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之死,肯尼迪被暗杀的原因

2023-03-08 14:00:04 127阅读

肯尼迪之死,肯尼迪被暗杀的原因?

1963年11月22日,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巡视时被人刺杀,半小时后在医院身亡。今年是肯尼迪遭暗杀40周年,特别的年份又引来人们特别的感想。几十年里,人们对肯尼迪被刺的原因,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没有多少人相信美国官方当时的结论:刺杀肯尼迪是奥斯瓦尔德的“单独”行动。今天,人们的疑问并没有随时光流逝而有所减弱。 肯尼迪之死:未解的谜团 当我们把时间镜头拉回到40年前的那个时刻时,不得不说:人们的怀疑并非没有道理,那一起“意外”看起来的确不太像是“意外”。 似乎是一个预告,就在肯尼迪遭暗杀的当天,他所视察的城市所出版的《达拉斯晨报》曾刊出过一个整版的广告,就像通知什么人的去世那样,这则广告四周被围上了黑框,而且有一个挖苦性的通栏大标题《欢迎光临达拉斯,总统先生!》,内容是向肯尼迪提出的12个问题,这些问题要求他为监禁和监视成千上万在美国的古巴人负责,还质问他正在向越南杀害美国人的共产党士兵出售粮食,并明白地暗示,总统与美国共产党人达成了秘密协议。据说,在肯尼迪遇害的那天早上,他和他的夫人杰奎琳都曾阅读过这张报纸。第二天早晨,全美国的报纸都画出了黑框。 在肯尼迪遇刺后,继任的林登·贝恩斯·约翰逊总统亲自任命了一个特别委员会负责彻查此案。这个由首席法官厄尔·沃伦为主席的委员会,后来被习惯称之为沃伦委员会。经过较长时间的调查取证,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全收入了《总统特别委员会关于肯尼迪总统被暗杀案的调查报告》(又叫《沃伦报告》)中。 报告中最后得出的结论,认为事件为凶手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一个单干,与其他人和任何组织无关。自沃伦报告出台伊始,它就一直面临无尽的责难,而把肯尼迪遇刺案炒得最热闹的,则当数1993年由好莱坞大腕导演奥利弗·斯通,根据上世纪60年代美国部检察长吉姆·加里森的反调查报告拍摄的电影《肯尼迪》。 斯通把焦点对准了美国强大的军事工业联合体,他认为这一集团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者,而起因则与越南战争有关。这个由五角大楼的鹰派、武器制造商和石油商、特工部门的极右翼分子等组成的利益同盟,“想让自己置身于一个战争经济的体系之中”,他们所期望的越南战争却没有得到肯尼迪的支持。后者对美国的海外战争一直持矛盾态度,1963年10月11日,即在遇刺前一个多月,他曾签署了《第263号国家安全行动备忘录》,决定在1963年底将1000名美国军事顾问从越南撤出。而在即将展开的争取连任计划中,肯尼迪有意要排斥副总统约翰逊,并打算于次年从越南撤军。这自然与军工集团的利益相违背,他们一心希望在与“共产主义世界”的持续紧张中获利,肯尼迪不能“代表”他们,于是便为他们所不容。 斯通的电影为肯尼迪之死,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他的说法构成了那些形形色色解释中的一个。有人总结了一下,自肯尼迪去世以来,世人对他被刺原因的猜测,至少有8种之多。如,是反卡斯特罗的古巴流亡者干的,刺杀的原因显然是肯尼迪在猪湾行动中拒绝提供足够的空中援助以及制止所有旨在消灭卡斯特罗的行动;是古巴的阴谋,刺杀的原因是通过“猪湾事件”和“导弹危机”,肯尼迪成了卡斯特罗的死对头;是中央情报局的变节行为,因为在猪湾惨败后,肯尼迪于1961年免去了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的职务,并削弱了中央情报局的职能,这导致其内部“鹰派”头目和一些将军的怨恨;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下的毒手,理由是时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的埃德加·胡佛与肯尼迪兄弟深有嫌隙,肯尼迪想让胡佛提前退休,此举严重得罪了胡佛;是美国极右翼势力所为,德州石油商、欧洲移民、国家安全部门、古巴流亡者、白俄君主主义者和美国反卡斯特罗政权志愿人士等,他们报怨总统对共产党人过于温和,因此与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和五角大楼串通一气,联手设计了暗杀行动,并销毁了这个阴谋的所有证据,以中止肯尼迪的内政、外交政策,嫁祸苏联与共产主义世界;人们还把怀疑的眼光盯上了时任副总统、并在肯尼迪被杀两小时后宣誓成为第36任美国总统的林登·约翰逊身上,认为曾在1960年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大会上败给了肯尼迪的约翰逊,和德州石油大亨哈罗德森·汉特,共同导演了这起大谋杀。政治世家,屡遭横祸肯尼迪之死只是一个家族命运的一块浮冰,在这块浮冰背后,是整座冰山。 当我们把视野稍微拉长,从约翰·肯尼迪身上转移到他所处的亲族关系时,一个家族及其神话与悲剧,也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肯尼迪家族曾号称美国第一家族,这个由爱尔兰移民后裔、天主教信仰者组成的家族已经构成了美国历史的一部分,《华盛顿邮报》曾感叹,美国如果也有莎士比亚,其著作中必有一部肯尼迪家族史。 荣耀的背后总是悲剧。美国著名作家费茨杰拉德曾说:“你说出一个英雄的名字,我就可以给你讲一个悲剧的故事。”而有着200年历史的肯尼迪家族无疑能验证此说。 肯尼迪家族充满了伤感,没有人能够真正解释肯尼迪家族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家庭成员遭遇不测,比利时的一家报纸说:“肯尼迪家族的故事就是一长串讣告,身为肯尼迪家族一员,你就不要指望躺在床上静静地死去。”排列这个家族的悲剧让人触目惊心: 1944年,约瑟夫的儿子、年仅29岁的海军飞行员小约瑟夫·肯尼迪在二战期间死于一起飞机坠毁事件。 1948年,约瑟夫的女儿凯瑟琳·肯尼迪在其夫于诺曼底战役中牺牲后,也在法国一起飞机坠毁事件中罹难。 1963年,约瑟夫的次子、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在达拉斯遇刺身亡。 1963年,约翰的儿子派屈克因呼吸系统疾病夭折。 1968年,约瑟夫的儿子、曾任美国司法部长的罗伯特在参加总统竞选时在洛杉矶遭枪杀身亡。 1984年,罗伯特之子戴维因过量吸服海洛因致死。 1997年,罗伯特的另一个儿子迈克尔在科罗拉多滑雪时受伤,翌日在医院不治身亡。 1999年,约翰·肯尼迪之子、有“美国最性感男人”之称小约翰驾驶的飞机在长岛外海域失事坠毁。 一个家族的不幸自然有其不可抗拒的宿命,有人把这种宿命归结为他们对政治的狂热、对冒险的孜孜不倦,这是对的,然而,两位优秀家族成员的相继遭遇政治谋杀,则不仅是一个家族的不幸,而实际上,也是一个国家的不幸。 复杂的六十年代与罗伯特·肯尼迪之死“第一人的突然身亡 使情势急转直下 他人为君高处不胜寒 为时已晚也太年轻 威胁来自海上和陆地” 这是一首关于一位意欲改变国家现状却为时已晚的年轻统帅的命运的预言诗,出自法国巫师诺查丹玛斯所作的《诸世纪》,后人把它解释美国第35届总统约翰·肯尼迪的政治命运。诗中,“为时已晚”是指肯尼迪上台后的主张无法令已经近乎癫狂的政客们冷静下来,“威胁来自海上和陆地”暗示当时苏联无论是在本上还是在其核潜艇上都已将核导弹对准了美国,“突然身亡”暗示了肯尼迪遇刺。 巫师的预言是真是假无关紧要,但人们对这几句诗的解释却意味深长。肯尼迪之死及其家族的命运,也只有放到个人和家族所处的国家的制度与精神状态中,才能够得到更好的理解。 这种复杂性首先体现在上世纪60年代的国际关系上。除了上文提到的已成火山的古巴问题之外,上任之初的肯尼迪,还全盘接受了艾森豪威尔的“多米诺骨牌”理论,把越南问题放在了外交政策的关键性位置,认为印度支那是遏制共产主义的重要地区。然而,随着对国际政治认识的加深,肯尼迪后来从原先的立场上后撤了,他不再赞成继续与苏联关系紧张,不想出兵支援“解放”古巴,也不主张投入美国军队在越南打一场反共之战。他在对外政策上的改变激怒了那些反共斗士,也得罪了靠战争发财的军工利益集团。 这种复杂性更体现在当时的美国国内状况上。上世纪50年代以来,黑人民权运动开始在美国各地纷起云涌,南方一些州长及白人种族主义者露骨地主张种族隔离,肯尼迪虽然在竞选时赢得了他们的一些支持,但当民权运动快要威胁到美国的国内安全时,肯尼迪兄弟最终采取了同情黑人运动的立场。在越来越多的黑人认同肯尼迪兄弟时,越来越多的右翼白人种族主义者逐渐对肯尼迪怀恨在心。 肯尼迪兄弟之死,当然与他们深深地卷入了美国政治的内核密切相关。肯尼迪兄弟的反种族歧视立场不能见容于白人种族主义者,而罗伯特在总统竞选中对中东问题的表态、他的亲犹太人而反阿拉伯人的做法,则惹怒了阿拉伯激进主义者;还有他早年在司法法工作时,曾加入恶名昭著的共和党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领导的、专门迫害共产党人、亲共嫌疑分子和自由主义人士的参议院常设调查委员会,也长久让许多自由主义进步人士,难以原谅他当时的行为;他当司法部长期间与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的较劲、对有组织犯罪的严厉打击,则不仅获罪于了一些政府核心部长与政客,还获罪于了黑手党、三K党等势力强大的黑社会组织。所在这些对他怀恨在心的人和组织,一起为他的被杀,编织起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他终于没有逃脱这张杀人之网。 何时谜能解? 在肯尼迪遇害40周年之际,又传来一条关于他的新消息:美国广播公司(ABC)电视网10月27日说,为了彻底调查美国前总统肯尼迪遇刺事件,该公司利用电脑完成了原景再现,并“无可置疑地”证实刺客李·哈维·奥斯瓦尔德的确是单独作案。 但人们很难相信这个结论。我们不知道在1963年及其后的调查中,围绕肯尼迪到底发生了什么。1963年,约翰逊总统作出命令,禁止在2039年之前发表肯尼迪总统被害案的最重要的文件和照片。也许,只有到2039年,等关于肯尼迪的那些档案解秘之后,才可能一见分晓。 肯尼迪的遗孀----后来曾嫁于希腊船王的杰奎琳·肯尼迪在夫君被刺杀后曾悲切地说:“失去的东西不可能有所替代。”在她最悲伤的日子里,小叔子罗伯特·肯尼迪成了她的知心朋友,给了她最大的勇气和安慰。然而,1968年6月那个黑色的日子,罗伯特也步哥哥的后尘被人暗杀。杰奎琳对一位友人说:“我痛恨这个国家,我蔑视美国,我再也不想让我的孩子在这里生活下去了。我必须离开这里。”----也只有像她这样亲历了险恶、亲眼看到被杀者鲜血的人,才会深昧美国政治文化中的残忍与野蛮!

白宫外发生枪击事件?

在此次事件中,枪手的目标是谁不言而喻,除了特朗普,没有其他可能性。但是想对美国总统下手,这可不是一般人做得来的,此枪手背后极有可能有幕后指使者。

肯尼迪之死,肯尼迪被暗杀的原因

不过由于特朗普的仇家实在是太多了,我只能根据可能性由高到低一个个来进行分析。

NO.1:特朗普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特朗普又解锁了新技能,都会自导自演了。

此次事件中,特朗普的反应实在是太可疑了。要知道,此前白宫遭到示威者冲击,特朗普可是两度躲到地下掩体中。而这次都开枪了,他竟然只离开了10分钟就回来了,明显没有禁言体,这是不正常的。

而且,此后有记者问他是否慌张,也被他给否认了,事实上他脸上确实没有一点慌张的样子。这像是遭遇了枪击事件的人该有的表现吗?他以前可只是个商人,又没有在战场上待过,怎么可能这么淡定。

所以测试极有可能是特朗普自导自演的。目的就是将自己包装成受害者来博取同情,一方面可以争取中间选民的选票,另一方面可以借机来抹黑竞争对手拜登,最终实现他胜选的目的。

NO.2:蓬佩奥

是不是更意外了?特朗普第一小迷弟竟然想干掉他大哥。

你如果知道蓬佩奥现在的处境的话,就可以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了。蓬佩奥表面上看上去风光无限,备受特朗普信赖。然而事实上特朗普的剧本上早已将蓬佩奥安排成了弃子。

蓬佩奥此人天生反骨,有智库研究他多次演讲,发现其一直在窥视总统宝座,想要参加选举。那么对于他来说,最好的赚取政治资本的方式就是卖掉特朗普。

而特朗普明显也发现了他的意图,于是不断拿他当枪使,让他在国际社会上不断的得罪人。这是他的各种奇葩言论,使得美国在国际社会上越来越被孤立,这样失败的国务卿又有何资格去竞选美国总统呢?更何况特朗普现在支持率持续低迷,以他的一贯作风,有极大可能在大选前夕把所有问题都推到他身上,让他来背锅。这么做一方面可以减少特朗普身上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彻底让彭佩奥万劫不复。

彭佩奥也是个聪明人,通过近期特朗普要他发表的言论,他已经明白自己最后的下场会是如何。随着大选越来越近,他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他有理由铤而走险,将特朗普除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前途。

NO.3:PENGSI彭斯

在美国,所有当副总统的人,其最终目的就是竞选总统,彭斯当然也不例外。

然而倒霉的是,他所在的这届政府表现实在太糟糕了。虽然他没怎么参与特朗普政府的具体事务中。但是身为副总统的他身上已经打上了特朗普的标签。这对于他以后的竞选是非常不利的。

那么改变现状的唯一方法就是,除掉特朗普,他自己来当总统。根据美国宪法规定,一旦总统丧失履行职责的能力,便由副总统来行使总统的权利。

平时没什么事情的彭斯,一定早就反复思考过如何应对美国现在的问题。只要特朗普不在了,他便能大展拳脚。如果他能够使美国的疫情、经济等重大问题出现转机,那么他以后竞选总统成功基本是死了就稳的事情了。

为了他的人生追求,他有理由冒这个险。

NO.4:比尔·盖茨。

他是在疫情期间,除了福奇以外最关注疫情情况的人。这位慈善家投入了大把资金在抗疫和疫苗研发方面。

他已经无数次批评特朗普政府抗疫不利。现在美国确诊人数已经突破500万,疫情毫无缓和之势。最可恶的是特朗普政府不仅不全力抗疫,反而在为疫情的扩散推波助澜。此前的副攻就不说了,现在又在一直要求学校复课,简直不把美国人命当一回事。

面对疫情忧心忡忡的比尔·盖茨,经过深思熟虑后发现唯一改变现状的方法,只有除掉特朗普。于是便有了这次枪击事件。

NO.5:共和党内反特朗普势力

由于特朗普今年以来一系列糟糕自己的表现,不仅他的支持率持续下降,就连共和党也被他拖累不受待见。

共和党大佬们纷纷和特朗普做切割。其内部甚至出现了5个组织,专门致力于使特朗普败选。

也许此次枪击事件就是某个组织的过激行为。

NO.6:妄图独立的人

此次疫情,暴露了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的巨大矛盾。一些州早就对联邦政府的行为表示不满。一些地方甚至传出了要求独立的声音。

然而特朗普对此秉持着一贯强硬的态度,绝不妥协。被美国式自由惯大的这些人,认为应该让特朗普付出代价。于是便引发了此次事件。

所以说特朗普的仇人实在是太多了,这些人没一个希望他有好下场的。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应该就是指的特朗普这种情况了。如果他不再好好反省的话,他迟早要后悔的。

飞虎队将军陈纳德遗孀陈香梅过世?

陈香梅不仅仅是飞虎将军遗孀,她是中央通讯社第一个战地女记者,在陈纳德去世以后,她带着两个女儿在美国华盛顿,凭着自己手中的笔、演讲口才、丈夫留下的人脉和见识,创下一片天地,成为美国第一个女性华裔航空公司副总裁、第一位进入白宫工作的华裔政治家,先后受到8位美国总统信任,成就了华裔女性在美国从政的传奇。

她的故事始于爱情,却远远超越了爱情。

一介纤纤弱女子,如何在颠沛流离的乱世,邂逅一段甜蜜的旷世姻缘,失去了心爱的丈夫庇护之后,横跨大陆、台湾、美国,开创了华裔女性在美国从政的历史?

连如今在美国政界做到最高职位的华裔女部长赵小兰,当初也是得益于她的推荐,才成为白宫学者,走入政界。

陈香梅,她的传奇远不止嫁给了飞虎队将军陈纳德。

陈香梅和陈纳德夫妇

乱世颠沛流离的名门少女

论起陈香梅的家世,是书香门第的民国名媛。

她的外祖父廖凤舒是民国外交官,曾出任过古巴公使和日本大使,是革命家廖仲恺的兄长,母亲廖香词也曾在法国、意大利求学,精通六国语言。

她的父亲陈应荣少年就远赴欧美读书,获得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归国,担任过大学教授,后来出任中国驻旧金山领事。

陈香梅1925年6月23日出生在北京,那时候外祖父的外交部官邸车水马龙,父亲在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长,兼北京大学英文系主任,出身书香门第又家世优渥,本是岁月静好。

她是父母的第二个女儿,母亲一连生了六个女儿,取名香菊、香梅、香莲、香兰、香竹、香桃,这个二女儿香梅的一生果真应了那句“梅花香自苦寒来”。

1937年,卢沟桥事变北平沦陷,母亲带着六个女儿迁往香港避难,父亲则被派往美国担任民国驻新墨西加利领事,家族在北平的资产也在战火中荡然无存。

千金小姐的生活顿时变得捉襟见肘,母亲要靠变卖首饰贴补家用,雪上加霜的是四年后,母亲不幸身患癌症去世。

外祖父母远在北平失去联系,祖父已经去世多年,14岁的陈香梅不得不和18岁的大姐,靠父亲寄回的薪水,一起抚养四个妹妹,支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少女时代的陈香梅,已经初露才华,她代表所在中学参加全港中学生中文演讲比赛,一举获得冠军,她的文字和语言沟通能力,为她后来传奇的一生创造了机会。

香港很快也被日本人攻陷,陈香梅和姐妹们又开始了艰难的逃亡,辗转澳门、广州、玉林、桂林,途中她染上痢疾,幸而服用了中药两天以后退烧,大难不死。

18岁的陈香梅

在临时搬迁到桂林的岭南大学毕业后,1944年陈香梅考入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担任助理,由于她的中英文功底都很好,经过几个月试用以后,她顺利成为中央社第一个女记者。

19岁邂逅赫赫威名的飞虎队将军

当时的昆明,驻扎着美国空军14航空队,其前身正是赫赫有名的飞虎队。

1941年12月20日上午,飞虎队在昆明上空与日本空军首次交锋,以9:0的战绩首战大捷。

后来不到一年时间,飞虎队创造了连胜四十多次空战记录,以一抵十,用不到60架P-40型战斗机共击毁日方敌机296架,占日军战机总数568架的52%,己方仅损失11架飞机,创造了至今无人打破的世界最佳空战记录。

飞虎队

飞虎队的创办人是美国人陈纳德,他有着精湛的空战培训经验,常常因战术意见和上司不和,43岁因病以上尉军衔退役。

1937年,刚刚赋闲不久的陈纳德收到了来自中国的一封邀请信。

当时的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龄,亲自担任航空委员会的负责人,她亲自写信给陈纳德,邀请他来担任中国空军的总顾问,月薪1000美金。

蒋介石、宋美龄、陈纳德合影

这个邀约,改变了落寞不得志的陈纳德的人生,也意外造就了一段旷世姻缘。

陈纳德第一次见到宋美龄,就被她的优雅和睿智所折服,在日记中写道:“她将是我永远的公主。”

其实他不知道,真正占领他心田的小公主,将在8年以后才来到他身边,她就是19岁的战地女记者陈香梅。

1945年,陈香梅因流利的英语被安排专访陈纳德,此时的陈纳德已经因战功赫赫升任美国准将司令。

自古英雄爱美人,当陈香梅出现在清一色男性记者团当中时,她明亮的黑眸、纤细柔弱的腰肢和东方典雅的风韵,一下子就击中了陈纳德将军的心。

中央通讯社第一位女记者陈香梅

陈香梅的父亲陈应荣时任民国驻旧金山领事,陈纳德一行访问中国的签证都经他一手安排,和陈纳德将军也是好友,还专程拜托老友对女儿多加照顾。

陈香梅当时有一位初恋男友,是她中学同学的哥哥,两个人一起逃难感情甚笃。

连姐姐都调侃陈香梅,对陈纳德将军赞不绝口“是不是爱上他啦?”;男朋友也暗讽“他们都知道老头(陈纳德)对你多好,想不定另有用心……”

她自己对陈纳德的感情尚在懵懂之中,那是一个少女对英雄由衷地崇敬,何况陈纳德已婚有8个子女,比她大32岁,比她的父亲还大一岁,他们之间保持着社交往来的友谊。

陈纳德将军受父亲陈应荣委托,帮他找到另外4个女儿,还协助陈香梅和四个妹妹办好美国签证,陈香梅却毅然拒绝了父亲的安排,留在了昆明,继续她的战地记者生涯,这里面有对祖国的眷恋,也许还有对陈纳德将军的情谊……

十年神仙爱侣,一千个春天

1945年8月,陈纳德奉命回美国,他用一个绵长深情的吻别对心仪已久的陈香梅道别,也以一句“我会回来的!”暗示了自己的心意。

陈香梅则被派到上海中央社工作,男友希望她一起赴美深造生活,因陈香梅不愿离开祖国而分手。

优雅又才华横溢的女记者陈香梅,在上海不乏才俊追求,其中有一位中央信托局的高管聂光坻,英俊潇洒,穷追不舍,还向她提出求婚,不过他迎来了强劲地竞争对手陈纳德。

军人陈纳德在爱情的战场上也毫不含糊,他回美国和结发33年分居8年的妻子耐尔·汤姆逊办好离婚手续,4个月后回到中国上海,直接向陈香梅求婚了。

他果决的行为和炽热的表白拨动了她的芳心:

“我以前不能对你说,可我清楚你一定知道,我爱你,我一直在深深地爱着你!”

而年龄、种族、信仰的差距,都一度让陈香梅犹豫过。

陈纳德将军想法设法讨好她的外祖父母,陪外祖父打桥牌,给外祖母送玫瑰,尽管外祖母建议心爱的孙女可以另外选择一位年轻的中国丈夫,后来向陈香梅坚定的爱妥协了。

父亲陈应荣和继母专程从美国赶回来,与陈纳德和女儿面谈,坚决反对这桩婚事,父亲花了五天时间也没能说服这个从小就倔强的女儿,最终勉强给他们送上祝福。

2年后,1947年12月21日,22岁陈香梅和54岁陈纳德将军在朋友借给他们居住的小洋楼里结婚了。

陈香梅和陈纳德结婚照

陈香梅是天主教徒,婚礼现场用1000多白菊花搭成喇叭型的结婚钟,新人夫妇别出心裁地用一个日本战俘将军佩剑来切开婚礼蛋糕,一段恩爱眷侣生涯就此展开。

陈纳德夫妇用日本战俘军刀切结婚蛋糕

记者拍下陈纳德和陈香梅的蜜月热吻

婚后,他们生育了两个女儿,宋美龄是她们的教母,蒋介石亲自给孩子取名为美华、美丽。

宋美龄和陈纳德一家

陈纳德将军创办了民航运输公司,陈香梅当丈夫的助手一起打理公司,他们常年居住在台北,常常举办社交聚会,宋美龄、蒋介石都是他们的座上宾。

只可惜,这幸福只有10年8个月。

1957年春,长期吸烟的陈纳德被诊断出来肺癌,做过一次肺部切除手术以后,1年半后依旧不治去世,被安葬在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这时候两个女儿才8岁和9岁。

陈纳德给妻子留下一封情深款款地信:

“当我同你结婚时,我实际上只要一个愿望——找一个值得尊重的妻子,一个给我以温情、尊敬和爱心的人……

你给了我想要的一切,甚至比那还多。

在这个世界上,我从你那里已经得到了,比大多数男人拥有的都要多得多的幸福、理解和爱……

我时时刻刻都在深深地爱着你。”

当年陈香梅和父亲的对话犹在耳侧:

“我知道你们的好意,我宁愿同与我相爱的人生活三五年,也不愿和我不爱的人相处一辈子。”

孀居美国,一切从头来过

在台湾居住了10年以后,1960年陈香梅带着两个女儿远赴美国。

当时陈纳德所在的路易斯安那州,不承认白人嫁娶非白人的婚姻,陈香梅处理完丈夫的后事,和丈夫的前妻、八个子女对半分割遗产,就搬到了华盛顿州,因为丈夫的好友她的律师都住在这里。

他们在台北的家,原本就是宋美龄和蒋介石的台湾当局赠送给他们居住的一座破旧小洋楼,多年以后,身在美国的陈香梅还收到台湾当局发来的一纸通知书,要她交还房子。

陈纳德、陈香梅台北故居

战斗英雄将军遗孀的身份,给她带了了一些光环,但未来的生活很长,都要靠自己来走。

33岁的陈香梅依旧气质优雅、举止高贵,身边不少朋友开始追求她,都被她一句话给打发了:

“我要葬在阿灵顿军人公墓陈纳德将军的身旁,不能改名换姓。”

陈香梅在华盛顿乔治亚城大学找到一份翻译的工作,领着350美金/月的微薄薪水,一周三晚在家教美国学生学中文,每人每小时10元以贴补家用。

业余时间她坚持笔耕不辍,1962年出版了记载她和陈纳德爱情故事的《一千个春天》。

这本书一出版就登上美国畅销榜榜首,一年之内20次再版,也再次改变了她的生活。

陈香梅受邀开专栏,不少公开活动以5000元美金的费用邀请她去各地演讲,她手中的笔和演讲的才华,终于让她不再为收入窘迫而发愁,而且赢得了相当的社会影响力。

时值美国总统大选,在一个宴会上,她正好坐在马里兰州共和党妇女会主席施薇亚·赫曼旁边,邀请她帮助组织少数民族团体,为尼克松助选。

这次选举,尽管她助选的尼克松败下阵来,却被当选的肯尼迪总统关注到,因此委任陈香梅被委任为中国难民救济总署主席,成为第一个进入白宫工作的华裔女性。

陈香梅和肯尼迪总统在白宫

从此,她作为第一个站上美国政治舞台的华裔女性,连续得到历任8位总统的信任,成为美国政界最有影响力的华人女性。

1967年,她被尼克松委任为全美妇女支持尼克松竞选总统委员会主席,尼克松胜选后,1968年她出任共和党财务副主席和行政委员。

尼克松总统、陈香梅、基辛格

1978年,里根总统竞选再次邀她助选,里根总统胜选后,她1980年出任白宫出口委员会副主席,还两次当选共和党少数族裔全国委员会主席。

陈香梅和里根总统

1981年,她作为里根总统的特使回到阔别33年的中国,与邓小平主席会面。

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欢迎时,安排她坐在美国方首席,邓小平幽默地说:因为美国有100个参议员,但全世界只有一个陈香梅。

陈香梅和邓小平主席会面

1989年老布什总统当选后,邀请陈香梅担任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和白宫学者委员会委员,也就是在此阶段,她举荐赵小兰成为白宫学者,开启了华裔女部长赵小兰的从政之路。

陈香梅和老布什总统夫妇

1993年克林顿总统上任后,依旧依托她在中美开展教育交流项目。

陈香梅和克林顿总统夫妇

陈香梅,真正成为中美交流的民间大使,在白宫的圈子里,涉及对华政策总是会咨询她的意见。

当初陈纳德应该也没有想到,他身高仅1.55m的娇小中国新娘居然能迸发如此巨大的能量!

她收到多位美国总统邀请她入阁均婉拒,她坦承是因为政府官员的薪水太少,而且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做官僚,她选择了参政却又不成为一个全职的政客。

航空界的不解之缘:第一位女性航空公司副总裁

随着《一千个春天》出版,陈香梅声名鹊起,经济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陈纳德的飞虎队旧部下不少已经身居要职,陈香梅本身在台湾关系广泛,和亚洲有不少渊源,因此收到希望开拓亚洲业务航空公司的工作邀约。

1963年,她获得了一份高薪工作——泛美航空公司公关部助理,年薪1.5万美元,外加差旅费用。

1965年,陈纳德将军手下的一名飞行员创办的飞虎航空公司力邀陈香梅加盟,给出了更丰厚的条件,陈香梅这一干就是20多年。

陈香梅从飞虎航空公司副经理一直做到副总裁,期间她跑去越南总理陈善谦争取到飞机降落权,后来又办妥韩国、菲律宾等国家的降落权,为飞虎航空立下汗马功劳,这已经不仅仅是靠一个将军遗孀身份为她带来的便利。

直到飞虎航空公司整体出售给快捷集团,新老板依然要求陈香梅留任5年的顾问工作,直到1995年她70岁才让退休。

1973年,陈香梅入选美国妇女杂志评选的“全美杰出十二位女性”。

在文学界、商界、政界,她都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魅力,成为美国女性想成为的榜样。

在经济条件好转了以后,她就开始投入自己的财富和力量做慈善,1984年开始在中国设立陈香梅教育基金,扶持穷苦地区的学生和老师,少年时代老师的教诲和帮助影响至深,她要把这种精神继续传承扶持下一代。

昔日美丽的容颜终究老去,她却如苦寒中的梅花绽开,芳香沁人心扉。

2018年3月30日,94岁的陈香梅在美国华盛顿家中安然去世。

她在自传中写道:

“我一生的经历,从流亡学生到从事新闻工作、单人匹马在美国奋斗,甜酸苦辣都有。一路走来很有趣味,所以我没有白活。”

她的一生,幼年丧母,青年丧夫,历经战乱颠沛流离,在每一次常人难以想象的打击中,坚强地生存下来,还绽放出万丈光芒。

那一段轰动的跨国婚姻,是她一生最幸福的时光,也给她提供了日后行走美国的一点资历,但孜孜不倦的学习和刻苦努力、永不放弃的精神,才是照亮她一生的能量来源。

勇敢生活,勇敢爱,勇敢做自己。

云慕溪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女神魅力研究所,不只是美丽、优雅、爱情、内涵、有趣……

敬请关注:女神袂

迈克尔杰克逊的死给全球带来了多大轰动?

一代巨星迈克尔·杰克逊将长眠于洛杉矶“森林草坪”公墓。伊丽莎白泰勒、黛安娜罗斯、甲壳虫乐队成员保罗麦卡特尼将到场,还有乐队现场演出。有媒体称,这场悼念仪式将成为杰克逊有史以来的“最盛大演出”。内外场共发出11.75万张悼念门票,由于太多人申请要票,弄瘫了网站,不得不通过乐透系统来抽取门票。

英国航空公司透露,在过去的几天里,出现了集中订票的高峰,订票者都试图前往洛杉矶参加杰克逊的葬礼和悼念仪式。

蜂拥而至的人群让洛杉矶警方如临大敌。公开葬礼将会由美国几大新闻机构现场报道,几大广播电视网也将现场直播。评论员指出,这场葬礼将成为美国电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线观看网站将面临巨大压力,其热门程度甚至超过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典礼的转播。

在美国独立日周末三天假期之后,迈克尔·杰克逊今日的葬礼成为全美国人最期待的“盛事”。成千上万的人从世界各地涌向洛杉矶。“很明显,这里将会上演一场空前的新闻大战。除了进入会场的人和看电视的人,很难估计全世界会有多少人通过网络实时观看这场葬礼。”一位受访者在著名杂志《MEDIALIFE》上说。

之前的铺天盖地的报道已把全世界的目光引向了洛杉矶,只有1963年肯尼迪总统遇刺时的消息,才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

美国在越南死了多少人?

每当我们提到越南,我想大家第一印象都是这样的越南“美女新娘”,美的如痴如醉且聘礼要求极低,是为很多中国单身男青年心中的“女儿国”。

而翻阅整个越南历史,越南不光古代史跟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且近代建国史还跟我们中国极其的相似,我国抗战八年外加抗美援朝打出中国现有的国际地位。

越南则是抗法日外加抗美,成就如今独立自主的越南,其中抗美战争打的最为惨烈,靠着几乎零工业基础的国土,硬是活生生的用血肉之躯,挡住了世界资本霸主美国的钢铁洪流。

二战结束后,作为战后资本世界的掌舵人,美国从法国人手中接手了越南,出于阻止苏联势力进一步扩张的需要,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决定在越南跟苏联来个针尖对麦芒的“热战”。

1955扶持亲美人士吴廷艳组建南越政权,跟胡志明在河内的北越政权直接对抗,但是由于南越政权建立后,一直纠缠于内部权力分配不公的问题。

所以南越士兵虽拿着美国先进武器,但在跟北越的军事对抗中是为节节败退,为了遏制北越的进一步胜利,美国于1965不得不执行“雷声隆隆”行动,亲自出手!

至此世界头号强国开始在越南丛林中跟几乎“原始人”的北越士兵开始了长久的拉锯战,不完全统计美国在越兵力最高峰时多达50万人。

1968年10月,美军宣布停战,从1969年开始美国国防军撤出越南 美国的付出惨重的代价。那么到底有多惨重啊。那我们来列举一下。这是一笔天文数字。美国人的确陷入越战泥潭

那么美军在越南战争中到底美军死伤了多少人呢?

死了五万八千多人,伤了十多万人,总共消耗弹药七百六十万吨(相当于二战时的三倍),耗费近三千亿美元。美国人出钱出力又出人 。的确是一个不小的伤亡 然而越南那边伤亡更大 有近百万人死伤 。不过美国人还是承认自己输掉了战争

韩国累计有三万以上的韩国士兵参加了越南战争

不过英国人却拒绝了美国的派兵要求。

德国也派了 2500名德国军人,包括120名飞行员,这些人真枪实弹的 驾驶着美国的飞机,参与了越南战争。

1968年,美国政府在国内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开始逐渐撤军,将越南交还给越南人自己决断,由于美国的突然撤兵,抱惯了美国大腿的南越政府陷入了恐慌,1975年北越大举南下时毫无招架之力,5月北越宣布解放全国,抗美战争最后的胜利属于了越南人民。

而越南为这个胜利付出的代价可谓惨重,1995年4月3日越南政府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抗美期间牺牲、失踪和伤残的人员总共达800多万人,其中烈士110万人,失踪人员达30万人,伤残人员达60万人。

近200万平民被杀害,200万平民致伤致残,还有200万人遭受美军施放的化学毒剂、毒气的伤害。

以上是铁军迷观点,欢迎关注铁杆军迷,欢迎深入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本人将删除。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