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谋士,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是哪位谋士的计策

2023-03-08 00:20:04 83阅读

袁术谋士,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是哪位谋士的计策?

1、是他的谋士毛玠提出来的。

2、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治中从事毛玠向他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曹操重要谋士兖州治中从事毛玠,向曹操提出在群雄纷争之际自存并求发展的重要策略:“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当时汉献帝西迁,王纲不振,但统治全国数百年的汉室仍具号召力,作为以皇权为依托的宦官的后裔,曹操无疑也知道汉天子在政治斗争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他极赏识毛玠的建议,当即派使辗转到长安,以示忠于汉朝廷,并利用黄巾军余众,在许县(今河南许昌市西)附近开展屯田,聚集粮食,招纳军队,获颍川(治今河南许昌市西)名士荀彧为谋主。其后三年多时间,曹操将据有南阳(治今河南南阳市)的袁术逐至淮北,两次进攻徐州(治今江苏邳县南),败徐州牧陶谦,并消除内乱,将一度袭据兖州的吕布逐至徐州。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十月,汉献帝任命曹操为兖州牧,黄河南边这块地方,成为日后曹操消灭北方割据群雄的势力基础。

袁术谋士,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是哪位谋士的计策

袁绍和袁术联手会发生什么?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年代,其中有一对相打相杀的兄弟,后人都说,如果他们能和睦相处,那么历史的走向将会是另外一种情形,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三国鼎立这一段历史,这兄弟俩就是袁绍和袁术。

袁氏兄弟出身于汝南汝阳贵族,是东汉末年顶级的贵族之一,家族中一连四代有五个人位列三公。当时袁家的门生广布天下,势力极为庞大。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有着这样高贵出身的人,在群雄逐鹿的纷纭乱世之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自光武帝建立东汉,历经十位皇帝之后,帝位传到昏庸无道的汉灵帝。

其时,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暴发,东汉王朝进入风雨飘摇的末世,卷入了宦戚相争的乱局当中,最终以蹇硕和何进为代表的宦官与外戚势力两败俱亡为结局。

在宫中一片混乱的情况下,当时担任司隶校尉的袁绍主持大局,召董卓与袁术、曹操等人率兵入宫,又将张让等宦官诛杀殆尽,结束了宦戚相争的局面。

由于新皇还没有确立,乱局结束之后,新的矛盾又显现了出来。

董卓入京之后,想拥立年幼的刘协为帝,而袁绍却想立汉室宗亲刘虞为帝。两人因此事剑拔弩张,袁绍因害怕董卓谋害,出走逃亡冀州。

袁绍走后,董卓立刘协即位,是为汉献帝。董卓心狠手辣,随后废掉少帝刘辩,并将少帝及何太后杀害,其暴行引起天下诸侯共愤。

袁绍是当时最有号召力的人物,振臂一呼,天下响应。不久,董卓被袁术的部将孙坚击败,后吕布杀死,此时袁绍的威望大振,可谓天下无两。

然而,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袁氏兄弟两却相打相杀起来。

在这种历史的重要关头,这两兄弟为什么却干了起来呢?

原来,这袁氏兄弟同父异母,且两人母亲的身份悬殊。袁绍虽然是兄长,却是奴婢所生,袁术虽是弟弟,但由正妻而出。因此,性格孤傲的袁术从来瞧不起这个地位卑微的哥哥,成了袁绍心中永远抹之不去的烙印。

两人谁看谁都是咋看咋不顺眼,也都不希望对方过得比自己好。当袁绍过继给伯父,成了家族中名义上的嫡长子时,袁术心里的醋坛子打翻了,对袁绍更加地仇视。

而当群雄推举袁绍为盟主之时,袁术不是去帮助兄长,而是在暗中去使绊子。

反过来袁绍的性格也好不到哪里去,天生一颗自卑的心,只想着超越袁术,以出一口小时候被袁术瞧不起的恶气。

但是袁术作为袁家嫡子的特殊身份,在社会事务中扮演的角色始终处于优势,处处掩盖了袁绍的风头。

两兄弟在你死我活的争斗当中,竟然联合对方的敌人来对付自家的兄弟。袁绍为了对付袁术,与袁家共同的潜在敌人曹操结成同盟,无形之中助长了曹操的势力,为曹操最终灭掉袁氏势力埋下了伏笔。

而袁术也不示弱,公然拉拢袁绍的对手公孙瓒与之结盟,还派得力干将孙坚去攻打袁绍的盟友刘表,结果孙坚大败,被刘表部将黄祖斩杀。

孙坚阵亡之后,令袁术实力大损,再也没有力量与刘表抗衡了。事实上,如果袁术不得罪刘表,刘表完全可以做为袁术的靠山,但经此战之后,将往日无仇近日无冤的刘表给轻易地得罪了。

刘表被袁术惹毛了之后,就追着袁术打,打得袁术放弃南阳跑了。

袁术打不过刘表,就把怨气发泄到袁绍的盟友曹操的身上,领着自己的那一班残兵败将去攻打曹操,曹操哪里是袁术的对手,差点被全军覆灭了。

这时奇葩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曹操身陷绝境,眼看就要遭受灭顶之灾的时候。袁绍却联合刘表及时的帮助曹操打败了袁术。于是,袁术在袁绍、刘表、曹操三方合力夹击之下,最终彻底溃败,逃到九江。

袁术与袁绍两兄弟手足相残之时,彼此的实力不断地被消耗。而此时的曹操尽得渔翁之利,使得曹操原本不值一提的弱小势力也趁机慢慢坐大。

这种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的蠢事,两人都干了不少。

当袁绍想拥立汉室宗亲刘虞为帝时,而此时的袁术有自立之心,便借忠义之名阻止袁绍废立皇帝。

公元197年,手持传国玉玺的袁术在寿春称帝,袁术称帝之后,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导致百姓深陷水深火热当中。

这给了天下诸侯讨伐袁术的口实,使其顿时成了众矢之的,孙策与袁术解除了盟约关系,曾经追随他的人都与他划清界线。而曹操在乱世当中悄悄地积蓄力量,见袁术败象已现,便联合吕布一举将其攻败。

在袁术走投无路之时,才知道了亲情的可贵,便拉下面皮去投靠袁绍,无奈半路被刘备阻隔,不久呕血而死。

袁术死后,曹操羽翼已丰,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曾经显赫一时的袁氏家族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纵观袁绍与袁术相打相杀的一生,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如果二人联手,其实可以轻易地占领中原和江南广阔的疆域,那里人口富足、经济发达,加上袁氏兄弟本来就兵多将广,又扼守着各大交通要塞,只要灭掉吕布和曹操其中的一方,其它的势力比如刘备、孙权之流就微不足道了。

不过,假如袁绍与袁术真的能和睦相处一致对外而统一了三国,那么统一之后谁当老大又成了一个大问题,在争夺最高权力的过程中,两人恐怕还是会有一场恶战,有可能由三国鼎立变成两国之争,最后由一方灭掉另外一方而创造另外一个王朝。

不过,历史没有假设,历史的走向自有其发展的内在规律,不是由一两个人的力量而左右得了的。

东汉末年到三国期间有哪些知名世家大族?

答案:

汝南袁氏、温县司马氏、弘农杨氏、颍川陈氏、颍川荀氏、颍川钟氏、鲁国孔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扶风马氏、丰县张氏

琅琊诸葛氏、谯县夏侯氏、吴县陆氏、吴中四姓(顾、陆、朱、张)

谯县曹氏、富春孙氏、以及汉室刘氏皇族

世家大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两汉,魏晋南北朝达到鼎盛。又称门阀、门第、士族、衣冠世族等,通常为世代做官的家族。

汉朝施行察举制、举孝廉,到东汉逐渐出现各种累世公卿等世家大族前身。魏晋南北朝施行九品中正制,进一步强化了世家大族的地位,官员的选拔权力牢牢把握在这些士族门阀手上。官场上的风云人物大都有家族背景。在这时代,表面上是诸侯割据和三国鼎立,背后其实是这些世家大族的角力。

一、传统名门望族

汝南袁氏:东汉著名世族,门生故吏遍天下,先有东汉司空、司徒袁安,袁安儿子袁敞任司空、袁安儿子袁京任司空,袁京儿子袁汤任司空和太尉,袁汤儿子袁逢任司空,袁汤儿子袁隗任太尉,故号称“四世三公”。然后就给袁绍(袁逢庶长子)、袁术(袁逢嫡子)兄弟俩积累了庞大人脉和家业。

温县司马氏:该族汉初的先祖是随项羽灭秦的殷王司马卬。代表人物有东汉汉安帝时期征西将军司马钧、司马钧的儿子豫章太守司马量、司马量的儿子颍川太守司马儁、司马儁的儿子汉末京兆尹司马防(曾推荐曹操任洛阳北部尉)。司马防有八个儿子,就是著名的“司马八达”司马防长子的兖州刺史司马朗、次子司马懿、三子曹魏太傅司马孚。还有司马懿的两位儿子司马昭、司马师,以及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等代表人物。

弘农杨氏:弘农杨氏一世祖是汉武帝时期丞相杨敞,杨敞是西汉初年击杀项羽有功的赤泉侯杨喜的曾孙,也是司马迁之女婿。代表人物有东汉太尉杨震(四知典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杨震曾孙曹魏太尉杨彪、杨表儿子曹魏丞相主簿杨修。再往后世还诞生了隋开国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等人物。

颍川陈氏:陈寔及其两个儿子陈纪、陈谌皆为东汉末年官员与名士,在《后汉书》中被称为德行高尚的“三君”。陈纪儿子陈群是曹魏重臣,“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陈群儿子陈泰则是曹魏尚书左仆射。

颖川荀氏:该族乃战国大儒荀子后裔,荀彧祖父荀淑乃汉末名士,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彧则是曹操首席谋臣,任尚书令,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荀彧的侄子荀攸担任曹魏尚书令。

颖川钟氏:代表人物有曹魏太傅钟繇(也是著名书法家,楷书鼻祖)、钟繇的祖父钟皓是东汉名士,父亲钟迪是颍川郡主簿。此外还有钟繇三子青州刺史钟毓、钟繇幼子西晋司徒钟会(与邓艾同是灭蜀汉有功的名将)。

鲁国孔氏:该家族乃孔子嫡传后裔;孔融乃孔子二十世孙,任北海相及太中大夫,也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孔融的父亲孔宙曾任太山都尉。孔融的七世祖孔霸是汉元帝的老师,官至侍中。

范阳卢氏:代表人物有汉末文武兼修的卢植 ,曾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与皇甫嵩一起平定黄巾军叛乱,也是知名大儒,公孙瓒及刘备等人皆师从卢植。曹魏时还有司空卢毓 。范阳卢氏在南北朝达到鼎盛,北魏孝文帝时为“卢崔郑王”四姓高门 ,与清河崔氏并称为“崔卢”,有“北州冠族”之称 ,北魏太常丞卢靖有三子卢景裕、卢辩及卢光,分别为魏、齐、周三国五任皇帝的帝师。

清河崔氏:北方望族,至大唐长盛不衰,代表人物有曹魏尚书且是知名大儒的崔琰(同时也是曹植妃子崔氏的叔父)、崔琰的堂弟曹魏司空崔林(位列三公)。

太原王氏:起源于琅琊皋虞,秦将王剪的孙子王离在钜鹿之战战败被项羽处死,王离的长子王元和次子王威举家迁居琅琊避祸。后子孙王霸迁居太原。从魏晋到唐朝都非常显赫,王家世代担任州郡重要官职,代表人物有汉献帝时期除董卓的司徒王允,东汉末幽州刺史王懋,此外还有王允之侄王凌、曹魏名将王昶,西晋名将王浑等人物。

扶风马氏:先祖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被赐封“马服君”,后代以马为姓。东汉开国名将、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在汉末的代表人物有汉末凉州军阀马腾,马腾曾任东汉前将军和卫尉。马腾的父亲马平曾任天水兰干尉,是个小官,马腾的儿子马超则为蜀汉骠骑将军。还有马超的从弟马岱,任蜀汉平北将军。

丰县张氏:先祖为汉初三杰张良,东汉天师道创始人天师张道陵乃张良十世孙,祖籍沛国丰县,张道陵之孙张鲁东汉末年在汉中传播天师道五斗米教,割据汉中三十余年,后降曹操,官拜镇南将军。张鲁之弟张卫官拜昭义将军、张鲁另一个弟弟张愧官拜南郡太守。张道陵创建的天师道后来迁徙到江西龙虎山,并由张道陵的后代世袭张天师的荣誉,并受历朝历代敕封。称为与山东孔府衍圣公并列的仅有两个家族可以两千年世袭罔替的千年望族。

二、新兴名门望族

琅琊诸葛氏:琅琊诸葛氏崛起于东汉末年。诸葛亮的先祖诸葛丰在西汉汉元帝时期担任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珪担任过泰山郡丞,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担任过豫章太守。诸葛亮任蜀汉丞相、诸葛亮亲哥诸葛瑾任东吴大将军、诸葛亮族弟诸葛诞任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瑾长子诸葛恪任东吴后期丞相、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任蜀汉平尚书事。魏蜀吴三国皆有诸葛亮家族的担任钟繇官职,诸葛氏在此时达到鼎盛。

谯县夏侯氏:夏侯氏虽是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后裔,但主要崛起于东汉末年的曹魏,夏侯渊和夏侯惇随着同乡曹操起兵,夏侯渊跟曹操是连襟关系,颇受曹家宠信,有传说曹操父亲曹嵩祖上是夏侯氏,过继给曹腾做儿子才改姓曹,其实并不是。夏侯氏代表人物有夏侯惇、夏侯渊、夏侯玄、夏侯霸、夏侯淳(西晋文学家、弋阳太守)等。

颇有意思的一件事,夏侯渊从小抚养侄女夏侯氏,夏侯渊当时穷苦,为了养侄女还舍弃了自己的小儿子,侄女嫁给了张飞,夏侯渊成了张飞的岳父。后来,夏侯渊在与蜀汉交战时死于定军山,张飞老婆夏侯氏向后主请求给伯父夏侯渊厚葬,后主同意,由张飞主持给夏侯渊厚葬。夏侯氏与张飞生的女儿嫁给了后主刘禅。高平陵兵变以后,司马懿家族全面掌权,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怕被清算因而投降蜀汉,后主刘禅见到夏侯霸之后,指着自己的儿子刘谌说,“此夏侯氏之甥也“,扯来扯去,都是一家人。

吴县陆氏:陆逊祖父陆纡官至城门校尉,陆逊父亲陆骏任九江都尉,陆逊任东吴大都督,陆逊儿子陆抗任东吴大司马,陆抗四子陆机是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抗五子陆云是西晋官员和文学家。

吴中四姓 :在东吴还有吴中四姓之说,即吴郡之顾、陆、朱、张四姓,其代表人物分别为顾雍、陆逊、朱桓、张温。此四姓崛起于东吴,鼎盛于东晋,各家族势力到东晋和南北朝依旧绵延未衰,产生很多政治及文学俊才,成为当地望族。

三、魏蜀吴三国皇室

谯县曹氏:谯县曹氏远祖为西汉初开国元勋曹参,代表人物有曹操、曹丕、曹植、曹叡、曹芳、曹真、曹仁、曹洪、曹爽等,主要为曹操建立的曹魏的皇族人员。

刘氏皇族:该家族皆为西汉及东汉皇室宗亲,代表有刘备、刘表、刘璋、刘禅等。

富春孙氏:代表人物有孙坚、孙策、孙权、孙亮、孙休、孙皓等,皆为东吴皇族。

世家大族到了隋唐时期越发显现出弊端,政权几乎都被世家大族掌控,寒门子弟无法出头,引发社会不安定。隋朝废除九品中正制,首创科举制,凭考试选拔官员,让寒门子弟有参与政权的几乎,人才选拔权收到朝廷手中。世家大族逐渐衰落。

唐朝完善科举制,设进士科。武则天时期进一步提高进士科地位。大量提拔寒门子弟,世家大族进一步衰落。

世家大族到隋唐虽然已然衰落,但依然是各地望族,子孙瓜迭绵延,凭借祖上良好的家风教育,在后世已然涌现出不少人才。

孙权曹操刘备这三个人的才能与各自的军师相比?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你总不能让公司的CEO去和食堂的厨师比厨艺,让海军司令熟练掌握八国外语。国家元首就是统筹全局,带领大家走向成功的,而不是作具体工作的。

我们先看这三人的评价。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曹操评价孙权“生子当若孙仲谋。”;“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说刘备“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可见这三位英雄彼此之间也是认可的。

要讲本事,个人觉得刘备的个人能力最强。曹操和孙权都出身官宦世家,本身也有兵马和地盘。而刘备则不同,一直以“织席贩履”为业。 刘备最后能白手起家,与曹操孙权平分天下,可见实力还是略胜一筹的。

三国时期哪个谋士中间有个子字?

鲁肃(172~217年),字子敬,汉族,三国时期东吴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他不但治军有方,闻名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早年鲁肃在袁术手下当东城长,后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赤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赤壁战后,鲁肃从大局考虑,又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继续巩固孙刘联盟。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他的位置,负责处理荆州事务,数年后病逝。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