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孝子,可为什么有时候是棍棒下教出不孝子

2023-03-08 03:15:03 104阅读

棍棒底下出孝子,可为什么有时候是棍棒下教出不孝子?

根本的区别是,举起棍棒的父母,心里有没有对孩子的爱;以及,有没有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教育界对于惩罚孩子,有不同的论点。

棍棒底下出孝子,可为什么有时候是棍棒下教出不孝子

★一派支持惩罚:对于很多个性强硬的孩子,惩罚让他们印象深刻,从小懂得敬畏规则,将规则内化成行为准则,长大了才能够遵守法律和道德。

否则放任自我,必有天收。

因此如果是出于这种目的使用“棍棒教育”,父母是小惩大诫,发心还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

★另一派教育专家反对惩罚,认为惩罚是一种非常没有效果的管教方式,它会让孩子的内心更加叛逆。因为孩子会觉得惩罚抵消了他们的罪行,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于是他们就可以心安理得的重复自己的错误。

★况且,并不是所有的父母使用“棍棒”,都是为了教育:

有的是因为愚昧,因为这些父母不懂其他的教育方式;有的是因为无能,他们拿暴力孩子来发泄生活不如意的怨气;有的是因为他们本性残暴,那些生性残暴的人,并不会因为自己成为父母而变得善良仁慈。

所以,父母想要“棍棒教出孝子”,就要明白惩罚的意义。

也要让孩子明白,虽然我棍棒于你,但是我只是为了让你记住——要对这个世界有所敬畏,要成为有原则、有底线、有信仰的人。

虽然你犯了错,但是父母依然爱你,并在生活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爱。

“棍棒教出孝子”只是因为:棍棒偶一为之,确实能起到教育震慑的效果。但是生活的主旋律还是父母绵绵不断无条件的爱。

这样当孩子长大了自然懂得父母的用心良苦,也会感恩和孝敬。

但是,如果“棍棒教育”成为盲目且唯一的教育方式,成为父母发泄情绪的工具,那么孩子长大之后,只会有恨,何来孝顺。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的方式,不一样的发心,自然有不一样的结果。

被打骂的孩子现在长大都怎么样了?

很多名人也是被打出来的,被称作“百年出一人”的天才、世界“钢琴王子”的郎朗,他父亲郎国任曾经回忆:“平时,郎朗到点就得赶回家练琴。此次学校成立了合唱团,让郎朗伴奏。郎朗回家迟到了两小时。郎国任一把拽住回家的儿子,揍了起来。越打火气越旺,他拿出一包药放到儿子面前,恶狠狠地说:你弹不好琴,别活了,你死了吧!要么跳楼,要么吃药,你选一样吧!郎朗眼里充满了委屈和绝望:我为什么要死?我没有错!这个9岁的孩子把药片朝墙上狠狠摔去,用头朝父亲撞去。” 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他的儿子傅聪现在也是一位国际级的钢琴大师。傅聪幼年也是被父亲逼迫着学习钢琴,傅雷对儿子的管教非常严厉,他在楼上翻译作品,孩子在楼下练琴,中间稍有停顿,他下来抓着儿子的头就往墙上撞。

万幸的是,这两个被打出来的孩子成才了,可是被打成才的比例究竟有多高呢?现今的教育强调按孩子身心发展自然规律培养孩子,不能用暴力的手段,那样会对孩子心理产生影响,但是很多人又说,那是外国人的一套,不适合中国人,老祖宗的家训,千百年流传,是适合中国社会的中国孩子的。

究竟是打还是不打,究竟棍棒底下能出孝子吗?作为家长,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过犹不及”不能单一地说哪中方法好,哪种方法不好,

对孩子要不要进行棍棒教育?

当然是要的,但是必须要刚柔并济,一番棍棒之后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她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必须接受惩罚,现在妈妈不惩罚你,以后走上社会,会受到更大的惩罚。孩子必须明白的是,父母的棍棒是爱的表现,不仅仅是通过暴力让他屈服。

陶陶4岁半了,我打过2次,一次是为了纠正她的一个毛病:无论跟谁生气,都会摔自己最心爱的东西,很伤心很绝望的样子。跟她说了很多次都不能改正。那次是跟爸爸赌气,摔了我带她在苏州买的一个陀螺,非常痛苦绝望的样子,我是又心疼又生气,打了她几巴掌。然后,把她抱在怀里,问她,跟爸爸生气摔了自己最爱的东西是不是就开心了?她回答是不是;我就问不开心为什么还摔呢?她沉默;我又问,你跟爸爸生气,你觉得是自己不对还是爸爸不对?她说是爸爸错了。我说:“你看,既然是爸爸错了,我们应该惩罚爸爸,对不对?可以是却摔了自己最心爱的东西,是不是在拿爸爸的错误惩罚自己?”她点了点头。我又问:“现在可明白妈妈为什么打你了?”她沉默。我说:“妈妈这样是希望你记住,希望你以后跟别人生气时不要再摔自己最爱的东西,谁犯错误就要惩罚谁,永远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知道了吗?”陶陶默然的点点头,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过。

中国传统家教“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观念根深蒂固。当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等新教育理念冲击传统教育的时候,我们就出现这样的困惑:对孩子,打,不行;但不打,教不好。

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些孩子就变成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稍有不顺心就不高兴就和大人闹,家长批评一句便不得了,养成飞扬跋扈唯我独尊的坏习惯。

我认为:适当体罚孩子,让他明白做错事情应当承担责任,并学会承受压力,是有好处的。但是打也要有策略和原则。

1.一定要 “适度”,俗话说,常骂不惊,常打不怕。经常打孩子,孩子就会习惯于挨打,逐渐养成一种即使挨打也满不在乎地态度,结果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顽固反抗精神和暴力倾向的人。

2.惩罚要及时,即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及时进行惩罚,指出其错误所在和应该承担的后果。事情过去几天再惩罚,或几件事加起来一起惩罚,孩子会不明就理,甚至不清楚自己为何受罚。

3.“人前教子”的传统教育方法已经不合时宜,所以一定要注意打孩子的场所,对孩子进行惩罚应避免在公共场所和外人面前,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当众不留情面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当众顶撞,父母也会很没有面子。

打完以后要爱抚,讲道理,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打他是为他好;爸爸妈妈要让孩子明白,他之所以受到惩罚,并不是因为他是个坏孩子,并不是爸爸妈妈不喜欢他,而是他这件事情做的不对。

棍棒底下出孝子相反的句子?

溺爱溺爱成性。娇养无孝子。

人被逼急了能干得出什么事?

俗话说:兔子逼急了会咬人,狗逼急了会跳墙!哪么人逼急了会怎么样呢?我的回答是:人怕伤心,树怕剥皮,人逼急了,到了没有退路的时候,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做人,即使你再春风得意,再风光无限,再有能耐,再有本事,也不要恃强凌弱、欺负别人,尤其不要欺负老实人。老实人为人忠厚,安守本分,他们嘴巴笨,不愿意与人逞口舌之争,遇事一般特别能忍,平时偶尔让人欺负了,宁愿选择委屈求全、息事宁人,打落牙齿和血吞,为的就是求一个生活平静、日子安稳。

老实人虽然脾气好,外表温顺,不喜欢与人争强好胜,但是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血性,可以任意让人欺负、任人宰割。须知凡事有度,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底线,不能一而再、再而三挑战别人的底线、欺人太甚!不要把别人逼上绝路,如果把他们逼急了,退无可退,一样会使出雷霆霹雳手段,忍无可忍,无须再忍,不惜玉石俱焚、同归于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人不可太狠,做事不可太绝,得饶人处且饶人!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所以说,做人不要过分,做事需要留有余地,不能得寸进尺,把别人逼入绝境。人就像弹簧,绷得越紧,反弹的时候力度就越大,把人逼急了,人到绝望的时候,缩头是一刀,伸头也是一刀,必然会奋起反抗,哪怕鱼死网破,两败俱伤,不会再给你留下任何机会。

做人别太狠,逼人走绝境,处处不饶人,迟早遭报应!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自古天道好轮回,苍天可曾饶过谁?

棍下出孝子?

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对每一个家庭来讲都是头等大事!

首先,棍棒之下出孝子,这句话在以前是比较流行的,当时社会不够发达,接受的信息不够多,如果孩子不求上进的话,很多原因是出于懒惰!

其次,现在的社会信息技术比较发达,信息泛滥,良莠不齐,孩子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很多诱惑,而且对于这种诱惑又没有鉴别力,孩子很容易沾染一些不良习惯,对于这样的孩子,应该及早教育,及时引导,及时沟通,如果对这种情况的孩子,使用棍棒教育,只会让孩子叛逆!

最后,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都比较强,有的时候用棍棒等方式进行教育,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孩子们从小就面临着各种竞争!

如何上一个最好的学校?

如何上一个最好的培训班?

如何学一个爱好?

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便开始了竞争!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正确的育儿方式应该以引导为主!

而不是简单的棍棒教育,棍棒教育对孩子产生的心理伤害甚至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