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膛线,美国军官军士退役时能否花钱把配枪买回家

2023-03-06 18:25:04 97阅读

拉膛线,美国军官军士退役时能否花钱把配枪买回家?

不要以为美国人枪多,对枪的管理就很松懈。

实际上,美国一向号称“枪支管制是美国最严厉的法律之一,尤其是在军队中”。

拉膛线,美国军官军士退役时能否花钱把配枪买回家

有些人看多了电影,觉得美军官兵可以随意佩枪,连退役了还带着自己的“老宝贝儿”,其实这就是错觉。

的确有不少军人、警官,在退役后还在摆弄同型枪支,但请注意,是“同型枪支”,他们只是买了把一模一样的,继续回味罢了。

(就跟有些老战友似的,复员回去穿啥都觉得别扭,最后还是托人跑军人服务社买大绿裤)

比如一支9mm的M9手枪,作为美军的制式手枪,曾经有相当多的美军官兵受过该枪的训练,他们退役后去街上购买一支M9并不稀奇。

M9沃尔玛有售,新枪不到800美刀,二手600多美刀,再差点的旧货100多美刀也有。实在不行买意大利进口的博莱塔92F也一样,都是一种枪。

所以不要被美国人的这类行为懵了,他们只是当兵时抽华子,退伍后还借着抽华子而已。烟还是那种烟,盒却不是那盒了。

那么,美军官兵退役后能否不上沃尔玛,直接朝军队购买下自己的配枪呢?

答案是——原则上不行。

美军对枪械的态度是:“军事基地内的任何武器都必须在登记处或军械库中”,“一切军队财产应掌握在军队中”。

美军并没有开辟直接的零售渠道,允许平民(退役人员)从军队中购买指定的武器,一般的美军单位也没有权限进行这种商业行为,否则违法。

说直白点,美国的退役军人事务部又不负责卖枪,谁卖谁就是张三。

军队倒是会将部分旧枪、老枪、库存枪当做“剩余物资”进行处理,卖给军火商,经由民间分销出去。

所以,美军退役人员大可不必找这种麻烦,他们想要一支同样的手枪,只需要去枪店就行了。

当然,想买服役时的突击步枪、机枪也是不行的,具体需要看各地州法律的限制。比如加州就不允许平民拥有被判定为“攻击性武器”的枪类。

很多人言必“第二修正案”,然而这东西与我国的交通法规差不多,还需要尊崇每个州不同的地方法律以及枪支管制权利,并不会因为退役军人而特殊。

另外,因为出现过许多相关问题,比如老兵行凶、杀人、闹事等等,美国对退役军人的PTSD(创伤后应激综合征)极为敏感,许多退役军人被要求“咨询当地退伍军人法律律师,以获得顺利购买枪支的权利”,否则不仅有可能买不到枪支,就算买来了也会出现一些不愉快的纠纷。

也就是说,你退役变老百姓了,有没有持枪的资格都两说。

退役的军人如果被诊断为PTSD,那么很可能无法通过NICS(美国国家即时犯罪背景调查系统)的审核。

显然,美国政府并不愿意让一个麻烦的PTSD老兵重新拿上枪,在他退役时还把他曾经的武器卖给他,想得美哟!

此外还有种情况就是“自购武器”,美军有些士兵会选择自己购买枪支,然后在战场上使用它们,但这种武器一般都是手枪类别。

如果属于自购武器,那么它本身属于士兵的个人财产,退伍了当然会揣回家,不然难道准备捐给部队吗?

但是,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是打擦边球,与传言中“美军大大咧咧使用自购武器”的说法相反,美军其实并不赞成士兵自己买武器并带上战场,许多时候美军甚至明言:“士兵不应该携带个人武器。”

美军的规矩是,除了政府提供的武器外,个人不应当接受使用任何不相关武器,也没有人必须购买个人装备;除非武器已经被分配下去,否则士兵在执行任务时不应该随身携带非政府提供的武器,这样不合法,禁止私人枪支。

不过,美军中高级军官自备用枪的情况非常多,因此法规也出现了松动,这让一些积年老兵油子也获得了携带私枪的机会,但非常少,多集中在手枪类的小防身武器上。

美军允许“注册过”的武器被保留下来,这样也便于管理。但军队也同样建议:“在训练或公务期间,最好不要携带私枪,最好的选择是将其留在家中。”

当然,在战争中有些士兵趁乱缴获了对手的武器,然后将之作为配枪,最后将其带回了家。

实际上,这同样是违规行为,“从任务中带回武器是违规的”。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战有些官兵钻了“武器可由指挥官紧急分配”的空子,他们的排长、连长懒得在战场上扯犊子伤感情,营长、团长又看不见,所以哪怕把官司打到艾森豪威尔那也没用。

等到有往回寄邮包的机会了,这些二战美军会将各种物件混在军用邮件中寄回去,这样便能再次避免回国时武器被清查掉。当年美军什么都敢寄,手枪、黄金、希特勒的床单、戈林的宝剑……连日本人的颅骨都成堆地邮递。

想管?不怕打击士气么?美国政府确实拦截了不少违禁品,但在外的700万大军几乎都在整活,连打完仗把他们运回来都够呛,难道全部扒了细查?

何况美军还有一些军事服务商,他们同样擦边球打得飞起,只需一些利润,他们能帮忙将战场上劫掠的东西换成钞票或“渠道”回去。

所以,通过这些非正常或正常通道,二战美军带把撸子回去真不是啥难事儿。倘若要按正规的流程退役,反倒拿不走一点东西。

只有某些高级军官或特殊的战斗英雄,他们在退役时才能获得“赠予武器”的待遇,这算是最光明正大留下配枪的机会。

总之,美国的确是个枪支泛滥的国家,但他们并非管理得很差,

印度的国产坦克?

由于从1987年就开始研制的“阿琼MKⅠ”型坦克一直就性能极差,印度已经放弃了该型号的制造,改为生产在MKⅠ的基础上升级的MKⅡ型,也就是图片上这辆坦克。

与MKI型相比,MK–Ⅱ坦克据说经过了70多项改进,主要是:增加了反应装甲、提升了火控系统、改善光学瞄准器材、有新的弹种...可问题这些改进之后“阿琼”坦克也变成了世界上最重的坦克,超过了美军M1A2坦克的65吨,达到了惊人的68吨战斗全重。

拖车载着“阿琼MKⅡ”坦克公路行驶重量要超过90吨,印度公路、铁路之差,能否通过90吨的重量实在是让人怀疑。

“阿琼”坦克没有参加过战争,因为“第三次印巴战争”之后,俩国之间虽然小冲突不断,但坦克战没有再次的发生,所以“阿琼坦克”没进行过实战,巴基斯坦的MBT2000好像参加过小规模战斗,既然是没参加过战斗,只能是根据“阿琼坦克”的性能来进行分析,它到达战斗能力如何。

看官们都知道,印度人一贯好高骛远,所以“阿琼坦克”在设计之初以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豹2”为蓝本设计,它纸面上的性能很先进,总体上超过了当时苏联正在设计的T80坦克,可惜印度工业能力太差,通过30多年的“努力”生产出来的“阿琼”MK–1型坦克性能非常低劣 !以至于印度军方都拒绝购买这样尴尬的局面……那么“阿琼”坦克到达有啥不妥之处?

德国“豹Ⅰ”坦克所用的MUT838Ka501V柴油机,也叫“动力包”,就是柴油机和变速箱、涡轮增压装置…都集中在一起,可以整体安装,而不再是以前那样动力系统分布式布置,安装、拆卸都很麻烦。“豹2”坦克的动力包,坦克在战场如果出现动力舱被毁,发动机失灵等状况,坦克抢修部门可以迅速的更换一个“动力包”,使坦克还可以快速的投入战斗。

发动机出现故障之后可以迅速的整体吊运出动力舱室,更换一个新的动力包,这样坦克就可以快速的继续作战。

“阿琼坦克”在立项之初也看中了德国柴油机的先进性和耐用性,使用的是“豹1”坦克的改进型柴油机838Ka501V发动机,理论上来这型发动机配置给“阿琼”坦克还是不错的,可以满足动力所需,但是该发动机在欧洲温带环境性能非常优良,到了南亚地区开始水土不服!据说新型的MKⅡ坦克换装了1500马力发动机动力包,性能怎么样还不清楚。这辆221号坦克几乎出现在了所有军事杂志的期刊上,不论是测试还是阅兵式上,印度似乎仅制造了这么一辆试验车。

装上838KA501V柴油机的“阿琼MKI坦克”在测试期间,经常性使用了不到100㎞就开始罢工,而且印度与巴基斯坦交界处属于沙漠地带炎热异常,发动机系统漏油现象非常严重!间隙太大润滑油滴干,影响到了传动机械的正常运转、极大磨损损耗,德国技术部门也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案……发动机相当于人的心脏,心脏不好啥都不能做,连走路都费劲何况是高强度的战争?“阿琼”坦克主炮使用120㎜口径线膛炮,也就是前宗主国英国120㎜滑膛炮,L11型120㎜线膛炮是“挑战者Ⅰ、Ⅱ”型坦克的主炮,该炮炮管采用电弧炉+电渣重溶炉双联冶炼工艺,提高炮管自紧性能,耐高膛压、高温性能都非常好,使用寿命也更长!

但是,L11坦克炮管需要再次进行膛线加工工艺,一下子就增加了制造难度,更主要的是有了膛线使得炮口初速有所降低、并且磨损也增加了,使用寿命也也降低了不少...目前英国已经开始使用德国“莱茵公司”的120毫米滑膛炮了。

印度在引进L11型坦克炮之后,以印度钢铁业水平来判断,L11型炮的仿制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印度也许只能将该炮的技术指标降低之后才行,这样也就达不到原来的设计要求了。更直白的说,这炮能否击穿400毫米厚的均质装甲都很难说。新型的“阿琼MKⅡ坦克”还加装了遥控武器站。

但根据印度自己的说法,国产的120㎜炮和新型穿甲弹可以在5000米外击穿450毫米厚的三层北约重型靶板,可是印度军工一贯作风让人表示极大的怀疑!即便是穿甲弹5000米击穿三层北约重靶水平也不是很高!也仅能算是一般水平。

总体来说,现今的“阿琼”MK–1”坦克性能太差不算数,新型MKⅡ坦克的战斗力可能与早期的俄制T80U或者豹ⅡA4型相当,谈不上有多么的先进,它的:主炮、发动机,悬挂部分仍然不成熟,火控系统也是外国产品拼凑而成,虽说安装反应装甲,能否达到防护“破甲弹650毫米”的技术水平还有待观察...但是,“阿琼MKⅡ”坦克自身重量太重了!68吨的战斗全重机动能力肯定很差,现代战争中坦克的主炮性能不佳、装甲防护水平不高,再加上机动能力差,到了战场就是待宰羔羊!因为坦克讲求的就是:火力、防护、机动能力这三大技术指标。

为什么说打仗就是打钢铁?

建造中的“福特级”航母,它使用“模块搭建法”建造的,共有约500个模块,使用大约70000吨的钢板和型材(球扁钢)才将这个排水量11万吨的庞然大物建造出来。

从工业制造的角度来说,钢铁仍然是“第一金属”,它每年在全世界的使用量都在10亿吨左右,远超“第二金属”的铝,也就是说我们目前生活在“铁器时代”,而武器装备也不例外,虽然说航空工业大规模的使用铝或者钛…等其它有色金属,但钢铁在武器装备当中的原材料占有率仍然是绝对多数。

T55坦克的模型车,就是将一辆真坦克的各部分切割开,能观察到里面的设备安装和钢板的厚度,图片上是炮塔部分,炮塔的装甲厚度从30毫米(顶部)、200毫米(正面)、220毫米(底座)不等。

人类开始掌握钢铁冶炼工艺已经有至少2000年的历史了,而钢铁因为地质储量大、冶炼工艺相对简单、理化性能稳定、价格便宜…这些特点,非常适合大工业化生产、大规模机械加工和大量使用,所以到了近现代的工业化进程中钢铁占据金属原材料当中的主导地位具体到武器装备也是这样的,因为武器装备也是工业制成品,而其它的金属材料不是受地质存量太少,冶炼困难,就是因为价钱昂贵…等原因成了武器装备制造的“次一级”金属原料,甚至还出现了本来是应用有色量最多的装备,也出现了被钢材部分取代的可能。

比如说,制造子弹最早用的最多材料是铜,因为铜制成的子弹头有“自润性”,也就是铜的弹头要比枪管的钢材软一些,在发射药的推了下与膛线接触时更能与膛线咬合的紧密,不使发射药的气体泄露,也就更能有效的利用推力而钢制成的子弹头太硬了,与膛线高速摩擦很容易将膛线磨秃了,膛线损坏枪也就报废了。

同时使用铜制造的弹壳也是质地比较软,枪拉壳钩更容易将弹壳拉住然后从抛壳窗抛出,如果使用钢材制造的弹壳,几百发子弹过后拉壳钩就会有比较严重的磨损,造成拉壳不畅,导致枪械故障。

但是,铜相对钢铁是稀有金属,不但地质储量少全世界分布也不均匀,价钱更是钢的5、6倍之多,子弹是大规模的消耗品,每一年制造量都在几十亿发,如果都使用铜的话不需几十年全世界的铜存量也会被消耗掉一大半…为了降低铜的消耗量和子弹制造成本,铜存量低的国家在二战期间就开始使用钢材来替代部分的铜,用于子弹的大量制造。

AK47所使用的M43型7.62×39毫米中间威力子弹(我国仿制型56式步机枪弹)

M43子弹就是钢芯包铜弹,也是子弹头采用碳素钢制造外面包了一层铜皮,这样即节省了钢材又能产生“自润”,至于钢制的弹壳是在外面喷涂了一层漆,拉壳钩不直接与钢制弹壳接触也就降低了磨损,M43子弹研制出来后成为了钢制子弹制造的典范,各国都开始仿效,并且随着工业加工的进步,现在制造的钢芯弹的性能已经接近了铜制子弹,大大的节约了制造成本…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另外,有些特定的弹药种类也必须要由钢铁制造才能达到最佳的杀伤效能,比如说图片里的“榴霰弹”,它的主要用途就是杀伤密集步兵和依托战壕进行防御的部队,这种炮弹内里装有几百~几千根小钢箭,使用无线电近炸引信控制,当发射到目标几十米的高度后爆炸,小箭借助爆炸能量极速向下,像暴雨一样!如果是用铝或者钛,有用本身的质量轻向下的过程会发飘,也就降低了重力加速度的杀伤力!所以,必须要用钢材制做成“榴霰弹”。

我们对于纳粹德国陆军的了解可能只是在影视剧当中出现的“闪电战”钢铁洪流,其实二战期间的德国不但石油缺乏,钢铁也非常的缺乏,以至于后勤保障这一块车辆的保有率只有美军的六分之一,甚至更低!后勤保障基本上靠100多万匹役马完成,没石油、没钢铁这仗还怎么继续下去?

通过上面的几个例表明,钢材在武器装备制造当中的主导地位,没有钢铁怎么制造武器?人家的钢铁产能是你的几倍,武器装备的制造量会更多,而大型战比拼的就是消耗,最终的胜利肯定是钢铁产量最多的国家。

诺门坎战役当中被苏军缴获的日本94式“豆坦克”,人高马大的苏军技术人员是硬塞进去的,之所以制造这样的“豆坦克”就是因为钢铁缺乏的原因,反之日本二战期间的钢铁产量比我们多,所以“豆坦克”才能肆虐中华大地,换到今天我们钢铁产量是日本的10倍,他们还敢打你吗?

被盟军击毁的“虎王”坦克,重达69.5吨,等于10多辆“豆坦克,击毁后70来吨的钢铁就没有了!这都不是日本可以消耗起的。

而且我们通过这张图表就能看出胜负了,德国和日本最高年钢铁产量都不及美国的最低年产能,所以拼消耗是最终肯定会输。

总之,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钢铁是工业的粮食,没有钢铁人类将回到石器时代或者青铜时代,也就是文明的倒退,战争也是一样,没有钢铁制造武器,就拿木头打仗吧。

印度为何要选择AK?

印度选择俄制步枪经过深思熟虑:印度陆军一直拥有巨量的罗马尼亚、捷克、保加利亚制AK自动步枪——它们 (AR/AR-S、AIR、VZ-58 )性能可靠、适应性强、子弹供应延续性强,尽管印度陆军装备十几种步枪/冲锋枪,可是AK系倒是印度军人们的挚爱;

印度弹药局可以生产7.62m子弹,但是,印度国产的子弹哑火率高、膛压不达标——子弹合格率底,不合格的残次品子弹达到了3%:印度国产的每100发子弹中就有3发可能存在问题!

中国国产残次子弹率只有0.5%,也就是1000发子弹中只有5发可能存在问题;而欧美国家的残次子弹率只占到0.3%;

(据说参加中印联合军演的印度子弹都是颗颗精选过的)

加上印度国产军工企业特有的工作效率和成本:印度从外国购买子弹比国产子弹还便宜!所以,起初印度国产步枪英萨斯枪族的子弹大多数由以色列进口;

这两年,印度从西方国家、阿联酋进口了16万支先进步枪:为了高原作战便利,其中SIG 716是瑞士SIG武器公司为了打入国际市场的作品,发射7.62x51的全威力弹。印度计划采购的7万支SIG716自动步枪会优先装备于印度的山地军团,作为基础步枪使用;

但是,印度陆军人数就超过百万人,区区十几万支西方步枪杯水车薪:真正需要替换的是印度仿制FN FAL自动步枪称为伊莎波尔7.62mm半自动步枪、英萨斯步枪枪族——它们倆的数量超过2百万支——印度步枪的产能还行,能不能打响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面对疫情冲击下的残破印度经济,印度陆军从火力密度、弹药国产化率、成本、数量考量,采购俄罗斯AK-203枪族应急不失为良策:印度军人拥有数十年的使用习惯,无需另外培训;弹药生产线一并引进,军工工人比较熟悉它的操作,不用再浪费更多的上岗时间;它的7.62X39子弹适合在高原地区作战——面对装备精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印度山地军总不能拿着没有全自动射击功能的英萨斯枪族壮胆吧?还有一个原因,印度不是拥有数款老式AK枪族吗?它们随之进口巨量的子弹,好歹可以与AK-203通用!

AK-203其实也不错:经典的AK木制护木改用坚实耐用的玻璃纤维塑料制造;AK-203的机匣盖更高强度的钢材,不用再在机匣盖上冲压加强筋来负担枪机的撞击;AK-203系列的枪管改用冷锻技术,膛线的加工精度也变得更高;护木四周都安装有标准导轨外,机匣顶部安装皮卡汀尼导轨,可用于安装各式瞄准具和战术配件——总体而言,它算是21世纪适用的廉价型步枪了。

炮兵把炮弹推进炮膛内?

这个问题主要讨论的应该是大口径分装弹吧(即弹头和发射药药筒是分开、非固定的),小口径炮弹或者高炮炮弹使用的基本上都是定装弹,前者因为重量小没必要分装,后者则是要考虑到自身射速的问题,毕竟高炮用来防空的,不可能每开一炮就停下来装一次弹药,所以,小口径炮弹一般有供弹箱或者弹夹供弹,至于大口径高炮,则是使用半自动装弹机,比如下图所示,分别是大口径高炮上的装弹机和小口径火炮

▲100mm高炮的半自动装弹机

▲37mm炮弹的弹夹

因此,对于这些定装弹来说,不用考虑炮弹会滑出来的问题,炮弹在入膛后,就会被立马被炮闩锁住。然后回到正题,对于分装弹来说,为什么士兵把弹头推进炮膛后,弹头不会滑下来?这个主要跟两个原因有关,第一个是弹头结构本身,第二就是火炮的仰角,先来说前者,为什么说弹头本身的结构可以防止弹头动跑管内滑下来?因为弹头上会有一圈凸出来的金属带,这条凸出来、比弹头整体口径稍微粗一点金属带叫做弹带,的如下图所示:▲弹头上凸出来的弹带

弹带的材质一般质地较软的金属或者其他材料(比如铜、铅、锌等),由于弹带材质的质地较软,而且是要比弹头口径稍微粗一点,所以当弹头被送弹棍推进炮管后,这些软质的弹带就会“陷进”膛线里,起到密闭和保护膛线的作用,同时也增大了炮弹和炮管内壁的摩擦力,防止弹头在炮管内滑动,下图就是一枚弹带已经被膛线“挤压过”的炮弹弹头,从图中可以很明显看到弹带上被膛线挤压的痕迹:

▲弹带上膛线的挤压痕迹

所以,由于弹头上存在弹带这玩意,只要火炮的仰角不是太大,就不用担心弹头会从炮管内滑出来,而且大家不要觉得弹头是轻轻一推就能自己滑进去,都要用到送弹棍了,再加上弹头本身的重量,需要的力气肯定不会小,然后还有一点,就是前面提到的仰角问题,其实对于一些大口径火炮来说,是有一个最佳“装弹角度”的,因为口径越大,弹头的自重也就越大,如果仰角过大,弹头自身受到的重力作用大于与炮管之间的摩擦力时,炮弹仍然会有滑出炮管的可能,像以前那些战列舰的主炮,使用的弹头自重就过吨,所以战列舰的主炮在一轮齐射之后,一般需要把炮管仰角降低到一个最佳装填角度才能进行装弹。

▲挡弹装置

比如日本的大和战列舰的主炮装填角度就是+3度,而法国黎塞留战列舰则是采用了“弹性装填”装弹系统,可以在任意仰角装弹,其射速比起固定角度装弹的战列舰来说,明显有着更大的优势,最后再提一下,在炮闩上一般是会有一个挡弹装置的,如上图所示,这个挡弹装置就是用来在大仰角装弹时炮弹滑出来,以保证安全!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