建继承王位,因与父亲的姬妾和异母妹刘征臣有染,再加上受淮南王刘安谋反之事牵连,最终自尽,国除。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汉武帝又封刘圣为江都王,但因刘圣卒年不详,无法得知汉武帝晚年时是否存在。
以上便是汉武帝晚年时仍然存在的二十个诸侯国,相较于汉初的诸侯国来说,历经“七国之乱”和“推恩令”,诸侯国数量虽然有所增多,但国力却被大幅度削弱。至于更多的侯国,因已经不具备诸侯性质
山东的历史名人你知道哪些?
戚继光,抗击倭寇,打倒小日本
齐桓公姜小白第一个春秋五霸霸主
管仲,姜小白的丞相,大大的名人
诸葛亮,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之典范
蒲松龄,都千少年老狐狸,玩什么聊斋
王叔和,中医名家
秦叔宝,关公大战秦琼不知道谁赢了
程咬金,鲁国公千岁千岁,千千岁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孟子,儒家学派发扬人
曾子,说杀猪就杀猪,不嫌猪肉贵
韩非子,法家代表
墨子,墨家代表
孙子,孙子兵法美人计最牛
孙膑,孙膑兵法
宋江,梁山山大王
匡衡,凿壁偷光
舜,仁德仁爱仁慈之楷模
王羲之,书圣驾到,谁与争峰
辛弃疾,爱国主义诗人
房玄龄,唐初名相
李清照,古代最有才华的女人
吴起,商鞅变法俺也变法
刘墉,其实我不是个罗锅
太多了,该吃饭了,有空在写,山东不出皇帝,不过名人真是出的实在是多,一时半会也想不全
临沂的沂多一点念什么?
山东临沂的沂,读音:[ yí ]
部首:氵 笔画:7 五行:水 五笔:IRH
基本解释
〔~河〕水名,源出中国山东省,至江苏省入海。
拓展资料:
临沂,山东省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近黄海,东连日照,西接枣庄、济宁、泰安,北靠淄博、潍坊,南邻江苏。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结合点,位于鲁南临港产业带、海洋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基地、东陇海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和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的叠加区域。 临沂总面积17191.2平方公里,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市。
临沂因临沂河得名,古称“琅琊”。临沂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秦时属琅琊郡和郯郡。近代中共在临沂地区创建了沂蒙革命根据地,1945年8月在莒南县大店镇成立山东省政府。1994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沂地区和县级临沂市,设立地级临沂市。
惠字在百家姓中的来源?
惠做姓有两个读音,一个是hui,还有一个是xi(西) [惠氏属地] 琅琊郡,今山东省诸城市。《百家姓》注居扶风郡,今陕西扶风县东。 [惠氏来历] 惠姓得姓时间久长,起源于周代,出自姬姓,是以谥号为姓的姓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周朝有一位天子 名姬阆,他死后谥号为惠,史称周惠王,其后世子孙就以先王的谥号为姓,称惠氏。 清朝年间,有当时的满洲族人改姓惠,这就为惠姓家族增加了新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