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凤雏,卧龙凤雏是夸人还是损人
三国演义凤雏,卧龙凤雏是夸人还是损人?
损人。
卧龙凤雏,网络流行词,该词本是《三国演义》中指代人才诸葛亮和庞统的。但由于现在的“人才”有时并不是指真正的“人才”,所以“卧龙凤雏”也有了调侃的意思,有时是调侃对方太过秀逗、沙雕,有时是说反话,明褒实贬调侃对方实力太弱。网络上的梗就是说在西虹市首富里面大明白,还有那个陆游器的发明人他们败了很多的钱,然后西红柿首富也就是沈腾去扮演的那个角色,说什么地方培养出这么两个卧龙凤雏啊,这是一种嘲讽,只不过在那个特定的剧情之下,大家觉得是一种搞笑的东西,现在网络梗也多,用来形容那些做事情,不过脑子看起来非常愚蠢,但是又觉得自己特别有智慧的那些人
请简要叙述凤雏先生的遇难经过?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刘备手下的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时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
早年经历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小的时候庞统为人朴实,但是表面看上去并不聪明。时颍川司马徽为人清雅而擅长识人,庞统二十岁时前去拜见。司马徽坐于桑树上采桑,而庞统坐于树下,俩人相互交谈一直从白天说到黑夜,司马徽对庞统大为惊异,说是南州士子没有人可以与庞统相比。有了司马徽这句话,庞统渐渐为人所知。
时襄阳庞德公称庞统为“凤雏”,诸葛亮为卧龙,司马德操为水镜。徐庶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庞统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品评人物好坏,自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庞统后来被本郡征为功曹,喜欢评价人物,培养别人的名声,所以被他评价的人,都往往超过该人实际的才能。人们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去问庞统,庞统说:“方今天下大乱,正义之道逐渐衰退,善人少而恶人多,我想兴起这样的风俗以达到助长正道的目的,所以要宣扬好的榜样,改善世风,如果不这样做,善人会越来越少。十个人当中如果可以改善五个人,就可以将此事完成一半,进而达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使有志向的人可以自己勉励自己,这样难道不行吗?”
东吴送丧
老版《三国演义》中的庞统
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南下的几十万大军,而后周瑜又击退驻守在南郡的曹仁,曹操为了制造孙刘联军之间的矛盾,假天子之名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次年周瑜准备进攻西川,却突然暴病,死于巴丘。庞统时为周瑜功曹,送丧至东吴,东吴人大多听说过庞统的名号,等到庞统准备回去的时候,一起送庞统到昌门,其中包括陆绩、顾劭、全琮等人,庞统知道他们的来意,于是告诉他们说:“陆绩可以说是一匹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劭可以说是一只驽牛能负重远行。”对全琮说:“你好施慕名,好像汝南樊子昭,虽然智力不足,但也是一时佳人。”陆绩、顾劭对庞统说:“如果天下太平了,希望和你一起品评四海之内的名士。”于是东吴陆绩、顾劭、全琮等人于庞统深交而还。
事后,有人曾问庞统:“照您看,陆绩比顾劭好吗?”庞统说:“驽马虽然精良,但乘坐的只是一人罢了。驽牛一天走三十里,所负载的哪里只是一个人的重量呢?”据说,顾劭去见庞统,住在庞统那里,两人谈论起来。顾劭问:“您有善于知人之名,你说说,我和您相比,谁好一些?”庞统说:“讲到陶冶世俗,综合分析人物,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论给帝王出谋划策,我可就比您强一点了。”顾劭认为庞统的话有道理,和他亲近起来。
投奔刘备
刘备占据荆州,领荆州牧,庞统以从事的身份试守耒阳县令。在任期间不理县务,被免官。东吴鲁肃写信给刘备,告诉刘备庞统不是百里之才。诸葛亮也对刘备说起过庞统。于是,刘备召见庞统,经过一番交流过后,刘备对庞统大为器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亲密程度亚于诸葛亮,后庞统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有一次,刘备与庞统闲谈,问他:“你曾经担任周瑜的功曹。听说那次我到吴国,周瑜曾上秘信给孙权,让孙权扣留我,不知是否真有此事?在谁的手下,当然就该忠于谁,你不必隐瞒。”庞统回答:“确有此事。”刘备慨然叹息:“当时我正在危急之中,有求于孙权,所以不能不去见他。去了,竟差一点落到周瑜手中!”刘备还说:“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孔明那时也劝我不要去,而且一再坚持,想来也是怕孙权扣留我。我当时却认为孙权所要提防的是北面的曹操,应该希望有我做他的援手,所以才坚持去见他,一点也没有疑虑。现在想来,这确实是一步险棋,并非万全之计。”
献计征蜀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法正奉益州牧刘璋之命到荆州,迎接刘备入益州共拒张鲁。法正私下向刘备献秘计,请刘备借机谋取益州。刘备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庞统进言,他说:“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而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有大的发展。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真能夺取此地,以为根基,可成就大业。”刘备仍然担心:“如今与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宽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诈,我便忠诚。凡事与他相反,才有今天的成就。如今为得益州,失信于天下,能行吗?”庞统说:“如今正当乱离之际,凡事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机权变才好。况且吞并弱小,攻击暗昧,逆取顺守,报之以义,正是古人所重视的。只要事定之后,封还他一块土地,还有谁能说您有负信义呢?不趁现在攻取益州,到时就会被别人占了先机。”刘备认为庞统说得有理,决定留诸葛亮、关羽等镇守荆州,而自己则带领庞统,率领数万兵士进入益州。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城相会,庞统劝刘备于宴席中挟持刘璋,但刘备以自己初来蜀中恩信未立为由而拒绝。刘璋隆重地招待刘备及其部下,增拨给刘备不少人马粮草和军用物资,连战略要隘白水关也交给他督理,命他率兵去进击张鲁。刘璋交代完毕,就回了成都,刘备则率部到了葭萌关。
落凤坡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十二月,刘备已经在葭萌关屯驻一年,庞统就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挑选精兵,昼夜兼行直接偷袭成都,可以一举而定,此为上计计也;杨怀、高沛是蜀中名将,手下有精锐部队,而且据守关头,我们可以装作要回荆州,引他们轻骑来见,可就此将其擒杀,而后进兵成都,此为中计;退还白帝,连引荆州,慢慢进图益州,此为下计。如果犹豫不前,将会有大难,不能在此地久留。”
刘备认为中计有道理,依计而行。斩杨怀高沛,挥兵直指成都,一路势如破竹,所经过的地方都顺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在涪城,刘备大会将士,置酒作乐,志得意满。他乘着酒兴对庞统说:“今天这场宴会应该快了吧。”庞统却说:“把讨伐别国当作快乐,不是仁者之兵。”时刘备已醉,怒道:“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难道不是仁义之师吗?你话说的不好,快点出去。”于是庞统起身退出。但是刘备马上后悔,请他回来。庞统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坐下,不看刘备,也不道歉,只顾自己吃喝。刘备问道:“刚才我们的讨论是谁的过失?”庞统说:“你我两人共同的过失。”刘备大笑,酒宴上又恢复了欢乐的气氛。
战死雒城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刘备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带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阳。不久,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为表彰他的功勋,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
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坡,墓地只有简单的维护,据说这是刘备为其亲选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块风水宝地,现有墓碑一块。
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请卧龙?
刘备跃马过檀溪,偶遇荆州隐士水镜先生,在这里刘备找到了不能打败曹操的原因,那就是他没有谋士。
经水镜先生这么一点播,刘备突然发觉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哪个混的风生水起的大诸侯身边没有几个出谋划策的谋士呢?虽然自己身边也有简雍、孙乾,但是经水镜先生这么一分析,这二位虽然忠诚,但确实不是什么定国安邦的大才。
但是现在天下诸侯越来越少,地盘越来越集中,能得的大才也算是瓜分殆尽,于是向水镜先生虚心求教,上哪儿还能得到这样的大才,水镜先生给他留下了一句话“伏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虽然留下了这么一句话,但是并没有告诉他“伏龙”、“凤雏”究竟是何许人也!
以至于他看见前来投靠的徐庶,还以为徐庶是二人中的一个。虽然徐庶不是“伏龙”、“凤雏”,但是他帮着刘备打败了曹仁,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刘备打逆风仗,从来没赢得这么痛快过!徐庶承认过才能不及“伏龙”、“凤雏”的,这让刘备更相信水镜先生说他没有谋士的这一观点。
要是早知道这一问题所在,何至于四处流浪,年过半百还无尺寸之地。
当徐庶出走后,刘备情况就又回到了解放前,他又没谋士了。当徐庶回马荐诸葛,告诉他“伏龙”的下落时,刘备是说什么也得把这个人给请到的,以前那种苦日子不能再过了。
所以这才有了刘备“三顾茅庐”到隆中聘请诸葛亮,如果当时徐庶举荐的是庞统。刘备也照样会有“三顾茅庐”请庞统的举动,因为他太缺谋士了。
徐庶举荐诸葛亮而不举荐庞统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诸葛亮是一直赋闲在家,隆中离刘备的新野也不远。庞统却已经找着活干了,庞统当时已经跟着周瑜混了,人家在周瑜那儿挣的工资,可不比诸葛亮在刘备那儿挣得少。再说了,在当时刘表和孙权是仇敌关系,跨境挖人儿也不现实。
周瑜去世时曾写了一封信将庞统举荐给孙权,孙权是外贸协会的副会长,见庞统样貌丑陋,言语有些不敬。对他不大喜欢,也没打算用他。鲁肃出于敬才和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将庞统举荐给了刘备。
刘备呢其实也是外貌协会副会长,再加上现在他对谋士的需求,也没有当初那么有饥饿感了,所以就安排庞统做了个县令。
另外一层意思呢是做给诸葛亮看,意思就是告诉诸葛亮:看,我还是这么重视你!
然后再通过诸葛亮把庞统给提上来,两个人的关系能始终保持一种友好的状态,这样以后不至于出现意见上的分歧。
最后一点,诸葛亮一出山就被刘备委以重任,就是沾了刘备极度缺谋士的光,这就好比一个公司,刚创业阶段就进公司的,只要有能力都会坐到高位,后去的,除非是挖角或者是高薪聘请某职位的能得到一个好位置,普通应聘就得从基层做起,庞统就属于后者!
张任为什么设伏乱箭杀死庞统?
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是西蜀上将张任,错将骑白马的庞统错认成刘备,下令万箭齐发,庞统被乱箭穿心而亡。其实正史不是这样,张任是坚决不同意刘备入蜀抗鲁的反对派,早就预料到刘备入蜀,巴蜀必将易主,所以毫无顾忌的射杀凤雏,相当于斩去刘备的一条臂膀,令刘备元气大伤。
三国中凤雏和卧龙各指的是谁?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指的是三国中的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